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王阳明:做人要正,做事要奇

有格调的心学微刊 德才兼备者,为圣人。 作者:灵微 你会有这样的困扰吗? 你为人善良,但因为善良,总被欺负,做事总是吃亏。 有时,你会「 ”羨慕”那些有心机的人,总觉得他们能事事如意。但我们都知道,这些人只能得意一时,很难得意一世。 所以想要过好这一生,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其实五百年前,王阳明就用他精彩的一生为我们解开了困扰——做人要正,做事要奇。 守正出奇,方成大事 《孙子兵法》有云:「 ”以正合,以奇胜。” 王阳明担任江西巡抚时,发现宁王正在当地策划谋反。 一天,宁王邀请王阳明参加宴会,试探王阳明的立场。 宴会上,大家一番寒暄之后,宁王突然一脸愁容道:「 ”皇上总爱出巡,不理朝政,这样下去,国家可怎么办呀?” 王阳明颇为震惊,宁王这话是要摊牌呀。 果然,宁王的谋士李士实开始推波助澜:「 ”难道没有人想造反吗?” 话越说越过分,王阳明立刻站出来,一脸坚决地说:「 ”有人想造反,国家就一定会有忠臣!” 这番话掷地有声、正气凛然,让宁王一时不知如何应答。 之后不久,宁王就叛乱了,他第一个想抓的人就是王阳明。 可王阳明并不愚钝。他早就料到了这一天,提前逃走了。 他明白,挽救水火之中的国家和百姓,不仅需要一身忠骨,还要有出奇制胜的谋略。 逃跑途中,他故意让所有人看到,自己走了陆路,然后再悄悄去乘小船,骗过了宁王。 逃到吉安后,王阳明开始集结力量,为国平叛。此时,宁王早已整装完毕、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开战。 为了拖住宁王,王阳明在宁王驻地张贴告示,大肆散布虚假消息,说自己领兵十六万,个个英勇神武。宁王恐慌至极,原有的 ... 部署也随之打乱。 宁王正在犹豫,是出兵攻打南京,还是驻守江西时,他看到了王阳明写给谋士李士实的密信,内容是: 「 ”劝服宁王,攻打南京。” 当然,这封信是假的,是王阳明伪造的,他想让宁王留在江西。 可宁王看后,信以为真,决定原地不动,就留在江西。 宁王屡屡中计,给了王阳明充足的时间集结军队。最终,王阳明如愿为国尽忠,迅速平定了叛乱。 做人要正,但做事要奇。你的道德素养决定你会做什么样的事,而能否成功,取决于你怎样做事。 为人端正,会选择做利人利己的事情。但不是一腔热血就能实现目标,你需要学会随机应变,掌握处事技巧和 ... 。 守正出奇,无懈可击 爱默生说:「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王阳明是一个好人,但一点也不好惹。 平定宁王叛乱中,王阳明立下汗马功劳,但所谓树大招风,很快,阴险歹毒的江彬就把他当成了攻击目标。 江彬是锦衣卫和东厂两大特务机构的一把手,位高权重。他还是皇帝朱厚照面前的大红人,经常在朱厚照面前挑拨离间,颠倒黑白。 现在,江彬把魔爪伸向了王阳明。他更是不遗余力,想尽一切办法,要置王阳明于死地。 江彬开始严密调查王阳明,结果,一番调查后,傻眼了。 王阳明身上简直挑不出一丝毛病,他就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公务员,清正廉洁,不 ... ,不受贿;为人正派,不去妓院,也不爱赌博。 江彬没办法只好在皇上面前挑拨离间,却碰了一鼻子灰。因为王阳明为人如何,朱厚照早已看在眼里。 可即便如此,江彬还是不肯罢休,一定要抓到王阳明的把柄。终于有一天,江彬以为自己找到了所谓的把柄,极其得意。 他赶忙派手下张忠,前去质问王阳明: 「 ”宁王在江西经营多年,一定家财万贯吧?” 王阳明答:「 ”是的。” 张忠窃喜,以为王阳明这下要栽在他手里,意味深长地问: 「 ”那为什么抄家的时候,家产那么少呢?” 王阳明怎么会不懂这话的意思,但他没有正面回应,而是一脸神秘地说: 「 ”张公公,正好有件事要和你商量,我在宁王那里,发现了一个账本,上面有很多财物的去向,还标明了收款人的名字,你要不要看?” 张忠吓得直哆嗦,因为自己收了宁王不少钱,肯定本上有名。 他急忙推辞:「 ”不用了,不用了。” 后来,江彬还是会三番五次找王阳明的麻烦,可王阳明品行端正又多谋善变,江彬一次都没能得逞。 为人正派,做事自然光明磊落。那么,害你的人会很难见缝插针,正所谓「 ”行得正,站得稳”。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 ... 鞋。总会有些恶人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挑事。平日里那些正派的做事 ... ,对他们根本没用。而一反常态,出其不意,亮出你的锋芒,才能真正保护自己。 守正出奇,辉煌一生 司马光说:「 ”德才兼备者,为圣人。” 五百年来,王阳明一直被世人尊为「 ”圣贤”,是因为他既卓尔不群,又高风亮节。 王阳明出生书香门第。父亲王华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可王阳明并没有如他所愿。十七岁那年,意气风发的王阳明对王华说:「 ”我要当圣贤。” 王华气得直接就是一巴掌,觉得儿子一定是疯了。 尽管父亲不理解,可王阳明没有退缩,他在这条鲜少有人的奇路上坚持了下去。 他到处求学问道,刻苦钻研。经历二十年的探索,终于悟道成功,开创心学,成为了哲学家。 虽然智慧超群,学问颇深,但王阳明却没有一点架子。他四处讲学,遇到的学生,无论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以诚相待。 学生王艮前来拜师时,穿着怪异,引起了很多百姓前来围观。 王阳明一眼便看出来,王艮如此行事,只是想借着自己出名而已。 但王阳明一如既往,热情招待王艮吃住,悉心传授知识。 王艮知道这一切后,瞬间被王阳明的包容感动,对这位师长有了更深的敬意。 王阳明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渊博学识,征服了无数人。大家纷纷慕名前来拜师,心学很快风靡全国,也成为后世很多杰出人士的前行灯塔。王阳明一跃成为和孔孟齐名的圣贤。 做人要正,做事要奇,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成就璀璨人生。 如果王阳明像普通人一样,读书只为一官半职,没有坚持走圣贤这条奇路,他的名字就不会在历史长河中闪耀。 如果没有高尚的人品,学问再深,王阳明也不可能成为圣贤。 人生中,你的能力决定能飞多高,而你的素养决定你能飞多久。 为人端正,才能不落人口舌,才能稳步向前。 做事要奇,要讲究 ... 。对付恶人,出其不意;人生方向,独树一帜。 愿你也能如王阳明一般,守正出奇,辉煌一生。 *作者简介:灵微,佛系青年,敬畏文字的力量,也想用自己的文字温暖这个世界。 *国学一刻,让文化走进生活,让国学温暖你心,转载请联系国学一刻(ID:guoxueyike)

王阳明:做人要正,做事要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2. 日本最敬畏的中国人,受日本军神一生参拜,却在中国不温不火

    我们都知道,古今往来,我们跟日本向来都是恩恩怨怨,就在一百多年里,日本多次向中国发起战争,使得中国百姓民不聊生。但是日本人却对中国一个人物非常尊敬,并且是已经到了敬畏的地步了。199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做了一个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日本人心中最敬畏的中国人。

  3. 这三个中国人被日本封神:一人受日本军神崇拜,一人使日本崛起

    不过,对于中国人,自古以来,很多日本人都是非常佩服的。其实,还有三个中国人,也被日本人神话。不过,中国先人的思想和智慧得到日本人信服,也说明了中国祖先非常了不起。现代以来,日本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善于学习,善于反省,一举成为世界强国。

  4. 君心若有杂芜生,何不读读王阳明

    千古完人1926年,梁启超向青年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青年们啊,你们感觉到苦痛吗?我告诉你,唯一的救济法门,那就是依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知行合一四个字,可谓「”心学奥义”。说起来容易,理解透彻并付诸实践,难上加难。王阳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立功、立德、立言完美者,其心学之深,公子与许多人一样,恐怕连边还摸不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王阳明的故事。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不能不知道王阳明。——

  5. 东亚王阳明学说与维新革命

    1阳明学在近代东亚引起风潮,并成为知识分子维新或革命的精神动力,当首推日本,而其影响则及于中国与...的知识分子。日本近代风行阳明学,可从蒋介石的留日经验谈起。

  6. 清代皇权与士人的互动 怎样造就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顶峰?

    但清代学术除了满族统治者的作用,还有士人自身的反作用。满族建立的大清王朝,受到汉族士人的强烈...。满清刚入关之际,对于反对者的态度,一般是直接用武力解决。清王朝的文化建设也渐渐被提上日程。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必然会成为其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

  7. 王阳明巡视牢房,突然传来一阵猪叫声,狱卒纷纷下跪求饶

    王阳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家,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了传奇色彩,是历史上为数不多可以称得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之一。虽然没有做过太大的实权官职,但是在「”心学”的指引下,他在每个岗位上都留下了自己的传奇,让后世之人膜拜不已。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则关于王阳明任刑部主事时的小故事,希望大家有所感悟。▲王阳明历史剧照王阳明初任刑部主事之时,上级派他到刑部大牢去巡牢,这

  8. 陆澄问王阳明有人夜里怕鬼怎么办?答:只是平日不能集义

    《传习录》里王阳明的原话是:「”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必有所谦,故怕。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有人把「”集义”解释为「”行善积德”。平日不能集义,就是平时不干好事,心里有鬼,自然怕这怕那。还是「”平时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的逻辑。如果平时的言行能够「”合于神明”,那还怕个毛线?这个「”神明”到底怎么合呢?王阳明没有具体说,不过古人却多有论述,也无非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如《孟子·尽心上》中

  9. 5岁都不会说话,长大却成为明朝思想家、 ... 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也称作: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画像据记载,王守仁长到5岁却仍然不会说话,奇葩的是,人家识字,虽然不到5岁,但已全部读完了他的祖父所读过的书。

  10. 洛克忌日 | 约翰·洛克其人其思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01.故乡与生平从伦敦出发,西行不远,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巴斯。这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1632年8月29日,洛克诞生于布里斯托尔市郊威灵顿村。洛克父亲名字也叫约翰·洛克。1647年,15岁的洛克在父亲的好朋友,一名国会议员的资助下,前往伦敦就读西敏中学。伯爵抱恙,洛克日夕在侧,悉心治疗,使伯爵的病情得到好转,同时也获得伯爵的信任。因伯爵的热诚邀清,洛克成为伯爵的秘书兼私人医生。

随机推荐

  1. 梦见别人拿走我的手机_周公解梦梦到别人拿走我的手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别人拿走我的手机好不好

    梦见手,象征行动,自己的能力与事业。梦见手机,往往流露出了内心的孤独感,或是对爱情、对性的渴望。怀有身孕的人梦见手机被别人拿走了,预示生男,秋占生女,慎防动胎气。谈婚论嫁的人梦见手机被别人拿走了,说明双方同意。准备考试的人梦见手机被别人拿走了,意味着口试受阻碍,多提防,接近录取成绩。梦见手机被别人拿走了的心理学建议注意自己是否在无意中太过依赖他人了。

  2. 抗日初期中央军火力是否远胜于日军?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实力总体上远不如日本,尤其敌后战场。前期清一色德械武器,是当时中国军队中最好的,也强于日军。那么,中央军武器装备真的胜过日军吗?中国军队的...实力与日军到底相差多大呢?

  3.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几点认识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形成  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49年3月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中就已,明确规定。决议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

  4. 伊丽莎白二世深受全世界人民的拥戴

    伊丽莎白二世深受全世界人民的拥戴  如果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统治着英国,那么在女王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去世前的几十年间,可以说这位王太后统治着整个英国王室。在英国人眼中,这位王太后是优雅、坚强、智慧的代名词,她不仅是全英国人心中的国母,更是令男人们尊敬的女人和令女人们...

  5. 梦见“锄头”是什么意思

    女人梦见挥动锄头,丈夫会陷入困境。梦见从事用锄头干的工作,只有辛勤劳动才能维持生活。

  6. 要想了解我国古代骑兵,怎能不了解古代骑兵的武器、战术和兵源?

    大汉铁骑!纵观我国古代战争史,就不难发现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表现是多么的耀眼!自北方游牧民族熟练地掌握骑射技能后,他们的骑兵部队往往都会对中原王朝造成极大的...伤和破坏。因为骑兵部队机动灵活、来去如风,他们可以做到胜则扩大战果、败则迅速后撤,而中原王朝的步兵部队往往是胜则难以追击,败则难以撤退,如此一来中原王朝的步兵部队就很难与游牧民族的骑兵部队周旋匹敌了。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部队的袭扰,汉、

  7. 梦见堂妹怀孕了

    周公解梦梦见堂妹怀孕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堂妹怀孕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男人犯淫,中年丧子

    男人在他的老宅子翻盖了房子,给他二儿子结婚,二儿子结婚生了二个孩子,大的五岁,小的才一年。2015年这个男人的二儿子因为有高血压,刚住完院回到家中又和朋友喝了酒,回家以后上厕所一头栽到在厕所里,抢救无效死亡。虽然没有报及自身,但报在儿身更是痛苦万分,由此可见,报应不在时间长短,只有早与迟。这个是犯淫导致的严重后果。

  9. “水手国王”乔治五世

    英国人普遍认为,乔治五世是一位“水手国王”。乔治五世1865年6月3日生于伦敦,是威尔士亲王和他的王妃的次子。作为王位继承人,乔治出访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加拿大和印度。>l9l0年5月6日,爱德华七世去世,乔治继位,王号为乔治五世。>乔治五世登基之初,国际和国内局势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爱尔兰和英国的冲突,是使乔治五世最感到不安的问题。国王最关心的是避免内战威胁。

  10. 孟子休妻

    据《大戴礼记》记载:战国时期的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孟子从外面突然闯进来,瞧见她姿势不雅,顿时无名火起,立即跑到母亲面前告状。孟母问明了情况,大声斥责儿子说:“这分明是你无礼,不是你妻子无礼!”孟子没有想到,母亲恰恰从同一事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