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史书评价颇高的庾亮为何频繁出丑?只因他的对手叫王导

陶侃 ... 死郭默并进入江州,成功地占据荆州和江州,成为了东晋帝国的首席执政官,政局也逐渐平稳。但陶侃毕竟年事已高,没几年就去世了。 陶侃去世之后,一个巨大的问题凸显:陶侃留下的权力真空,应该怎么分配呢? 陶侃的几个儿子最先出局,因为他们兄弟并没有很明显的高下之分,所以一直在内讧,无法联手接管陶侃留下的权力。 基于整个豪门士族的利益,大家希望由两大巨头(王导、庾亮)之外的人来接管陶侃的权力。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帝国的权力平衡不被打破。 但陶侃留下的权力实在太大了,无论谁来接管,都必然会拥有凌驾于庾亮之上的权力,并足以与王导抗衡。 这么大的权力落在一个人身上,等于凭空造出一个巨无霸,两大巨头根本不可能答应。 最终的结果是:晋成帝司马衍下诏:任命庾亮为都督,统管江、荆、豫、益、梁、雍六州 ... ,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进号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假节。 庾亮一个人,接管了陶侃留下的大部分权力。 这其中有两个疑点: 一、晋成帝司马衍此时还未成年,根本不具备处理国家大事的资格。尤其是面对利益巨大的荆州刺史人选,绝不是司马衍所能决定的。 二、晋成帝司马衍并不喜欢庾亮,因为庾亮曾擅 ... 南顿王司马宗,司马衍因此怒斥过庾亮。就算司马衍有权力决定荆州刺史人选,他也不会任命庾亮。 基于这两个疑点,我的看法是:庾亮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大的权力,应该是王导默认的。 王导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从表面上看,庾亮的势力大增,就意味着王导受到的制衡也越大。 实际上,这才是王导想要的结果。 王导在帝国都城所在的扬州,有极大的影响力。如果再接管了陶侃留下的权力,东晋帝国是谁的?如果要王导放弃扬州的实力,转而接管陶侃留下的权力,王导又不愿意。为了不成为众矢之的,就只能便宜庾亮了。 王导这一招,叫做「 ”以退为进”。 庾亮曾经权倾朝野,但他逼死了南顿王司马宗,逼反了苏峻,最终仓皇逃窜至江州,寻求温峤的庇护。 现在,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庾亮又一次手握重权,如果他再次萌发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大家该怎么办呢? 王导把这个难题扔给了豪门士族,大家一起伤脑筋吧! 如果庾亮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他就应该明白:这么多的权力绝不能由自己一人独得,必须与大家分享。如果不分享,势必会造成其他豪门士族的恐惧。届时,如果豪门士族再一次联合王导,共同 ... 庾亮,他又该怎么办呢?才安稳没几年的东晋帝国岂不是又要在瞬间大乱? 只可惜,庾亮并没有这样的认识,他很开心地接管了陶侃留下的权力,实力大增。 除了以退为进之外,王导还用了另外一招,名曰「 ”捧 ... 。” 王导并不担心庾亮乱来,东晋帝国虽然风雨飘摇,但总地来说,此时的豪门士族还是可以压住场子的。如果庾亮敢乱来,王导就可以通过中央 ... 发声,团结豪门士族一起 ... 庾亮。 王导把陶侃留下的权力都交给了庾亮,作为交换,庾亮失去了荆州和江州的人事权。 对于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而言,如果没有人事权,他的力量就是有限的。换言之,如果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的副手和下属,几乎都由中央任命,那这个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又能在当地惹出多的大乱子呢? 而在荆州和江州的人事任命上,王导从来不用自己一系的成员,反而总是任命其他豪门士族的代表人物或优秀子弟,借此证明自己没有私心。 王导插手了荆州和江州的人事任命,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因为王导做得很隐蔽。但我们可以通过庾亮的反常举动,证明这件事确实存在。 不管是《资治通鉴》还是《晋书》,都非常喜欢宣传庾亮为人正直,整天强调法律和公平。一些受传统史书影响较深的学者(如江西大学的方志远教授),都认为庾亮生不逢时,换个朝代肯定是出将入相的名臣。 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闺门之内,不肃而成,时人或以为夏侯太初、陈长文之伦也。——《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但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庾亮的所作所为,看看他对权力的渴望,对地位的执著,甚至于临终都希望自己的兄弟子侄能够继承自己的权力,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庾亮远比其他豪门士族更贪婪,之所以整天强调什么法律和公平,完全是另有缘由。 在东晋那样一个以豪门士族为主导的社会中,法律和公平是用来约束平民百姓的,却不是用来约束豪门士族的。如果庾亮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他岂不是白活了? 公事公办的样子,从来都是做给外人看的。如果荆州和江州的高级官员都是庾亮的心腹,他干嘛整天强调法律和公平?每天闲着没事对着心腹上大课,他吃饱了撑得慌? 正因为荆州和江州的高级官员一直和庾亮不齐心,所以他才会表现出这种态度。而荆州和江州的高级官员之所以和庾亮不齐心,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高级官员的人事任免权不在庾亮的手中。 面对此情此景,庾亮肯定是恨得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如果条件允许,庾亮肯定会罢免他们,但他又做不到,所以庾亮只能表现得大义凛然,仿佛这些高级官员都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仿佛整个荆州和江州的官场早已漆黑一片。 通过和王导的一番较量,庾亮表面上大权在握,可真正的赢家却是王导。什么是高超的政治手段?如果我们能从王导身上学到一二,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以王导为代表的中央 ... ,此时正扮演着一个维护豪门士族的角色,所以众多豪门士族有意无意地站在了王导一边。 对于这个结果,庾亮并不满意,所以他一再进逼,试图用威胁的方式迫使王导吐出更多权力。王导一看庾亮这么不识相,就打算玩一点阴招。 庾亮接管了陶侃的权力之后,东晋帝国就接到了一个边防警报:后赵的石虎正准备大举南侵。王导的反应很快,立刻派军队深入历阳和芜湖布防。 实际上,所谓的「 ”石虎南侵”纯属子虚乌有。 这招是否出自王导之手?没有证据,我不敢乱说。但是根据王导事后的反应来看,他似乎早就知道石虎打算南侵。因为集结军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整编、后勤和人事任命都是需要时间的。而几乎在所有人做出反应之前,王导的军队就已经抵达历阳和芜湖了。 历阳和芜湖就是以前苏峻和祖约的地盘,苏峻失败之后,这块地盘被庾亮占据。 这就有意思了:荆州和江州的人事权在王导手里,豫州又被王导的军队占领。庾亮对此无可奈何,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在「 ”石虎南侵”事件之后,庾亮虽然还兼任着从前的职务,但早已名不副实了。 庾亮与王导相争,对整个东晋官场都是有利的。因为这种政治格局,就好像某些人鼓吹的两党执政一样。王导是执政党,庾亮是在野党。 当豪门士族对王导不满时,就会通过支持庾亮的方式来制衡王导。而王导发现这种趋势之后,就会立刻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否则庾亮就有可能借机修理他。反之,当豪门士族对庾亮不满时,也会通过支持王导的方式来制衡庾亮。 所以,不管是王导还是庾亮,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敢过于独断专行,因为他们必须尊重豪门士族的意见。庾亮之所以处处被王导针对,完全是因为王导比庾亮更懂得如何利用豪门士族这股力量。 在庾亮和王导相争的过程中,王导永远都是超然的,而庾亮明明也是主角之一,却总给人一种跑龙套的感觉。他总以为自己可以战胜王导,却又一次次地无功而返。 后来,晋成帝司马衍逐渐长大,与王导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庾亮抓住这个机会,高举捍卫皇权的大旗,希望借此机会除掉王导。但结果却令庾亮失望不已,因为根本没有人响应他。 眼看高举捍卫皇权的大旗无法击败王导,庾亮又开始高举北伐的大旗。 史书之所以对于庾亮褒大于贬,除了庾亮言行正直之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庾亮积极策划北伐。 丢失北方是东晋的痛,更是汉民族的痛,所以无论是谁提倡北伐,总能被加上一点好感分。前有祖逖,后有庾亮。 在我看来:无论庾亮北伐的动机是什么,他都会使得整个国家进入战争状态。而当国家进入战争状态之后,自然会采取许多非常规措施。而这些非常规措施合理与否,显然是很难说清楚的。 我们来看看庾亮的具体做法。 庾亮所做的第一个非常规措施,就是颁发了新的人事任命,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 寻迁辅国将军、豫州刺史,进号西中郎将、监宣城庐江历阳安丰四郡 ... 、假节,镇芜湖。——《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庾亮所做的第二个非常规措施,就是 ... 了陶侃的儿子——建威将军陶称。 亮大会吏佐,责称前后罪恶,称拜谢,因罢出。亮使人于合外收之,弃市。——《晋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六 你说庾亮的这两个举动到底是为公还是为私?不好说。但不管你怎么认为,都很难指责庾亮有什么过错。因为现在是战争状态,有必要采取非常规措施。 庾亮之所以会处处受制,只因为他的对手是王导。如果不和王导做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庾亮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政治手段。 庾亮所作的第三个非常规措施,就是对成汉帝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 ... 挑衅。当年四月,庾亮率军攻打成汉帝国,俘虏了成汉帝国的荆州刺史李闳和巴郡太守黄植。 以武昌太守陈嚣为辅国将军、梁州刺史,趣子午。又遣偏军伐蜀,至江阳,执伪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送于京都。——《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面对东晋的 ... 挑衅,成汉帝国并没有反击,因为此时的成汉帝国刚经历过一场内乱,所以只能暗气暗消。而在八个月后,缓过劲来的成汉帝国对东晋帝国实施了报复行动。当年十二月,东晋帝国的巴东地区失守,将领劳杨兵败被 ... 。 庾亮挑衅成汉帝国的行为,就是典型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小胜之后,庾亮立刻扬言:成汉帝国不堪一击,已经被我打怕了。现在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应该立刻北伐打后赵。 看明白了吧?王导安排在历阳和芜湖布防的军队,就像刺一样卡在庾亮的喉咙上。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庾亮当然想拿回权力。 了解上述过程之后,真的有人相信,庾亮是为了国家而北伐吗? 在庾亮北伐的过程中,王导并没有过多干预,一是因为北伐是当时的政治正确,王导不便说话;二是因为此时的王导已经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 但王导不说话,不代表别人就不说话。太常蔡谟就直言不讳地说:「 ”你庾亮有几斤几两大家都清楚,当初苏峻带着一两万人,都能把你打得灰头土脸。就凭你这种 ... 水平,还想去平原地区和石虎玩阵地战,这不是找死吗?” 今而西度,实有席卷河南之势,贼所大惧,岂与桓宣同哉。季龙必率其精兵,身来距争。若欲与战,战何如石生?若欲城守,守何如金墉?若欲阻沔,沔何如大江?苏峻何如季龙?凡此数者,宜详校之。——《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七 结合庾亮攻打成汉帝国的表现来看,庾亮的所谓「 ”大捷”其实就是给自己刷政绩。对东晋帝国并没有什么好处,还得罪了邻国。 但庾亮不顾众人反对,强行率军占据了江北的邾城。占据邾城对东晋帝国有害无益,陶侃早就分析过。但庾亮为了给自己刷政绩,早就不把陶侃曾经说过的话放在心上。 其实从庾亮占据邾城的举动去看,也能说明庾亮并不是真心实意要北伐的。真正的北伐,应该以击败敌人的 ... 主力为目的,而不是占了一座城之后开始死守。 后赵石虎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立刻派军队攻打邾城。没过多久,邾城失守,守将毛宝和樊峻投水而死。 九月,石闵败晋兵于沔阴, ... 将军蔡怀;夔安、李农陷沔南;朱保败晋兵于白石, ... 郑豹等五将军;张貉陷邾城,死者六千人,毛宝、樊峻突围出走,赴江溺死。——《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这还不算完,后赵将军夔安进据胡亭,侵犯江夏;义阳将军黄冲和义阳太守郑进向后赵投降。后赵军队在汉东大肆劫掠,带着七千余户迁往幽州和冀州。 这仗输得丢人败兴,群情汹涌之下,庾亮只能向晋成帝司马衍认罪,请求处分。 但就在这种不利局面下,庾亮依然念念不忘被王导夺走的历阳和芜湖。 庾亮一边请罪,一边向司马衍请示,希望自己的弟弟庾怿可以成为豫州刺史,保证历阳和芜湖不被王导抢走。 寻迁辅国将军、豫州刺史,进号西中郎将、监宣城庐江历阳安丰四郡 ... 、假节,镇芜湖。——《晋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看看庾亮的所作所为,他真是一位出将入相的名臣呢? 庾王相争,最终以王导的去世而终结。 就在邾城失守之前,王导去世了。王导的去世,似乎又让庾亮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于是庾亮除了安排庾怿为豫州刺史之外,又任命另一个弟弟庾冰 ... ... 当首席执政官。 但庾亮也没能笑多久,王导去世后不到一年,庾亮也去世了。而庾亮去世后不到五年的时间里,风光一时的庾氏就退出了东晋的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堪比魏武帝曹操的强人——桓温。

史书评价颇高的庾亮为何频繁出丑?只因他的对手叫王导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奴隶到皇帝,此人简直就是逆袭人生的典范

    题/从奴隶到皇帝,此人简直就是逆袭人生的典范文/cici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盗用警告:本号已与「”...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公元前266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随后统一全国,结束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分裂局面,但是西晋日渐激化的内部矛盾

  2. 导致关羽兵败荆州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并非大意所致,而是有人密谋

    很多朋友很疑惑,关羽兵败后为什么不回益州,蜀汉自己的根据地?从而最终被东吴吕蒙擒获,死于孙仲谋之手。我们都知道刘关张情同手足,而关羽为了让自己的大哥刘备早日能光复汉室,一统天下。每次交战都是亲自出马,不曾有半点怠慢和疏忽。所以在三国时期的声望很高的。

  3. 黄帝撒下的弥天大谎,连写《史记》的司马迁都被骗了

    文丨柳汀雪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在中国的神话传说里,女娲补天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可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这就要从共工的神话说起。

  4. 丢失荆州的锅,到底该谁背?关羽,刘备还是诸葛亮?

    文|小刀近些年网络上很流行一个词叫「”背锅”,指的是「”代别人受过”,本篇文章就借用这一流行词,来深度分析一下刘备集团丢失荆州的「”锅”到底该由谁来背。关羽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当然要弄明白,荆州是如何一步一步丢失的?赤壁之战后,曹军元气大伤,曹操不得不退回北方再寻南征良机,孙刘两家都心知肚明必须要趁此机会抢夺荆州。交代一下,历史上东汉时期荆州原下辖七郡,分别是南阳郡(含宛城、新野等地)、南

  5. 刘渊建「 ”汉”,是西晋的失误,还是西晋已到末路,真正的乱世将至

    八王之乱使西晋政权在北方的统治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很多少数民族就是在此时内迁的,「”八王之乱”时也有部分少数参与,但大体上还是以西晋皇室内部的争斗为主。而当这种混乱的局面持续较长时间后,渐渐的也产生了一种心理,为何我不能在这这乱世中分一杯羹呢?就是这种心理,开启了「”八王之乱”中除去西晋皇室的争斗外,少数民族也在此时纷纷建立政权,而最先建立政权的就是匈奴刘渊,国号为「”汉”。接下来搜史君就带大家来看

  6. 他是隋末第一奇才,不是李密也不是 ... ,更不是李渊,你猜是谁

    比如打响反隋战斗第一枪的王薄。如果给18路反王排名的话,王世充绝对能排第一名,如果李渊手下没有...,李建成这样既是亲儿子又是高级将领的助手,那王世充很有可能是最后的赢家。鱼俱罗号称隋末第一猛将▌大仁大义军心所向其实王世充能把如此强大的反贼平掉,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他抓住了战争的本质问题,就是利益分配问题。

  7. 对于蜀汉,关羽失荆州、马谡失街亭和刘备惨败夷陵,哪个最致命?

    关羽兵败麦城,最后身首异处,荆州随之丢失。这场战争意味已经不可能拿回荆州,刘备不久后就在白帝城病逝。从三场战争时蜀汉的国力,兵力,实力对比得知,少了荆州的蜀汉相当于少了一部分家产,虽然损失,但还是能承受,而且刘备还能继续整合兵力功吴,家产还是有机会拿回来。所以三场战争中丢失街亭的危害最大,对蜀汉最为致命。

  8. 「 ”美男子”庾亮为什么那么厌恶「 ”老好人”王导

    在这三件事中,无疑以庾亮与王导的的争斗最为吸引人眼球。庾亮与王导也不能免俗,但庾亮与王导之争,除了权力争夺之外,还有别的因素。王导其实曾经王导与庾亮之间也曾有过极为亲密的关系。门阀士族当然不能坐以待毙,明帝此举令庾亮、王导感到警戒,但晋明帝为人雄才大略,庾、王二人一时无法下手。郗鉴是王导的儿女亲家,庾亮能直接跟他说废了王导,可见庾亮有多么厌恶王导。

  9. 他是「 ”砖家”鼻祖:一直被打脸,从来没对过,为何却能位极人臣

    东吴首席谋士张昭敬请关注头条号「”小编余墨读三国”,持续收看精彩文章公元208年春天,孙权召集文臣武将开会,商议讨伐江夏太守黄祖,为父亲孙坚报仇。第一个发言的是文臣之首张昭,他说:「”居丧(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于前一年十月去世)还不够一年,按规矩不能动兵。”很快,主张不出兵的张昭就被打了脸——在周瑜、吕蒙、甘宁等将领的鼓动下,孙权发十万大军攻打江夏。黄祖迅速兵败,逃跑途中被甘宁一箭射死,又枭了首级。

  10. 苻坚:淝水之战大败被嘲笑千年,可有谁知道他也是一代仁君呢?

    说起苻坚,大家一定听过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吧。淝水之战,就是苻坚被中华历史嘲笑了几千年的败绩。

随机推荐

  1. 圣诞石!洛克菲勒树如何使家庭展示相形见绌(资料图)

    迈克尔·赖斯|珀奇创意行动除了二战期间的灯火管制外,自1933年以来,每年圣诞节期间,纽约市洛克菲勒中心都会有一棵圣诞树点亮,圣诞树高94英尺,将用数千盏灯装饰。什么是保持你的圣诞树新鲜的最好...?

  2. 梦见麻_周公解梦梦到麻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麻好不好

    梦见麻是什么意思?梦见麻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麻的详细解说吧。梦见黄麻,生意发达。女人梦见购买黄麻,会与丈夫相亲相爱。梦见麻丛身者主病至。原版周公解梦麻生如林,大吉利。

  3. 中国军队一个营伏击日军一个联队,歼灭500日军,蒋介石下令表彰

    日军第13师团在中国陆军第71军的顽强阻击下损失惨重,寸步难行。果然濑谷启根本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在坳口塘隘口设伏,当部队完全进入坳口塘隘口后,迎接他们的是从天而降的迫击炮弹和密集的...,结果这一战斗歼灭了500多日军,赖谷启仓皇逃回了固始。而1营仅有数十人伤亡,这一战斗也被称为伏击战的经典战斗,宋希濂闻之大喜,点名表扬。

  4. 三和贡茶

    三和贡茶民国初年,在临唐州有一家“三和茶庄”,老板姓周。周老板坐到高公公对面,说:“公公曾是慈禧身边的人,应该知道三和贡茶每年只能制出三两。我已很久没制了,怎么又有人想喝了?”高公公得意地笑了:“如今大总统袁世凯准备重新当皇上了,所以让我来找你,带些三和贡茶回去。”周老板叹了口气,说:“有。不过,在交给你之前,我想跟你说说,三和贡茶是如何制成的。这关系到我老婆……”

  5. 岸樹井藤

    很久以前,有個獵人於曠野中被一頭發狂的大象所追逐,獵人驚慌失措地逃命,看到不遠處有一口空井,井邊有一棵大樹,正巧垂著長長的樹根,於是心生一計,奔向井邊,抓住樹根就往井裡跳,才躲過了大象的追逐。原來有兩隻一黑一白的老鼠,正在啃齧著樹根,樹根隨時都可能斷裂;而井邊四周又有四條毒蛇,不時地向他吐信,準備伺機攻擊;不但如此,井底還盤踞著一條毒龍,正等著他跌落,一飽口福。

  6. 返来复去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ǎnláifùqù【解释】指多次重复。【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五章:“说醒着吧,他又神志不清,脑子里总是:黑马——白占魁——农业社,农业社——白占魁——黑马,返来复去地兜得他秃顶脑袋疼了起来。”【例子】无【相关】百度“返来复去”

  7. 指长一尺三寸八分的人命运_看相大全

    一尺三寸八分【得成之骨】决断终身诗得成之骨自安评若得安然待晚乡亦可更方为自业须交六九福无疆少年时运不甚通犹如草包撞水钟祖业凋零财耗散晚年家道始能成命造简批此命为人立性耿直助人不得力好人相敬小人不足恩中成怨气性刚暴早年不利祖业重成破财离散自成独立二十三四交八九正是行船有顺风得交三十五六过得子成渐渐享产业破来重又整挨过其年四十一犹如枯木又逢春四十五六正当时不见是非要破财直过四十九来交五十末限行来家道成

  8. 持药师灌顶真言,业绩蒸蒸日上

    持药师灌顶真言,业绩蒸蒸日上真正亲身接触药师法门大约是去年初开始,从助印药师法门经书,一直到亲身修药师法门,诵药师七佛经以及梵音药师灌顶真言,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同修说去年业绩220几万,比前年180几万还成长了40几万,税前年薪也突破百万。本来还担心话说的太满,万一并不如预期,同修对于药师法门的信心一定大减,这时候终于理直气壮的说,修药师佛有没有效?同修露出微笑说有效。

  9. 带有课字的成语大全

    包含、带有“课”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循名课实——犹言循名责实。按著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日省月课——形容经常查考。同“日省月试”。日程月课——每日每月按一定的程序课试。形容因循守旧,无所创新。课嘴撩牙——搬唇弄舌。课语讹言——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10. 将夺固与是什么意思?

    【拼音】jiāngduógūyǔ【解释】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出处】《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例子】【相关】百度“将夺固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