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朱元璋杀功臣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的时期了,为了维护自己拥有的至高无上的皇权,朱元璋不得不使用了非常手段。那么我们所说的朱升是谁?同为姓朱,想必也是和朱元璋有点嫡亲关系。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宁(今休宁县陈霞乡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明代开国谋臣,官至翰林学士。元末(1367年)被乡举荐为池州学正。避弃官隐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后因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采纳而闻名。后来在朱元璋杀功臣中难以幸免。

  公元1385年,明朝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大案

  户部侍郎郭桓等官员通同作弊,盗卖官粮七百万石,该年三月被告发。明太祖大开杀戒,数万人死于非命。六部官员无一幸免,“举部伏诛”,地方官吏也大都被牵连进去,中等地主以上的家庭都因追赃而遭到“破家”之祸。全国上下,一片怨愤。御史余敏、丁挺举上奏说,这都是法司“迫切”导致的恶果。

  朱元璋便将审理郭桓案的官员审刑司右审刑吴庸等人除以“磔”刑,借以平息众怒。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在苏联搞大清洗的时候,也是先指使几个人把别人给清洗了,然后再把清洗人的人给干掉,和朱元璋的手段如出一辙。至于他是无师自通呢,还是得了朱元璋的真传,那就不得而知了。

  朱升的儿子朱同一样难以幸免

  在无一幸免的六部官员中,有一个48岁的礼部侍郎,他的名字叫朱同。我们经常说,父以子贵,儿以父显,朱同应当属于后一种情形。我们可能不晓得朱同是谁,但不可能没听说过他的父亲朱升。想当年朱元璋刚刚起事的时候,听人说隐士朱升是个有学问有影响的人,便效法三国时的刘备,亲临朱升住所,恳望朱升出山辅佐他打天下。朱升慨然应允,直截了当简明扼要地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方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凭着这9个字,朱元璋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军事集团,最后终于推翻了元朝统治,由一个谁都不屑正眼瞧他的小和尚出落成大明王朝的开国者。

  朱升了得,朱同也不含糊。19岁那年,朱同受父亲指派,独自带着朱元璋的谕旨与休宁大坑口民兵千户方德厚相见,招服瑶民。1377年,朱同考中举人,任徽州府儒学教授。洪武13年,朱同来到京师,被举荐为吏部员外郎。后任东宫官,颇得朱元璋长子太子朱标的器重,1385年被举为礼部侍郎。没想到刚到任一个月,便被牵连进郭桓一案,受诬入狱。郭桓以及六部官员最后的下场是弃市,陈尸街头,朱同无疑也在其中。

  阅读推荐

  朱元璋杀功臣:揭秘朱元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的真相

  明朱元璋严禁立法规定 贪污60两银子可赐死罪

  朱元璋定都哪里?朱元璋将都城定在应天府

  这么优秀的一个人,只因卷入弥天大案中,落得个灰飞烟灭的结局,委实令人痛惜。按说朱同本来是不该死的,一来他确实无辜,二来他持有朱元璋赏赐的一张“免死券”。朱同怎么这么有面子,朱元璋要为他发“免死券”?不是朱同有面子,而是朱升有面子。

  朱升早已料到朱元璋的猜忌刻薄性格将会引发杀戮功臣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在和朱元璋打交道的过程中,朱升早就隐隐感到朱元璋猜疑刻薄,杀戮功臣是早晚的事。要了朱元璋所赐的爵位,十之八九会引来杀身之祸,何苦来哉?于是就在大家还都沉浸在封公封侯的美梦之中时,朱升正式申请“告老归乡”,又顾虑儿子朱同难保平安无事,老泪纵横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免死券”。朱元璋被朱升哭得挺感动,就送了朱升一个顺水人情,“因与朱同免死券以慰之,驰驿送归”。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朱同谨遵父命,无意出来当什么官,后来也不知怎么头脑一热,以为咱有免死券,仕途再险恶能奈我何?谁知到了节骨眼上,朱元璋根本就不提免死券这个茬呢?免死券毕竟已经发了18年了,朱元璋还记得这事呗?难说。就算他还记得这事,他装拚弄傻耍赖充横你又能对他怎么的?所以对朱元璋们的话你不能不信,但最好也别全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话就如放屁一般,把阴谋说成阳谋,这可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看家本领呦!

  明初封公封侯的功臣名将,绝大多数都身遭诛戮,夷族灭门。辞官归乡后的朱升颐养天年,潜心著述,1370年病故,享年72岁,明摆着比他的那些革命战友们幸运,也比他的儿子朱同幸运。朱升的幸运还表现在洪武三年就死了,假如他再多活15年,活到洪武十八年,儿子朱同犯事了,你想朱元璋会怎么处置87岁高龄的朱升?我想朱元璋会恨屋及乌,不但杀朱同,朱升也要死。这时马皇后可能会对朱元璋吹吹枕边风,说朱升劳苦功高,年老体弱,顶多还能活几天?就这么一个活了今天没明天的人,杀了他多么不吉祥啊。

  朱元璋一想也是,那就不杀了,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改处死为流放吧。我之所以会有这个假设,是因为朱元璋没少玩这套把戏。和朱升齐名的宋濂是当时最有名的学问家,大儒,“文臣开国之首”,太子朱标的老师。朱元璋常常教育朱标,要他善于从优秀的老师那里学习,并尊重自己的老师,可他身为学生家长,却不知尊重老师为何物。

  和朱升一样,本来宋濂也早就告老还乡了,只因其长孙卷入谋反一案中,71岁的宋濂亦被押解到南京。朱元璋不念旧情,还是一个字:杀。马皇后出面劝谏:“民间延一师,尚始终不忘恭敬,宋先生亲教太子诸王,岂忍杀之!”太子朱标也出来劝谏。朱元璋恼羞成怒,大骂朱标:臭小子,我这可都是为你好啊。朱标见朱元璋连父子之情也不再顾及,救自己恩师的希望已微乎其微,跳水自杀,想随宋濂而去,幸被随从救起。也许是这种深厚的师生之情感动了朱元璋,也许是白发苍苍、年迈无力的宋濂实在是可怜,最终他免于一死,改为流放到四川。如果朱升和宋濂一样,也活到了儿子朱同犯事的那一年,谁能保证朱元璋就一定会对朱升网开一面呢?

  为了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连自己最亲密的战友都置之死地而后安,连自己许下的承诺都可以不认帐,朱元璋丧心病狂,于此可见一斑。而古往今来,诸如此类的最高统治者又岂只朱元璋一人乎?

明朝朱升是怎么死的?朱升是被朱元璋处死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睡前黄金一小时,该做什么?

    作为养生的黄金时间,睡前一小时可以做些什么保养身心呢?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存在很多危险。睡前喝水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小腿肚上有静脉血管,这样做的好处是加速静脉血管的流通性,对高血脂、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也能预防心脏病。精神集中于下肢,则气血也下行。睡前可不止眼前的手机,还有养生和预防疾病。

  2. 沧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沧”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沧浪老人——指隐者、渔父。沧海一鳞——大海中的一片鱼鳞。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沧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沧海桑田——桑田:农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水往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3. 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拼音】qíhuāyìcǎo【解释】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出处】《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例子】命岸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近义词】奇花异卉【反义词】平淡无奇【相关】百度“奇花异草”

  4. 梦见油渍_周公解梦梦到油渍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油渍好不好

    梦见油渍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油渍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有油渍的盘子、器皿、工具,则是在提醒你近期要少管闲事,避免给自己惹来麻烦,造成损失。梦见衣服被油沾污,会财运来临的吉梦。梦见马嚼子_周公解梦梦到马嚼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马嚼子好不好污渍的梦,是烦恼与困难的意思。周公股市买空余额增加,价格回升的股票被出售,股市逐渐下跌。

  5. 胆战心寒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ǎnzhànxīnhán【解释】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例子】诸将见李逵等...了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之一百一十回)【近义词】胆战心惊【相关】百度“胆战心寒”

  6. 对断掌的解释:断掌纹好不好_看相大全

    断掌是命理手相学中对手的掌纹的一种称呼。断掌特点解说民间古传解说:1、左断掌掌兵符,右断掌掌财库。这就是说男人断掌,是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价值千金。拥有断掌的人,主观性强、脾气较大,做事很执著。解说“断掌”两种说法说法1、智慧线和感情线相交,从手掌的一端至另一端,成一直线横越的相,成为真断掌。不过断掌的可以做大事业。

  7. 希特勒做了什么,为什么死后300女军官为他殉葬?

    >>有史以来最具有代表性的魔鬼,希特勒,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卷起的战争风暴,席卷全世界,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因希特勒而出现。纵观希特勒的一生,他几乎从没有撒过谎,开战之前给与民众的所有承诺,几乎都一一兑现。>>希特勒患有重病,到战斗末期几乎达到歇斯底里的程度。里面还掺杂这三百二十位女性军官,他们为了帝国,也为了希特勒,死的毫不犹豫。

  8. 江苏无锡发现南唐大周后之墓,学者:李煜和小周后真不厚道

    南唐后主李煜生前共有两位皇位,即是大周后与小周后,此二人为同胞姐妹。然而,真实历史上,大周后是南唐元宗李璟亲自指婚给李煜的,是李煜的嫡配皇后,而且大周后通经史,颇具贤名,相较之下,小周后只是精于歌舞享乐。大周后丧子内心自责,病情愈加严重。就在大周后重病期间,小她14岁的小周氏进宫来探望姐姐。

  9. 丧明之痛是什么意思?

    【拼音】sàngmíngzhītòng【解释】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出处】《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例子】同寅当中,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已经有许多人知道他遭了“丧明之痛”。(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相关】百度“丧明之痛”

  10. 楚溪春——凭一仗打败杨成武而出名

    此男孩就是乡人眼中的“傻河”楚溪春。楚溪春幼年时,父母早亡,他与祖母相依为命。至此,楚溪春算是正式踏入军队大门,开始了戎马一生。>纵观楚溪春在晋绥军的经历,不得不提其坚守大同,配合傅作义打败张宗逊、罗瑞卿、聂荣臻、杨成武等人指挥的...。担任围攻大同任务的是杨成武四万主力,前敌总指挥是张总逊,政委罗瑞卿。>而大同一战,让楚溪春声名远扬,在国军中不但名声大噪,被誉为一代名将,还获得二等宝鼎勋章一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