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文名:瓦尔特·本迪克斯·舍恩弗利斯·本雅明

外文名:Walter Bendix Schoenflies Benjamin(德文原名)

国 籍:德国

民 族:犹太人

出生地:德国柏林

出生日期:1892年7月15日

逝世日期:1940年9月27日

职 业:学者、作家、哲学家

信 仰:马克思主义

瓦尔特·本雅明——德国哲学家

  瓦尔特·本雅明,1892年7月15日生于德国柏林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瓦尔特·本雅明父亲原是一名巴黎银行家,之后来到柏林成为一个古董商。本雅明曾在弗莱堡、慕尼黑、柏林和伯尔尼研究哲学。1919年以“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观”一文获得伯尔尼大学博士学位,但未能顺利取得大学教授资格。他的教授职位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曾被法兰克福大学否决,其评介是“如一片泥淖,令人不知所云”,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该书却成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经典。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来源于觐学网,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瓦尔特本雅明名言_瓦尔特·本雅明克利_本雅明妻子朵拉_瓦尔特本雅明爱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日本最敬畏的中国人,受日本军神一生参拜,却在中国不温不火

    我们都知道,古今往来,我们跟日本向来都是恩恩怨怨,就在一百多年里,日本多次向中国发起战争,使得中国百姓民不聊生。但是日本人却对中国一个人物非常尊敬,并且是已经到了敬畏的地步了。199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做了一个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日本人心中最敬畏的中国人。

  2. 君心若有杂芜生,何不读读王阳明

    千古完人1926年,梁启超向青年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青年们啊,你们感觉到苦痛吗?我告诉你,唯一的救济法门,那就是依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知行合一四个字,可谓「”心学奥义”。说起来容易,理解透彻并付诸实践,难上加难。王阳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立功、立德、立言完美者,其心学之深,公子与许多人一样,恐怕连边还摸不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王阳明的故事。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不能不知道王阳明。——

  3. 东亚王阳明学说与维新革命

    1阳明学在近代东亚引起风潮,并成为知识分子维新或革命的精神动力,当首推日本,而其影响则及于中国与...的知识分子。日本近代风行阳明学,可从蒋介石的留日经验谈起。

  4. 洛克忌日 | 约翰·洛克其人其思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01.故乡与生平从伦敦出发,西行不远,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巴斯。这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1632年8月29日,洛克诞生于布里斯托尔市郊威灵顿村。洛克父亲名字也叫约翰·洛克。1647年,15岁的洛克在父亲的好朋友,一名国会议员的资助下,前往伦敦就读西敏中学。伯爵抱恙,洛克日夕在侧,悉心治疗,使伯爵的病情得到好转,同时也获得伯爵的信任。因伯爵的热诚邀清,洛克成为伯爵的秘书兼私人医生。

  5. 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连毛主席都帮他打过工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如果今天你说的这些话,将会如同死海古卷一般,被千年后的人看见那么,你会说些什么呢?

  6. 王阳明为何能做到「 ”三不朽”?我学了阳明心学,能否像他一样成功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明朝正德年间出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王阳明。作为哲学家,王阳明能上马平叛乱,仅三十五天就平定了震动天下的宁王宸濠之乱;作为...家,王阳明能提笔论心学,一部《传习录》流传千古,阳明心学成为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左传》说人生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7. 圣人本来是稀缺资源,什么时候开始「 ”满大街都是了”?

    儒家凭什么敢说「”满大街都是圣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圣人就如同这个名称本身一样,是一个神圣、高贵的,在中国人心目中标志着最为完美、境界最高的人格的名词。从古至今,被称为圣人的人是罕见的。例如被司马迁尊为「”至圣”的孔子,「”亚圣”是孟子。除此而外,还有「”武圣”关羽、「”医圣”张仲景、「”茶圣”陆羽、「”酒圣”杜康等等,几乎各个行业都有「”超凡入圣”的。但这些行业性质的「”圣人”要么是某个领域

  8. 外国华侨收藏-二战元老德国瓦尔特P38 ...

    二战元老德国瓦尔特P38...卡尔·瓦尔特从1906年开始设计半自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生产了大约100万支P-38式...。另外,法国、前东德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曾使用过P-38式...。战争结束后,...的创造者将P38稍加改进减轻了原枪的重量,并将其改称为P1沃尔特...。结构特点瓦尔特P38为历史上第一种采用闭锁式枪膛的...。除此之外,P38的滑架后端有着与瓦尔特PP...一样的上膛指示器,这是为了提醒射手膛室内有...。

  9. 心学到底是怎么灭亡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心学触犯了谁的利益

    王阳明先生没有想到,他死之后心学有了两个...,一个是明朝张居正年代,一个是21世纪之后的当今。

  10. 流亡英国的哲学家:是什么让刚到英国的伏尔泰倍感振奋?

    9月1日,波旁家族最耀眼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去世,宣告了一个延续七十二载王朝的结束:这个王朝曾在...的辉煌胜利、艺术的光辉夺目中一路行至顶峰,又在一系列的穷兵黩武和人民的贫穷疲惫中黯然落幕。人们怀揣希望和疑虑,注视着年仅5岁的路易十五和他背后以摄政王菲利普二世为首的新...。就在这一年,法国上流社会的沙龙出现了一位21岁的年轻新贵,凭借闪烁的诗篇和敏捷的才智迅速受到贵族圈的追捧。

随机推荐

  1. 如果秦始皇不死,项羽刘邦起义能成功吗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叱吒风云特别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他从前230年至前221年,用10年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山东六国,在三十九岁年富力强之时,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建立起了秦朝这个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然而,就在秦始皇死后仅仅三四年时间,这个庞大的政治集团便迅速土崩瓦解,分崩离析,以让人意想不到的速度覆亡了。那么,如果秦始皇不死,这里说的

  2. 美国如何对待法国大革命

     美国如何对待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可以算成是一场革命,它的理论基础大多来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例如天赋人权、生而自由、社会契约论等。可以说,欧洲大陆的启蒙运动为美国理直气壮地向英国夺权,提供了思想武器。比较有意思的是,先有思想武器的欧洲,革命来得比美国晚...

  3. 命理分析:什么命格容易得福报

    所以说以上三种人都很难做什么事,更不要说享什么福报了。只是孤傲寡情的特征最终会远离福报。反推,人之福报有三;不燥者不焚,得福报。不冰者不碎,得福报。活泼流动者不积,得福报。综合来看,不燥不寒且不滞者,必得福报。

  4. 翁同龢的翁同龢的生平介绍_翁同龢后人_翁同龢怎么读

    中文名:翁同龢别名:字叔平,号松禅、均斋、瓶笙国籍:中国(清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常熟主要成就:同治、光绪年间书法家第一代表作品:《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同龢–晚清著名的政治家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5. 老吾老:中老年人多进行日光浴,有什么好处?

    日光浴生活中很多人都听说过日光浴,日光浴属于一种干淋浴,如果中老年人身体有缺钙的情况,多进行日光浴能够促进钙质的吸收,与此同时还能补充维生素d,防止身体患上骨软化症。

  6. 义净

    义净西行求法,意在传宏,在那烂陀寺参学时,即已试译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及《一百五十赞佛颂》等,后在东印耽摩梨底及...室利佛逝,续有翻译。义净的撰述,关于律仪方面的有《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法》各一卷。义净在译籍和撰述上介绍了印度当时的综合学风,并表明他对于佛学的认识。

  7. 宋神宗主持元丰改制的原因是什么 元丰改制有哪些进步方面

    >宋神宗主持元丰改制的原因>宋神宗是元丰改制的全面主持者,正是在宋神宗的强力坚持下,元丰改制才能突破重重阻碍全面开展。宋神宗力推元丰改制一方面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到了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冗官现象的弊端不断暴露,而王安石变法的推行,也迫使北宋官职制度作出相应调整。>宋神宗主持元丰改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个人私欲,满足皇帝独裁的愿望。

  8. 老八胤祀的出身并不好 为何能够建立庞大的政治集团呢

    胤祀的出身并不好,为何能够建立庞大的政治集团呢?与这些兄弟们相比,老八胤祀的出身其实很一般。老八逐步组建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是主要成员。老八如果自己没有能力,也根本无法组建这么庞大的集团,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为老八效力。其实在经历这次事件之后,老八成为太子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老十四是最大的威胁,因为他能够调动20多万大军,存在起兵造反的可能。

  9. 隐身珠

    父亲把脸都挣红了,额上有些汗珠,他正摸出手帕揩汗。>我听说要讲故事,心里非常高兴,父亲的故事比任何东西更能抓住我的心,我忘了山顶上的好景致,我忘了松鼠和山鸟,我连忙跑到父亲面前,就坐在他的脚边,我把一只膀子放在他的膝上,快乐地问道:“你讲长生塔的故事吗?”>父亲摇摇头,吐了一口烟,才说:“还讲长生塔的故事!哪里有许多座长生塔的?长生塔已经倒塌了,你还记住它做什么?”

  10. 于谦巧应对--于谦

    于谦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不仅诗写得好,而且擅于对句。主考官虞谦点名时,他躬身站起却不答应。>主考官感到这个小孩很懂礼貌,便随口说出一句对子:“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于谦见主考官如此谦和,没有一点架子,便高高兴兴地思考起下联来了。>片刻之间,一句妙对脱口而出:“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