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德国剧作家席勒诞辰

《强盗》是德国18世纪末一部影响极大的剧本,1782年初次在曼海木上演时,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剧本的主人公卡尔·摩尔是个纯洁的青年,爱读卢梭的文章,为腐朽的社会环境所迫,加入强盗队伍, ... 富济贫,对当时的封建社会、不合理的法律和虚伪宗教进行了全面抨击。他公开宣布自己的崇高理想;“德国将成为一个共和国,罗马和斯巴达与之相比,都不过是些尼姑庵。”当时,德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分裂成300个封建小邦。这些小邦的统治者专横残酷地压榨人民。因此,《强盗》这个剧本一上演,犹如干柴上的一把火。点燃了人民反抗暴政的 ... ,全社会为之轰动。网络配图>《强盗》的作者席勒,是德国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1759年11月10日生于符腾堡公国的马尔巴赫城,父亲是个外科医生,后来在卡·欧伊根公爵军队里任小军官,母亲是一个面包师的女儿。1768年,席勒进入拉丁语学校,按照自己的爱好及父母的意愿,准备将来进神学院。但是,1773年席勒毕业时,欧伊根公爵却强迫他进了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是公爵培养奴仆的机构,沉重没有自由,席勒在这里被禁锢8年之久。这期间,他接触了莎士比亚、卢梭、歌德的作品,并着手秘密写剧本《强盗》。从军事学院毕业后,他到公国首都斯图加特任军医,继续创作《强盗》。1781年《强盗》出版,1782年上演,席勒为此被欧伊根公爵关禁闭两个星期。他不堪忍受公爵的压迫。于1782年逃离斯图加特。从此,席勒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1784年,他的杰出作品《阴谋与爱情》发表,1785年,他的名诗《欢乐颂》发表。1794年,他和歌德结成了亲密友谊,共同合作,推进德国的文学运动。他在歌德的赞助下,花了7年时间完成了巨著《华伦斯坦》三部曲。后来又写了《奥里昂的姑娘》和《威廉·退尔》两部爱国主义剧本。1805年,席勒在贫病交迫中死去。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德国剧作家席勒诞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德国诗人席勒逝世

    席勒,德国大诗人、戏剧家、文学理论家。与莱辛和歌德并驾齐驱,同为德国古典文学的创始人。1809年5月9日逝世。网络配图分别于1788和1793年出版的历史著作《尼德兰独立史》和《三十年战争史》也具这一特点。他的抒情诗充满崇高的...,而为了达到这种理想,他创立了“审美教育”的理论,作为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的指南。

  2. 德国剧作家席勒诞辰

    《强盗》是德国18世纪末一部影响极大的剧本,1782年初次在曼海木上演时,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当时,德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分裂成300个封建小邦。网络配图>《强盗》的作者席勒,是德国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1781年《强盗》出版,1782年上演,席勒为此被欧伊根公爵关禁闭两个星期。1794年,他和歌德结成了亲密友谊,共同合作,推进德国的文学运动。1805年,席勒在贫病交迫中死去。

  3. 埃贡·席勒的绘画风格是怎样的?社会评价是怎样的

    >放纵肆意>在席勒的各种画作中,夸张的造型、大胆放纵的线条与极富个性的色彩成为他显著的绘画特征。席勒用富有...的线条、破碎生冷的色块和生涩的笔触对物象进行夸张,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线条方面,席勒的天赋要高于他的老师克里姆特。>虽然埃贡·席勒在短暂的生命中处处显示出个性的桀骜不逊和对绘画成规的反抗。

  4. 埃贡·席勒:只有无知的人才会嘲笑我的艺术作品

    席勒的自信决定了他的艺术,席勒的预言成为现实,席勒的市场价值还在走高。>席勒少年时已经被称为绘画“神童”,只要能画画,他似乎不在乎人们和社会如何看待他和他的行为。他甚至清楚地知道知道这可能给妻子造成危险,在一封信中,他要妻子出门当心,可能瓦利会在附近等她闹事。>>席勒遂成为他的人生理想,狂热的理想,燃烧他的整个人生,直到生命的最后,到确定能够买回《瓦利》为止。

  5. 埃贡·席勒是谁?奥地利绘画巨子埃贡·席勒生平简介

    早年教育>埃贡·席勒生于奥地利图伦,他的父亲,阿道夫·席勒是任职于奥地利国家铁路局的火车站站长。维拉妮与席勒在维也纳同居,并担任他某些知名画作的模特。警方前往工作坊逮捕席勒的同时,也扣押了一百多张被认为是色情物品的画作。开庭审理时,席勒诱拐的罪名被判不成立,但由于在幼童可接触的公共场合展示色情图象,席勒被判有罪。在被收押21了天后,席勒被判入狱3天。

  6. 教堂古钟

    教堂的钟好像敲出了她的欢乐,把她的欢乐带向整个城市、整个国土。就连那口教堂古钟,不管它挂得多高,尽管它是第一个为他而呜为他而唱的,也不知道。房子和以前一样,还是那尖尖的山墙,倾斜的墙壁和低低的窗子;教堂坟园里增添了些新坟,那口古钟则躺到了紧靠墙边的草里。>母亲和儿子进到了教堂坟园里,他们在古钟前站定。先听听那口教堂古钟的事吧!

  7. 席勒爱闻烂苹果味

    我国古代很多诗人都喜欢喝酒,也有的文学家与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以不断抽烟来振奋自己的精神。而18世纪末德国文学家席勒,却是用烂苹果来...写诗作剧的灵感。>为什么席勒的抽屉里经常放着烂苹果呢?我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对这一现象作过解释:是烂苹果发过酵,有点酒味,能起一种...和振奋的作用。

  8. 作家们都是如何写作的?盘点世界级大作家们在写作时的奇葩习惯

    作家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每一个作家都会有着自己的思想以及写作习惯。长期喝咖啡确实使得巴尔扎克的工作效率很高,但是副作用也非常的明显,那就是他的脾气很暴躁。看来巴尔扎克的命不仅仅是咖啡给的,同时也是咖啡送走的。喜欢站着写作的作家可仅仅只有海明威,另外弗吉尼亚·伍尔夫也是非常喜欢站着写作的。伍尔夫站着写作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她的姐姐瓦内萨喜欢站着画画,为了跟姐姐较劲,于是就养成了站着写作的习惯。

  9. 席勒名言名句赏析

    席勒名言名句赏析  德国诗人席勒  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下是席勒的名言盘点:  席勒的名言一  Only those who have the patience to do simple...

随机推荐

  1. 梦见吃饭掉牙

    周公解梦梦见吃饭掉牙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吃饭掉牙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尿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尿”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尿流屁滚——形容惊慌狼狈之态。

  3. 有没有让人很感动的经典话或句子? | 历史新知网

    4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

  4. 清朝著名文人方苞生平简介,轶事趣闻一览

    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年82岁,葬于江苏六合。方因戴名世的《南山集》获罪,废为平民,流落民间。康熙发现后,不拘一格,将其以布衣身份录入上书房。

  5. 沉寂的意思

    沉寂的意思沉寂一:(形)消息全无。附录沉寂的相关知识:安静、肃静、寂静、沉静、岑寂、冷清、宁静、僻静、清静、冷静、沉默、沉着冷静、默默、寂寥、寂寞、寂然喧闹、鼎沸、喧嚣、晚上热闹一天的广场沉寂下来。(作谓语)沉寂的夜晚。

  6. 【羸悴】的意思是什么?【羸悴】是什么意思?

    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宽衰老羸悴,起止咳噫,目瞑耳聋,齿堕发白。」《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元年》:「抵晋阳,形容羸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寝食不甘,日就羸悴。」羸悴的拼音léicuì羸悴是什么意思羸悴léicuì疲困憔悴。

  7. 雪窦山上见弥勒

    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雪窦寺内的弥勒宝殿。金秋10月,天气晴好,笔者有幸见识了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上的露天弥勒大佛。位于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高的山坡上的大佛像总高56.74米,这个数字依据佛经而来:弥勒佛在兜率天生活4000年,即人间的56亿7千4百万年后成佛。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系铜质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袒胸露腹,慈眉善目,笑容可掬。

  8. 揭秘镇元子和孙悟空谁厉害?

    揭秘镇元子和孙悟空谁厉害?  镇元子和孙悟空谁厉害? 他们二人曾有两次交手。果树倒下后,孙悟空带着众人连夜离开五庄观。第二天镇元子归来,问清模样后,追上了那帮和尚。镇元子见大圣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还拿棒打他,应付了两三回合后,一展自己衣袖,四人一马都被卷入到了袖中。  ...

  9. 孕妇梦见吃药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吃药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吃药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前奴隶的女儿和孙女如何确保所有人的投票权

    1916年秋天,在第十九修正案将以性别为由剥夺选举权的四年前,芝加哥的非裔美国妇女正准备投之一张总统票。那一年的场景是黑人妇女,其中许多是前奴隶的女儿和孙女,行使着特权,与相关的内容大胆的有色人种女性的获得需要成为选举历史的一个更大的组成部分她们是在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十字路口精心打造的独特政治品牌。非裔美国妇女一直都有自己的路。在芝加哥,他们通过新颁布的州法律在民意测验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在过去2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