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文名称:一木清直

国籍:日本民族大和民族

出生地:静冈县

出生日期:1892年10月16日

逝世日期:1942年8月21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信仰:军国主义

主要成就:挑起七七事变

军衔:大佐

一木清直——卢沟桥事变的始作俑者

  1916年5月至12月,,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8期毕业,同年12月授予步兵少尉军衔。历任步兵第57联队附,步兵第57联队中队长,茂原农学校军事教官,一宫实业学校军事教官,步兵第57联队机关枪队长。

  1936年5月就任中国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少佐大队长。"七七事变",就是由这个第1联队第3大队挑起的,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向中国守军挑衅的就是这个部队,向宛平城开炮的也是这个部队,向卢沟桥守军发动首次攻击的也是这个部队。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来源于觐学网,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水节郎一木清直_一木清直简介_一木清直七七事变_一木清直结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这个日本将军被士兵怒 ... 为鬼畜,以一己之力坑死全军

    当晚,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进行「搜查」,被宛平城守军拒绝。况且日军已经丧失了制空权,空中打击将使军需运输雪上加霜。当前线官兵挨饿得病及进行...攻击时,牟田口廉也却每天五点准时下班,换好和服跟艺妓喝酒,引起下级军官强烈不满。牟田口廉也他晚年定居东京,面对老兵们的指责时,仍长期为自己开脱,至死不承认自己的行为害死无数士兵。

  2. 卢沟桥事变后, ... 各情报系统迅速在北平城内建立各类情报小组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北平成为日本殖民统治华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成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情报集散地。

  3. 七七事变后力主「 ”撤兵”「 ”谈和”的日本将军,告诉你日本为啥不行

    田中隆吉,是日本东条内阁时的军务局局长,陆军中枢部门掌门人,陆军中将,掌管着二战日本的军备、军政、军需工业、军需运输和通信。然而,从其履历上可以看出,从1941年6月开始,他只当了1年3个月的军务局长,到1942年9月,他就向首相兼陆相的东条英机提出了辞职。

  4. 历史上的今天7月7号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在79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卢沟桥的中日...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7月,天津沦陷。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

  5. 历史上的今天7月7日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1937年07月0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在78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7月8日,北平当局令驻军坚守卢沟桥。宋哲元致电蒋介石,报告卢沟桥事变真相。同日,国民...外交部为卢沟桥事变向日本大使提出口头...。“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6. 抗日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协助日军的中国“伪军”最多时超过100万。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

  7. 卢沟桥事变后的南京——当时中国的缩影

    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浪潮。当时作为首都的南京,就是当时中国的缩影。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南京的新闻传媒不仅迅速报道了北方的战事,更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了...各界、特别是南京社会各界的抗日救亡热潮,而且还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支持抗战到底、绝不屈服、反对妥协投降的鲜明态度。1937年8月9日,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大华大戏院首次上演话剧《卢沟桥》。

  8. 【七七事变】抗战老兵亲历的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这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多位亲历该事变的29军抗战老兵,对其中的历史细节进行了回忆。据抗战老兵韩立才回忆,在北平的日本驻屯军,经常制造事端,为进一步侵华制造借口。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卢沟桥事变发生后,29军全军投入紧张的备战,1500位学兵军训团停止了一切课程。砍汉奸的脑袋示众据抗战老兵王世江回忆,卢沟桥事变,二十九军牺牲数千将士。

  9. 挑起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军官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牟田口廉也资料图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佚名,原题为:《卢沟桥事变挑起者在缅指挥作战失利受到同僚责难》1937年7月7日,时任日本驻中国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的牟田口廉也检阅了在卢沟桥进行“演习”的日军。于是牟田口下令日军向中国军队进攻,蓄意挑起了“七七”事变。“我挑起了卢沟桥事件,后来事件进一步扩大,导致卢沟桥事变。”牟田口因此被解除军职。

  10. “七七事变”中的汉奸们:宣称要肃清党治之弊

    北平抗战幕后黑手据经盛鸿等人的研究,“七七”卢沟桥事变前,中国军队已经丧失最佳布防时机。对天皇自称“外臣”经盛鸿告诉本刊记者,以王克敏为首的这个“...”,宣称要“肃清......的党治之弊”,“以合乎东亚道义的民族协和精神为基础”,“绝对排斥容共政策”等;并通电全国,要求中国军民和国民...,认识到中日“强弱悬殊,时代迥异”,不能只凭一时之气,“抱幼稚虚骄之气,酿国破家亡之祸”。

随机推荐

  1. 姓代男孩名字大全_姓名测试

    代依杨代新宇代枷杞代瑞祥代余绵代妤代有华代笑兰代女代耀宸代其盖代育昕代晓光代浩森代尔特代嘉轩代达垌代楚涵代彤代俊琦代顺代闻沣代善智代珍麒代凤云代玉旭代子萱代宜材代沅芷代常林代明代爱麟代舒蕾代睿代瑞奇代荣亮代宇龙代智谦代银峰代洪泉代进鑫代彬卫代雪宇代颖宇代弈飞代星代尧淇代盼盼代城钢代宙代合新代桉毓代子棋代朝辉代彪代郑宏代成哲代泽栋代文生代桐代雨杰代仓魁代亮锐代斯婕代舒干代微代诗忆代佩香代承伟代昌代超

  2. 求人不如求己造句_求人不如求己中英文解释和造

    求人不如求己qiúrénbùrúqiújǐ求人不如求己的意思和解释: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求人不如求己的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求人不如求己的例子求人不如求己造句求人不如求己,命运自己决定!

  3. 吞炭漆身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 成语大全

    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4. 看了德国付出的代价,才知道东西德的统一,有多么不容易

    德国为了换取当年东西德的统一,基本放弃第二帝国第三帝国时期的疆域。再后来二战结束,吃了苦头的英法俄认为普鲁士是军国主义的温床,为了彻底消除只能肢解。德国申明放弃的这些领土,实际上是承认二战战胜国对中东欧领土的划分,付出这些代价来换取东西德的统一,很不容易!应该说这是有历史意义的姿态,一个是战败被迫承认,一个是从精神上表示二战的错误,并愿为此付出永久领土代价。

  5. 竿头日上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gāntóuríshàng【解释】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出处】《秉烛谈》:“招贤大师赠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例子】无【相关】百度“竿头日上”

  6. qq空间心情不好的句子-感人的情话

    所以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的你以为重要的是事实。你是吹进我眼里的沙子,模糊了双眼,看不清天空的样子。最好的幸福,是你给的在乎。想念而不能相见,最怕时间会冲淡两个人之的情感;最开心的是去见你的时候,最怕的是见面之后的分开。其实不然,因为有一种单身叫宁缺勿滥。

  7. 心态决定成败

    我认为这句话阐明了一个道理,即“心态决定命运”,所以就必需在心绪好时作出选择,才能凌云驾雾。心态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而成功与失败往往是一念之间。然而,有积极心态不一定意味着成功,还要有真正付出的行动,抱着“一定要”的意念去击垮困难之墻。

  8. 面相看谁是天生的达人_看相大全

    面相看谁是天生的达人要想成为达人必备两种素质,勇和智,而这两点在相学中所体现的作用,成就的形式却也并不相同。勇智体现于做事的态度,决心,思维和情绪的调配,未必聪明就是智,要聪明而冷静才是智,冲动鲁莽的人是不会有这些相的。面相显示人生最亏欠的地方_看相大全

  9. 成语典故_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三顾茅庐的故事和意思

    成语典故_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三顾茅庐的故事和意思三顾茅庐本为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据相关文史记载,刘备”三顾茅庐“发生地在今河南南阳城西...

  10. 亚洲100万糖友跟踪调查:早死风险更高,这样的体型最危险!

    一项由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人员牵头的跨国研究发现,糖尿病在亚洲已达到流行程度,并大幅增加了早亡风险,尤其是在女性和中年人群中。这一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版》上。研究团队汇集了来自中国大陆和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的22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这些国家都参与了亚洲队列研究联盟。超过100万人平均被跟踪了12.6年,是针对糖尿病对亚洲人群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率影响的最大前瞻性调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