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海外华人所创立的“兰芳大统制共和国”

  “兰芳”,不是一个女孩子的名字,而是200多年前一群中国人在数千里之外的热带海洋岛屿上建立的自治体。他们在完全没有祖国支持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意志,顽强求生。

  公元1777年,中国的乾隆42年。罗芳伯站在西婆罗州(今印度尼西亚的西加里曼丹省)东万律的“兰芳大总制”府邸前,接受弟兄们的朝贺。离开祖国已是第六年,脚下这块土地,距离他的故乡广东嘉应府(今梅州市)有三千公里之遥,但这里的一切礼仪规制都是地道的中国产:

  府邸大门口,悬挂有中文的“兰芳大总制”的牌匾,代表“兰芳”的黄色长方形旗帜和代表“太哥”的黄色三角形旗帜及代表副手们的其它各种颜色三角旗帜,在风中猎猎飘扬。在“太哥”罗芳伯的旗帜中间,写着一个“帅”字。大堂里,悬有一副金匾,“雄镇华夷”四个大字足有4尺见方,府衙内外的官员们,或长袍马褂,或身着西服,而在场的士兵,都是清朝绿营兵的打扮。

  “兰芳大总制”就这样诞生在濒临南中国海的一个热带岛屿上。后来,“兰芳”有了很多名字:“兰芳公司”、“兰芳共和国”。它是一个经济组织,一个秘密会社还是一个自治领地、一个国中之国?它生存了一百多年至今仍是在人们议论不休的一个传奇。

  罗芳伯下南洋

  乾隆37年(1772年)时,罗芳伯决定下南洋,那年他35岁。史料上记载,罗芳伯,客家人,“少负奇气,生性豪迈,任侠好义,喜结纳,”生来是个当领袖的角色,年轻时在乡里“少年游”,伙伴们都“唯唯听命”。

  下南洋,在乡里人看来很自然,因为梅州是一个“俗慕海利之乡”,自古以来“有志之士,竞谋泛海出国”就蔚然成风。罗芳伯也曾念书,但没考中什么功名,于是转而去下南洋。

  但是,这条路却并非一条康庄大道。首先,官府不允许。从明代起,皇帝就下令海禁,后来有所松弛,到了清朝初年,朝廷为剪除东南沿海的反清势力,又一次严令海禁。这次海禁不但“片板不准入海”,而且还将沿海居民内迁,设界防守。台湾省郑氏集团降清后,海禁曾有所松动,但是最多只是允许海上贸易,移居海外从来都是禁止的,直到1860年才真正开禁——那时已是咸丰年间,外国人的势力已经打进国门了。

  另一方面,罗芳伯们要去的地方,也并非天堂。当时的印度尼西亚,正处在荷兰人统治下,“红溪惨案”发生不过30余年。

  荷兰人是从1596年开始进入印度尼西亚的。他们对华侨的态度,经历过数度转变。在他们刚占领雅加达(后被荷兰人改名巴达维亚)时,看到“市内只有几个爪哇人”,而少数定居在那里的荷兰居民“懒得出奇”,但在那里的华侨,用一位荷兰官员的话形容,“是诚实的商人,精于运算,比任何其它民族更能适应恶劣的环境。”因此荷兰东印度公司初期鼓励并大力招徕华人入境的,指令荷兰人的船队“要大量招徕中国人,特别是木匠、伐木匠和渔民,要渔民把鱼网一起带来。”

  但是到了中国 ... 大量增加,在商业上与荷兰本国 ... 发生冲突后,荷兰人开始对中国人设限,1683年以后禁止蓄辫(满洲发式)华侨入境,并大幅提高已定居华侨的人头税。然而,这些禁令并没有得到真正执行,反而是让荷兰官员和华人的当地头领从偷渡者那里得了好些银子,连运载这些中国 ... 的华人船只也从中渔利,“华侨新客乘船南下时,一概交缴船费”。

  1738年,荷兰人开始给华侨发居留准证,每证收2元,交不起钱的华侨四处逃亡,被抓到的都押去做苦工,1740年,荷兰当局因中国人喜穿黑衣,见到穿黑衣的就抓,终于激起华人造反,最后演变成对华人的一场血腥屠 ... 。

  荷兰人制造的这场事变,实际打击的也是荷兰人自己的利益。惨案之后巴达维亚及其它荷属地区陷入萧条,他们的总督华尔庚尼尔为此被 ... 查办并入狱。荷兰人不得不重新招徕中国 ... 。惨案过后的第二年,中国商船又开始恢复驶往巴达维亚,1743年到的中国商船有5只,1744年就增加到14只,而且一再突破船只载人的限额。比如,1754年到的5只船,正式登记的载人数1928名,实际多达4608名。而从港外小岛登陆的偷渡客更是不计其数。

  罗芳伯的出海路径,是经岐岭、经老隆,沿东江而下到羊石,最后,罗芳伯率领着一百余名同乡,从虎门上船。那个68年后因林则徐烧 ... 而闻名天下的海口,自古就是下南洋的集散地之一。

  征战天下

  刚到西婆罗洲的时候,后来的坤甸港还没有开发,罗芳伯是从一个叫“三发”的地方上岸的。此处“但见长林丰草,广袤无垠”,当地土著都以打猎采野果为生,整个一个荒蛮之地。但在罗芳伯的眼里,这地方“沃壤千里,所谓天府之雄国”。

  在罗芳伯到来之前,这里已经有了几拨中国人。在一本从兰芳公司传下来的《兰芳公司历代年册》中,描述当时坤甸有“聚胜公司、四大家围。”而在当地占上风的,是潮汕人。这些被称为“福佬”的来自潮阳、揭阳的中国 ... ,占了在东万律和茅恩等地的金矿。而在另一处叫明黄的地方,开金矿的是来自潮州的大埔县人,与潮州其他地方不同,大埔的人都是客家人。而来自嘉应的客家人,散居各矿,颇受潮汕人的欺负。

  罗芳伯的到来,让这里的客家人觉得来了大佬。按《年册》的描述,罗芳伯生得“ ... 燕颔,长耳方口”,喜怒不形于色,华侨们“皆器重之”。

  既受拥戴,罗芳伯决计要为乡亲们开辟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于是他邀集一百多名同乡,夜晚启程,天亮时到达一处叫山心的地方,在那里开金矿的也是大埔人,为首的叫张阿才。

  那张阿才一见,呼拉拉来了一百多人,吓得仓皇逃走,罗芳伯急忙上前用客家话说道,我们都是好兄弟啊!我们为什么不能一起经营这里呢?自此,他们在山心落下了脚,开矿山,修房子,建栅栏,周围的客家人纷纷投靠。他们建立起了“兰芳公司”,就把总部设在了东万律,总部附近,建民房,造店铺,成了个小小的中国城。

  当时在附近有个叫茅恩的地方,为首的中国人叫黄桂伯,是潮汕人。他手下的“功爷”叫江戊伯,是罗芳伯的同乡嘉应府人。罗芳伯于是派一名手下叫刘台二伯的,在斗笠里藏了一封信带给江戊伯,与他里应外合,一举拿下茅恩。这一下,震动周遭,附近的一系列华人势力纷纷归顺。

  可是还有一个叫做刘乾相的华人不服。他手下有500多人,占据着明黄这个地方。他不但不服,还有吞并兰芳的意思。这就必然要打一仗了。当时罗芳伯作战地动员说:消灭了刘乾相,我们再吃早饭!罗伯芳的弟兄们一早上破了刘乾相六个大寨,刘乾相被赶得跳了海。此一役,被称为兰芳公司史上的“第一血战”。

  不过,此时“兰芳”的征战还没有完。再要扩大势力范围,就要结盟。罗芳伯与坤甸的马来人苏丹(首领)开始走动起来。苏丹手下的人造反,罗芳伯派兵帮助摆平,苏丹感激之下,两人成了结拜兄弟。于是,当罗芳伯与当地土著再发生战事,苏丹会站在他的一边。

  罗芳伯领导的最大一战,是与土著人争夺新港。这场战事持续了9个月之久。最后,土著人请了苏丹来说和,重新划定地界,埋下竹桩为证。从此,“兰芳”的根基终于稳固了。

  为这一仗,罗芳伯也耗尽了自己的精力。一年之后,罗去世,终年58岁。

  “兰芳大总制”:国家大总统?

  这里就要谈到“兰芳”的制度。

  后人谈到兰芳,许多人将其推崇为“华人的第一个共和国”,因为“兰芳大总制”创立于1777年,仅比美国的建国晚一年。而兰芳实行的是民主制,其首领是公推公选的。

  在《年册》中,讲到这些首领的待遇。从太哥到副头人,都是有俸禄的,再往下的官员,尾哥和老太,都是义务性的,如同乡村中的乡绅、主事,不拿钱。

  “兰芳”政权的运转经费来自其成员们的纳税,比如开金矿的,要交“脚仿金”,种田的交“鸦息米烟户钱”,做生意的也抽税。兰芳治下人口有多少?没有确切数字。《年册》中说有两万余人,但也有人说有一二十万。

  兰芳的官员们除了抵御外敌和征税,日常的另一件主要工作,是断案。如果有人犯了重罪,比如 ... 了人,要斩首示众,如果是打架斗殴,就抽藤条,如果只是口角是非,就判赔红绸大烛赔礼。他们做的这些事,实际与农村的宗族长老解决 ... 的方式差不多,《年册》说,在罗芳伯时代,荷兰人的势力还没有进来,法度都是罗太哥说了算。

  罗芳伯去世后,江戊伯被众人推举继任太哥。江戊伯是罗芳伯的嘉应府老乡,武功超群,更兼忠心耿耿。在他之后,还有十一任太哥,其中有两任都是重新当选,从第六任刘台二开始,太哥被改称“甲太”。

  “甲太”,这是荷兰人人授予的官称,也就是说,从这时起,兰芳的首领,除了要本族人推举,还要经荷兰人的批准。而副首领,也改称为“甲必丹”。从这时起,荷兰人的势力越来越大了,兰芳公司要向荷兰人纳税——当然税率是可以谈的,荷兰人会留下一部分给兰芳公司。而就是这位刘台二,一度曾因为被指勾结荷兰人,被族人关起来并免职。

  有一位荷兰学者高廷(J.J.M.DeGroot),当时曾在印尼任职。在兰芳公司的最后几年中,高廷与兰芳的末代甲太刘阿生有很多交往。在兰芳公司被荷兰人解散后的第二年,他写了一本书《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写下他对兰芳的认识和对荷兰殖民当局的批评。在他看来,兰芳公司与中国农村的长老乡绅根据民众意愿管理公共事物的村社自治是一致的,兰芳就是“名正言顺的寡头政治共和国”。

  或许从这时起,就开始有人开始把兰芳公司称为“兰芳共和国”。而兰芳人自己,从来没这样自称过。

  至于“公司”这个名字,也很有来历。在“兰芳”之前,华人在东南亚办的“公司”已经相当多。仅在印尼东万律周围,就还有大港、三条沟等华人的七个大的“公司”,及“和顺总厅”等一系列华人小公司组成的联盟。他们的治理方式,与“兰芳”家族式管理也大同小异。

  中国台湾省学者陈国栋在其《东亚海域一千年》一书中,曾对“公司”这个词进行考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中文文献,到18世纪又出现在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它的含义,早期与海上贸易有关,后来就不限定在海事范围了,它始终带有合伙或共同事业的意味。现在人说到当年东南亚的华人“公司”,一般都认定为是一种海外华人的社会、经济组织。有意思的是,“kongsi”这个词,如今也融入到马来语中,也是包含“合伙”、“共同事业”的含义。

  研究东南亚史的历史学家朱杰勤、温广益、朱纪敦等人,都曾撰文指出兰芳公司不是一个国家,它也不具备国家行政和司法制度和职能。朱杰勤说:“有些人认为大统制犹如今之大总统,不知总统的制度与大统制全不相干,而且他(罗芳伯)自称为‘大唐客长’,已经自承为客人的领袖而已。”

  “兰芳”的终结

  “兰芳大统制”是于1884年被荷兰人解散的,一共存在了107年,是婆罗洲最后一个消亡的华人公司。在此之前,1850年,当另一个华人公司大港公司与荷兰人武装对抗的时候,兰芳站在了荷兰人一边。当时一部分败退的大港公司的人逃往兰芳的领地,被兰芳当时的甲太刘阿生带着600多壮丁堵截,缴了大港人的武器,并将首领擒获送交荷兰人。据说,这是因为以前与大港结下的怨——此前大港公司曾与另一个华人公司三条沟公司冲突,兰芳的人救下80名三条沟人并将他们接到船上,不料船后来漂到大港的地盘,全部人都被 ... 了。

  不同派别不同地域华人之间的争斗,其实在中国大陆之时就很严重,到了海外内斗依然。但是,大港公司覆灭之后,兰芳公司的日子也就不长了。刘阿生1884年病逝后,公司的人对继任人意见不一,荷兰人趁机宣布接管,虽然一些兰芳的人反抗,但终归大势已去。

  在兰芳的一百多年历史中,始终也没见到过当时的中国 ... 对他们表示过什么。在《年册》中,有“罗太哥初意,欲平定海疆,合为一属,每岁朝贡本朝,如安南、暹罗称外藩焉”的说法。有人说兰芳曾经派人去清廷请求接纳,当时乾隆并没有接见他们,但派了要员接见,然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教授李金明认为,所有这些传说都没有史料的支持。更可能的,是兰芳公司在南洋一隅的自生自灭。

  联系清廷当时对荷兰人制造的“红溪惨案”的言论,可以想到清 ... 的态度。当数万华侨在印尼被 ... 的消息传到国内,清廷的说法是“内地违旨不听招回,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可见他们对中国 ... 的遗弃态度。实际上,在清朝的史籍上,很少见到 ... 的记载。官方对他们不承认也不正视,反而规定,私自出国回来的人要予以追究,使得出去的人更不敢轻易回来。

  倒是高廷,这位对中国华人有亲身接触的荷兰学者,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涌入婆罗洲西部的 ... ,大部分是客家人。他们在炎热的赤道,日复一日起早摸黑在金矿里从事一种连当地人也难以忍受的苦工……有这样一个民族,在完全没有祖国的战舰、士兵或大炮支持的条件下,让自己的人民离开美好的家园,到炎热的热带和遥远的海洋去谋生。那里极少有同胞、祭坛和神明,有的只是陌生而敌视他们的异族人。他们并非以成千上万的集体,以强力或全付武装去开创自己的事业,而是一个接一个或以小组的形式前进,最勇敢的人当先锋,每人凭借自身的力量、机智与道义自力更生。难道这不是值得称道的勇气以及肉体、道义上的力量吗?”

  尾声

  又过了半个多世纪,到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兰芳共和国”才真正被国人注意到。当时出了一批谈“中国殖民史”的书,罗香林于1941年所著《罗芳伯所建婆罗洲坤甸兰芳大总制考》是其中之一。

  罗香林在书中考证了罗芳伯的生平与兰芳公司的兴衰,他热烈地赞扬这个曾经存在的华人自治体是“完全 ... 之共和国”。罗香林写道:“兰芳大总制与美洲合众国,虽有疆域大小之不同,人口多寡之各异,然其为民主国体,则无二也。”“晚近国人之言民主共和者,皆言此制远肇于美,近行于法,而不知先民亦有是举”。

  更早,梁启超也写有《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可以从中看到在当时中国人日益强烈的民族意识。罗芳伯大约是从那时起成为名人的。


 世界历史上华人海外称王第一人,吞武里王朝创建者郑信大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是谁?

 世袭制究竟让中国出了多少位脑残皇帝?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海外华人所创立的“兰芳大统制共和国”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7.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8.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9.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10. 忘了入仕初衷 索额图如此从能臣---功臣---权臣蜕变为罪臣

    除了这四人,其他十几位,都在康熙年间极有作为,以治国安邦、收复失地、造福朝野留名史册。通过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传播,人们更多知道了康熙朝重臣索额图的大名和他的故事。

随机推荐

  1. 梦见弟弟被狗咬

    周公解梦梦见弟弟被狗咬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弟弟被狗咬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万历年间江苏淮安「 ”两姨父讼婚案”钩沉

    明万历年间,南直隶淮安府清河县百姓龙光,生有两女,年长的名唤美玉,丈夫钱佩;年幼的名唤美珍,嫁给胥庆,各出嫁六七年。姐妹两人割衿订约,托娘家兄弟龙样做媒。后来钱佩家境败落,胥庆得知,便将女儿另聘给李贤,纳采行礼。钱佩无奈托请龙祥前去责问,要求尽快给双方子女完婚,胥庆留龙祥饮酒,却丝毫不提女儿婚配之事。钱佩苦苦守望,见没有回音,认为亲事已经聘定,无法更改,只得具状告到县衙。

  3. 实逼处此是什么意思?

    【拼音】shíbīchǔcǐ【解释】指为情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例子】【相关】百度“实逼处此”

  4. 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qiǎoduótiāngōng【解释】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出处】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例子】天堑也能飞渡,人力巧夺天工。(吴玉章《庆祝长江大桥通车》)【近义词】鬼斧神工【反义词】天造地设【相关】百度“巧夺天工”

  5. 梦见红色被子

    周公解梦梦见红色被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红色被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威廉·赫特简介

    出生日期:1950年3月20日出生地:华盛顿特区。,美国年龄:69岁一代:婴儿潮一代中国生肖:虎星星座:双鱼座结婚生活1982-12-09玛丽贝思和威廉伤害离婚事件威廉伤害生活1986-03-24第58届奥斯卡奖:“走出非洲”,威廉·赫特和杰拉尔丁·佩奇在推特上的Facebook分享上赢得分享著名演员阿德里安·布罗迪比尔·普尔曼凯西·卡西姆哈里森·福特菲尔·哈特曼塞思·麦克法兰

  7. 被遗忘的湖北第二城:金庸先生偏爱的侠士之地是如何迟暮的?

    -这是自驾地理的第291篇原创主文-公元207年,刘备为复兴汉室求天下之大计,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孔明感激刘皇叔的三顾之恩,全面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局势,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这就是名扬天下的《隆中对》。

  8. 历史上的徐福简介 徐福是怎么死的?

    后来,有徐福在日本的平原、广泽为王之说。于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巿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巿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也有说徐福于大海中之说。

  9.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hǒuxífùzǒngdejiàngōngpó【解释】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例子】无【相关】百度“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10. 宝贝寄语

    宝贝寄语1、孩子,你知道吗?15、宝贝,你的生日就在今天,祝你可爱依旧,快乐多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