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到了当年的闰二月二十日这天,嘉庆结束休假,启程回銮,中午时分,皇帝的车驾进入了神武门。可不知怎地,刺客近在眼前,这些侍卫竟然呆若木鸡,无一人出手救驾!侍卫丹巴多尔济和嘉庆的姐夫拉旺多尔济,一个拦腰抱住刺客,一个抓住刺客左手,众侍卫一拥而上,将行刺之人死死摁在了地上,总算有惊无险。在嘉庆看来,自己险些遇刺身亡,正是由于这些皇族侍卫太过松懈倦怠,如此下去,朕的江山要靠谁来守护?

谈到刺客,你的脑海中或许会掠过几个一袭黑衣、手持利刃的矫健身影。月黑风高,他们悄无声息地穿堂过屋,静谧中只听得一声惨叫,待到有人前来验看时,只见血泊中的横尸, ... 人者早已扬长而去…… 谈到刺客,你也多半会说起几个响亮的名字:豫让刺赵襄、要离刺庆忌、专诸刺王僚,以及最为耳熟能详的荆轲刺秦王……这些不为名利钱财的武者,拼上性命,但求不愧心中道义,即使千载光阴流逝,依然为人击节赞叹。 不过刺 ... 执政者这种事,恐怕既没有演义传说中那种衣袂飘飘的潇洒,也绝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就说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一辈子经历了几百次刺 ... ,愣是熬过了冷战,熬过了多少任美国总统,到头来活得比谁都长。而在中国,到了明清两朝后,紫禁城戒备森严,一只苍蝇飞进去都得要通行证,想要行刺皇帝,更是痴人说梦了。 可就在嘉庆朝,还真有这么一位痴人,不光是敢想敢为,还真就冲到了皇帝面前。那么这位仁兄跟嘉庆爷什么仇什么怨?为啥拼着项上人头不要,也要给皇帝老儿身上戳个血窟窿呢?咱们啊,还是得看看这案发的经过。 01 尴尬无比的遇刺 嘉庆八年初,白莲教起义刚刚平息,欣喜若狂的嘉庆皇帝跑到太庙向先帝报捷;随后又是各种封赏和善后工作,加上每天还得批阅如山的奏折……忙忙碌碌两个多月,已是天命之年的嘉庆感觉身子骨有点撑不住了。他决定给自己放几天假,到圆明园听听戏、看看景儿——万岁爷也得劳逸结合一下不是? 到了当年的闰二月二十日这天,嘉庆结束休假,启程回銮,中午时分,皇帝的车驾进入了神武门。神武门就是紫禁城的北门,因为宫里门户众多,车子难以通行,因此皇帝都在神武门这里下车换成坐轿。话说嘉庆走下马车,伺候两旁的文武官员自然是纷纷跪倒,山呼万岁。 忽然,从神武门西厢房后面倏然闪过一道黑影。变故突发,只听得一声怪叫,那影子手持利刃,直奔皇帝的轿子奔来!轿子旁一班御前侍卫,按说武艺都是百里挑一的人尖子,反应机敏,关键时刻能马上挺身而出。可不知怎地,刺客近在眼前,这些侍卫竟然呆若木鸡,无一人出手救驾! 眼看就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时候,轿子跟前闪出一人,拦住刺客去路。大伙儿定睛一看,原来是嘉庆的侄子,定亲王绵恩。这绵恩见有人行刺,第一反应就是拦在皇上身前,刺客也是一惊,收不住去势,一刀刺进了绵恩的衣袖。 刺客势头一缓,大家就有了反应的间隙。侍卫丹巴多尔济和嘉庆的姐夫拉旺多尔济,一个拦腰抱住刺客,一个抓住刺客左手,众侍卫一拥而上,将行刺之人死死摁在了地上,总算有惊无险。 要说这里面反应最快的,反而是嘉庆皇帝。他见有人冲自己奔来,拔腿就跑。嘉庆素来肥胖,行动不便,但生死攸关之际,不知从哪儿迸出一股子猛劲儿,甚是麻利地跑进了旁边的顺贞门,脱离了是非之地。 醒过味儿来的嘉庆皇帝这个气啊,堂堂大清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在自己家门口被歹徒袭击——这种事儿在位六十一年的祖爷爷康熙没碰上过,在位六十年的父亲乾隆没碰上过,自己才登基不到十年就碰上了。想到此处,嘉庆连发了三道圣旨:救治伤员;护军统领革职;最重要的一条——查明真相! 02 莫名其妙的动机 此番会审,集结了大学士、军机大臣和九卿科道等诸多高官。刑部大堂上,这些一二品的大员不敢怠慢,搞起车轮战,一天二十四小时连续审讯。在他们看来,胆敢刺 ... 当今圣上,必然有着深厚的背景。这种人往往嘴硬得很,不熬他几个通宵恐怕是撬不开他的嘴。车轮战术果然有效,没过多久,这犯人就一股脑儿全招供了。 刺客名叫陈德,四十七岁,从小在皇城根儿长大。后来随父母辗转山东,父亲死后,自己在山东混不下去,就回到北京投奔堂姐,经人介绍在几个当官的人家里帮厨。老婆前年死了,给他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娃,加上卧病在床的岳母,仅靠自己那点微薄的工钱,全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为了买点口粮,还得把衣服拿到当铺去换点钱使。这种日子,实在是没劲透了。 与其窝窝囊囊,不如去行刺皇帝,弄他个名扬天下。反正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揣着这种想法的陈德,打听到皇帝的车驾会在二十日中午回宫。这天早上,陈德带着大儿子陈禄儿到东安门的一家酒铺子里喝酒,喝完之后,陈德便揣着短刀,从西夹道绕到神武门,单等着嘉庆车驾一出现,他就拔刀冲上去,来他个血染龙袍…… 生活困难,衣食无着,因而行刺皇帝,自寻死路——这么荒唐的理由,嘉庆当然不能接受。一个普通百姓,竟然能神不知鬼不觉从守军眼皮子底下进入皇宫,还近了皇帝的身前,怎么可能没有同谋,怎么可能无人主使?查!给我细细地查! 皇上不满意,大臣们也没法结案,于是一方面将陈德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一方面将他的亲戚朋友、街坊四邻全都找来,分别隔离审讯。结果大家的口供出奇地一致:这陈德平时就是个老实人,虽然没什么正经的营生,却也从不招惹是非,更没见他与什么神秘人物有来往。而陈德本人此时已经奄奄一息,几乎都没力气应声了,口供却丝毫未变。 眼看案子陷入了僵局,大学士朱珪出来说话了。 朱珪之于嘉庆,既有君臣之义,也有师生之谊,他的话,嘉庆还是会听的。按照朱大学士的意思,如今再严刑逼供陈德的话,不外乎两种可能:第一种,陈德身子骨弱,经不起打,没准哪下就一命呜呼了,反倒让嘉庆落得个暴君的名号;第二种,陈德被逼得胡乱攀咬,到时候人人自危,朝堂大乱。还不如采纳陈德的供词,就此结案。 嘉庆想来想去,也没更好的办法,只得将陈德按谋反罪千刀万剐,两个儿子不满十六岁,发配黑龙江为奴。案子是了结了,嘉庆这心结却久久不能开解。 03 隔靴搔痒的整顿 满清的御前侍卫,大多由皇族担任。这些八旗子弟在清初的时候勇猛好战,履立功勋,可天下承平日久,他们也慢慢腐化堕落,整日只知道提笼架鸟抽大烟,像寄生虫一样慢慢将大清的枝干蛀空。在嘉庆看来,自己险些遇刺身亡,正是由于这些皇族侍卫太过松懈倦怠,如此下去,朕的江山要靠谁来守护?不收拾一下这些年轻人,以后就危险了。 嘉庆十三年,京城地面儿上发生了件小事儿:一个叫敏学的八旗子弟喝完了酒上街剃头,在路边寻衅滋事,与卖白薯的小贩起了冲突。两人一直闹到了堆拨房(相当于派出所),还打伤了上前拦阻的衙役。按说这种鸡毛蒜皮,远远轮不到皇上过问,可嘉庆听说了这事儿,却下令宗人府和刑部严加审问。 宗人府本来也没当个事儿,毕竟都是亲戚,两百年前同一个祖宗,何况也没出人命,就和刑部商量直接开脱算了。最后给嘉庆呈报的审理意见是:敏学当时喝多了,而且是初犯,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打几板子,圈禁几个月,再罚些俸禄也就差不多了。 嘉庆很快给了批复:敏学逞凶不法,大玷宗室颜面,不可不严刑惩办。重责四十大板,然后发往盛京,严加管束,永远不许回京。结果,不仅敏学丢了皇族身份,宗人府和刑部的长官也因此遭到革职罚俸,这给清廷上下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此后,嘉庆又颁布了《宗室训》,意在告诫皇族子弟人人自重自爱,奉公守法,并认真发扬祖先的尚武精神,勤勉苦练云云。那么嘉庆这一番苦心经营收效如何呢? 嘉庆十八年九月二十五,白莲教一个分支天理教策动起义,派两百多人从东华门和西华门潜入紫禁城。皇宫守军猝不及防,一败涂地,西华门的义军甚至 ... 到了乾清门广场西侧的隆宗门外,如今那里的匾额上还留存着当年战斗嵌进去的箭头。 当时嘉庆本人在承德避暑,最终还是二皇子旻宁组织太监和守卫拼死抵抗,激战一昼夜才将这股起义军消灭。此番战斗,旻宁立下大功,为自己继承皇位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嘉庆本人来说,紫禁城再度被闯入,宫门守军仍是一帮木鸡饭桶,只能让他内心生出无尽的辛酸。 无论陈德行刺还是天理教起义,嘉庆只看到皇城守军战斗力低下,却没有细思其中更深层的原因:清朝中期,中国人口已突破三亿,人多地少,加之连年灾害和土地兼并,饥民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陈德的悲剧,其实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千万百姓的一个缩影。民众苦不堪言,官场却 ... 横行,嘉庆无视这些帝国的真正病因,治标不治本;而那些只会磕头却不做事的大臣们,更是全无革新图强的勇气。 东方的雄狮,就在这麻木的万岁万岁万万岁声中沉沉睡去。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琴剑霜月 ... :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文标签:嘉庆嘉庆帝刺客清朝历史陈德明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