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隆基为什么要 ... 上官婉儿?她犯了什么罪?

自古以来女子当官的事情少之又少,最浪漫、最风流人还要属唐朝时期最多,我们这次要讲的是一位女官,她就是上官婉儿。一位如烟花般的女子,也曾在大唐的江山上留下过美丽。 提到她,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位厉害的女性——武则天,因为,是武则天残酷地改写了上官一家的命运,之后,更是直接影响到了上官婉儿的一生。>至于武则天改写上官一家命运的故事,就要从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说起。>高宗时期时,上官仪不但是宰相,也是非常有名的诗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泬寥空色远,芸黄凄序变。涸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千秋流夕景,万籁含宵唤。峻雉聆金柝,层台切银箭。>——《奉和颍川公秋夜》>到了麟德元年,上官仪因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而获罪,从而,导致上官一族遭到了满门抄斩的下场。不过,武则天还是对不满周岁的上官婉儿和其母亲郑氏网开一面,只是让她们进入掖庭宫为奴。>好在,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是个聪慧的女子,面对身份和地位的一落千丈之时,她也没有一刻放松过对女儿的培养。>只因为她相信当初怀上官婉儿时做的那个梦,当时,梦里有个巨人,给了她一秤,并对她的肚子说道:“只要持此秤,必称量天下士。”郑氏很是欣喜,觉得腹中的孩子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成为大人物。>谁知,后来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里不免有些失落,觉得她自己做的那个梦只是个梦罢了,不一定会成真。>母亲强忍失望,对着襁褓中的上官婉儿问道:“孩儿啊,你真的有经世之才吗?”失望过后,母亲还是期盼着这个孩子将来能作出一番作为。>“同时代的武则天不也是女子吗,不也照样高坐明堂、权倾朝野吗!”母亲心想。尽管身处掖廷宫,低贱的处境也没有动摇母亲的决心,她每天都会严格督导女儿研习诗词,广涉文史,明习吏事,为的就是女儿有朝一日能大放异彩,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大概是上天赋予了上官婉儿一副好头脑,再加上,上官家族强大的基因,小小的年纪就已经精通了诗词歌赋,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已出落成一个美貌如花且才华出众的才女。在在掖廷乃至整个后宫,都没有人不知道她的。>直到武则天听说有这号人物之后,便命人把她招进宫里,并出了考题让她作诗。>这一年她被武则天召见,让她试作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除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而2013年9月,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发现了上官婉儿墓,出土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近一千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根据墓志记载,上官婉儿13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虽然年龄上有出入,但起码说明她受领了原来唐太宗给武则天的封号,显然,那时她已经进入武则天的视野。>上官婉儿对武则天的考题很是胸有成竹,随即提起笔来,一挥而就,而且,文不加点。武则天一看,上官婉儿作的诗句不但对仗工整,而且,立意精巧,词藻也很绚烂。更难的是,她写得一手灵动娟秀的小楷字,阅读起来很是赏心悦目。>武则天很是欣赏这个女子,当即下令,免除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负责掌管宫中诏命。就这样,上官婉儿从那一天起,就进入了武则天的视野。>上官婉儿不但聪慧过人,而且,善于察言观色,做事也很有分寸,不出一段时间,她就成了武则天身边最得力的助手。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了,信任到朝廷大小军政要务的诏书,几乎都是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大家私下都称她“内舍人”。>其实,上官婉儿能够成功逆袭,在来到前台之前她就已经做了很多准备,而且,懂得牢牢把握时机的重要性。尽管,上官婉儿身世悲惨,但是,也不影响她拼命向上的决心,没有勤奋努力,哪能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呢。>在那之后,上官婉儿可谓是平步青云,权倾一时,大家都称她为“巾帼宰相”。>在此期间,即使是宫廷诗的最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应制之作,上官婉儿也以或清新隽永,或气势壮大等格调气度倾洒其绝代才华。如其《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在语言形式上,著名学者郑振铎以为此诗:“正是律诗时代的‘最格律谨严’之作。”整首诗歌,把剪彩花的过程及彩花能够以假乱真之美,且比自然界的真花更能保持长久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尤其是结句:“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所传达出的清新自然,隽永活泼的情调,更非此前的宫廷诗所能比。>可见,上官婉儿作为女性诗人在观察的细致、体验的丰富以及对美的独特感受方面,使其在此类应制诗歌的写作中,注入了一股鲜活清新的气息而显得难能可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却在奉和应制诗中,表现出了壮大恢宏的气度。如其《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一:>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此诗为绝句体,作者以遥看、回瞩之“龙为马”、“玉作田”的昂扬生气与壮观之景,衬托出圣驾出行的恢宏气势,可谓“神老气健”。>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聪明的上官婉儿,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甚至,这一回差点连性命都没有保住。在《控鹤府秘史》上,对上官婉儿犯错的记载是这样的:武则天一向都很信任上官婉儿,而且,让她自由的出入内宫。>那么,到底信任到什么程度呢?>在上官婉儿面前直接和男宠张昌宗厮混,丝毫没有避讳之嫌。>那时的上官婉儿,可是豆蔻年华的年纪,三番两次见到这些活灵活现的“春宫图”在她面前上演,说不动春心才怪,再加上男宠张昌宗长得十分俊美,让上官婉儿有些开始想入非非。正好那张昌宗原本也对上官婉儿有意,随着二人眉来眼去的时间一长,两人很快就勾搭成奸了。>有一次,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正耳鬓厮磨着,却不小心被武则天给撞见了。怒发冲冠的武则天当场大怒道:“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碰我的男宠,罪当处死!”并拔出金刀直直得刺向了上官婉儿,但是,最后只是在她的额头割伤了一道浅浅的印子。>上官婉儿被吓得魂儿都掉了,慌忙跪在地上连声求饶,就连身旁的张昌宗也替她百般求情。其实,此刻的武则天怒气已经消了大半,由于,爱惜上官婉儿这女子的才华,没有想要 ... 她的想法,进行痛斥一番后,就放了她一马。>上官婉儿虽然免于一死,但是,武皇给她额头上割下的疤痕始终消除不掉。>于是,爱美的上官婉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伤疤处刺一朵红色的梅花。结果,却把她显得更加娇媚艳丽了。宫女们觉得上官婉儿的额头红梅很美,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红梅妆流传开来了,成了唐朝女性特有的一种美妆。>其实,关于红梅妆的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上官婉儿早期间对武皇有所不满,并在武皇不知情的时候私自篡改诏书,却差点引来 ... 身之祸,但是,最终只是被武则天判处以“黥面”之刑。不管是哪种说法,上官婉儿确实是犯过错的,才会被武则天进行这种刑罚。>所以,不管出身如何,一旦顺风顺水或处于高位久了,就会忘记自己过去吃过的苦,开始得意忘形起来。总之,上官婉儿经历过这件事后,对武则天是更加恭敬顺从,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之中,处理日常事务也是愈发得心应手。>武则天感觉得到,她是真的有悔改之心,也对她愈加信任了,于是,把重要诏书都交给她来撰写,并让她贴身参与朝政事务。上官婉儿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她能够从这件事及时吸取教训,在认清形势后选择的是委曲求全,并在领导武则天面前摆出一副只沉迷工作的样子。>不过,只有把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这样才能再次获得武则天的信任,也就意味着自己能获得更大的权势。别看她在政治上是手腕一流的“巾帼宰相”,在诗文上的实力也不亚于李清照等的女诗人。她曾写作过这样的一首诗:>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帐久离居。>——《彩书怨》>这首是上官婉儿留存诗作中最出彩的一首。有不少人认为她是写给太子李贤的,因为,上官婉儿和李贤有一段感情。不过,也有人说,上官婉儿本来是李贤的陪读侍女,那时的他们都还年少,一个青春,一个娇美,相处的时间长了会产生情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相传,李贤被母武则天贬为庶人,流放巴州,途经木门(今四川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曾与木门寺内方丈在石上晒经,巨石上刻有佛像700余尊,曰“晒经石”,他写下“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的诗句,为自己感到惋惜。>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后来,上官婉儿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闻李贤被害,就在“晒经石”上修建亭子(惜毁于战火),题写《由巴南赴静州》一诗于亭上,怀念李贤:>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意思就是:米仓是青色的(没有米),残阳要落山了,瓜儿也都老了,不像从前开花结果的时候了。直到武则天去世,唐中宗李显才将上官婉儿纳入后宫,封她为婕妤,再后来,封她为昭容,不变的的是,她依然掌管诏命。>其实,在武则天病重的时候,上官婉儿早早就给自己找好了靠山,这个靠山就是当时的太子李显。但是,上官婉儿能够成为李显后宫的一员,光靠感情维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李显和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的这次神龙政变中,她出了一份很大的力。>后来,上官婉儿发现,中宗的皇后韦氏不仅有着极大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而且,她还发现中宗在这皇后面前都不敢说半个不字,只能唯命是从。于是,上官婉儿决定向这个韦皇后靠拢,因为,能和这个有权有势的后宫之主搞好关系,对她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不过,韦皇后终究还是缺乏政治经验,所以,她非常需要上官婉儿的辅助。只因为上官婉儿在武则天那边积累了多年的政治经验,而且,熟悉朝中事务,以及巧妙的协调各官员之间关系,所以,能为她所用的人,她自然是要拉拢过来的。>没多久,上官婉儿向中宗和韦皇后引荐了武三思。>这个武三思其实在武周时期,就已经成了上官婉儿的情夫,但是,中宗对此并不知情,还对其委以重任。从那之后,武三思经常出入宫闱,很快勾搭上了韦皇后,两人经常玩一种叫做“双陆”的游戏,还让中宗帮他们计算筹码,把中宗耍得团团转。>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不明白中宗为何会接纳武三思,其实,是通过武三思来钳制张柬之等五大臣的,如此才能巩固皇权,然后,慢慢抽空他们的权利,最后,一鼓作气 ... 了他们。>于韦氏一党祸乱朝纲久了,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太子李重俊对此很是不满,便率领众人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等十余人给除掉,随后,直奔内宫,扬言要逮捕上官婉儿。这时的上官婉儿听见外面充斥着一片 ... 声,吓得花容失色,慌忙逃到了中宗和韦皇后面前。>她一口咬定太子要造反,太子想先抓住自己,然后,再抓皇上和皇后。>中宗听完后慌了,连忙带着韦皇后和上官婉儿等后宫妃子,一起逃向了玄武门,并命令大将军刘景仁率众抵抗。最终,在中宗的误解下,太子李重俊拼死 ... 出一条血路,在逃跑的路上却被部下 ... 害。>总而言之,在韦皇后眼里,上官婉儿这是在帮自己清除政治敌人,所以,对她也更加信任起来。>上官婉儿可能跟武则天久了,对权势十分渴望,也很会利用男人来获得更高的权势,所以,她对所有男人都是左右逢迎的态度,更擅长投机钻营。有的人说她能长袖善舞,也有的人说她在玩弄权术,说到底,她终究不过是在封建皇权的夹缝中求生存的一个女子罢了。>虽然,她爱权势,但是,她也有和诗人一样的爱好,喜欢研究诗书。>为此,她建议中宗扩充文学馆,还广招学士,多次组织活动供他们玩乐。史书上有一段记载:“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上官婉儿为何如此热衷于组织赛诗会、皇家宴游之类的宫廷活动?>因为,在这种活动上,也就是上官婉儿大放异彩的时候,要知道她可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才女。因为一身才气,中宗很是宠爱上官婉儿,还安排她做赛诗会的评委,所有选手所作的诗词都得由她来评定,而且,夺冠的人都会被赏赐金爵,吸引大量文人来参赛。>于是,一百多首诗文便握在了婉儿的手中。她不慌不忙地登上彩楼,一篇一篇地阅读。当读到不中意的,她就把诗文往楼下扔。最后,她选出了宋之问的诗《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为第一名,并高度评价了他诗的最后两句:>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她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自信,而且,写出了一种有力且坚持的余韵精神,是好诗。>正是因为上官婉儿组织的这些活动,推动了大唐文坛的发展,也带动了不少皇室成员对于文学的喜爱。她能领袖诗坛的原因,除了她自己创作的大量诗作,也组织不少次次文学活动,并制定优秀诗作的标准,所以,大家都说她是一名好“称量”。>在写诗这个方面,上官婉儿最擅长作长山水诗,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将自然景观描绘了出来,很是活灵活现,虽然,她作的诗不算很多,但是,也为大唐的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流。>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游长宁公主流杯池》>通过上官婉儿特有的细腻笔触,展现出梅和柳的一刚一柔,描绘出初春独特的景色。“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跻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在上官婉儿的视角下,意外的将园林之美,描绘成野外自然景观,写作手法可谓独特。>上官婉儿因才气得到了中宗的宠爱,但是,总觉得中宗是个性子软弱的人,因为,她看到中宗对皇后韦氏公然在后宫和情夫调情的事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呢?于是,她开始有些肆无忌惮起来。>在中宗给她修建了一个宅第后,她就经常组织活动,喊大臣们来喝酒找乐子。后来,上官婉儿不满足于此,觉得在皇帝眼皮下和别人调情总归不太好,于是,就又在宫外购买了新的宅第,装潢很是华丽,甚至,和一些风流倜傥的 ... 们勾勾搭搭,有的人还因此获得高官要职。>经常出入上官婉儿在宫外的宅第的那些人,其中,就有一位美男子崔湜,担任中书侍郎要职,而且,深受上官婉儿的喜爱,很快,两个人就这样勾搭上了。但是,上官婉儿的野心不止于此,还把崔湜举荐给皇帝,让其做宰相。>但是,崔湜好像不太合适做官,前不久,在主持铨选时,屡屡违法失职,还遭到史李尚隐的控告,被贬到了外州做司马。上官婉儿得知这件事后,找来了安乐公主联手为崔湜申辩,中宗很爱上官婉儿,也就不再追究了,并让其恢复原职。>崔湜看着上官婉儿不遗余力的帮助自己,很是感恩涕零,为此,拿出了他自己最大的“诚意”来报答,那就是:把自己的亲兄弟崔莅、崔液、崔涤全部引荐给了上官婉儿,供其淫乐。而且,这四个兄弟都长得仪表堂堂,同样,也很风流好色,十分符合上官婉儿的胃口。>就这样,四个兄弟把她哄得心花怒放,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要快活。>这就是上官婉儿唯一被人诟病的地方,风流史太多了,当然,这也是后来李隆基要 ... 她的理由之一。>说回正题,在上官婉儿快活的时候,那个权欲熏心的韦皇后和她的女儿合谋起来,毒死了中宗,还把上官婉儿喊来拟写遗诏。上官婉儿一向对政治有着极为敏锐的嗅觉,对于中宗突然暴毙一事,她隐约感觉到不对劲。>这么多年来,她作为中宗的嫔妃,自然是很了解皇帝的身体状况,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会突然就暴毙了呢,肯定是有阴谋。而且,她在武则天身边待了那么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虽然,不清楚中宗的具体死因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心里也猜出了大概。>此时此刻,上官婉儿意识到韦氏这人可能靠不住,虽然,韦氏有足够的野心,但是,她还是缺乏谋略,也没有多少政治经验,和那个像极了母亲武则天的太平公主一比,高下立判。>从成为昭容以来,上官婉儿一直积极投靠韦氏,和太平公主的关系就浅了很多,直到发觉韦氏可能靠不住后,她又开始和太平公主联络起来,并且,十分频繁。但是,韦后还是坚决让她拟写遗诏。她意识到:这有可能是决定国家命运的重大时刻,也决定了着她的后半生是否安稳,而且,她并不想因为韦后,而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和身家性命。>要知道,当年的武则天可是有胆识、有谋略、有手段的奇女子,在称帝的道路上,都筹备了整整三十年,而各方面能力根本不如武则天的韦皇后,才执政不过五年,就妄想当女帝,这也太自不量力了。>俗话说得好,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个险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到达的,它藏匿于人迹罕至的地方,也没有捷径可走,要想攀登上去,自己就要变得足够强大,还要具备挑战艰难险阻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成功攀登。>在政坛浮沉了二三十年的上官婉儿,早已锻炼出一幅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了韦皇后的阴谋诡计。她也意识到,这次起草遗诏可能决定她的生死,在不得罪韦皇后的前提下,找个靠山才是正解。于是,她的目光放在了代表着李唐宗室的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身上。>随后,她连夜去太平公主府邸,和太平公主一起伪造了一份所谓的“天子遗诏”,内容是这样写的:““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前两句是韦后的意思,而最后一句,则是太平公主的授意。>其实,太平公主在很早之前就知道,一旦韦氏真的掌权,她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所以,一直在暗地里帮扶才能出众的相王李旦,以及,他的儿子李隆基。>然而,这份遗诏还是遭到了韦后一党核心成员的强烈反对,所有宰相纷纷联名上表,以叔嫂不便共事为缘由,剥夺了相王李旦的辅政之权,改由韦皇后参谋政事。>虽然,这份“遗诏”没能立成,但是,上官婉儿并没有气馁,因为,她已经把自己对李唐宗室的忠心表达出来了,只是留了条后路而已,成与不成,对她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但是,中宗的突然暴毙一事,对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十分不利,只有速战速决才能以绝后患。>于是,他们立刻联合发动政变,并趁夜突袭后宫,把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一并除掉,最终,将韦氏一族都清洗殆尽。尽管,外面 ... 声震天,上官婉儿却异常的镇定,从容不迫的喝着茶,因为,她早在起草遗诏的时候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笃信自己这次一定能完全脱身,安然度过这次劫难。>当李隆基的亲信刘幽求,率领军队包围上官婉儿住处之时,上官婉儿反而命人把大门一开,带着一众宫女不慌不忙的出来了。这时的上官婉儿穿着一身艳丽衣裳,神色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两样,不紧不慢的拿出了一份遗诏副本递给刘幽求,说道:“我一直对李唐王朝是忠心耿耿的,这份遗诏就是我起草的,相信它能证明我的忠心,请将军过目。”>刘幽求一看,遗诏里确实有写让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参谋政事的诏令。>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拿着遗诏副本去向李隆基报告。没成想,李隆基一看到诏书,二话不说就下令要处死上官婉儿,理由是,此女有三大罪行: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秽乱后宫,绝不能留她一命,要立刻清除掉。就这样,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最终成了刀下亡魂,死的时候年仅四十六岁。可能,她到死都没有明白,遗诏副本明明是保命符,怎么反而成了催命符呢?>那么,李隆基为何一看到这份遗诏,就毫不犹豫地要除掉上官婉儿的性命呢?>其实,这份遗诏拥立的是李重茂,并不是他的父亲李旦。而且,上官婉儿之前一直在诏书中有意抬高武家,却频频贬损李家,引起了李隆基的不满,不忿恨她才怪。>上官婉儿之前都没有怎么注意到李隆基的存在,其实,李隆基是个很有野心和欲望的人,同时,也是个很有智慧和才干的人。而且,他盯着皇帝的宝座,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是,上官婉儿这么不识趣,那么,对李隆基来说,留着她也没有什么好处,索性就除掉算了。>所以,上官婉儿错就错在太盲目自信,对形势没有充分的认清,小瞧了李隆基的真正实力,才会导致她的分析判断出了失误,最终,命丧刀下。上官婉儿死后没多久,小皇帝李重茂就被太平公主一把拉下了皇帝宝座,改由相王李旦登基称帝,并立李隆基为新太子。>直到开元初年,继位成为唐玄宗的李隆基,命人将上官婉儿的所有诗作编集成册,整理出了整整二十卷文集,发行于世。从这件事,我们看出了李隆基虽然不能认同上官婉儿的人品,但是,对于她在创作诗词上的才华,以及在诗坛上所获得的成就,是非常认可的。>纵观上官婉儿这一生命运,充满传奇色彩,上官婉儿很大程度上像李清照那样过着平淡的一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隆基为什么要 ... 上官婉儿?她犯了什么罪?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2.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3. 太监也能「 ”儿孙满堂”?唐代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4.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5.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6.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究竟是谁 ... 的?武则天自己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个「”招黑体质”。这其中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从本该固守后院的女性,升级成父系社会的主导,扰乱了固有秩序,招致绝大多数维护男权体系之人的反对;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身确实做出了许多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比如,...亲生子女。武则天一共和高宗李治生了4子2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再次李显、幼子李旦;长女安定公主,次女太平公主。被史书直指为武则天亲手所...(或授意)的

  7. 唐代宦官也有婚姻与家庭?其实他们一点也不简单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8. "一些不被载入史书的野史秘闻"

    野史一般由民间个人根据所见所闻或依据神话传说等撰写的历史,也有一些是正史中不敢记载的,由民间进行补充,当然其真实性也有待考究。下面来讲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野史。

  9. 东北一哥沈阳是如何崛起的?

    在富饶的东北大地上,在白山黑水之间,有着一大片具有独特地域性的城市群落。在这些东北兄弟城市之间,长期具有领袖地位的东北老大哥,当属沈阳无疑。这个东北一哥是如何走上东北c位的呢?图/浑河景色01、北疆军镇沈阳地处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地的过渡地带,自古便是文明多元交汇之地。从蒙古高原上走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与东方白山黑水间捕鱼狩猎的渔猎部落,在浑河与棋盘山之间融合碰撞。

  10. 陈姓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祖先的这些辉煌

    故事从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讲起。南朝最后一个王朝,是陈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作为国号的王朝。

随机推荐

  1. 沿埃及狮身人面像大道发现的古科普特墓碑

    新发现的科普特墓碑。埃及古物部考古学家在周日的一次挖掘中发现了一块古科普特墓碑,据埃及古物部称,墓碑上装饰着十字架和科普特铭文,雕刻在石灰岩块上。这些埃及人把基督教的信息带回了他们的家,这开始了科普特的传统。到了四世纪,大多数埃及人都是基督教徒,但几百年后,在中世纪,埃及人开始皈依...教,罗说:这个石灰石墓碑的发现可能有助于考古学家进一步了解居住在埃及的古科普特人,该部说。

  2. 元宵節將至,三則燈謎故事,十個燈謎,據說沒有人能全部猜對!

    今日已是正月十三,距離元宵節也只剩2天的時間。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或者“燈節”,是我國春節裏最後一個重要的節令。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爲主。說到觀燈,那自然是少不了猜燈謎活動。文人學士將自己寫好的謎面粘在燈上,吸引過往的行人觀看,以展示自己的學識。燈謎能啓迪智慧又十分有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大衆歡迎。到了明清時代,燈謎更是鼎盛發展,每逢元宵佳節之時,各城各鎮俱都張燈懸謎

  3. 负乘致寇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ùchéngzhìkòu【解释】指居非其位,才不称职,就会招致祸患。【出处】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例子】城峻冲生,负乘致寇,惟陛下图之。《晋书·张祚传》【相关】百度“负乘致寇”

  4. 大战“绿风怪”

    大战“绿风怪”。他揩干眼泪,对奥金斯说:“叔叔,你一定要帮我...死绿风怪,为我爸爸报仇。”>恐怕是药性发作,隆隆的机声竟没有惊醒大蟒蛇,直到两吨重的铁砣子压住它的下半身,“绿风怪”才猛地醒来。>按照原先的计划,小沃克摇下了玻璃窗,掏出信号枪向空中发出了一颗红色信号弹,这是向大家报告:我们找到了绿风怪,你们快来援助吧!一年后,巴拿马运河终于挖成了,可人们却永远忘不了大战“绿风怪”那场可怕的战斗。

  5. 梦见自己成了隐形人是什么意思 代表什么 好不好 有什么征兆

    梦见自己成了隐形人,一方面可能表示生活里,你感到自己被周围人忽视,另一方面,也可能表示你正躲著别人或躲著自己,想在别人面前隐藏起自己的观点、想法等。梦见口,嘴巴是性的象征之一。梦见头发,头发是虚荣心的使者。梦见看见自己的内脏,预示梦者将陷人深深的绝望之中。梦见看见自己孩子的内脏,代表这个孩子,或你自己,即将离开。梦见撕开别人的内脏,代表要提高自己的利益面临可怕的困扰。

  6. 重气徇命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hòngqìxùnmíng【解释】重视义气,慕求声名。【出处】南朝·梁·沈约《为东宫谢敕赐孟尝君剑启》:“田文重气徇命,四豪莫及。”【例子】无【相关】百度“重气徇命”

  7.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ìngruòchǔzǐ,dòngruòtuōtù【解释】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出处】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例子】古人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也是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么快。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5章【相关】百度“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8. 祝愿一帆风顺构思好名字_姓名测试

    祝愿一帆风顺构思好名字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都要面临着一连串的问题。生活不可能尽如人意,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是一般常理。方仕,明代鄞人,字梅崖,长书善画,取“仕”为名,显然是希望能做官。取鉴中华成语构思好名字_姓名测试吕良佐,明代汉川人,字去伊,隆庆进士,后拜御史。佐是辅助、辅佐、协助的意思,良佐即忠良辅臣,表示其为国家效力,成为忠良贤臣的意愿。现代人也常起表示祝福的名字。

  9. 披红戴花是什么意思?

    【拼音】pīhóngdàihuā【解释】披着绸,戴着红花。表示喜庆或光荣。【出处】【例子】【相关】百度“披红戴花”

  10. 梦见池塘 梦见池塘什么意思

    梦见池塘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池塘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跌进池塘,你会跟人争执,特别是生意上。梦见在池塘或湖水中划船,抽签运上升。梦见掉进池塘,意味着自己生活最近浮动很大,不用过多担心。工作人员梦见掉进池塘,意味着工作调动,还不能尽快适应。梦见水流梦见水流什么意思商人梦见掉进池塘,说明生意路上比较波折,但总体还是很好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