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南北朝佛教

  东晋之后,南北分裂,南方有宋、齐、梁、陈,称为南朝(四二○——五八八);北方有北魏(又称跖跋魏),嗣后分为东西二魏,而禅位于北齐、北周,称为北朝(三九六——五八一)。南北朝形成对峙局面,历时一百六十余年,后由隋文帝统一。这个时期的佛教由于各帝王的支持拥护,寺院僧尼急遽增多,佛教译经更为隆盛,大小乘经论弘传,佛教学派成立,不再依附儒道,教义则由般若而形成“真常妙有”、“真常唯心”二派,此为中国佛教发展快速的时期。

  南、北二朝因民族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佛教的信仰需求有所不同。南朝传东晋法统,王公名士承清玄之风,所需于佛教者,较之北朝则多偏重于义学,且因南朝诸帝多喜问道,并延请僧人佐政,因此佛教在南朝有长足的发展。刘宋文帝曾先后令道猷、法瑗等,弘传道生顿悟教义,并请慧琳参于国政,文帝之子武帝则时时问法于求那跋陀罗。而后齐文宣王萧子良广召宾客高僧,精研佛理,开讲经义,并撰述著书。梁武帝亲自讲经说法,更使南朝佛教达于鼎盛,他曾率道俗二万人舍道归佛,又以提倡素食,亲作〈断酒肉文〉,敕宝唱撰辑《梁皇宝忏》,又建寺铸像、讲经注疏、设斋供僧,推动各种法会、佛事,甚至四次舍身同泰寺,愿为佛奴,为历代帝王中笃信佛法第一人。其子昭明太子及简文帝、元帝亦受其影响而崇佛。此后陈代仍多效法梁武帝,奉佛不辍。

  南朝的译经事业,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译经卷数或其范围,都相当可观;又经论研究蔚为风潮,进而促成各家学派的成立。晋、宋之交,义学高僧如道生、慧观、佛驮跋陀罗自关中还庐山而转建业,沮渠京声、佛陀什、良耶舍、求那跋陀罗等译经高僧亦陆续南来,建业遂代庐山而为南朝佛教领导中心,奠定了南朝译经的基础。法显所译六卷《大般泥洹经》因道生提倡,至慧观、谢灵运就北凉昙无谶译四十卷《大般涅盘经》重加整理成三十六卷的南本《大般涅盘经》后,学者靡不研习,群为注疏,因而形成涅盘学派。《涅盘》在南北朝的盛行程度,堪比《般若》在魏晋两朝。又沮渠京声译《弥勒上、下生经》,兜率净土思想因此盛行一时。佛陀什译有《五分律》,至此完成中国四部广律的传译。良耶舍译出《观无量寿佛经》等,对于净土教的传播产生莫大助益。求那跋摩译出《菩萨善戒经》,为大乘戒法传至南方之始。僧伽跋摩译出《善见律毗婆沙》,为今日佛教史上研究佛陀涅盘年代的重要根据,另译《杂阿毗昙心论》,形成专研毗昙学的风潮。

  求那跋陀罗最主要的译经有《胜鬘经》、《楞伽经》,对中国如来藏思想的开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陈真谛译有《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大乘起信论》、《俱舍论》等,使无著、世亲之学弘传于中国,同时亦开启摄论、俱舍二学派。又“三论”以僧朗、僧诠及法朗而中兴;《成实》在梁世更为兴盛。《法华》的研究,持续平稳发展。

  南朝在佛教史上的成就还包括高僧史传及佛教经录的编纂,计有僧佑的《释迦谱》、《出三藏记集》、宝唱的《名僧传》、《比丘尼传》、慧皎的《梁高僧传》等。其中《出三藏记集》的目录条例,开隋唐经录的先例。

  北朝诸帝,除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短暂的反佛外,余皆护持佛教,相较于南朝,其佛教的发展与政治间的关系更形密切;又因北朝民族起自北方沙漠地带,性多质朴粗犷,对佛教的信仰则多偏于祈福行善。

  北魏初祖道武帝任用沙门法果为道人统,不仅开启中国僧官的先河,而法果所提倡“现在皇帝即当今如来”思想,更形成北朝佛教的特色。 又北魏文成帝时代的沙门统昙曜,更在朝廷支持下设立僧只户和佛图户,首创佛教的社会福利事业,并开凿举世闻名的云岗石窟以为先帝荐福。尔后,龙门、麦积山石窟等相继开凿,此为北朝佛教与政治结合,重视佛教事业功德的表征。

  北朝佛教除极力主张汉化的北魏文帝提倡义学外,余则多半重视实践修行的禅、净、律三门。在禅修方面,有佛陀传慧光、僧稠以及菩提达摩传慧可等二系;净土则以昙鸾为主;律学有道覆、慧光的四分律一系。其中,以禅观最为盛行,天台祖师慧文、慧思都是提倡禅观的重要人物。

  除此之外,因北土较接近西域,两地僧人往来频繁,故译业亦盛;又因为佛学研究者众多,由此亦促成学派的成立。例如位居北朝译经之冠的菩提流支,译出《入楞伽经》,乃禅观最重要的经典依据;《往生论》则为昙鸾所倡他力、易行思想等净土一系的基础;《十地经论》则有勒那摩提、慧光等所形成的地论学派栙,以及昙无谶翻译的《大般涅盘经》(北本),形成涅盘学,传入南朝后,弘扬更广。

  佛教在南北朝的蓬勃发展,已脱离先前依附儒、道的困境,但也因而遭到儒、道二教激烈的问难。南、北二地,佛、道、儒之间的诤论不断,尤其北朝更在北魏太武帝及北周武帝时代发生二次的法难,佛教的发展因而停滞。

 

  继法难的产生,亦引起了末法思想,石刻佛经的护法运动由此应运而生。统观本期佛教,呈上升趋势,唯各学派的形成,则为奠定隋唐宗派成立的基础。

南北朝佛教史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他计安汉朝,为大汉延长至少五十年的时间,最后却下场悲惨

    主父偃的推恩令这条建议,武帝只用了一封诏书,就直接的削弱了藩国的势力,完成了诸侯制到郡县制的过度,可以说让汉朝延长了至少五十年的时间,而建立朔方郡,使得汉朝边疆有人把守,扩大了汉朝的边界,为匈奴进犯中原提供了障碍,也为出击匈奴提供了保障,但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却落得了身死族灭的下场,可悲可叹,也验证了那句话"伴君如伴虎"。

  3.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4. 司马才人代代出,汉赋风流传今古

    都知道司马相如最擅长作赋,他所作的辞赋在当时可谓一鸣惊人,还一度成为汉代辞赋创作的范式。司马相如是富有传奇性的才子。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司马相如是一个俊雅脱俗的风流才子。作为司马相如最重要的代表作,《天子游猎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体现汉赋特色的大赋。正是这种成就,使司马相如成为当之无愧的汉赋奖基人。

  5.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6. 汉武帝刘彻为何封女奴卫子夫为皇后,最后又诛卫家九族?

    约公元前139三月,汉武帝刘彻离开皇宫,按例到渭水畔举行开春祭典。酒到酣处的武帝荷尔蒙和肾上腺素飙升,一眼相中了那个一头长黑发的歌女。姐姐心领神会制造了机会,于是这个平阳公主府的家奴卫子夫被及时送上了回皇宫的武帝车队。被遗忘的卫子夫意外怀孕,成为卫家荣耀的开端。遣散宫女这天武帝突发神经要去看看,这一看就看到了梨花带雨的卫子夫。

  7.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8. 南北朝十六国,甘肃人建立了一半,来看看你知道几个

    甘肃的魏晋南北朝之一南北朝十六国,甘肃人建立了一半,来看看,你知道几个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礼崩乐坏,生灵涂炭,体制奔溃,君王丧命,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是一个上接秦汉,下启隋唐的时代,人们称之为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代,魏晋南北朝。分裂和动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大的特点。

  9.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10. 揭示北朝不为人知的战争怪象,鲜卑人居然更爱用步兵

    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更是令中原步兵头痛无比。然而吊诡的是,在北朝末期,一度靠骑兵起家的鲜卑诸国,骑兵比例却逐渐下降,其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也非往日之比。以东西魏爆发的沙苑之战为例。西魏则有相对明确的兵力数字。这与我们印象中北朝军队动辄全是骑兵的情况,恐怕是大相径庭的。

随机推荐

  1. 王翦和白起不是一个层次的将领?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辈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白起和王翦了,相比之下,王翦给人的印象是更多的依靠绝对的优势压垮敌人,这也让人感觉他的战国四大名将之名很有水分,和白起不是一个层次的将领。白起打仗说穿了就一个思路,以消灭断绝对方有生力量为主,不追求战略要地的得失,以各种手段消灭对方的士兵,断绝士兵来源,直到对方无兵可用。李信从楚国战败后也没有直接被秦王弃用,而是参加了后续的灭燕齐战役,所以说他并不是一个庸才。

  2. 鱼鳞案

    昨天中午,他到城里的望江楼去吃饭,点了一道叫脆皮鱼的招牌菜,不想被鱼鳞卡到了喉咙,故而来告望江楼。>陶然心中一惊,没想到李二憨居然没把鱼鳞扔掉。他让衙役把鱼鳞递给孙梦庭,看他还有什么话可说。>陶然拿过筷子,夹下一块,鱼肉鲜嫩,但外面的鳞却已纷纷碎裂。>这时,孙梦庭赶紧说道:“大人已经品尝过了,我望江楼的脆皮鱼炸得酥脆可口,一碰即碎,鱼鳞根本卡不住喉咙。李二憨告我,就是诬告。”

  3. 山西雁门关,和王昭君有何等关系,昭君出塞对雁门关起着何等作用

    一直以来,王昭君在人们心里都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不光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拥有那沉鱼落雁的美貌,还有她和亲匈奴,为边关人民带来的几十年安定繁荣,昭君出塞所带来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而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发前往匈奴和亲,匈奴,也泛指如今的内蒙。

  4. 宇文阐未成年的皇帝,他的下场有多惨?

    >说起来,北周末代皇帝宇文阐的命运也是够悲催的,自己还是个未成年儿童,本来是和尿泥的年纪,却被老子硬生生推到皇帝宝座上。五月二十五日,宇文赟驾崩,时年22岁。宇文阐生母为天大皇后朱满月,并不是杨坚女儿杨丽华,而杨丽华只有一个女儿,所以两人没有血缘关系。>宇文阐禅让帝位于杨坚后,居于别宫。杨坚降宇文阐为介国公,食邑一万户,车服礼乐仍按北周旧制,上书皇帝不称为表,皇帝回复不称诏。宇文阐终年8岁。

  5. 长三角一体化(一):苏州与盐城的情与结

    一、苏盐千年剪不断千年前,西溪(东台)盐仓监——苏州人范仲淹,主持修建捍海堰,自阜宁至吕四,绵延290公里,史称「”范公堤”。六百多年前,盐城人张士诚,在草堰率盐丁起义,连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后定都苏州、称吴王。张士诚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然进取心渐弱,终为明军所灭,至今长眠于苏州斜塘河畔,但却让苏州人世代感恩戴德。张士诚的一生,乱了苏北、治了江南,导致苏北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而江南人感念其德(

  6. 班固汉书

    班固汉书  班固( 西元32-92 年) ,字孟坚,扶风安陵人,是东汉前期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出身于显贵家庭, 而且家学渊源,父亲班彪先写出《史记后传》六十五篇之后,他以《史记后传》做基础编写《汉书》,在史学界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齐名,被后世合称为「班马」。后因大将...

  7. 婆羅門命屠夫供佛得道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弘法时,有五百位婆罗门因无法忍受大眾对佛陀的崇敬,所以时常挑剔佛陀日常的一言一行,想要藉机毁谤世尊的圣誉。一天,这五百位婆罗门又聚在一起討论如何陷害佛陀。於是这五百位婆罗门兴高采烈地来到屠夫家中,请他设斋供佛,屠夫听了也非常欢喜,马上就到精舍求见佛陀。

  8. 戚君假意露 ...

    >>车过山区,上来了几个山民打扮的彪形大汉,他们向货架上扫视了一下,很快就发现了那只密码箱,就相约着挤了过来,明明前面有几个空位,他们偏偏不坐,却围站在戚君的座位四周。>>戚君经常出差,知道这一段铁路治安状况很差,甚至听说最近出现了路匪。>>戚君像是被惊醒的样子,一手从裤袋里带出了那支玩具手槍,又“欲盖弥彰”地赶紧将“手槍”塞进裤袋。

  9. 梦见天眼流血

    周公解梦梦见天眼流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天眼流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生日祝福语_送好友生日祝福语大全_生日语录

    好友的生日将至,需要他送上生日祝福语。送好友生日祝福语大全1.零点零分零一秒,我的祝福刚刚好,昨夜星辰昨夜梦,今日许愿今日圆,生日生活生财气,快乐快活快甜蜜,朋友,祝你生日快乐,万事如意。..但是我有轻轻的祝福,送给你逾越的心情,祝福你生日快乐,心想事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