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清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这也被视为是东晋士族文人的一次大规模清谈盛会。清谈的席位称为“谈坐”,谈论的术语称为“谈端”,言论时引经据典称作“谈证”,谈论的语言称为“谈锋”。在清谈时,由一方提出见解发表言论,另一方进行质疑,也就是所谓的“问难”,由此来反驳对方观点。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李蕾。 >阮籍 >“清谈”也被称为是“清谭”,是指一种文人志士聚集在一处对于一些玄学问题,或是时事进行谈论批评的一种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承袭了东汉时期的清议。清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清雅的谈论,杜甫曾作诗云:“清谈慰老夫,开卷得佳句。”二是对时事的评论,三是对于老庄思想的崇尚,对于玄学问题的议论,在《晋书·隐逸传·鲁褒》这样记载:“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四是一些不切实际的谈论,五是指一般的闲谈。 >《兰亭集序》 >在名篇《兰亭集序》中曾这样描绘清谈盛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流贤士聚集在一起,各抒己见,侃侃而谈。这也被视为是东晋士族文人的一次大规模清谈盛会。 >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的名士们主要以清谈为交流的方式,对于很多有关自然,哲学,玄学,名教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清谈的主要方式是口谈,魏晋清谈的进行是有一套程式的,清谈会有对手,双方就某一问题引起争辩,辩论双方为主客,对于人数并没有明确的限制,可以两个人,也可以三个,或者更多人。清谈的席位称为“谈坐”,谈论的术语称为“谈端”,言论时引经据典称作“谈证”,谈论的语言称为“谈锋”。士族阶层或是统治阶级,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在一起讨论争辩,各抒己见。在清谈时,由一方提出见解发表言论,另一方进行质疑,也就是所谓的“问难”,由此来反驳对方观点。双方相互就对方的观点提出质疑,反驳,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到结束时,双方或达成一致,或仍是各执一词,若仍是各执一词的话,则会有人出来调停,这被称为“一番”,甚至会有“两番”,“三番”,胜利的一方被称为胜论,失败的一方则为败论。这就是清谈的程式。 >参考文献: >1. 《论清议之风与“魏晋时期”礼法文化的关系》赵新萍; 杜志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 《论东汉魏晋名士的清议和清谈》刘康德 探索与争鸣 >3. 《寻找魏晋时代的文化符号,探析竹林七贤的谈玄清议——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竹林七贤文学略论》刘双喜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胡一舟 王雪慧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清谈东晋竹林七贤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