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法是不会灭绝的

北周的武帝高高地坐在大殿的宝椅上,下面站著文武百官和一群被他召来的高僧,慧远也在其中。大殿的外面,手持刀枪、身披铠甲的武士里三层、外三层地守卫著。大殿里静悄悄的。 此时,北周刚刚灭了北齐,国家百废待兴,周武帝坐在龙椅上志得意满,他现在要向这些人宣布一项使他们震惊的决定。他想他做为天子,是没有人敢对他的决定持什么异议的。因为他们都应该知道,他是一位屡经沙场、 ... 一个人连眼都不会眨一下的凶猛皇帝。他虽然把这些人召来,名义是要和他们商议,实际上却是让他们俯首听命而已。 武帝看了看众人,高声地宣布自己的决定:“朕受命来养育众民。现在我下令,废除佛教!” 大殿里一阵骚动,被请来的高僧个个面面相觑,惊慌失措。武帝注意到了众人的反映,他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就接着说: “佛教在世上流传已有很长时间了,但它所讲的道理都是错误的。六经儒教,宣扬的是治理天下的道理,它所主张的礼义忠孝对世人有好处,所以我们奉儒教。佛教中所谓的真佛是虚无的,没有人能够看到。我想信奉者只要向虚空表达自己的崇敬就可以了,不必通过佛教中的佛经、佛像。佛经中记载着许多佛塔的图形,佛教传法又要建造许多寺院,信奉者竭尽财物,这对民众来说,有何好处呢?只能是劳民伤财。所以佛教不可留,经像等佛教用品都要毁掉。父母之恩重大,僧人不敬父母,是最大的叛逆,国法不容。所以僧人要还家,去尽孝道。我的想法如何,请诸位大德讲讲你们的高见。” 五百僧人此时默然不语,他们都知道,抗拒皇帝的决定,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众僧此时被吓得面如土色,双腿战抖不已。皇帝看到这种场面,感到非常满意。 就在这时,有一人从众僧中昂然走出来,高声说:“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到这位僧人身上,他就是北朝和隋时的著名僧人慧远。众僧都为慧远捏著一把汗。周武帝听到有人反对他的决定,也脸露不快之色。他身边的武士,有的紧紧握住了佩带的利剑。但武帝为显示其开明,强忍著没有发作。慧远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可他却毫无惧色,仰头直视武帝,继续朗声而谈: “陛下统领辽阔疆土,得到至尊的地位,却听从庸人的意见,要毁灭佛法。您说真佛没有形象,的确是如此。但有耳目的众生,却可以通过佛经来知佛理,通过佛像来识真佛。如果要废除佛教,众人用什么来敬真佛呢?” 武帝说:“真佛众人自然知道,不需要借助于佛经和佛像。” 慧远说:“汉明帝之前,没有佛经佛像,众人为什么不知道虚空中的真佛呢?” 武帝不能回答。 慧远说:“如果不借助于佛教,人们就能知道佛法,那么三皇五帝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就应该知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了。但那时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和禽兽一样。 武帝仍然无话可说,但恼怒之色已溢于脸上。 慧远又说:“如果因为佛像无情,就要废佛教,那么国中前朝天子的画像,难道就有真情,而必须加以尊敬吗?” 武帝没有回答,却说:“佛经是外国的法,本国不用。前朝上代所立的像,我也要废除。” 慧远说:“如果因为是外国的法就要废而不用,那么昔日孔子的说教出自鲁国,难道秦晋之地就要废除吗?若要把前代的画像废掉,那就是不尊重祖先,不尊重祖先,就会人伦失序,人伦失序,儒家的五经也就失去了作用。那么您怎样守儒家之义呢?儒教废了,怎样治国呢?” 武帝说:“鲁国和秦晋虽然是不同的封地,但都是周王的国土,所以儒教和佛教不同。” 武帝手下的臣子早已怒目而视,慧远毫不在意,继续追问:“若认为秦鲁同为一国,那么佛教盛行的中国与天竺,虽然国界不同,但没有哪个不在浮屠四海之内,两国也可以说是一个王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尊佛教,却要废除呢?” 武帝又不回答。 慧远说:“您说退僧还俗,崇孝道,养父母,确实是儒家的主张。但献身于佛道,以使父母显贵,也是行孝道,何必还家才是孝呢?” “父母恩情深重,以投空做为资养,是背弃父母,是大不孝。”武帝反驳说。 慧远说:如果像陛下所说,陛下左右的人都有父母,您为什么不放他们回家,却让他们服役五年而不得与父母相见呢?” 武帝说:“我依你所说,让手下回去事奉父母。” 慧远又说:“佛教也讲孝道,僧人冬夏修道,春秋回家事奉父母,所以有目连乞食养母,如来看棺入葬的事。佛法要通的是大理,不可独自废掉。” 武帝又无言答对。 慧远厉声问道:“陛下现依王权而灭佛法,是邪恶之举。地狱是不择贵贱的,陛下难道不怕下地狱吗?” 武帝大怒,瞪着两眼看着慧远:“只要使百姓能得到富乐,我宁愿下地狱!” 慧远又高声说:“陛下用邪法教化民众,人民会与陛下同受各种苦难,哪里有什么欢乐呢?” 此时,众僧已为慧远所说的惊得目瞪口呆,惟恐他会遭不测。武帝虽想加害慧远,但因为理屈词穷,不便下手,而其灭佛之心更加坚定。当下传旨说:“众僧先回去,以后再 ... 讨论,有司记下刚才与朕辨论的姓名。” 不久,周武帝颁布禁佛教的诏书,北方的寺院几乎全部被毁,僧人们大都南逃。佛教遭到惨重的打击。 退出大殿后,上统等法师上前握住慧远的手,声泪俱下:“天子的威势难以犯触,你能穷经理而护佛法,的确是活菩萨。武帝的罪过不可恕。你为护法尽了心。” 慧远说:“正理必须申张,哪里顾得上性命。” 接著,慧远又与诸僧辞别:“时运不济,天子的旨意不能违抗,恕我不能奉陪。但佛法是不会灭绝的,我们解脱的愿望是能够实现的,诸位不必为此担忧。”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法是不会灭绝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他计安汉朝,为大汉延长至少五十年的时间,最后却下场悲惨

    主父偃的推恩令这条建议,武帝只用了一封诏书,就直接的削弱了藩国的势力,完成了诸侯制到郡县制的过度,可以说让汉朝延长了至少五十年的时间,而建立朔方郡,使得汉朝边疆有人把守,扩大了汉朝的边界,为匈奴进犯中原提供了障碍,也为出击匈奴提供了保障,但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却落得了身死族灭的下场,可悲可叹,也验证了那句话"伴君如伴虎"。

  2.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3. 司马才人代代出,汉赋风流传今古

    都知道司马相如最擅长作赋,他所作的辞赋在当时可谓一鸣惊人,还一度成为汉代辞赋创作的范式。司马相如是富有传奇性的才子。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司马相如是一个俊雅脱俗的风流才子。作为司马相如最重要的代表作,《天子游猎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体现汉赋特色的大赋。正是这种成就,使司马相如成为当之无愧的汉赋奖基人。

  4.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5. 汉武帝刘彻为何封女奴卫子夫为皇后,最后又诛卫家九族?

    约公元前139三月,汉武帝刘彻离开皇宫,按例到渭水畔举行开春祭典。酒到酣处的武帝荷尔蒙和肾上腺素飙升,一眼相中了那个一头长黑发的歌女。姐姐心领神会制造了机会,于是这个平阳公主府的家奴卫子夫被及时送上了回皇宫的武帝车队。被遗忘的卫子夫意外怀孕,成为卫家荣耀的开端。遣散宫女这天武帝突发神经要去看看,这一看就看到了梨花带雨的卫子夫。

  6.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7.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8.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9.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10. 鲜为人知的晋灭吴战略总设计师,毛主席晚年爱读其传记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二十多万晋军兵分六路南征东吴,开启了一场气势浩荡地统一战争。吴国主孙皓残暴昏庸,大失人心,吴军全线崩溃。

随机推荐

  1. 喀拉喀托火山:1883年喷发的事实

    1888年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石版画。公共领域)1883年8月喀拉喀托火山的爆发是现代历史上最致命的火山爆发之一。喀拉喀托岛位于爪哇和苏门答腊之间的巽他海峡。1883年5月,德国军舰伊丽莎白号的舰长报告说,在克拉卡托岛上空看到了火山灰云。(为了进行比较,摧毁广岛的原...威力为2万吨,比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时的爆炸力低近1万倍。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爆炸力是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的10倍左右,VEI为5。

  2. 居士让面

    有一位年轻的居士,前去拜访一位高僧,他们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高僧觉得这个居士十分博学。按照常理,居士应该将大碗再推回到高僧面前,以示恭敬。可是居士一点儿都没有推让,张口就吃。高僧听完居士的话顿有所悟。

  3. 张学良说他的最爱是蒋士云,为何两人没有走到一起

    张学良说这三个月是他人生中最自由的三个月。张学良为何没有与蒋士云走到一起呢?张学良认识蒋士云要比赵一荻早两年多。根据张学良的回忆,他认识蒋士云时她还是梳着两条细细辫子的小姑娘。有一次,张学良好友顾维钧举行寿庆堂会,京华名伶梅兰芳、尚小云等到场演出,最让张学良意外的是14岁的蒋士云登台演出梅派名戏《贵妃醉酒》,非常引人瞩目。从中可见张学良对蒋士云的敬爱之心。

  4. 善虽小,也可点亮一盏温暖人生的灯

    小时候,家里穷,最好的食物大概就是母亲做的糯米烙饼吧。母亲刚刚做好几个烙饼,准备好晚餐。烙饼大概就是一人一个,如果被货郎吃完了,那剩下的分给谁呢?我很不解,不过摄于母亲的威严,也不敢多问,只有祈求货郎不要赶在我们做烙饼的日子来。>母亲和货郎之间来来...的善心,小之又小,却让我心里亮堂堂。是啊,善良就是人心中的打火石,即使善良很小,也可以点亮一盏灯。

  5. 中秋节祝福语_中秋节给朋友的微信祝福语_中秋节祝福

    今年中秋节,将出现千年一遇的奇观,七心伴月。又是中秋,天涯海角的遥望,把今年最美的祝愿在手中传递。祝亲爱的你中秋节快乐!中秋佳节的到来,发表短信祝愿客户的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和和美美,身体健健康康。

  6. 梦见别人买手表

    周公解梦梦见别人买手表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别人买手表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朝觐的意思

    朝觐的意思   朝觐   【朝觐的意思】   ①(动词)〈书〉朝见。 ②(动词)指宗教徒拜谒圣像、圣地等。   【朝觐的例子/例句】   这位大臣明天将朝觐皇帝。(作谓语)...

  8. 健康饮食七个新概念:病从口入!早餐和晚餐、吃饭顺序有讲究

    俗话说,病从口入。中国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包括高盐饮食、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在内的饮食风险因素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9. 梦见买皮带

    周公解梦梦见买皮带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买皮带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小贩智斗十强盗

    从前有一夭,北方某家旅店里走进来一位卖瓷器的小贩。小贩暗叫不好,心想一定是碰上强盗了。小贩心里明白,肯定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小贩拉过瞎子的耳朵,悄悄地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瞎子。小贩上前一把抓住瞎子,两个人就吵起来。在一片拥挤和嚷嚷声里,小贩乘机拉过了店主,一五一十告诉了刚才的隔壁戏。顿时人们气愤无比,把这些恶盗捆绑起来押到当地官府。>审讯后,这10个强盗一一招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