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中国历史上,亡国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因暴政而亡国的,如秦朝;有因统治阶级太...而亡国的,如东汉;也有因外族入侵而亡国的,如宋朝;还有因...太穷而亡国的,如明朝……清谈,本来是名士们对当朝人物的得失进行品评,对当朝执政者也算是一种监督行为。但在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党锢之争尤为激烈。为防止祸从口出,当朝名士们一改原来评议朝廷具体人物的得失,专项谈论抽象的玄理。

中国历史上,亡国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因暴政而亡国的,如秦朝;有因统治阶级太 ... 而亡国的,如东汉;也有因外族入侵而亡国的,如宋朝;还有因 ... 太穷而亡国的,如明朝…… 但在众多的亡国形式中,有这么一个王朝,却因一种学术思潮而覆亡,这就是三国时期的东晋,而这个学术思潮,就是玄学。 01 说起玄学,就不能不提及清谈之风。 清谈,本来是名士们对当朝人物的得失进行品评,对当朝执政者也算是一种监督行为。但在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党锢之争尤为激烈。为防止祸从口出,当朝名士们一改原来评议朝廷具体人物的得失,专项谈论抽象的玄理。 说得通俗点,就是只说虚的,不说实的,这样既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又不至于让敌人抓住把柄。这也算是高压环境下的一种趋利避害行为。 如郭泰,虽然郭泰在识人上非常厉害,但他从不品评具体人物,只说如何品评人物。据《郭泰传》记载:「 ”林宗(郭泰)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覆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 根据陈寅恪的观点,是郭泰真正开启了清谈之风。虽然如此,但清谈之风却是在西晋发展起来的。 有句歌词不是唱吗?「 ”东汉末年起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汉末三国时期,大家都忙着争地盘,打仗才是主业,实用才是王道,后来,虽然曹操统一了北方,但曹操起身于草根,讲究「 ”才性异”,只要有才能,能为我所用,管你品德好坏,连带着整个魏朝都讲究实用,不尚清谈。 02 魏末晋初,曹魏皇室无能,司马氏专权,大权旁落。部分忠于曹魏的士大夫既不满于司马氏的专权,又惧怕于司马氏的迫害,在这种痛苦的纠结中,他们采取了不合作态度,将目光转向了老庄,以期寻求内心的解脱。 可是这一转,就坏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曹魏发家于草根,讲究「 ”才性异”,管你信仰什么,无所谓。但司马氏就不同了,他们是多代相传的士大夫家族,虽然早期跟着曹操走,但内心却一直坚信「 ”才性同”,有信仰,可以,但是要信仰儒家周礼,要讲究德才匹配,什么老庄的狂散自由,那是曹魏余毒! 于是,在矛盾中,众多名士被 ...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嵇康。 嵇康是曹魏的忠实跟从者,他的妻子也是曹操曾孙的女儿。他对司马氏攫取曹魏十分不满,但没办法啊,司马家人才辈出,而曹魏却无人可复兴大业。于是,他空有一腔热血,最终却不得不屈于司马氏的统治之下。 印度有个著名的「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嵇康采取的行动也差不多。我虽然不能反对你,但我坚持我的信仰,坚持「 ”才性异”,他鼓吹老庄避世思想,向世人宣扬清谈。 司马氏火了,你这行为上没有和我对着干,思想上却和我对着干,不允许!于是以「 ”不孝”的罪名,将嵇康给 ... 了。 司马氏绝对没有想到,嵇康的死,不仅没有让清谈之风冷却下来,反而让清谈之风转了方式,打入了自己的内部。 03 嵇康死后,众名士一看,「 ”不羁之志”的避世行为行不通。 穷则思变,不知是谁灵光一动,既然纯谈老庄不行,那我就将老庄思想与名教相结合啊,于是,「 ”玄学”产生了。 「 ”玄学”以老庄思想为骨架,将「 ”自然”与「 ”名教”进行融合,顿时得到了众人的追捧。其中,阮籍是个中翘首,甚至可以说,「 ”玄学”的清谈之风就成于阮籍。 阮籍本来是司马氏阵营里的人,但是思想上又有点与司马氏的主张不同,到后来这种分歧越来越大 ,阮籍也越来越不想与司马氏合作。 为避免性命之忧,他采取醉酒避世的方式明哲保身,对政见上也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以老庄释名教,让人觉得听着深奥,又抓不住把柄,并最终安稳度过一生。 众人一看,行啊,这样既可以显示自己学问深奥,为世人所拜服,又可以屡屡化险为夷,于是「 ”玄学”之风迅速刮遍全国上下。 04 这股大风能刮得如此迅速盛大,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两晋时期,皇帝换得太频繁了,人们太缺乏安全感,从上到下及时行乐思想比较盛行,如著名的「 ”王恺,石崇斗富”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虽说奢侈之风比较盛行,但在统治阶层中的士大夫们,还是比较收敛的,至少不敢光明正大的「 ”炫富”,且这种奢侈行为也是为当时的世人们所讥讽的。 但,当老庄的讲究自然天性与名教相结合后,所形成的「 ”玄学”正好为纵情享乐、放浪形骸提供了理论支撑,于是「 ”玄学”在统治阶层内部迅速扎根,并发扬光大。 至晋惠帝时期,「 ”玄学”甚至成了官学,已经绝对的主流化了,成了官员选拔和晋升的主要考核指标。 清谈玄学之风刮得如此厉害,最终导致出现「 ”礼崩乐坏”的恶劣局面出现,玄远之言、务虚之行大行其道,「 ”穷欢尽乐”成了清谈的主旋律,而务实早已成为人们的唾弃对象。 在这股大风之下,晋朝的贵族们以「 ”任自然”为标榜,大谈放荡自由的好处,极行享乐之风,追求感官 ... ;而平民百姓们,一边被贵族们极力欺压,一边被教导「 ”性名有分”,安于天命。 我连烂菜叶都吃不到,你却天天肉林酒池,还说这是我的命,让我认命! 「 ”王侯将相领有种乎?”不满豪族门阀的欺压,寒门出生、节俭务实的刘裕(虽然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人,但传到他时,家境已经相当贫寒了。)靠着吃苦耐劳,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草根走上了政治中央。 终于,公元420年,他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 ”宋”,史称「 ”刘宋”,自此也奠定了南朝「 ”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当初,本想以「 ”周礼名教”而保江山万世的司马氏,在 ... 嵇康时肯定没有想到,自家竟然会被嵇康主张的「 ”清谈”弄得子孙不保,而嵇康肯定也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后,自己放浪形骸的理论支撑——「 ”清谈”,竟然会为自己、为曹魏报了仇。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
本文标签:玄学历史三国嵇康曹魏郭泰阮籍东汉竹林七贤汉朝汉书后汉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