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陕西博物馆—唐代艺术珍品赏析

陕西博物馆—唐代艺术珍品赏析

绿釉架鹰骑马陶俑 (唐代神龙二年)

彩绘文官俑 (头部特写)

三彩马及牵马俑(三彩马腹部特写)

三彩马及牵马俑(牵马俑局部特写)   李重俊墓已由省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从发掘情况看,墓园由两部分组成,即地面和地下两部分构成,地面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幸存无几,封土堆因雨水冲刷和人为的蚀食。现为覆斗形,系夯筑,夯层厚12─15厘米,底部边长37米,高20余米。已探明陵园东西120米,南北150米,中有门阙一对,面积10×10米,四个角有角阙11×11米,四个角阙有夯筑城墙相连,宽2─2.5米,门阙前有司马道,宽约20米,司马道两侧原有大量石刻,今仅存石人一尊,石蹲狮一座,地下部分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壁龛、墓室等六部分组成,全长54.25米,在壁龛、天井、过洞、 甬道、墓室出土大量的文物,有彩绘陶俑、三彩残片、白瓷、哀册、玉壁等文物200余件和大面积的壁画,有:山水、马球图、列戟、仕女、官吏、瑞禽、屏风等,对研究唐代礼制制度,工艺绘画等,是难得的实物依据。

三彩马及牵马俑,唐(618—907年),富平县唐节愍太子墓出土 唐节愍太子李重俊墓位于富平县宫里乡南陵村北,九二年九月二十日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重俊,唐中宗李显第三子,后宫所生,圣历元年(698年)封义兴郡王。神龙元年(705年)封卫王,拜洛州牧,赐实封千户。寻迁左卫大将军,兼迁授杨州大都督,神龙二年(706年)秋,被立为皇太子。李重俊性惰刚果,没有贤能的老师指教,办事没有行为准则, 他以秘书监杨缴,太常卿武崇训做为太子宾客,杨缴等人,凭李重俊得宠,不学无术,唯有狗、马、蹴鞠取乐于重俊,左庶子姚挺数次建议重俊改正自己的过错,或庶子平贞给太子献上孝经议、养德等传。太子只纳而不用,武三思以韦后的势力,欲图不轨,但害怕太子的势力。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取安乐公主,经常唆使安乐公主 ... 重俊,以不是韦后所生而呼为奴。并数次劝公主请求中宗废重俊为王,而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气愤之急的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诈,右羽林军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讳之,沙吒忠义等,矫制发左右羽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把正在寻欢做乐的武三思与武崇训你子 ... 死于其府地,并 ... 死同党十余人,又命令左右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 分兵守卫宫诚诸门,亲自率兵追至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合追 ... 韦庶人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韦庶人及公主遂拥中宗帝驰赴玄武门楼,命令左羽林军刘仁景等,率令留军飞骑百余人于楼下列队守卫玄武门。李多诈等领兵至,欲突玄武门楼,守卫兵卒拒挡,不得进。中宗依槛呼叫李多诈等部下,曰:“汝并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多诈等,与汝富贵”。于是,千骑王欢喜倒戈,斩多诈及李承况,独孤讳之,沙吒忠义于玄武门前,其余同党遂溃散,重俊兵败,率部属百余人从肃章门逃奔终南山,准备投奔突厥。中宗下令长上果毅赵思慎率轻骑追赶,重俊逃至鄂县西十余里休息,被部下人 ... 死,并把首级献于朝廷,又献于太庙,并祭武三思、武崇训的灵柩。    唐睿宗即位,下制曰:“重俊,大千之子,元良守器。往罹构间,困于谗嫉。莫顾铁钺,轻盗甲兵,有北诛夷,无不悲憧;今四凶咸服,十起何追,方申赤晕之冤,以黄泉之痛,可赠皇太子”。谥曰:节愍,陪葬定陵。

黑釉凤首壶,唐(618—907年) 黑釉瓷器,简称黑瓷,是古今最大众化的一种日用瓷器,黑瓷虽不及“南青北白”两大瓷窑系统的影响力,却也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黑釉是古代瓷器釉色之一,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通常所见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瓷器,釉料中氧化铁比例为8%左右,如将釉层加厚到1.5毫米时,烧成的釉色即呈纯黑。以铁为呈色剂,涂层厚约1.5毫米,经氧化焰焙烧,呈纯黑色。       黑釉釉料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至迟在东汉时就能烧制黑釉,东晋至南朝初的德清窑,用含铁6—8%的紫金土配制黑釉,釉面光泽,色黑如漆。东汉、东晋等早期黑釉属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油滴、兔毫、玳瑁、麻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但当时的釉色为深褐绿色乃至黑色,釉层也薄厚不均,常有蜡泪痕,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三彩四孝塔式罐 唐先天元年(712)。1973年渭城区渭阳乡药王洞村北契苾明墓出土。通高50.8厘米,腹径15厘米。 整器分为罐盖、罐体和底座三部分。盖纽为佛塔形,周饰浮雕山,顶为宝珠形。罐体肩部饰流云纹。上腹饰捏塑的山川人物四组:第一组三人,山左侧二人,右侧一人,均站立。榜题“董永卖身葬父”;第二组二人,榜题“曾子抚琴悦父”;第三组二人,一男子站于山右,一老妪盘坐于山左,榜题“郭巨埋儿养母”;第四组二人,男站女坐,榜题“曾子汲水济母”。榜题文字均为阴刻。罐下腹饰兽面四个,罐底部以浮雕仰莲与底座相接。造型与纹饰奇特,为唐三彩中罕见之物。 结合榜题我们可以知道罐身上捏塑的山川和人物都是有关“孝”的故事,而传统的佛教文化中是没有“孝”的成分,而在这个具有强烈佛教色彩的三彩塔式罐上有关“孝”的因素出现,说明源自印度的佛教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与汉文化的种种元素结合,逐渐汉化,最终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

彩绘釉陶载物俑 唐

女骑俑

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朝文物,1959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 三彩骆驼载乐俑造型新颖浪漫。驼背部架一平台,铺方格纹长毯,上有乐舞俑8个,7男乐俑1女舞俑。乐俑环坐平台四周,分别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7种乐器,在全神贯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于7个乐俑中间,轻拂长袖,边歌边舞,显然是一个流动演出团。这组乐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唐代艺术家用浪漫的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可谓匠心独具。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 陶瓷业在唐朝时期有重要发展,主要是陶瓷技术突飞猛进,除了“南青北白”瓷业之外,三彩陶器在唐代烧造达到鼎峰时期,创造了浓艳瑰丽的唐代艺术风格。三彩陶器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具,制造时入窑两次,先烧釉,釉以铅为熔剂,高温下呈玻璃状可流淌。唐三彩正是利用这一特点,使不同色釉于高温下交混,制造出绮丽的艺术效果。唐三彩技术除器物外,广泛运用到偶人禽兽雕塑的装饰上。绝大多数的唐三彩用于殉葬,极少用于日常生活。唐代的厚葬风气也推动了三彩业的发展,使三彩成就达到前无古人的巅峰状态。 唐代的开放,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带来的各种奇珍异宝,让唐代人爱不释手;带来的异域音乐和舞蹈,使唐朝人喜不自禁。能歌善舞的各国艺人在唐代首都长安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演绎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该件载乐骆驼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有主唱、有伴奏,骆驼背上放置一平台。一般人坐在高高的骆驼背上都有点心惊肉跳,而该七个人却围着圈坐在平台边沿上演奏,个个神态坦然,全神贯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尤其是那位唱歌的女子,梳着唐朝妇女典型的发型,身穿高束腰的长裙,线条流畅,头向上扬,右臂动作优美,神态优雅、自信,骆驼在走,她却站在乐队中间婉转歌唱。整件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活,骆驼显得沉稳有加,踏着乐步徐徐行进。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虽经地下埋葬一千三百多年,出土时仍光彩夺目。它是唯一一件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   西安地区出土的大量唐代表现乐舞艺术的陶俑与众多的文献资料一起,为人们再现了当时震撼人心的乐舞之声。它穿越时空,久久回荡在历史的各个角落里......

三彩骆驼载乐俑(局部特写) 与大多唐三彩作品一样,这件作品出土于西安。三彩陶俑与众多的文献资料一起,为我们再现了那个伟大时代震撼人心的乐舞之声。直到今天,当我们看着这个驼背上的乐队时,耳边似乎还是会回响起盛唐时期那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旋律。   这件作品上的釉色虽然已有星星点点的脱落,但其生动逼真的造型,协调的比例依然传神。略显暗淡的釉色自然而柔和,釉中开片细而均匀,釉面的突起感、翘起感如早春新叶上细致的的纹路一样,既显轻薄,又十分干净。真品唐三彩的陶胎,胎质白中泛浅红、浅黄色,胎土细、实,含有矿物杂质。虽说历经了千年时间,器物露胎处已有风化现象,但交错的红、绿、白三色之间仍闪耀着昔日的光辉,它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着众多游人驻足欣赏。

三彩女立俑 1959年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高45厘米 女俑头梳鬟发垂髻,细眉秀目,面颊丰腴,面向右侧。外穿蓝色外衣,内穿半臂,下穿曳地褐色长裙,脚穿尖头履,淡黄色的披巾披于右肩,后端下垂过膝,前端绕过胸前夹于右腋下,右手微向前伸,左手稍举。姿态优美、端庄。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彩绘男立俑 (唐代麟徳元年)

三彩女立俑 1959年出土于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高44.5厘米。 女俑面向左侧,头稍仰,举目远眺。内穿半臂,外穿窄袖衣,下穿曳地长裙,足穿尖头履,右肩披长巾。两臂下垂,双手笼于袖内相交置于腹前。女俑的头部刻画的尤其生动,额前梳双鬟髻,发涂黑色。粉面朱唇,表情恬静安详,与三彩天王俑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从体态来看,这尊三彩女立俑丰满但不夸张,比例匀称,衣着整洁端庄而不浓烈,是盛唐时妇女的典型形象。

三彩牛车 1984年出土于铜川市黄堡镇唐耀州窑遗址,通长22厘米、宽19.5厘米、通高18厘米 车厢、车篷、车辕、车衡和车轮组成。车轮有辐条六根,车辕与车轮用橘红色和黑色彩绘。车蓬为卷棚形,前后两端上翘,内外均施赭色釉。牛车各部件齐全、比例均匀、造型逼真。拉车的牛阔嘴卷尾、胸肌突出、体态健壮,与牛车的比例非常完美。

黄釉武士俑 隋(581—618年)

打马球俑 唐景龙二年(708年) 西安市长安区南里王村唐韦洞墓出土   马球,世界上最古老的球类运动之一,曾在公元六世纪到九世纪在全亚洲广泛流行。在我国唐朝时期,马球成为了皇室贵族最喜爱的运动,并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发展。唐敬宗年仅 18 岁被刺客 ... 害,被害的地点就是在马球场上。唐昭宗甚至在被朱温逼出长安时,还要带上“打球供奉”。马球的背后是一部厚重的历史。 马球起源于何时? 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起源于波斯,由波斯传到西域,再由西域传入长安;另一种认为起源于吐蕃,向东、西方传播;还有一种认为马球是由汉代的足球发展演变而来,在东汉后期我国就有了马球。这几种说法都需要探究。 马球出现时代和发源中原说。唐代诗人蔡孚曾在《打毬篇》一诗中写道:“德阳宫北苑东头,云作高合月作楼。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佩文七宝毬。共道用兵如断蔗,俱能走马入长揪。“在这首诗中,所提到的“德阳宫“即是在汉末被董卓烧毁的东汉洛阳宫殿。由这一条资料可以看出,东汉时期已经流行马球运动, 而且于宫中还修建了专用的马球场。可以说,中国古代马球自汉代始就开始出现于中原以至黄河流域,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球类运动中主要的运动形式之一。 马球在唐代的兴盛和发展。从汉代以后,随着骑术的进步,骑兵在唐代达到极盛。马上作战、砍 ... 更为灵活。马球运动是训练骑术和马上砍 ... 技术的最好手段。 由于这一 ... 目的,在统治者的提倡下,马球运动在唐代风行一时。 当时,不仅骑马打仗的武人们喜欢马球,就是那些书生们对马球也爱至若狂。每年科举考试后,那些在金殿对试时对答如流、笔走龙蛇的书生们,考后又成了“身手矫健”的马球手 。《旧唐书·郭英乂传》记载:唐代宗时,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就特别喜欢找一群妇女上阵,比赛“驴球”。由于“驴球”大大降低了危险程度,但精彩却依旧,因此也获得一些帝王的喜爱。 马球的球、马 、场地、规则考 : 1、球。马球大多用球异常精致,大小如同拳头一般,有的用质量轻而有韧性的木料制成,中间挖空,外涂红色或彩绘花纹。还有的如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记载:“一马前驰,掷大皮缝软毬子于地,群马争骤,各以长藤柄毯杖争接之”。这里的大皮缝软毬子,也就是牛皮马球,在牛皮里面填上一层毛发之类的物质,成为软球。 马圈湾汉代烽隧遗址发现的西汉中期的球形实物,其“内填丝绵,外用细麻绳和白绢搓成的绳捆扎成球形”的特征是与古籍记载相符合的。2、球杆。球杖有数尺长,击球一头弯曲,象一钩新月。“执鞠仗,仗数尺,其端如偃月”。 3、马匹。马匹的选择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马球规则,马球比赛必须用专门的马球马,而唐玄宗时,曾有于阗国 (现新疆南部) 特使送给玄宗两匹专用于打马球的宝马,由于交通不便,从于阗到长安,运送马匹竟走了半年之久,可谓万里迢迢。 4、场地。马球专用球场,长约千步,坚实而豪华。据史书记载:“广场维新,扫除克净,平望若砥,下看犹镜。微露滴而必闻,铁尘飞而不映。”为防止扬尘,建造者用一定比例的动物油加入精箩筛过的泥土中夯打, “以利其泽” 。球场三面围矮墙,防止小球滚出,剩下一面建造“讲武榭”之类贵宾看台、凉亭。比赛时,场地四周红旗飘飘,并设置大鼓击打助威,重大的比赛,配有乐队在旁伴奏。晚上,还有灯光照亮球场。由于马球运动获得了皇族的青睐,王公大臣们因此纷纷效仿, 唐文宗时的户部尚书王源中等都以喜好打马球而闻名。他们都在自家的院子中建有球场。一时间,马球的魅力感染着大江南北。 5、规则。唐代的马球,分为单、双球门两种比赛 ... 。在马球鼎盛时期的唐代,打马球分为单、双球门两种比赛 ... 。单球门是在一个木板墙下部开一尺大小的小洞,洞后结有网囊,以击球入网囊的多寡决定胜负。   中国古代的马球前后延续了 1000 多年,演绎了许多故事,流传下不少诗篇。遗憾的是盛唐时的马球热,在进入清代后期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渐和传入,已经逐渐地销声匿迹了。我国目前开展的马球运动还是从西方引进的,不得不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过去失去的,现在正在失去的文化遗产,不得不值得我们珍惜和研究。

三彩罐 1956年出土于西安市三桥唐墓,高32.1厘米,口径11厘米,腹围86厘米,底径12.5厘米 轮制,白胎,胎质细腻。口沿外翻,短颈,鼓腹,平底。口沿及颈部施赭色釉、腹部施赭、绿、白等釉,近底处露胎。 三彩罐上各种釉色相互融熔,纹路自然,色彩斑驳淋漓,层次浓淡协调,反映了唐三彩施釉与烧制技术的成熟。

骑射女官俑 唐 此女官面容丰满,正是唐代美人标准,衣着时尚,上衣为大翻领,正在马上弯弓射箭。唐代尚武,妇女也不例外,杜甫在长安陷落,自已身陷贼中时,曾偷偷跑到曲江边上怀旧,写了一首《衰江头》的诗,其中回忆玄宗与贵妃到曲江游乐的场景时写道:“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齧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中双飞翼。”“才人”,自然是个宫中女官无疑,我们知道武则天就当过才人,原来女官也能有如此好的射术。

隋代琉璃、玛瑙双陆棋 西安市东郊的隋代寺院主持墓出土。左侧为绿色琉璃棋子,右侧有同出的玛瑙棋子。 1986年6月,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长乐路40号榆林地区驻西安办事处内发现一座隋代舍利墓,出土了27枚棋子状物。其中13枚为玻璃质,绿色;另14枚为玛瑙质,除一枚乳白色外,余均为褐色。均平底,尖顶,略呈圆锥形。27枚棋子中,24枚高2.7厘米、底径2.6厘米;另二子较小,一枚玻璃子高1.6厘米、底径2.6厘米,一枚玛瑙子高1.5厘米、底径2.2厘米;另一白色玛瑙子略大,高2.8厘米、底径2.7厘米. 这批棋子状物因形状奇特并极为罕见,出土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被长期陈列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并多次被选赴境外展出。   联系中国古代有关用具尤其是各类游戏用具进行考察分析,发现这批棋子与中国古代的“双陆”关系密切。   棋子与文献记载极为吻合。双陆是我国古代博戏的一种,源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原后始流行于曹魏,盛干梁、陈、魏、齐、隋、唐以及宋、元时期,明清两代逐渐衰落,至近代失传。历代古籍如《谱双》《类要》《事林广纪》等均记有关于双陆的资料。由《谱双》等知,双陆又称“双六”“打双”“波罗塞戏”等,是一一种“视彩行马”的赌博性游戏,用具有盘、子、骰子及筹码。其盘“如围棋盘之半而长,两门二十四路皆刻出”。 当然,这些是否真的是棋子,在考古界也有争议,如有兴趣,请网络搜索下载下列文章的PDF版本。 “隋琉璃、玛瑙围棋子”考辨

彩绘文官俑 唐 唐代官吏服装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为祭祀与重大政事活动的服装(祭服或朝服);一类为比较普通的工作与社交活动的服装(公服或常服)。   凡是从祭的祭服和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讌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在华夏地区已经流行的胡服、特别是西北鲜卑民族服装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服装的某些成分,使之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形式。其中像缺胯袍、〓裆、半臂、〓衣、大口裤等都是例子。缺胯袍就是直裾,左右开衩式的长袍,又称四〓(音撰,衣缘也)衫,它可以和幞头、革带、长靿靴配套,成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形式。   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释名》说它“言袖夹直,形如沟也。”这种款式便于活动。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幞头、圆领、革带、长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   简言之,唐代百官常服(注:常服不可入祭礼与重大朝会)承袭前制,为圆领袍服,因前后襟下缘用一幅整布接成横襕,故称圆领襕袍。初唐、盛唐时受胡族风尚影响流行窄紧直袖式样,中晚唐以来胡风,流行传统宽衣大袖。与常服配套的首衣是幞头,足衣为乌皮六合靴,饰物有腰带、鱼(龟)袋等。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陕西博物馆—唐代艺术珍品赏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5.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6.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7.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8.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9.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10.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随机推荐

  1. 带有遂字的成语

    包含有“遂”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径情直遂——径情:任意,随心;遂:成功。功成名遂——遂:成就。亦作“遂心满意”、“遂心快意”。遂心满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同“遂心如意”。同“遂迷不寤”。饰非遂过——粉饰错误,养成过失。径行直遂——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功遂身退——指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

  2. 年的婚检流程 二人共同的幸福

    婚前检查流程以及时间说明,及婚前检查项目。虽然新的《婚姻法》没有了强制婚检的规定,但是对于新婚的二人来讲,多多关注对方的身体健康,也是二人共同的幸福。下文是年的婚检流程:婚检证件1.本市户口或身份证。

  3. 武则天死后,家族没有被灭,还出了一位皇后?

    说到历史上最能让男权社会为之一颤的女人,就是女皇帝武则天了,她自己就是一部编年史,如果唐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那么,为武则天单独立传也不为过,武则天将大唐直接「”腰斩”了,给唐朝皇室心里留下一个可耻而又可敬的惊叹号。武则天最大的本事是很能熬,运比谁都好,命比谁都长,首先熬死了老皇帝...,又搂草打兔子捎带勾引了一下李治,而后被发配感业寺为尼,心中时刻想着如何再度勾搭上李治。可惜新皇帝多情又优柔寡断,

  4. 董福祥如何从匪首变身成为清朝大臣的 在中间的过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晚晴动荡的历史舞台上,甘军将领董福祥算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父亲与哥老会交往密切,又加之董福祥身材魁伟,性情强悍,因此成了哥老会的龙头大哥。利用人地两熟的优势,董福祥不仅帮助清军攻克金积堡,还迅速平定了河州和西宁的叛乱。>战后董福祥虽升为参将,赏二品封典,但仍旧只是中下级军官,他的真正发迹还要等到左宗棠西征。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董福祥的悲剧命运竟也是因为英勇抗击外敌而起。

  5. 梦见老婆早产好吗 梦见老婆早产预示什么 – 周公解梦

    早产儿是围产儿死亡率和病率的首要原因,约70%的围产儿死亡是由于早产。此外早产儿容易发生各种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很显然早产并不是一件好事,每个孕妇大概都不会希望遇到早产。梦见老婆早产好吗梦见老婆早产预示什么梦见老婆早产,吉兆,胎儿会顺利的出生。孕妇梦见自己早产,祥瑞,自己和孩子都很健康。梦见脸上长疤痕梦见疤痕将会发生什么–周公解梦

  6. 郭嘉临死前说了什么话 为何曹操在最后面动摇了呢

    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了。可以说,郭嘉之于曹操,正如诸葛亮之于刘备,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可惜,曹操信任了郭嘉一辈子,却偏偏在最后时刻动摇了,以至于整个三国历史的轨道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7. 梦见母亲哭的很伤心

    周公解梦梦见母亲哭的很伤心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母亲哭的很伤心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猪肝炒前最好用淡盐水泡半小时

    猪肝不仅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也是体内解毒和排泄某些物质的主要场所。某些有毒物质,随血液进入肝脏后,生成比原来毒性低的物质,然后经由胆汁或尿排出体外。应将其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10分钟,然后切成片放在水中浸泡30分钟,反复换水至水清为止,以彻底清除滞留的肝血和胆汁中的毒物。浸泡肝脏的水以淡盐水为佳。这是因为,淡盐水呈高渗状态,通过渗透作用,能有效地吸附滞留于肝组织中的毒性物质。

  9. 玉器收藏:12字诀玩古玉

    玉器收藏:12字诀玩古玉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有7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在这里,我们将为各位收藏爱好者介绍一些玉器收藏的心得和诀窍,即为“远观其形、近观其质、细观其工”。古玉器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不仅具有老旧、古朴的包浆,而且又有鲜活神韵的外表。当你找到具有“神韵”的玉器后,可将它握在手中掂掂分量进行近距离观察玉质。而市场上大部分玉器并非和田玉。古代玉器都是通过砣机加上解玉砂对玉进行碾琢。

  10. 略论元代龙泉瓷器上的几种特殊纹样

    现就元代龙泉瓷器上受藏传密教及文人学士活动影响产生的两类特殊纹样作一探讨如下:一元代龙泉瓷器上具有藏传密教因素的图案根据传世及出土文物分析,元代瓷器上有关藏传密教因素的图案以元代为早,此类纹样目前仅在龙泉和景德镇窑的瓷器上发现,这一现象是由当时社会政治对手工业乃至制陶业的影响,及其龙泉与景德镇窑在元代的重要地位产生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