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600年前的“跑官”高手、淮右集团的中坚骨干——胡惟庸粉墨登场> >   胡惟庸,安徽定远人。当年军队打到安徽和州时,他前来投奔,被授予元帅府奏差——跑腿的低级官吏。不久,被提拔为江西宁国知县。后来又迁为吉安府通判、湖广按察佥事等官职,可胡惟庸还不满足,他朝思暮想要当大官,要尽快扩大自己的权势。> >   吴元年胡惟庸想到了一个很有权势的老乡——李善长(也是定远人),于是就到处打听这位朱元璋政权第一权臣的个人爱好,用卡耐基的话来说,就是寻找人性的弱点来。胡惟庸费了很大的劲,最终摸清楚了:这个老乡虽然贵为第一权臣,但与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个人爱好就是贪财好色。既然他有所好,就不信“打不倒”!胡惟庸想好了,就从这儿下手,找了个机会,携带了300两黄金,去拜见他的老乡。李善长本是“里中长者”,娴于辞令,明习事故,他当然明白这位小他好多岁的老乡胡惟庸前来拜见的用意,否则他带300两黄金总不会为见一面吧!不过还有一说,胡惟庸跑官跑成后,为感谢李善长的栽培之恩而奉送了300两黄金。> >   不管何种说法,奉献300两黄金在明初那个物价低廉、人们收入普遍不高的年代里绝对算得上是巨额的投入,其所产生的回报也肯定令人羡慕不已。事隔不久,胡惟庸再也不用在地方上“混”了(知县、通判之类),被调入南京朝廷内任职,破格提升为太常寺少卿,后又被擢升为太常寺卿,即相当于中央正部级领导干部。找对了人,胡惟庸连连高升,就连当时的中书省都事李彬(前面提到过的)也对他尊敬有加,为了讨好这颗一夜之间闪亮登场的朝廷政坛新星,李彬将自己弄到的东吴张士诚雕龙金床送给了胡惟庸,胡惟庸又转送给了李善长,李善长又将它献给了皇帝朱元璋。可没想到是,朱元璋见了这种奢侈之物就发怒,顿时把它砸了个稀巴烂。不过,从这个酷似蚂蚁搬运大军“搬运”雕龙金床的过程来看,以李善长为核心的、以胡惟庸为中坚骨干的淮右集团早已形成,一张覆盖面甚广且背景十分复杂的关系网也已铺开了。> >   洪武元年发生的“李彬案”实际主谋很可能就是胡惟庸或李善长,所幸的是当时的主犯李彬一人扛了下来,没有供出更多的大人物,甚至与李彬关系密切的胡惟庸也没有涉及,更没牵到李善长。对此,洪武皇帝是否知道真相,因史料的缺失,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洪武元年到洪武六年胡惟庸官职连连高升的事实来看,似乎是当时的朱元璋还并不太清楚。> >   洪武三年,胡惟庸晋升为中书省参知政事(类似于副宰相或者说是宰相助理);洪武六年七月,也就是汪广洋在中书省第一次为右丞相的最后半年,胡惟庸被任命为中书省的右丞相。自从投靠了李善长以后,胡惟庸真可谓官运亨通。一个后来者居然与一个“老前辈”同为右丞相,这实在是不合乎常规的。以历来的规例而言,汪广洋早早就入中书省,资历在前,理应升为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后来者就任右丞相,这样两人一左一右,稍见轩轾,才吻合官场之常理。但现在的局面很蹊跷,两人同为右宰相,虽说没有职位高下之分,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皇帝朱元璋对汪广洋的恩宠已衰,汪丞相将不能久居其位了。> >   而对早已从宰相位置上退下来的李善长来说,他之所以这么卖力地推荐胡惟庸,是不是因为当初收受了对方300两黄金?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综合起来看,李善长青睐胡惟庸可能有着三个方面的考虑:> >   第一,收人钱财,予人办事——地道的贪官。既然胡惟庸来李府拜见,一出手就是300两黄金的厚礼,这说明此人“有魄力”,见世面,懂规矩。> >   第二,随着胡、李交往的增多,相互之间的“友谊”也日渐深厚,双方家族成员也更加熟识,结为儿女亲家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胡惟庸把自己的侄女儿许配给了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如此下来,胡家在官场上不仅有个“知音”,而且有儿女亲家罩着。你说李善长不帮胡惟庸家还会帮谁?> >   第三,胡惟庸也确实是个精明干练的人物,李善长把他推荐到中书省去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一来自己中书省的那些旧属们都会帮胡惟庸,我李善长可以落个慧眼识才、举贤不避亲的美名;二来可以及时掌握 ... 的动态,有这样精明且对自己恭敬有加的“耳目”在中书省做事那是再有利不过了,同时还可以遥控政柄;三来现在的那个皇帝“老秘”汪广洋——一个小字辈人物居然当了右宰相后对我李善长敬而远之,这实在让我气愤不已。乘着这个时候皇帝朱元璋对他日渐不满之际,我李善长赶紧推荐这个精明干练的胡惟庸,将那该死的“老秘”踢下去,最好能一脚踢出中书省,免得他老窝在我淮右集团“大本营”里头,碍手碍脚的。想到这些,李善长就乘着机会不断地向皇帝推荐胡惟庸。> >   再说胡惟庸确实也有些才干,他不仅文字功底深厚,而且工作起来十分干练,属于精明能干型的干部;加上老宰相推荐,他一被皇帝拜为右宰相,中书省内李善长的老部下们立马意识到,这个新任的右宰相背景深厚,前途无量,他不仅是老领导李善长“线”上的人,而且还是儿女亲家呢!所以胡惟庸一当上右宰相,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凡事都搞得头头是道,一下子就把同为右宰相的汪广洋给比了下去。本来半信半疑的朱元璋这下也感到:汪广洋确实不是一块宰相的料。洪武六年正月,“以(汪广洋)怠职左迁广东行省参政”。

600年前的“跑官”高手、淮右集团的中坚骨干――胡惟庸粉墨登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4.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5.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6.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7.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8. 朱元璋临终前玩了一手心机,让我国头疼了600多年,至今仍然无解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属后面的一类,其为了不想被后人知道他的安葬之处,便在临终前留下了一个计谋,最终让后人头疼了600多年,至今仍然得不到确切的答案。不过,这也跟朱元璋个人生性多疑的性格蛮吻合的。毕竟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只是一个没读过书的放牛娃,后来为了生存甚至还当了和尚,这些经历自然地在朱元璋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他一路走来也确实受尽了无数的白眼与嘲讽。不过,在这,不得不钦佩朱元璋!

  9.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10. 剥皮抽肠,朱元璋真的如此残暴?

    一直以来,很多传说和故事都把朱元璋描述成一个...人不眨眼的暴君,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其次,朱元璋的刑罚虽然严酷,但主要是针对官员的,对于老百姓来说,明朝的刑罚可以说是比较人性化了。而他们既然掌握了话语权,那么流传下来的故事,都是黑朱元璋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机推荐

  1. 翁万达和林大钦关系 怎么评价翁万达

    翁万达和林大钦关系>林大钦与翁万达、陈北科并称潮汕三杰。>有一年,翁万达的岳父孙有庆又要过生日,照例大摆酒席,宴请众亲友。翁万达见他才思敏捷,口气不凡,日后必定成才,便私下与孙有庆商量,将尚未出阁的小姨子许配与林大钦。>怎么评价翁万达>叶春及·《翁襄敏安边记·序》:曾有躬出御虏,介而先驱若襄敏者耶?

  2. 感恩节祝福语父母

    感恩节祝福语父母1、因为有了太阳,大地万物自由生长。我们共同在感恩节为他们祝福吧!感恩节,祝愿大家都快乐感恩生活幸福!感谢你一路对我的支持帮助关心,感恩节里,祝你幸福长久。在这个感恩节到来之际,感谢我身边的亲人朋友,愿你们幸福愉快!感恩节祝福语37、爸爸妈妈你们可知道,儿在为你们默默的祈祷,愿你们心情舒畅似年少,快快乐乐没烦恼,想起我来都是笑,每天都似阳光照。

  3. 梦见轻佻女人梦到轻佻女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轻佻女人好不好

    梦见轻佻女子,表示你将要和奸诈的敌人作斗争。年轻女人梦见自己偏爱轻佻女子身上的皮裘。梦见吝啬鬼梦到吝啬鬼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吝啬鬼好不好梦中的女人金发碧眼,你会发现所有的诺言都是对你十分有利,使你很是快乐。梦见异常美丽动人的年轻女人,不分做梦人是男是女,都有可能代表着人们心中理想化的女性气质,表示做梦人自身对这种理想形象的向往。

  4. 2岁被遗弃山沟,与爷爷相依为命,第一次吃到肉饼,他说不如面条

    日子过得相当清苦,小明欣和两位爷爷在三沟里已经住了5年,5年来他们都是吃青菜、吃清水面条。图为:三爷爷挑水浇地小明欣与两位爷爷生活的5年来,从没有吃过一顿肉,也不知道零食是什么味道。村里有好心人常去看他,并为他买了两个肉饼,这是他第一次吃肉饼,他说这种味道很奇怪没有面条爽口。

  5. 梦见飞机坠毁但人没事

    周公解梦梦见飞机坠毁但人没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飞机坠毁但人没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春秋五霸谁先称霸?春秋五霸中哪位霸主更先称霸

    从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溺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那么春秋

  7. 大举进攻的意思 | 成语大全

    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因吴佩孚此时目光,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也不大举进攻。”

  8. 盲 人——挖出他眼 累世成盲(二)

    那时,没有如来出世,有一位圆满功德的独觉在山林里修持。从三恶趣中解脱后,又于五百世中转生为盲目人。我相信以后阅读《百业经》的人也同样获得利益。

  9. 印祖故事:调伏幼僧守规矩,面对学生勿暴怒

    大师身材魁梧,相貌端严,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小沙弥的师父一交代今后将由印光大师教训,小沙弥当时就面无血色,已经惧之不已。大师和颜悦色地跟小沙弥说要遵守的规矩以及违犯规矩将如何惩罚,嘱咐他不要违背教训,否则决不轻易饶恕。不过略现严厉之相,让学生害怕就行了。一言一动,毫无苟且轻佻,这样学生自然如临师保,不敢放肆。

  10. 桂军将领刘震寰简介 刘震寰人物介绍

    >>>简介>刘震寰,原名瑞廷,字显臣、显承,广西马平人。翌年被任命为广西陆军第五路帮统。二次革命中在柳州担任讨袁军总司令,以失败告终。兵败后逃往香港、日本,1915年返国后任粤桂联军总司令。1937年授予陆军中将,1945年又返香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