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白釉,刻填与青花——难得一见的康熙朝瓷器清三代瓷器里,各类单色釉的雅致,斗彩的精巧,以及靓丽的青花绘画已经广为人知,更因为近年的宣传热,收藏热、学习热,使博物馆很多藏晶也热情积极地亮相公众,不过,琳琅满目的瓷器品种中,有一个品种并不常见,即本文这里介绍的康熙朝出现的白釉暗刻淡描青花装饰。康熙一朝,集结白釉与刻划纹,再加进历史尚不长的青花淡描,三者一并使用,于是,出现了这种优雅细致的瓷器装饰一类。
白釉,刻填与青花——难得一见的康熙朝瓷器
清三代瓷器里,各类单色釉的雅致,斗彩的精巧,以及靓丽的青花绘画已经广为人知,更因为近年的宣传热,收藏热、学习热,使博物馆很多藏晶也热情积极地亮相公众,不过,琳琅满目的瓷器品种中,有一个品种并不常见,即本文这里介绍的康熙朝出现的白釉暗刻淡描青花装饰。如图显示,便甚少出现。
集中几种装饰手法用于一器,并非康熙朝独创,自远古陶器以来,既要实用也求美观,装饰手法就不断在丰富增加,唐宋以来更有很多可见例子,如一件器物身上的胎体多层剔划,釉上釉下加彩,贴塑,捏塑,先刻后画,或者先画后刻,等等,不拘一格,而康熙朝出现的这类白釉暗刻淡描青花,查资料以及实物与记载,应该是此朝创新。把这个装饰分开来看,各自便是白釉,暗刻与青花淡描。众所周知,白釉历史开始于唐朝之前,早期以邢窑为上;而胎面暗刻纹饰更早于白釉出现,早期青釉下就有各类优美的刻纹,仿自然界的水波、动物、云朵或者抽象的几何形,公元前后的陶器、粗瓷器,常常就能看见祖先留下的丰富刻划图案;唯有青花淡描,则产生稍晚,至明晚期出现,隆庆年间的青花瓷器上,不仅有较多的青花留白装饰,还出现了单独采用线条勾勒图案轮廓包括叶脉枝干的画法,即是淡描装饰开始。也许这个技法正是伴随青花留白出现的,因为青花留白通常先要做图案勾画,以便留出不涂的区域淡描,如果把勾勒的完整线条保留下来,并不再涂,虽然省略一道程序,线条图案却成了装饰纹,这个做法,与国画里的工笔一类做派不谋而合,即只用线描表示,也因此由色料满涂的技法里另辟一径,所以,衬之长期使用青料浓重涂抹充实的图案,这种单纯的线描显示出一种减淡轻松的效果,叫做淡描也很合理。不过,观其隆庆、万历及终明,所谓的淡描纹,线条也普遍呈现出一笔一用力,整体图案依然有粗重繁杂的早期特点。
康熙一朝,集结白釉与刻划纹,再加进历史尚不长的青花淡描,三者一并使用,于是,出现了这种优雅细致的瓷器装饰一类。
有趣的是,这里的几个瓷器,属于此朝的这类新工艺,风格却不同,当年是为不同的市场而造的;松鹿纹大盘带有出口瓷器的特点,盘内已经有了松鹿仙鹤几个主角,本该留白的边沿,仍旧加以青花菱形边饰,这种中西结合的设计热闹画面,是为国外市场所需的,是康熙时期出口瓷器;白釉暗刻淡描青花券缸的券缸则纯粹本土趣味,展开整幅缸面,仅仅一丛玉兰与小蝶,连通常的开光边际线也省略不要,其青色所呈,则淡描浅微几至不显,完全一派干净雅气。
不过,在仔细观察实物之后,更深地感受到,与其说是青花淡描,也许应该归纳进刻纹填色的传统装饰工艺?因为观察看见,青花不是主角,刻划才是,在完成图案刻纹之后,青花料先用细笔填描,完成后,又很小心刮去纹槽外的色料,在佳士得(CHRISTIE)拍卖行目录里,对其展品描述里,则详细提到是填进钴蓝料后,再将它洗去,以便只残留一层微弱的青色,总之,几乎就不许颜色丝毫溢出线外,本身刻纹极细若发丝,既填色料,又不许满,宁可若隐若现,使青花色料成为浅淡至无的程度;因此一番辛苦用功,才出现整体图案的淡雅精致与柔和的效果,与宋元流行的(尤其见于磁州窑系列)釉下刻划填色一类做比较,当然更显示其 ... 过程的精细不苟,但是所用工艺手法却是一样的,如果要分析不同,则是填进了青花料,而非宋元的三彩,褐黑以及红绿;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论证唐宋青花的可能性,但是至少,无论依靠进口钴料或者本土出产青料,标本显示,唐宋时代那时候没有流行用青色料做装饰。元明有了大量青花器,又尚未见到刻填青花料的标本(注:基于笔者没有见到元明瓷器相关青花刻填装饰的研究与记载,近年里众多元明瓷片出上,此类仍旧未见;若业内有明确标本昭示,则应当撤掉以下结论:),从这个意义而言,康熙朝的这个品种,不失为一个新元素对老工艺的糅合,使数百年的刻填装饰工艺,一扫粗犷之气,变而温婉韵雅,富有寻味。
曾经请教过北京收藏瓷片的爱好者,得知北京有过此类装饰的残片出土,但比较其他品种,则数量极少难见。由标本数量来看,这类装饰的瓷器当年没有广泛生产,不是大众生活品;由图片可见,此类瓷器的工艺特点和主题,结合本身的 ... 质量,应属于身价不俗的高档一类,颇富欣赏趣味。
关注境外的拍卖和博物馆展品,同样难得一见,只在1996年12月16日英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圣诞前夕的拍卖预展中,出现了—个同样装饰工艺的花瓶,拍品编号43,标注文字是:中国瓷器,康熙朝,暗花龙纹瓶,瓶底六字暗刻款:大明成化年制。高40厘米,起拍价:3000—5000英镑。图片能看到该瓶质量,洁净白釉下面龙纹盘旋,躯干强劲,隐约能见鳞片层叠,暗刻纹里的青花色料十分淡雅,图案十分中国化,简洁却不失大气,有帝王气派;由于缺少后期拍卖资料,最后这只花瓶的落槌价格和去向,也就无法知道。最近一次是在2007午瑞典斯德哥尔摩拍卖目录里,出现一只博古纹刻填青花淡描瓶,尽管出现境外,但是非出口瓷风格,整体的中国味很浓,底价4000英镑:落拍价不详。不过,境内境外的出现,至少呼应了康熙朝的瓷器里,有这样一个品种。
编辑:古语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