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大善知識及好的同參道友是何等地重要呀!應當時時親近善知識,遠離諸惡友。思惟至此,波斯匿王即起身到佛陀的處所,虔敬地告訴佛陀自己的體會。若能捨離放逸之心,迷途知返,親近善知識,念念靠在法上,即能轉識成智、轉染污成清淨。

一日,波斯匿王在靜處思惟著佛陀的教法,不禁法喜充滿,讚歎佛陀所說之法當下即能深得法益,不用等到未來,就能引導大眾至善處。佛陀以大慈悲、大智慧力,僅僅開口說:「汝等來,善示汝妙法」,因緣成熟的智者,就能證得初果乃至阿羅漢果,身心解脫。大善知識及好的同參道友是何等地重要呀!應當時時親近善知識,遠離諸惡友。思惟至此,波斯匿王即起身到佛陀的處所,虔敬地告訴佛陀自己的體會。 佛陀對波斯匿王的體會予以肯定,並告訴國王:「過去,阿難尊者在靜處獨自思惟時,想到善知識是如此地重要,能影響修行人一半的清淨梵行。於是起身到王舍城的耆梨跋提林,將此領悟告訴了我。我告訴阿難尊者:『千萬別這麼說,善知識及好的同參道友的重要性,是含括了行者全部的清淨梵行。而親近正知見的同參道友,自然會與惡知識及惡友遠離。怎麼說呢?我因善知識的緣故,了脫生死,所以善知識的影響所及,是清淨梵行的全部,應當如實了達。』佛所說的法有大利益,當下即能獲得法益,並能遠離惡友、惡知識等不善緣。」佛陀接著又說了一首偈子: 「於諸善法中,不放逸最勝。 若當放逸者,賢聖所譏嫌 ; 若不放逸者,獲於天帝位。 於諸天中勝,於作無作中, 不放逸最勝。若不放逸者, 坐禪盡諸漏,逮得於勝果。」 聽了佛陀的開示,在旁的比丘們都法喜充滿,並發起願心,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四》 省思 世間人往往好逸樂,在財色名食睡中打轉,迷失在錯誤的知見中,起惑、造業、受苦。若能捨離放逸之心,迷途知返,親近善知識,念念靠在法上,即能轉識成智、轉染污成清淨。從隨業流轉中出離,不再煩煩惱惱,如此身心解脫,才是真正的樂、真正的自在。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释迦牟尼文化波斯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