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陀走过的地方

佛陀走过的地方向风友跨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北记游——北印度朝圣今天,印度的北方邦和比哈尔邦与尼泊尔相邻。26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尼泊尔的蓝毗尼降生后,就主要是在这一带度过了他的一生。因此,这一带有许许多多的佛教圣地。从尼泊尔进入印度国境后,由于顺路,我没有按照佛祖一生行迹的顺序走,而是首先朝拜了他的涅盘地拘尸那罗,这里离他的出生地只有175公里。同蓝毗尼或其他所有的佛祖圣迹一样,拘尸那罗也在那个时代被毁灭,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在莽莽苍苍的亚热带雨林中沉睡了几百年。是英国考古学家重新发现了它,经过仔细的挖掘整理,又参考了中国僧人法显和玄奘的记叙,确定了佛祖涅盘的位置和火化的位置。佛祖涅盘地,如今能看到的,主要是一大片古代寺庙、佛塔的残存基础。在这一片废墟中,矗立着一座新近建造、雄伟别致的建筑。说它雄伟,自然是因为高大;说它别致,是因为这种建筑式样我第一次见到。它全身米黄色,四墙倒也一般,顶上却像是横卧了一个巨大的潜水舱。原来这就是佛祖涅盘寺,里面供奉的是一尊高约有七、八米的卧佛,表现了佛祖临涅盘前,忍病痛对阿难陀等弟子最后一次说法的情景。后世供奉的卧佛都是从这一场景转化而来的。一公里外,是佛祖火化塔。火化塔跟所有最初的佛塔一样,十分简单,又不高大,看上去就是一大堆红砖而己。可这只是它的外表,外塔正中掩藏着内塔,英国考古学家发现,内塔中还有火烧过的痕迹和遗留的木炭。佛祖是佛,世事洞明。之所以选择在81岁高龄时到这里来告别肉身,是因为他知道,这里还有一位120岁的婆罗门要皈依,他要再收一位关门弟子。还有,这里有一位在附近各国德高望重的大师,只有他能够平息因自己涅盘而起的纷争。果然,八个国家为争夺佛祖舍利,几乎酿成一场全面战争。大师把舍利平分成八份,让各国带回去建塔供奉,平息了纷争。从拘尸那罗往南两百多公里,瓦腊纳西郊外的鹿野苑,是释迦牟尼成佛后第一次讲经说法的地方。世尊成佛后,决定首先度化曾经一同苦行求道的五位伴侣,他来到瓦腊纳西,沫浴更衣后,出东门向北而行,来到十公里外的鹿野苑,他知道他们就在这儿。他们五位自乔达摩放弃苦行后,就以为他抛弃了他们共同追寻的理想,决定再也不理睬他。可是随着佛陀一步一步走近,那庄严法相一下子震慑了所有的人。他们知道,乔达摩已经得道成佛。佛祖为他们宣讲四圣谛和八正道,五人闻法而悟道,成为佛教史上最初的五位出家人。从此,佛教有了僧团,鹿野苑也就成为佛教圣地。就在佛陀初转 ... 处,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曾经建成了一座基座直径有二、三十米的圆塔,并树立了石柱,建了寺庙。公元七世纪时,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这里僧侣多达1500多人。公园十世纪这里开始衰落,到十三世纪完全毁灭,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印 ... 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主要还是一片广袤的残垣断壁。可以看得出来,这儿当年的寺庙一定非常高大雄伟,四周佛塔林立。从废墟可以遥想当年的辉煌。相比较而言,佛教四大圣地中,鹿野苑东面二百多公里外的菩提伽耶就不仅仅是个遗址。它是正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全世界最重要的佛教中心,已经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走进菩提仂n耶,一座52米高的印度佛教寺庙映人眼帘。它座西朝东,巍峨壮丽,尖顶高耸人云,是座塔式寺庙,所以又叫正觉大塔,是公元六世纪修建的,后又经过多次修复和重建。我到来时,正遇又一次大修,全身上下都是脚手架。寺庙后墙,有一棵参天大树,东面的树枝紧紧抵住了庙墙。这棵树就是全世界佛教徒为之神往的菩提树。它原名叫毕钵罗树,释迦牟尼在此树下成为佛陀后,被称为菩提树。菩提者,佛陀的不同译法也。这棵树历经磨难,曾遭多次砍伐。据说,一生南征北战、 ... 人无数的阿育王,见人们崇拜菩提树,就将其连根砍掉。没想到,一棵新的菩提树又在原地长了出来。从此他一心向佛,为佛教的传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见斯里兰卡佛事兴旺,且气候又适合,令儿子从菩提树上分出一枝,送往其国栽种,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菩提树,却已经是原树自然死亡后,从斯里兰卡那棵上奉迎回来的一枝长成的了。菩提树树干和庙墙之间,正是释迦牟尼打坐成佛的地方。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在此建金刚座以资纪念。今天我们只能见到一个五、六十公分高,七、八十公分宽,二米来长的方台。方台上铺满金丝银线的织锦,上面罩着一个不锈钢制成的小亭,小亭屋面和尖顶全部饰以密密麻麻的水晶珠坠。二十九岁那年,净饭王太子悉达多·乔达摩毅然抛妻别子,深入丛林,访明师,求真理,寻解脱。六年后,他悟到苦行无益,遂投身于尼连禅河,一洗积垢,又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他精力充沛,神清气爽,于此东向跏跌而坐,发下誓愿:“我今不证无上菩提,宁碎此身,不起此座”。苦思冥想,至第七夜,觉精神升华,心若止水,疑惑烦恼烟消云散,豁然觉悟一切真理,顿时成为佛陀(真理的觉悟者)。菩提伽耶曾经至少有七个世纪都是佛教中心,至13世纪后,惨遭亵渎。1590年后被一位藩王占据。后经人们,尤其是斯里兰卡 ... 的反复 ... 交涉,才在1953年赶走了藩王,由菩提伽耶管理 ... 会管理。现在的菩提伽耶,每天都有无数的各国朝圣者前来朝拜,每个佛教徒众多的国家都在这里建盖了自己风格的寺庙。中华大觉寺是1935年由一位中国和尚建盖的,经过历代方丈的努力,现在已经初具规模。我问住持释广通法师: “这个庙是由个人建造,信众供养的,怎么也叫中华呢?”他答:“建庙的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供养我们的各国信众也都是华人,当然要叫中华寺。”说到这里,他连连叹息。原来,印度所有的七八个佛教圣地中,曾经都有过中华寺。由于几十年没有中国僧人来管理,逐渐沦为他人产业,大片的寺庙土地也被 ... 作为无主土地收回。机缘巧合,大觉寺幸存下来了。但他深感危机,担心中华寺产业落入他人之手。他说,为了供养庄严,弘法报恩,为国争光,为佛争荣,他正在多方筹集资金,以把寺庙建设的更像个样子。同时,他认真接待每一位来寺朝圣的华人同胞,尽可能让他们吃住行都能既满意又省钱。我也在庙里吃了两顿,真的不错。米是上等白米,菜是川菜做法,虽然是素食,味道却好极了。对于这两个月餐餐吃咖喱菜的我来讲,就像是回到了家里。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陀走过的地方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古代帝王称呼的演变

    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周代君主称“王”。从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谥法起于周孝王以后。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有褒贬之意。即所...

  2. 明朝建立之后 朱元璋是怎么处理蒙古女子的

    为了让蒙古女子与汉文化没有区别,首先朱元璋实施了对他们的汉化。在元朝时期,蒙古女子是非常重视血统的,可是朱元璋这样的命令无疑是让蒙古女子走向了灾难。不过最终蒙古女子接受了朱元璋的命令,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蒙古女子被成功的汉化。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的一个儿媳妇,也是蒙古女子,这位女子就是大将王保保的妹妹,是秦王朱樉的正妃。

  3. 心中有春天

    心中有春天法云法师笔者有一位从事社工的学生,最近生活得非常充实。比如,春天来临,有人喜欢利用假日去远足踏青,旅游观光,这并非仅是自然界春光明媚,而是人们的心中有春天。如果心中有春天,所见所闻无不是春意盎然,如果心中日日快乐安宁,那外在的世界也一定日日是好日了。

  4. [专家点评] 战国 彩绘鸳鸯盒

    [专家点评]战国彩绘鸳鸯盒战国时期的楚国漆器中,雕刻各种动物形象的木胎漆器数量众多,造型新颖别致,花纹华彩灿然,是该时期楚国漆器的一大特色。这只鸳鸯盒既是一件精巧的艺术品,又是一件可作实用的器具。其整个造型为一只立雕的鸳鸯,头部可以转动,身体镂空,背部有一长方形口,用一浮雕夔龙的盖覆于口上,将口遮严。

  5. 2012年光棍节求爱短信

    3、光棍节的心愿:希望明天与你成一双!

  6. 编定“鱼鳞图册”,建立“富者多出,贫者少出”的纳税服役依据

    在编定黄册之后并没有住手,他还要编造全国性的“土地簿”。尽管两税法后人头税没有彻底被根除,并时有“隐现”,但在一般王朝的大经大法之“正典”上,人头税是上不了台面的。朱元璋想想还是唐朝定的法子好,就按“两税法”去收税。在纵观历代王朝所患过的“绝症”后,洪武皇帝终于开出了第二服医治中国历代王朝“绝症”的良药,并把它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把好钥匙,那就是严格、准确地编定“鱼鳞图册”即土地簿。

  7. 纠结的说说心情 我有一万种想见你的理由却少了一种见你的身份-感人的情话

    六、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著感谢,感谢你曾给过我一份深厚的情谊。一首歌曲,一段回忆,见证的是属于我们俩的过去。我害怕有一天醒来,我忘记了你。束手无策,冻结了心情,满脑子都是忧愁的种子在滋长。心情坏到了极点。我给不了你幸福了。

  8. 梦见拜托别人梦到拜托别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拜托别人好不好

    做梦梦见拜托别人好不好?女人梦见求助于警察帮助,表示很快要出狱。梦见有人请求自己帮助,提醒梦者不能轻信别人,否则会上当受骗;梦见自己请求别人援助,意味着降低自己的威信;梦见换工作梦到换工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换工作好不好未婚男子梦见接到了结婚的要求,是好兆头,象征发大财;失业者梦见收到某种请求,意味着近期找工作时会遇到些困难,同时提醒梦者一定要坚持不懈,则会成功。

  9. 男女暧昧用语潜台词

    "3、餐桌上,男女二人边吃边聊。女子目光躲闪,不时作娇羞状。女子不胜酒力,频频示弱。路上的男女一阵战栗。

  10. 进藏先遣连(下)

    1950年,中国人民...分四路从云南、四川、青海、新疆向...进军,「”多路向心,解放...”。西北局命令新疆部队从南疆进入藏北,解放阿里。当时,去阿里,只有南疆一路向南这条线可能走通,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新藏线”,而当时并没有现成的路。此前,新疆部队曾派兵侦察过这条线,得到的结论是「”进军阿里艰难不亚于...”。于是,提出先派一个连进藏侦察,完成先遣任务。这便有了中国人民...历史上著名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