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睿宗第二次在位期间,妹妹太平公主把持朝政,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是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唐玄宗李隆基第六子,母为刘华妃。-784年),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子盛宣王李琦,原名沐,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一子。李环,原名李溢,唐玄宗李隆基之子,母亲钟美人。唐朝唐明皇的儿子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至天宝十五年(75
唐朝李隆基的儿子
李隆基共有30个皇子 ,分别是:
奉天皇帝(靖德太子,郯王)李琮(第一子,母刘华妃)
废太子(郢王)李瑛(第二子,母赵丽妃)
唐肃宗李亨(第三子,母杨贵嫔)
棣王李琰(第四子,母钱妃)
鄂王李瑶(第五子,母皇甫德仪)
靖恭太子(甄王)李琬(第六子,母刘华妃)
光王李琚(第八子,母刘才人)
夏悼王李一(第九子,母武惠妃)
仪王李璲(第十二子,母刘华妃)
颍王李璬(第十三子,母高婕妤)
怀哀王李敏(第十五子,母武惠妃)
永王李璘(第十六子,母郭顺仪)
寿王李瑁(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延王李玢(第二十子,母柳婕妤)
盛王李琦(第二十一子,母武惠妃)
济王李环(第二十二子,母钟美人)
信王李瑝(第二十三子,母卢美人)
义王李玼(第二十四子,母阎才人)
陈王李珪(第二十五子,母王美人)
丰王李珙(第二十六子,母陈才人)
恒王李瑱(第二十七子,母郑才人)
凉王李璿(第二十九子,母武贤仪)
汴哀王李璥(第三十子,母武贤仪)
(*另有七人早夭,母亲名氏与地位失传。)
扩展资料
除了30位儿子,唐玄宗还有29位女儿,分别是:
永穆公主(母柳婕妤,下嫁王繇)
常芬公主(下嫁张去奢)
孝昌公主(夭折)
唐昌公主(第四女,下嫁薛锈)
灵昌公主(夭折)
常山公主(第六女,下嫁薛谭,又嫁窦泽)
万安公主(天宝年间出家做道士)
上仙公主(母武惠妃,夭折)
怀思公主(号登真,夭折)
晋国公主(母张才人,先封为高都公主,下嫁崔惠童)
新昌公主(下嫁萧衡)
临晋公主(第二女,母皇甫德仪,下嫁郑潜曜)
卫国公主(先封为建平公主,下嫁豆卢建,又嫁杨说)
真阳公主(下嫁源清,又嫁苏震)
信成公主(母阎才人,下嫁独孤明)
楚国公主(先封为寿春公主,下嫁吴澄江)
昌乐公主(母高才人,下嫁窦锷)
永宁公主(下嫁裴齐丘)
宋国公主(先封为平昌公主,下嫁温西华,又嫁杨徽)
齐国公主(第八女,母杨贵嫔,先封为兴信公主,又封为宁亲公主,下嫁张垍,又嫁裴颍,末嫁杨敷)
咸宜公主(母贞顺皇后,下嫁杨洄,又嫁崔嵩)
宜春公主(母林昭仪,夭折)
广宁公主(母董芳仪,下嫁程昌胤,又嫁苏克贞)
万春公主(母杜美人,下嫁杨朏,又嫁杨锜)
太华公主(第二十一女,母贞顺皇后,下嫁杨锜)
寿光公主(第二十二女,母赵才人,下嫁郭液)
乐城公主(第二十三女,下嫁薛履谦)
新平公主(母常才人,下嫁裴玪,又嫁姜庆初)
寿安公主(李虫娘”,母曹野那姬,下嫁苏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隆基
李隆基是谁的儿子,他和李显是什么关系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唐中宗李显是李旦的哥哥,李隆基是李显的侄子。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初名李旭轮、李轮,祖籍陇西成纪,662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同母弟。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人,656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
李显与李隆基的皇位更替: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使武则天退位,并扶立太子李显为帝。李显复辟后,感激于弟弟李旦当年让位的“义举”,便加封他为安国相王,又想立他为皇太弟。
然而李旦深知韦皇后、安乐公 ... 力欲极重,根本容不得自己占据高位,于是便婉拒中宗好意,躲在家中静观时局。
韦皇后、安乐公主在中宗朝干预朝政,公然卖官鬻爵、迫害异己,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不仅如此,韦氏大权在握后,竟又做起女皇的美梦来,为此不惜联合女儿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幼儿李重茂为帝,自己垂帘听政。
正当天下静待“武则天二号”产生之际,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即“千古一帝”唐玄宗)与姑妈太平公主联合发难,捕 ... 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并扶立李旦重新登基,时在景云元年(710年)。
睿宗第二次在位期间,妹妹太平公主把持朝政,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
李旦性格柔顺、优柔寡断,本来就不是个做皇帝的料,如今见妹妹与儿子势若水火,心中忧虑不已,索性在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借口彗星出现,将皇位让给李隆基,自称太上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隆基
李隆基过后,是哪个儿子当了皇帝,叫什么名字?
是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开元初年,李瑛就被立为太子。但后来,颇有姿色、心计过人的武惠妃宠倾后宫,太子的母妃赵丽妃渐渐失宠。而寿王李瑁很受皇上喜爱。而武惠妃想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于是开始陷害太子瑛。武惠妃和其女婿杨洄以及李林甫等开始常常说太子的坏话,使唐玄宗开始对其厌恶,想废太子,被张九龄所阻碍,后来九龄罢相。太子终于被废,旋且和鄂王瑶、光王琚一起赐死城东驿。也就是历史上说的“三庶人事件”。
这也使唐玄宗成为唐朝第一个连 ... 三子的皇帝,此事之后,他可能也有些悔恨吧,并没有立寿王为太子,九个月后,武惠妃病死,最终忠王屿得以渔翁得利立为皇太子而这个忠王玙,也就是后来改名绍又改名亨的唐肃宗。
唐玄宗的儿子都是几几年出生
李琮(?-752年),原名李嗣直,唐玄宗李隆基长子,母为刘华妃。景云元年,以皇孙封许昌郡王。
李瑛(706-737年)
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
隶王李琰,唐玄宗李隆基子,不详
李瑶:唐玄宗第五子。生母是皇甫德仪。封鄂王。开元二十五年,因武惠妃诬陷被废为庶人,后被 ... 。
靖恭太子李琬(?-755年),原名李嗣玄。唐玄宗李隆基第六子,母为刘华妃。
唐玄宗第八子,母刘才人。封光王。开元二十五年因被武惠妃设计陷害,被废为庶人,不久被 ... 。
李一(716年-717年),唐玄宗李隆基第九子,母为武惠妃。
李璲(?-765年),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二子,母为刘华妃,本名李潍。开元十三年(725年)五月,封为仪王。十五年(727年),领河南牧。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河南牧,改名李璲。永泰元年(765年)二月,李璲薨逝,废朝三日,赠太傅。其子李侁为钟陵郡王、光禄卿同正员,李僆为广陵王、国子祭酒同正员。
李璬(718年-783年),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三子,母为高婕妤,本名李沄,
李敏(719年-720年),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五子,母为武惠妃
李璘(?-757年),初名李泽,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母郭顺仪(剑南节度、尚书郭虚己之妹),唐朝宗室。
李瑁,唐玄宗十八子。初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775年(大历十年)薨。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后又封韦氏为正妃。
李玢(?-784年),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子
盛宣王李琦 ,原名沐,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一子。
李环,原名李溢,唐玄宗李隆基之子,母亲钟美人。开元十三年晋封为王,开元二十三年赐实封二千户。
信王李瑝,唐玄宗第二十三子也,初名沔。开元十三年三月,封为信王。
李玼(720年代?-784年),原名李漼。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四子,母为阎才人。
李珙,唐玄宗第二十六子,曾名李澄。开元二十三年七月,李珙被封为丰王。开元二十四年二月改名李珙。广德年间被赐死。
恒王,唐玄宗第二十七子也,初名潓。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封为恒王。
汴哀王李璥,唐玄宗第三十子,初名滔。开元二十五年七月,封为汴王。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璥,以其月薨。
唐朝唐明皇的儿子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 ... 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一生共三十个儿,其中七个早夭,母亲姓氏和地位是传,依照年龄大小分别是:
长子李琮(?-752年),母刘华妃,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晋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赐名李琮。二十四年,进位司徒。天宝元年,兼太原牧。十一载五月,薨,追谥为靖德太子。唐肃宗即位后,追谥奉天皇帝,妃窦氏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以北的齐陵
次子废太子(郢王)李瑛,(706-737年),母赵丽妃。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九月,以皇孙身份封真定郡王;开元元年,唐玄宗即位,进封郢王;三年(715年)正月,册立为皇太子。十三年,改名李鸿,纳妃薛氏。二十五年,改名李瑛,遭到唐玄宗宠妃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废为庶人,不久赐死。唐肃宗即位后, ... 昭雪,恢复太子称号。
第三子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母杨贵嫔。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727年),徙封忠王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先后于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宝应元年(762年),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 当夜唐肃宗病死,时年五十二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
第四子棣王李琰(?年—?年)母钱妃。开元二年始王鄫,与鄂、鄄二王同封。
第五子鄂王李瑶(?—737年)。母皇甫德仪。封鄂王。开元二十五年,因武惠妃诬陷被废为庶人,后被 ... 。
第六子靖恭太子(甄王)李琬(?-755年)母刘华妃。初名嗣玄。开元二年三月,封为甄王。十二年三月,改名滉,封为荣王。十五年,授京兆牧,又遥领陇右节度大使。二十三年,加开府仪同三司,余如故。二十五年,改名琬。天宝元年六月,授单于大都护。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其月制以琬为征讨元帅,高仙芝为副,令仙芝征河、陇兵募屯于陕郡以御之。数日,琬薨。
第八子光王李琚(约714年—738),母刘才人。封光王。开元二十五年因被武惠妃设计陷害,被废为庶人,不久被 ...
第九子夏悼王李一(716年-717年),母武惠妃。唐玄宗与宠妃武惠妃生下第一个儿子,李一生而美秀,名之为一,李隆基当时十分重视这个儿子,“一”代表的含义有许多,其中包含天的意思。开元五年(717年),李一薨逝夭折,年仅两岁,而未及周。封为夏悼王。当时唐玄宗在东都,葬在城南龙门东岑,欲在宫中举目而见。
第十二子仪王李璲(?-765年),母刘华妃。开元十三年(725年)五月,封为仪王。十五年(727年),领河南牧。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河南牧,改名李璲。永泰元年(765年)二月,李璲薨逝,废朝三日,赠太傅。
第十三子颍王李璬(718年-783年),母高婕妤,开元十三年(725年),封为颍王。十五年(727年),遥领安东都护、平卢军节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名李璬。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玄宗因安禄山之乱至蜀,任命李璬为蜀郡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杨国忠为副使。后来被崔圆所奏,罢居内宅。后玄宗令他到彭原宣慰肃宗李亨,遂从回京师。建中四年李璬薨逝。享年六十六岁,辍朝三日。
第十五子怀哀王李敏(719年-720年),母武惠妃。开元八年(720年)二月,李敏夭折,封为怀哀王或怀思王。先葬在景龙观。天宝十三载,改葬京城长安南,祔葬武惠妃所葬的敬陵
第十六子永王李璘(?-757年),母郭顺仪。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石台道德经,立石台刊勒。其经文御书,其注皆诸王所书。玄宗诸子三十人,字皆一体。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下诏以封李璘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镇守江陵。至德二年(757年)谋乱被 ... 。
第十八子寿王李瑁(?-775年),母武惠妃。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后又封韦氏为正妃。775年(大历十年)薨。
第二十子延王李玢(?-784年),母柳婕妤。本名李洄。开元十三年(725年),封为延王。十五年(727年),遥领安西大都护、碛西节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河南牧,改名李玢。天宝十五载(756年),玄宗因安禄山之乱幸蜀,李玢子女三十六人,不忍丢弃于道路,因此耽搁,数日不及行在所,玄宗大怒;幸亏汉中王李瑀抗疏相救,听其归于灵武。兴元元年,李玢薨逝。
第二十一子盛王李琦(?年—?年),母武惠妃。原名沐,与光、颍、永、寿、延、仪、济七王同封。既封,领扬州大都督。帝之西,诏为广陵大都督、淮南江东河南节度大使,以刘汇为副,李成式为副大使,琦不行。广德二年薨,赠太傅。
第二十二子济王李环(?年—?年),母钟美人。济原名溢。开元十三年始王,与仪、颍、永、寿、延、盛、光七王同封。开元二十三年,与荣、光、鄂、颍、永、寿、延、盛、仪、信、义十一王并授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二千户。逸其薨年。
第二十三子信王李瑝(?年—?年),母卢美人初名沔。开元十三年三月,封为信王。二十三年七月,授开府仪同三司,仍改名瑝。天宝末有子封为王者二人:亻冬为新安郡王、太常卿同正员,倜为晋陵郡王、光禄卿同正员。
第二十四子义王李玼(720年代?-784年),母阎才人。原名漼。开元二十三年,与荣、光、仪、颍、永、寿、延、盛、济、信、鄂十一王并授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二千户。与信王并失薨年。
第二十五子陈王李圭(?年—?年),母王美人。原名沚,开元二十一年始王,与义、信、丰、恒、凉、汴六王同封。二十一子,得王者三人,伦王安南郡,佗临淮,佼安阳。
第二十六子丰王李珙(?年—?年),母陈才人。曾名李澄。开元二十三年七月,李珙被封为丰王。开元二十四年二月改名李珙。广德年间被赐死。
第二十七子恒王李瑱(?年—?年),母郑才人初名潓。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封为恒王。性好道,常服道士衣。授右卫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瑱。天宝十五载,从幸巴蜀,不复衣道士衣矣。
第二十九子凉王李璇(?年—?年),母武贤仪。初名漎。二十三年七月,封为凉王。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璿。广德元年十二月五日,上都失守,有仪、颍、寿、延、盛、济、信、义、陈、恒、凉十一王扈从,幸陕州。十二月,从还上都。
第三十子汴哀王李璥(?年—?年),母武贤仪,初名滔。开元二十五年七月,封为汴王。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璥,以其月薨。
李瑁和杨玉环生的儿子怎么称呼杨玉环和李隆基生的儿子?
杨贵妃没有生过孩子,早在杨贵妃任寿王妃时就不孕,那时的她与丈夫都正值青春年少,都是生育能力旺盛的时候,但她却还是没有怀孕生子。从医学的角度看,太胖的女人,身体接收到的信号就等同于她在服用药物避孕,卵巢也会自动中止排卵。
1.综合所有史料(包括野史)看,杨贵妃没有生育能力这点是最有可能的,为此,她与玄宗结婚多年,也未结子,这本是悲哀的事情也使她反社祸生祥,得以无牵无挂地当她的贵妃,同时,唯有这样,也才能保证玄宗的生命安全。要知道,玄宗可曾日 ... 三子!
2、根据本人考证,玄宗在开元二十三年(此时材料不在我身边,年份有待确认)左右就没有生育儿子了,至于他最小的女儿(小名鸦女)由于材料不充分,不好定,但应在开元中后期就已经出生了。也就是说,玄宗同志的身体固然硬朗,也是经不起众多妃子的日夜折腾,搞个未老先衰,在开元中后期,彻底丧失生育能力,以至在开元二十八年杨归归贵妃进宫时,无法与她结出爱情的硕果。
杨玉环是开元二十三年成为寿王妃,16岁;开元二十八年被唐玄宗看上,这中间的五年,她没有生孩子,而寿王李帽是有两个儿子在这五年间出生,当为侍妾所生,所以杨玉环的确可能不育
从开元二八年到天宝四年的5年时间里面,是作为女道士住在皇宫,但实际上已经是唐玄宗的妃子了
唐玄宗最小的儿子汴哀王璥死于开元二十四年,最小的两个女儿中新平公主在天宝十年已经再次嫁人了,最晚也出生在开元二十年左右,而寿安公主李虫娘在安史之乱的时候虽没有出嫁,但看新唐书的描述差不多是成人了,因为不足月而生所以唐玄宗不喜欢她不让她出嫁,既然提到出嫁,则最少应该是16岁左右,新唐书上所记载的对答当发生在肃宗已在灵武即位(756年)后,代宗成为太子的时候。则寿安公主最晚也是出生在740年即开元二十八年前后,刚好是杨玉环入宫的时候。
所以杨贵妃没有孩子可能是双方的原因,一方面杨玉环自己可能不育,最起码不是容易受孕的体质,另一方面李隆基开元二十八年的时候已经55岁了,古代人寿命本就不长,前面几十年歌舞升平的日子他又是百花从中过,升了59个孩子,此时哪怕身体还强壮,恐怕 ... 质量也已经不行了。
唐朝李隆基的那个儿子
一、李隆基的儿子有:
奉天皇帝(靖德太子,郯王)李琮(第一子,母刘华妃)
废太子(郢王)李瑛(第二子,母赵丽妃)
唐肃宗李亨(第三子,母杨贵嫔)
棣王李琰(第四子,母钱妃)
鄂王李瑶(第五子,母皇甫德仪)
靖恭太子(甄王)李琬(第六子,母刘华妃)
光王李琚(第八子,母刘才人)
夏悼王李一(第九子,母武惠妃)
仪王李璲(第十二子,母刘华妃)
颍王李璬(第十三子,母高婕妤)
怀哀王李敏(第十五子,母武惠妃)
永王李璘(第十六子,母郭顺仪)
寿王李瑁(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延王李玢(第二十子,母柳婕妤)
盛王李琦(第二十一子,母武惠妃)
济王李环(第二十二子,母钟美人)
信王李瑝(第二十三子,母卢美人)
义王李玼(第二十四子,母阎才人)
陈王李圭(第二十五子,母王美人)
丰王李珙(第二十六子,母陈才人)
恒王李瑱(第二十七子,母郑才人)
凉王李璇(第二十九子,母武贤仪)
汴哀王李璥(第三十子,母武贤仪)
二、简介(节选):
1、李琮(?-752年),原名李嗣直,唐玄宗李隆基长子,母为刘华妃。景云元年,以皇孙封许昌郡王。
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晋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赐名李琮。二十四年,进位司徒。
天宝元年,兼太原牧。十一载五月,薨,追谥为靖德太子。唐肃宗即位后,追谥奉天皇帝,妃窦氏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以北的齐陵。
2、李瑛(706-737年),本名李嗣谦,唐朝宗室,唐玄宗李隆基次子,母为赵丽妃。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九月,以皇孙身份封真定郡王;开元元年,唐玄宗即位,进封郢王;三年(715年)正月,册立为皇太子。十三年,改名李鸿,纳妃薛氏。二十五年,改名李瑛,遭到唐玄宗宠妃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废为庶人,不久赐死。唐肃宗即位后, ... 昭雪,恢复太子称号。
3、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即唐肃宗,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年(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
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727年),徙封忠王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先后于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
宝应元年(762年),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 当夜唐肃宗病死,时年五十二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
李隆基的儿子寿王结局 李隆基的儿子都有谁
开元廿三年(735)年,不到17岁的杨玉环被选纳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因为母亲武惠妃正受宠,所以小两口恩爱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后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抢走。失去爱妃的李瑁在极度委屈和万般无奈之中,鸾孤凤单地默默等待了4年半。
天宝四载(745)年七月下旬,他才在他的父亲作主下,重新娶了一位姓韦的王妃.仅仅10天后,他的父皇就把自曾祖爷唐太宗时代就已废置不用的”贵妃”名号,赐给了那楚楚动人的杨玉环.正史记录,寿王李瑁在王妃杨玉环离开后的第二年,就替刚刚死去的伯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以后虽被父皇疏远冷淡,但他还是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长眠.。
李隆基的儿子
皇子[54]
奉天皇帝(靖德太子,郯王)李琮(第一子,母刘华妃)
废太子(郢王)李瑛(第二子,母赵丽妃)
唐肃宗李亨(第三子,母杨贵嫔)
棣王李琰(第四子,母钱妃)
鄂王李瑶(第五子,母皇甫德仪)
靖恭太子(甄王)李琬(第六子,母刘华妃)
光王李琚(第八子,母刘才人)
夏悼王李一(第九子,母武惠妃)
仪王李璲(第十二子,母刘华妃)
颍王李璬(第十三子,母高婕妤)
怀哀王李敏(第十五子,母武惠妃)
永王李璘(第十六子,母郭顺仪)
寿王李瑁(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延王李玢(第二十子,母柳婕妤)
盛王李琦(第二十一子,母武惠妃)
济王李环(第二十二子,母钟美人)
信王李瑝(第二十三子,母卢美人)
义王李玼(第二十四子,母阎才人)
陈王李圭(第二十五子,母王美人)
丰王李珙(第二十六子,母陈才人)
恒王李瑱(第二十七子,母郑才人)
凉王李璇(第二十九子,母武贤仪)
汴哀王李璥(第三十子,母武贤仪)
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有几个
奉天皇帝(靖德太子,郯王)李琮(第一子,母刘华妃)
废太子(郢王)李瑛(第二子,母赵丽妃)
唐肃宗李亨(第三子,母杨贵嫔)
棣王李琰(第四子,母钱妃)
鄂王李瑶(第五子,母皇甫德仪)
靖恭太子(甄王)李琬(第六子,母刘华妃)
光王李琚(第八子,母刘才人)
夏悼王李一(第九子,母武惠妃)
仪王李璲(第十二子,母刘华妃)
颍王李璬(第十三子,母高婕妤)
怀哀王李敏(第十五子,母武惠妃)
永王李璘(第十六子,母郭顺仪)
寿王李瑁(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延王李玢(第二十子,母柳婕妤)
盛王李琦(第二十一子,母武惠妃)
济王李环(第二十二子,母钟美人)
信王李瑝(第二十三子,母卢美人)
义王李玼(第二十四子,母阎才人)
陈王李圭(第二十五子,母王美人)
丰王李珙(第二十六子,母陈才人)
恒王李瑱(第二十七子,母郑才人)
凉王李璇(第二十九子,母武贤仪)
汴哀王李璥(第三十子,母武贤仪)
(另有七人早夭)
李隆基是怎么得到他儿媳妇杨贵妃的?他儿子没有拒绝吗
公元736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她招进宫里,杨妃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为了掩盖自己夺儿媳的丑恶行径,唐玄宗让杨妃自己请求进宫做女官,住进南宫,又赐号太真。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 这个时期的封建伦理观念还没有南宋末年朱熹理学出来之后那么严格,男女观念虽然是不平等,但对于女性的贞操观念和改嫁等方面还是比较宽容的,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压制是元朝之后的明朝和清朝。武则天之所以能做女皇,和这时的这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有关,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同样掌握国家政权的慈禧太后就不敢称女皇了,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后来,唐玄宗封杨妃为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这时候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还称赞她是自己的”解语之花”。
抢走爱妃的李瑁在极度委屈和万般无奈之中,鸾孤凤单地默默等待了4年半。 (745)年七月下旬,他才在他的父亲作主下,重新娶了一位姓韦的王妃.仅仅10天后,他的父皇就把自曾祖爷唐太宗时代就已废置不用的”贵妃”名号,赐给了那楚楚动人的杨玉环.正史记录,寿王李瑁在王妃杨玉环离开后的第二年,就替刚刚死去的伯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以后虽被父皇疏远冷淡,但他还是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长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