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装甲玩具厂:二战德国尼伯龙根兵工厂图史

(本文约3600字,配图36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现代战争,尤其是大规模长期战争,比拼的不仅是参战国的兵力规模、武器装备水平、指挥艺术和决策智慧,更是工业实力、制造能力和资源储备的较量,最后的胜利往往取决于谁能生产出足够数量、性能可靠的装备给养以支撑战争需求。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从19世纪末开始就是先进的工业国,拥有发达的军火工业,尤以克虏伯公司最为著名。不过,在二战时期德国规模最大和最现代化的战车制造厂并不属于克虏伯,而是位于奥地利境内的尼伯龙根兵工厂,虽然该厂始建于二战前夕,1941年初开始生产,但到战争后期已经是德国最重要的战车总装厂,不仅承包了IV号坦克的大部分生产任务,同时也制造了「 ”费迪南德”、「 ”猎虎”等重型战车。本文就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为各位介绍这座大型兵工厂的兴衰历史。 选址 位于奥地利东北部斯太尔市附近的圣瓦伦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镇,该镇建立于公元6世纪,得名于曾在帕绍做过主教的圣徒:雷提亚的瓦伦丁。圣瓦伦丁风景优美、人口稀少,是一座传统的农业市镇,当地人世代务农,过着恬静悠闲的田园生活。当1858年途经此地的铁路开通后,圣瓦伦丁开始感受到工业文明的影响,也愈加繁华,不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终日在田间劳作的农家子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会变成手持焊枪、操纵机床的工人,为德意志帝国制造精密复杂的战争机器,然而,随着1938年德奥合并,这些他们从未想过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 圣瓦伦丁的地理位置,属于上奥地利州斯太尔地区的乡村小镇。 ■ 左图为圣瓦伦丁的地标性建筑,始建于1476年的圣瓦伦丁教区教堂;右图是圣瓦伦丁镇徽章,麦穗、飞轮和铁锤分别代表农业、铁路和工业。 1938年3月,阿道夫·希特勒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将自己的家乡奥地利并入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版图。在德奥合并后,柏林方面立即着手发掘奥地利的战争潜力,以便为加强军备和未来的战争服务。早在奥匈帝国时期,奥地利就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现代工业,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如今奥地利各地的工厂都将成为德国战争机器的组成部分。 ■ 1938年3月,当希特勒乘车进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时受到狂热市民的夹道欢迎。 作为由戈林主导的四年计划的一部分,将在林茨地区建立一座军工生产基地,而斯太尔是该地区的工业重镇,当时已经有斯太尔-戴姆勒-普赫公司(车辆与武器制造)、林茨上多瑙钢铁厂(装甲钢加工)等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可以从事军工生产,而且铁路交通便利,发电厂等基础设施完备,工业区位条件非常优越。德国人最初准备将位于斯太尔以西列滕的沃内特工厂改建为战车总装厂,但由于该厂没有铁路专用线而作罢,之后又重新在阿姆施泰特和恩斯选址,最后决定在圣瓦伦丁新建一座大型战车总装厂。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曾在林茨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光,而四年计划的总负责人戈林又是纳粹党二号人物,因此这座工厂带有特殊的政治色彩。 ■ 绘制于1943年的尼伯龙根工厂的厂区平面草图。 ■ 尼伯龙根工厂的厂区规划模型,标注出各个生产车间的位置。 根据规划,新总装厂将由斯太尔-戴姆勒-普赫公司负责运营,而后者已经被纳入赫尔曼·戈林工业集团,熟练工人将从普赫工厂调入。林茨军区所属的 ... 机场可以为厂区提供防空保护,坐落于多瑙河及其支流恩斯河上的两座水电站可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电力,途经圣瓦伦丁的铁路线为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还可以从当地农民中招募工人,经过培训后进厂工作。 建厂 在德奥合并后不久,德国人就以惯有的高效率推进建厂计划的实施。在圣瓦伦丁镇上新建了铁路调车场,高速公路也延伸到镇上,来自林茨、斯太尔乃至德国国内的管理人员、工程师和工人纷纷搬迁至此,为此兴建了一处能够容纳1000人的居住区,公寓、医院、学校、邮局等附属建筑也陆续破土动工。 1938年夏季,在陆军经济管理部和斯太尔-戴姆勒-普赫公司机械与建筑分部的联合协作下,圣瓦伦丁镇的战车工厂建设步入正轨,先前柏林阿尔凯特兵工厂的建设工程为新工厂的修建提供了很多有益经验。按照初期规划,新厂建成后将具备月产150辆坦克的产能规模,后期经过扩建还将进一步提高到月产320辆,几乎等同于一个装甲师的装备量。为了掩人耳目,陆军总司令部赋予新工厂一个隐秘代号:玩具厂。 ■ 1938年时在赫佐格拉德附近森林中的施工工地,可见临时铺设的铁轨。 ■ 在建厂期间使用木材搭建的临时工厂大门,门外就是大片的农田。 ■ 工地附近修建的供建筑工人休息的工棚。 德国 ... 从圣瓦伦丁镇农民手中购买了部分林地,加上附近赫佐格拉德的部分林地用于厂区建设。伐木、挖掘地基和搭建高压线的工作随即展开,厂房主体的建造工程于1939年上半年开始,来自五家建筑公司的178名工人参与其中。由于食物供应紧张和强迫加班,建筑工人与监督工程的陆军宪兵关系紧张,宪兵们不得不四处抓捕开小差和拒绝工作的工人。1940年4月,驻圣瓦伦丁的宪兵站报告称,「 ”工地上的工人对于食物短缺普遍感到不满”,同一份报告还提及,工人每天至少要工作10个小时之久。 ■ 1939年时工厂主厂区的施工现场。 ■ 在工作间隙休息的建筑工人。 ■ 通过铁路向工地运来各种建筑材料。 这座在圣瓦伦丁拔地而起的「 ”陆军玩具厂”总投资约6500万帝国马克,其设计规划理念非常领先,充分考虑到战时生产的要求和敌方攻击的威胁。为了避免动力线路遭到破坏而阻断生产,该厂分别从斯太尔和林茨引入架设了两条高压输电线路,厂区周边还修建了地下环形管道,将所有供水、供电、热力及压缩空气管线隐藏于其中,以抵御空袭的破坏。厂区建有9座大型组装车间,其中7座为长120米、宽60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另外2座为边长120米的正方形钢架结构厂房,厂区配备了两条铁路专用线,战时还计划修建第三条备用线路,每个车间都有铁路支线与专用线相连,非常便于运输。厂区附近还新建了工人住宅区、仓库等附属设施,1944年还为外籍劳工和集中营劳工修建了宿营地。 ■ 上面四幅照片都是正在建造中的工厂厂房。 ■ 一座已经完工的大型厂房,采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 厂区附属的办公区和住宅区的建筑,带有纳粹时期典型的建筑风格,建有巨大的门楼,下图的建筑是一栋办公楼。 1940年9月,工厂各部门从斯太尔迁往圣瓦伦丁,进行投产前的准备工作,此时厂区建筑工程还没有彻底完工。新工厂承接的第一项生产任务是修理和翻新III号坦克,作为全面生产前的热身。1941年2、3月间,7号和6号车间分别开始加工II号坦克和III号坦克的零部件,其中包括为克虏伯工厂制造5400个坦克负重轮。同年10月8日,圣瓦伦丁工厂首次完成坦克总装工作,而随后的扩建工程一直持续到1944年春季才告完成。 ■ 1940年工厂在试生产期间进行翻修III号坦克的工作。 ■ 上两图是尼伯龙根工厂生产车间内景,布置了大量机床,中间的大型横向梁架是天车的轨道。 新工厂除了负责组装坦克之外,还承接了部分战车开发和测试工作。为此,于1941年8月在圣瓦伦丁铁路线西北的林地中修建了一条试车跑道,进而扩建为一座车辆试验场。出于保密和避免扰民考虑,在厂区和试验场之间有直通道路相连,工厂完成的成品车辆和原型车可以从车间直接开往试验场进行测试,而不需要从附近的公路经过。 ■ 上两图是在尼伯龙根工厂的试验场里进行试车的VK3001(P)样车。 投产IV号 1942年初,圣瓦伦丁的「 ”玩具厂”正式投产,并以德国中世纪的著名史诗命名为「 ”尼伯龙根工厂”(Nibelungenwerk),是德国境内设施最新的战车总装厂,并迅速成为德国坦克制造体系的主力企业。 在二战时期,尼伯龙根工厂最重要的产品就是号称「 ”德意志军马”的IV号坦克,其命运可以说与IV号坦克休戚与共。尼伯龙根工厂的第一辆IV号坦克是在1941年11月组装完毕的,12月时又完成了2辆新车和1辆翻新车,正式量产于1942年4月启动,在当年上半年仅完成了13辆整车,但经过一系列调试后,其产量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稳步增长,到1944年时已经成为生产IV号坦克数量最多的坦克总装厂,同年德国三个IV号坦克总装厂——克虏伯、尼伯龙根和沃玛格——总共完成了3366辆IV号坦克,其中2809辆出自尼伯龙根,占年度总产量的83.45%,月产量为234辆,这个数字在德国各战车总装厂中是非常惊人的记录,但仍与官方规定的「 ”产能升级后月产320辆”的目标相去甚远,实际上这一目标从未达成。 ■ 尼伯龙根工厂组装完成的第一辆IV号坦克的车体,底盘号82601,其底盘和上层结构来自克虏伯。 ■ 尼伯龙根工厂组装的一辆IV号坦克车体在水池内进行水密测试。 IV号坦克的生产厂最初只有马格德堡的克虏伯-格鲁森工厂。1940年6月,德国陆军决定从7/BW批次(F型)开始将部分订单分配给沃玛格和尼伯龙根工厂,尽管后者当时尚未建成,因此尼伯龙根工厂生产的IV号坦克全部是中后期型,即F1型至J型。1944年,克虏伯工厂转产IV号突击炮,沃玛格工厂转产IV号坦克歼击车,结果尼伯龙根工厂成为德国境内唯一的IV号坦克生产厂,直到战争结束前都是如此。据统计,从1941年11月到1945年5月,尼伯龙根工厂总共制造了4786辆IV号坦克,也就是说在总产量8500余辆的IV号坦克中有超过一多半是尼伯龙根工厂的产品。该厂还完成了576辆IV号底盘,并组装了全部的IV号L/70(A)型坦克歼击车,部分底盘被调往其他厂家用于组装「 ”灰熊”突击坦克、IV号突击炮等变型车。除了组装战车外,尼伯龙根工厂还承担了受损战车的修复和翻新工作,在1945年4月份还有65辆「 ”黑豹”和虎式坦克被送往该厂进行维修。 ■ 5号车间内用于加工IV号坦克炮塔环的大型机床。 ■ 尼伯龙根工厂的工人们在加工IV号坦克的负重轮。 ■ 正在加工的IV号坦克战斗室结构,从细节看应该是IV号H/J型。 ■ 在8号车间内进行的主炮装配作业。 尼伯龙根工厂能够获得较高的产能与其采用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有直接关系,这也是该厂与当时德国其他战车工厂最大的不同。在战前和战争期间,德国战车制造业普遍采取的是工作站生产制度,即将生产流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在不同的工作站中完成,半成品车辆需要放置在台车上或使用吊车吊运,在各工作站之间移动,依次完成装配工作。尼伯龙根工厂则建立了完整的总装生产线和二级组装生产线,相比工作站制度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比如一辆IV号坦克的轮组安装仅需要四分钟,而整车装配完毕也只消几个小时即可完成,只有约三分之一的部件需要在生产线之外另行加工。在总装完成后,尼伯龙根工厂生产的坦克会用火车运往多勒斯海姆的陆军训练场进行试车和试射,在验收合格后交付军方。 ■ 1943年5月,尼伯龙根工厂在完成当月的第100辆IV号坦克时举行了简单的庆祝仪式,将这辆崭新的IV号H型装饰一番,拍照留念。 ■ 在尼伯龙根工厂组装完毕的IV号坦克用火车运往多勒斯海姆接受验收。 ■ 尼伯龙根工厂还承担了前线战损车辆的修复和翻新工作,上两图就是在该厂进行翻新的IV号坦克。 ■ 1944年底至1945年3月,尼伯龙根工厂利用IV号坦克底盘改装了一批IV号L/70(A)型坦克歼击车,该车是由阿尔凯特公司设计,属于应急方案。 尽管流水线生产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整个生产流程的顺利运作依赖于稳定的物料能源供应和通畅的物流运输,一旦物料供应或能源供应出现问题,或者生产线的某个环节出现损坏,都会导致整条生产线的瘫痪,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生产,这在工业设施和交通线频繁遭遇盟军空袭破坏的战争后期是一个明显的劣势,这可能是德国人坚持采取工作站制度的原因。 (未完待续) 微信公众号:崎峻战史

装甲玩具厂:二战德国尼伯龙根兵工厂图史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为什么二战德国闪击战那么厉害?有三点原因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似乎战无不胜。那么,德国为什么要采取闪击战这种作战方式?进行闪击战需要什么条件呢?

  2. 二战德国国防军的外籍志愿军图谱

    二战德国国防军的外籍志愿军图谱1:列兵,法国志愿军团。

  3. 二战德国为阻挡苏军推进柏林,搬出老古董坦克试图螳臂当车

    1945年,苏军在柏林战役期间碰上的两台一战时期的老古董MarkV型坦克。据信,这四辆爱沙尼亚MarkV坦克的最终命运是被带回德国,战车被德国人重新熔掉做成其它东西以供战争所需。1938年,有两辆Mark坦克被送往斯摩棱斯克当作展示。广泛的说法是柏林战役期间,这两辆坦克被拖到马路上充当碉堡或火力据点的角色,直到柏林被攻陷。

  4. 二战德国陆军重演造型指导系列帖第二期——步兵后期背包变种造型

    原创:WWIIReenactors军士(郑重声明:本文主题是介绍个人收藏品和讲述客观的历史,不涉及任何政治倾向问题,没有任何为帝国主义洗地、叫好或宣传的内容;评论区禁止一切给法西斯开脱的评论内容,同时恕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无理取闹。铭记历史·勿忘初心。

  5. 维捷布斯克之虎,二战德国装甲王牌恩斯特战记,八辆坦克的击 ...

    阿尔贝特·恩斯特(AlbertErnst)于1912年11月15日出生在德国北部城市沃夫斯堡(Wolf...urg),是二战时期著名的德国装甲王牌,曾驾驶「”犀牛”坦克歼击车(TheHORNISSENTankDestroyers)斩获75个战果。战时,恩斯特服役于第519重型坦克歼击营(519thTankDestroyerBattalion)。1943年,苏军在第聂伯河左岸发起全面反攻。12月底的

  6. 二战德国苏联 ... 工业比较,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一开始胜负已分

    那年德国陆军在苏联的伤亡总数中有九十多万人完全丧失了战斗力。1943年1月13日,当斯大林格勒战役显然不可挽救时,才下达一项指令,要求德国转入总体战。德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让妇女参加到工业生产的行列中去。德国驻苏联的空军仍能继续保持局部的空中优势,但是苏联空军的轰炸机已开始空袭德国在东线的占领区。缺乏燃料使德国空军飞行训练时间大大缩短,随之损失与日俱增。7月份,德国飞行员损失一千七百多人。

  7. 二战德国喜欢捡破烂?爷爷辈坦克都不放过,竟装备1700多辆

    整个二战期间,为了弥补本国装甲兵产能不足的窘境,德军使用了为数众多的缴获装备。这些坦克往往经过一番修理、强化后,便被刷上了带有标志性的铁十字徽标,开始了在新主子阵营中的服役生涯。还有的被配属给后方的独立警备装甲连,专门用于对付无处不在的游击队、抵抗组织。而雷诺轻型坦克,便是德军庞大的缴获武器库中的一员。

  8. 二战德国有多少重装甲营?他们的损失以及战果又有多少?

    重装甲营是二战德国组建的一个特殊兵种,被德军集团军当作是开路尖刀使用,他们装备的以德军中最先进的装甲武器为主,有时装备不足也会补充进一些其他装备,而人员上都是从百万大军中挑选出来的装甲兵,技战能力优秀,有很丰富的作战经验,以便于发挥出装备的最大威力。虎王重型坦克二战德国总共组建了14个重装甲营和4个重装甲连,另外还有一些重坦克歼击营之类的作战单位。

  9. 二战德国陆军军服图谱,东线部队(上)

    因为没有一名德国陆军元帅投降过,所以保卢斯在1943年1月31日被姿态性地提升为陆军元帅,但很快他就投降了苏军,开始了被囚禁的生活。

  10. 二战德国空军的最后一幕,虽然还有三千架,但已经毫无用武之地

    此时的德国空军,已无力施加任何战略影响,只是在苦撑至终结的那一天。当晚,德国广播电台正式发布了任命通告。由于红军的严密防御,出动的7架槲寄生中,只有2架Fw190安全返回。这就是德国空军的最后一幕。截至此时,德国空军尚拥有3301架可动用飞机。这是因为,德国空军仍拥有足够的战斗机库存,战斗损失可以轻易得到弥补。德国空军最后的实力统计帝国航空队拥有389架可出动战斗机。这是目前德国空军实力最强的战略兵团。

随机推荐

  1. 如何鉴定猫眼碧玺的品质

    如何鉴定猫眼碧玺的品质碧玺虽是中档宝石,但是猫眼碧玺则价格较高,主要是猫眼现象比较难得,基本要在成色很好的上等碧玺上才会出现。碧玺的猫眼效果是因为碧玺内...着平行的管状包裹体,这种包体达到一定的密度,在垂直着平行包裹体的方向就会在点光源照射下有一条亮线,这样的碧玺原料切磨出来才会有猫眼效果。

  2. 高尔基的故事:为了读书宁愿挨打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

  3. 心腹之患成语故事_成语“心腹之患”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春秋时,吴王夫差要去攻打齐国,越王勾践率领部属去朝见吴王,并赠送财物给吴王及大臣们,吴国大臣们都很高兴,只有伍子胥觉得不妙。他想:“这是越王勾践在收买吴国,让吴国安逸松懈,失去警戒心,将来好灭吴国!”于是便向吴王进谏说:“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越王表面上服从吴国...

  4. 不要争了,夏的位置真的不能确定吗?夏王说,其实我没有别的选择

    如果你对夏以前的历史感兴趣,请耐心看完这篇文章,有可能会有些长。本文分以下几个部分,满天星斗地理环境分析、从考古、分子人类学、文献上看星斗争辉、为什么会月明星稀。

  5. 按身份裁衣服

    村里有个叫方巧的裁缝,五十多岁了,他从小学徒,裁了四十来年衣服了。这天,又有好几个人来找方巧做衣服。原来是村长,他最近要出去旅游,让方巧给他做件新衣服。方巧让他明天一早来取衣服。方巧这才拿出给他们做的衣服各自交给他们四人。结果这三人都口服心服地多给了方巧一倍的衣服钱。方巧按身份做衣服,赢了打赌气了村长的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

  6. 抗日战争期间头号大汉奸是谁?

    抗日战争期间头号大汉奸是谁?  文/洪烛  【汪精卫墓何时被炸开?那个战后被定为头号大汉奸的汪精卫,也看中了南京梅花山,定为葬身之地,为防后人破坏,还特意遗嘱用钢筋水泥浇铸坟墓。抗战胜利后, *** 还是派工兵把这位卖国贼的墓用炸药轰开了,掘尸暴晒,以惩其罪恶。遗址前曾...

  7. 明末诗人、民族英雄-瞿式耜

    瞿式耜:永历元年正月代,二月降任职时间:1647年,任期:1个月永历元年八月代,九月降任职时间:1647年,任期:1个月瞿式耜瞿式耜字起田,号稼轩、耘野,又号伯略,汉族,江苏常熟人,明末诗人、民族英雄,南明政治人物。后遭温体仁、周延儒等排挤陷害,与其师钱谦益同贬削,继而罢归常熟。式耜在乡颇治园林,以诗酒自遣,集大儒隽语为《林漫录》十卷。后清兵破赣州,帝走梧州,式耜仍留肇庆。式耜后封临桂伯。

  8. 戊戌年末书法班师生联展

    >时值戊戌年末,历经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四合书院”与“一墨书社”联合举办的书法作品师生联展,本周日就要与大家见面啦!>此次作品展,紧扣“读书、书法、人生道理”等主题,征集四合书院六个书法班的家长和学生作品近八十幅,并已经装裱完毕。>展览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小朋友们和大朋友们提供一个近距离观摩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大家对书法的热爱。

  9. 投机取巧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tóujīqǔqiǎo【解释】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出处】【例子】学习要勤奋刻苦,踏踏实实,不能靠投机取巧取得成功。【近义词】投机倒把,看风使舵【反义词】正人君子【相关】百度“投机取巧”

  10. 蒲松龄一次悲惨的落榜:得意忘形,竟致「 ”越幅”

    在今天看来,蒲松龄是古代最知名的文言小说家,是中华文学史上的明星。从现有的记载来看,至迟在康熙五年左右,蒲松龄已经参加过乡试,且不幸落榜。这中间,蒲松龄用来备考乡试的时间,竟达45年之久。这中间,除了有几次因病未能赴考外,蒲松龄参加的乡试也有十多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