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3月12日,高文在北京获得由中国汉画学会颁发的首届“卓有成就的汉画研究专家”奖项,毕生致力于推动汉画研究的进程。国家博物馆前副馆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老师认为,高文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对于汉画艺术的执着,殊为不易。在本次展出的高文先生所藏的名家题跋汉画拓片中,我们也看到了几十年以来国内汉画研究的历史痕迹。

9月2日下午,“高文藏名家题跋汉画像砖拓片展”在京开幕,作为山水美术馆继“达芬奇&鲁班2018艺术科学国际大展”之后的一场高规格学术性精品展览,亦是山水美术馆继今年3月上旬中国汉画大展之后的第二场汉画展,“高文藏名家题跋汉画像砖拓片展”博采众家之长,整个展览约120件作品,88件汉阙瓦当,在3000平米展陈空间中将汉代书画像砖的文化魅力及名家诗书题跋的风采雅趣呈现到极致。 本次展览由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山水美术馆馆长孙越女士与田达治先生共同策展,由山水美术馆、中国汉画学会联合主办。国家博物馆前副馆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先生,原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创始人之一、中国文物学会理事高文先生,原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顾森先生,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专家信立祥先生,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所长朱青生先生,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先生、马自树先生,原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先生,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彭卿云先生,来自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书法家李洪海先生,文物出版社总编室主任肖大桂先生,中国文物研究院副院长孟宪民先生,原国家文物局专家金枫先生,著名摄影师王露女士,来自中国文联的书法家罗杨先生等莅临现场。
巴蜀汉画——现汉画艺术之瑰宝 >汉画,被称为“汉代的百科全书”,其题材丰富多样、风格质朴浑厚,是研究汉代文化的重要依据,还因线条富有力度和动感、画面结构严谨、重情节等艺术特色,具备极高的汉代艺术价值。 >汉画作品 >此次展出的所有汉画作品,均是出土于巴蜀地区的汉画像砖拓片,是其中弥足珍贵的经典作品,也是其中最具特色,规模最大的。巴蜀地区是汉代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些画像砖上绘有当时的诸多社会情形——车骑仪仗、阙台楼阁、神仙信仰、民间传说、社会制度、商业贸易、娱乐游戏等,内容罕见奇特,艺术形式上也更别具一格。展览现场根据画像主题分为7个展区:驷马千乘、银台金阙、清凌太虚、朝歌夜弦、王杖诏书、酒肆话桑麻、图案纹饰,力求全方位展现汉代巴蜀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名家题跋——书汉画作品之真意 >近120件汉画拓片上,收录了自清末民初至今针对巴蜀汉代画像砖的多幅题跋拓片,有着近百位从郭沫若到苏士澍等名家书法题跋。这些题跋或鉴赏或咏叹,不仅对图像内容有所阐释,亦可赋诗题上,涵盖了文物考古、历史学、社会学、文学、民俗等诸多领域及书法、篆刻等门类艺术,既成为了新的文物,亦是兼具学术性和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文物学家及文化艺术名家们极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如冯其庸先生题《偶耕图》: >“古书多见偶耕之事,今从画像砖中得见其真。 >已丑严冬宽堂题八十又七冯其庸印 >图中二牛驾一犁,一男子掌犁,其身后一头饰双髻之妇女,一手提篮,一手点种。其上有一树。陕北称此为二牛抬杠。此为朱砂拓本,四川绵竹市出土,故十分珍贵也”。 >鲁迅先生也十分喜爱收藏汉画拓片,并评价“ ... 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也。”他用以指导新木刻运动,使其成为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篇章。
三、弘扬汉画——寻中华文化之精魂 >汉画,以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不朽”。立足传统、着眼当下、拥抱未来,从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双重层面深度探索、激活汉画在新时代的新生命,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 ... 具有关键作用。 高文发言 高文先生作为汉画学会创始人之一、考古鉴定收藏界泰斗,从1956年开始对汉砖、汉棺、汉阙、汉碑、崖墓、古钱币、碑刻、书法、瓦当进行搜集、整理、传拓和学术研究,出版有:《巴蜀铜印》(即巴蜀图腾、巴蜀符号)、《四川历代碑刻》、《四川铜币图录》等二十多种专著、图录、画册,同时还收藏图书近万册,被评为“天府藏书家”。3月12日,高文在北京获得由中国汉画学会颁发的首届“卓有成就的汉画研究专家”奖项,毕生致力于推动汉画研究的进程。国家博物馆前副馆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老师认为,高文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对于汉画艺术的执着,殊为不易。他从不为收藏而收藏、为内心满足而收藏,高文先生的藏品都是其研究对象,甚至是“朋友”。在本次展出的高文先生所藏的名家题跋汉画拓片中,我们也看到了几十年以来国内汉画研究的历史痕迹。 作为一座城市的艺术空间,美术馆承担着文化标杆的责任。在今天,采用何种方式去面对传统文化发展尤为重要。山水美术馆作为新晋民营美术馆,将致力于文化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承载起社会的教育责任和传播责任,为大众呈现真正好的艺术。展览展期为9月2日至9月28日,值得期待与前往观展。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艺术高文画像砖文化博物馆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