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铁木真灭西辽有多轻松?兵不血刃入侵,百姓箪食壶浆

与南宋是北宋的延续一样,西辽也是辽国的延续。 在金国崛起之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率残余势力大举西迁,在今天的新疆和蒙古国一带建立国家,史称西辽。 很多人对西辽的历史较为陌生,是因为中原传统史书依然以南宋为正统,对于和南宋并不接壤的西辽,自然没有多少人会在意。 随着铁木真的崛起,蒙古汗国开始侵犯周边国家,使得西辽的相关历史逐渐浮出水面。我们无法从《宋史》中了解到的内容,却能从《元史》中一探端倪。 西辽似乎并没有实现成熟的中央化集权,反而更像一个强大的联邦国家,因为各个附属国都拥有相当高的独立性,所以西辽中央 ... 会向附属国派驻少监(蒙古语为达鲁花赤)。 知道少监的存在背景,自然就能明白少监的存在意义:这个官职的存在意义,是为了保证各个附属国的政治可靠性。少监作为西辽中央 ... 的代表,通常都拥有凌驾于地方长官之上的地位。 有了地位,难免会在当地作威作福,也难免会和当地实力派因利益 ... 产生矛盾。对于这种事实,独立性相当高的各个附属国自然不会甘心就范,当他们决定起兵反抗的时候,导火索通常都是少监。 这就决定了西辽这个国家的性质:根本无法形成合力,只能勉强维护统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可就在铁木真崛起之后,西辽却开始走向分裂,致使力量大减,为铁木真省了不少事。 西辽的覆灭,主要是在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促成的。 使西辽覆灭的第一股力量是西辽东部的附属国(畏兀儿和哈剌鲁),他们 ... 掉了西辽派驻的少监,并主动投靠蒙古汗国,这意味着西辽东部地区必须直面铁木真的兵锋。 在收服畏兀儿和哈剌鲁时,传统历史书通常都强调西辽对这两个地区的奴役压迫,更强调畏兀儿和哈剌鲁一方面是为了反抗西辽的奴役压迫,另一方面是他们仰慕铁木真的大仁大义,所以才决定 ... 掉辽国少监投降蒙古汗国。 其实,真实的历史显然要比这种描述更复杂。面对新兴的蒙古汗国,畏兀儿和哈剌鲁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以后应该臣服谁?在经过一系列利弊分析之后,他们抛弃西辽,转投蒙古汗国的怀抱。 畏兀儿、哈剌鲁为什么会选择臣服蒙古汗国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如果不臣服蒙古汗国,就随时有可能遭受蒙古汗国的 ... 打击,畏兀儿和哈剌鲁显然不想面对这种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选择臣服蒙古汗国就可以避免这种结果,畏兀儿和哈剌鲁自然不会拒绝。 第二、如果不臣服蒙古汗国,就会无力面对来自屈出律(乃蛮太阳汗之子)代表的草原力量打压。屈出律是铁木真的宿敌,但从当时的情形去看,西辽似乎没有与屈出律为敌的意思,相反还有依赖屈出律对抗蒙古汗国的意思。 这样一来,畏兀儿和哈剌鲁如果继续臣服西辽,就有可能不得不接受屈出律为代表的力量,大举进入它们境内的结果。而让屈出律代表的力量入境,就有可能威胁自己的统治,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西辽后来被屈出律反客为主就可以知道。 第三、作为西辽的臣属,虽然未必有传统史书所说的那样不幸(受西辽少监的种种奴役和压迫),但也未必就比臣服蒙古汗国好多少。 在这种背景下,畏兀儿和哈剌鲁对于臣服蒙古汗国并不排斥,铁木真对于他们这种识时务的行为也感到高兴,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们的君主。后来,他们与黄金家族的关系一直很融洽。 从这个角度来看,畏兀儿和哈剌鲁投降蒙古,算是做了一笔大赚特赚的买卖。因为抵抗蒙古汗国的结果就是身死族灭,投降还有高官厚禄,自己的民族也得以保留。 使西辽覆灭的第二股力量是花剌子模,西辽失去了掌控他们的机会,他们更是取代了西辽在中亚地区的统治。 公元1219年蒙古汗国西征时,花剌子模的都城是撒马尔罕。但撒马尔罕也不是花剌子模的固有领土,是在公元1213年才并入花剌子模的。换言之,在蒙古汗国西征时,撒马尔罕成为花剌子模的首都只有六年时间。 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个基本史实中得出结论:蒙古汗国在不断扩张的同时,花剌子模也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铁木真决定西征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花剌子模的扩张势头令铁木真心惊,这点不加赘述,以后会提及。 使西辽覆灭的第三股力量是草原世界的残余势力,这些残余势力主要来自乃蛮部、克烈部和蔑儿乞部,他们在与铁木真的对抗中失利,不得不逃到西辽或西夏请求庇护。 西辽基于抑制蒙古汗国崛起的想法,接受了这股残余力量。但很不幸的是,随着这股残余力量在西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与花剌子模里应外合,终于来了个反客为主:乃蛮部前首领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成为了西辽的统治者。 在这种背景下,西辽的大旗虽然依旧在飘扬,但西辽已经名存实亡了。关于这段历史,我会在以后写蒙古西征时详细分析,这里简单说一下。 屈出律成为西辽的统治者之后,无视西辽的宗教信仰自由,强迫广大穆教徒改信基督教和佛教,惹得民怨沸腾。 铁木真选择此时率军进入西辽,受到了西辽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 ”箪食壶浆”的场景屡见不鲜。最终,铁木真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几乎占据了整个西辽本土。 很多历史学者和作者在科普蒙古相关历史的时候,对于铁木真的重大行动往往只说了统一草原、西征、伐金和伐西夏。 在我看来,灭西辽绝对是能与上述事件相提并论的,只是因为西辽灭得过于迅速,这个国家在 ... 的相关史书记载中也没啥存在感,所以它的地位受到了低估。 可以说,灭西辽为铁木真西征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一、蒙古汗国把西辽纳入自己的版图,主要手段并不是依赖暴力,它自然可以轻易地从西辽地区获得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否则,蒙古汗国占据西辽,不但不能获得反哺,还有可能还会负担高昂的统治成本。 第二、蒙古军队是以「 ”解放者”的形象出现在西辽本土的,这种形象能够有效动摇更广阔的西部地区。换言之,只要蒙古军队能够获得一些胜利,自然能够取得「 ”事半功倍”甚至「 ”望风而降”的效果。 因为,蒙古汗国在西辽的统治,对于更广阔的西部地区有着示范效应,人们自然会感觉投降蒙古汗国,也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可怕。 只要我们详细了解蒙古灭西辽的这段历史,自然就会明白:蒙古汗国的扩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在灭西辽和攻西夏这两件事上,都可以看出蒙古汗国娴熟的怀柔手段和统战能力,如果能用政治手段解决,就绝不会依赖 ... 手段。 由于在这两个国家身上打出了广告效应,所以蒙古西征的过程出其顺利。 最接近真相的推测是:蒙古军队一方面用残暴手段,无情屠 ... 那些敢于反抗的人;另一方面又用怀柔手段,拉拢收买那些愿意合作的人。 愿意合作的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鬼子,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被送到前线充当炮灰,而是在被占领地区维持当地秩序。 如果当二鬼子的下场就是变成炮灰,以后谁还敢投降蒙古人呢? 如果用二鬼子或被占领区百姓当炮灰,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的侵略者都不愿使用,只有蒙古人使用呢? 只要搞清楚这两点,就能明白政治宣传的可笑之处了。

铁木真灭西辽有多轻松?兵不血刃入侵,百姓箪食壶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内战,说说蒙元帝(汗)位传承的演变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途中逝于六盘山下。死前,他传位于三子窝阔台,为免争端还特意召集诸子,要求他们团结并服从于窝阔台。理论上从这一刻起,窝阔台已经成为蒙古大汗——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唯独在蒙古却是个例外。

  2. 吃饭别看!成吉思汗是如何处理战后的尸体?纳粹都自愧不如!

    蒙古帝国在1206年,成吉思汗被选为的大汉的那一天就诞生了。

  3. 蒙古军所向无敌的真正原因竟然并非骑射

    公元13世纪,蒙古人在漠北草原地区高原迅速崛起,在成吉思汗领导下蒙古人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那之后的约200年间,蒙古军队简直是无敌一般的存在,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征服了无数的民族。

  4. 成吉思汗死因被揭开,难怪史书不好意思记载,臣子们闭口不提

    通过参考一些资料可以得出:成吉思汗的死因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说法是被刺...野史记载: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时,西夏国王觉得自己国力孱弱、不能对抗,为了求和,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娶了西夏公主后,西夏公主将其刺...。

  5. 「 ”铁木真找马”的传说有什么疑点?与身份不符,博尔术莫名出现

    铁木真之所以能够建国立业,除了其个人素质出众之外,同样离不开优秀手下的帮衬。而铁木真的第一个手下,据说是博尔术。据相关史料记载,在铁木真十三岁那一年,他们家仅有的八匹马被人偷走了,于是铁木真就去找寻这些马。找了三天三夜也没找到,却在路上遇到一个仗义的少年,就是与他同龄的博尔术。最终在博尔术的帮助下,铁木真又找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回了那八匹马。

  6. 内蒙古乌兰察布四子王旗杜尔伯特历史

    四子王旗现辖地域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历史久远,史实纷繁。其中的六个最为重要,称为六镇,其中之一的武川镇位于今内蒙古武川县,抚冥镇位于今四子王旗境内。据考证,花木兰从军就在北魏时期的四子王旗境南一带。金代的净州治所在今四子王旗城卜子村,砂井治所在今四子王旗红格尔。明廷势力未达本旗辖区,没有行政建置。金代为防御北方各部所修建的长城曾东西横贯四子王旗境,但今日陈迹已少见。

  7. 成吉思汗的西征部队仅15万人,为何却能击败拥兵40万的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疆域花剌子模崛起后,它基本控制了丝绸之路。为此,花剌子模曾和中亚的霸主西辽举行过数次会战。正当花剌子模准备乘胜攻击时,蒙古攻灭西辽的消息传来了。在花剌子模和西辽纷争不已时,蒙古已经统一了漠北各部,并在1211年的野狐岭之战中击败宿敌金朝。他从各国商队的口中听说花剌子模人口繁盛,是中亚首屈一指的大国。先前,成吉思汗通过花剌子模的商队向花剌子模表示了两国通商的愿望。

  8. 契丹人在伊朗,后西辽是否真的存在?它在西亚有过什么故事?

    关注桃花石杂谈的朋友们估计对西辽王朝和耶律大石都不会太陌生,因为桃花石杂谈曾经多次讲述过西辽和耶律大石对欧亚历史所产生的影响。而西辽在兴盛了一段时间之后,在公元1218年被由哲别率领的西征蒙古军队灭亡,成为了蒙古草原统一之后第一个被其灭亡的政权。

  9. 乌拉格河战役:莫斯科公国胜利与蒙古统治俄罗斯被终结

    1480年,莫斯科公国的实力日益提升,有了足以挑战蒙古宗主的底气。结果,蒙古人的必然退缩,终结了他们对俄罗斯地区的统治。此外,少量军队开始奉命南下,准备在具有边界性质的乌拉格河沿线进行监视。11月8日,也就是在乌拉格河战役打开的1个月后,权衡再三的金帐大汗正式下令撤军。乌拉格河战役的失败预示着金帐汗国灭亡然而,这个决策不仅使蒙古势力丧失了对俄罗斯的200多年宗...,也让阿哈马自己的权威受到无可挽回的质疑。

  10. 希隆战役:蒙古化的莫斯科公国荣升俄罗斯正统

    1471年的希隆战役,就是此类冲突的典型。深受蒙古战术影响的波耶尔骑兵7月17日,莫斯科方面的侦查骑兵发现了大队敌军,正在希隆河岸附近集结。当时的蒙古西征军,同样以骑兵面对大量聚集的罗斯步兵。希隆旧战场上出土的大量铁箭头战后数日,诺夫哥罗德以孤城动员部队再次抵抗。商业工业国的资产成为莫斯科贵族的战利品也是依靠吃进共和国的北方领地,莫斯科才真正成为可怕的地区大国。

随机推荐

  1. 严持清净戒律

    国王、王妃等眷属随后也全部出家,他们守持清净戒律,并最终获取五神通,且令许多众生均趋入无上菩提道。他后来在恒河沙数如来前都出家行梵净行,每一世都转生为守持净戒、广闻多学、辩才无碍之说法比丘。综上所述,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始终守持远离罪行、摄受善法、饶益众生之戒律。

  2. 老照片:当女富豪为废除 ... 耗尽家财,她却因1600英镑连环 ... 人

    她们跟兰希签了协议,养她们到死,自己的1600英镑遗产就归她了。1935年5月12日,巴古利夫人去世,这很正常,90岁了;几个月后,艾达去世。她丈夫因证据不足被释放。对她的审判持续了三天,陪审团用两个小时做出了有罪判决,法官判她...。参选以及各项活动,差不多耗尽了她的家财。而在她去世前一年,英国废除了谋...罪的...。

  3. 梦见孕妇:已婚则吉,未婚则凶

    与孕妇谈,妇生女。梦见孕妇,主亊必成。做孕妇,成为妈妈,是每个女人一生幸福的事情。在梦中,孕妇象征著财富。结婚的女人梦见孕妇,暗示做梦的人家庭关系十分融洽,物质财富也有所增加。没有结婚的女性梦见孕妇,是一种不详之兆,暗示做梦的人找对象很难,即便是勉强结婚,两个人也会因为人生观不同而发生频繁的争吵。梦见恋人:双方感情差则吉,感情好则凶大师解梦·权威解梦:12年专注解梦服务,值得信赖。

  4. 哄女朋友睡觉的笑话 | 哄女朋友情话语录

    该男子狂奔到妻子闺蜜家,发现他妻子拿着搟面杖等着呢。后来发现确实是鬼压床,我老婆卸了妆压在我身上睡觉!

  5. 东晋为何不用祖逖?一代名将致力北伐 忧愤而死!

    东晋为何不用祖逖?一代名将致力北伐 忧愤而死!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汉族,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名将。西晋末年,率亲朋党友避乱于江淮。313年,以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身份进行北伐。祖逖所部纪律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

  6. 跼天促地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útiāncùdì【解释】指窘迫无路。【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跼天促地”

  7. 情 人

    >乙:“去年经理先生要歇我生意,不是来了许多替我求情的人么?”

  8. 揭秘 ... “一大”会议真正的幕后女功臣

    会议期间由于密探的注意,会址被迫进行转移,“一大”代表们最终决定最后一天的会议去浙江嘉兴南湖继续。正是由于她的机灵与警觉,才使得...“一大”会议顺利闭幕,她也因此成为了...“一大”会议的真正的幕后功臣,摘编如下。...“一大”会议在李汉俊的哥哥李书诚家里举行。

  9. 夏季睡眠时间安排与饮食

    夏天日照时间变长,相对而言晚上睡觉的时间会变短,所以更易发生。睡眠不足会干扰人体生物节律,造成内分泌紊乱,影响情绪。按照人体生物钟作息,每天的睡眠应保持在8小时左右,入睡时间不宜超过晚上10点,否则即使睡够8小时,但睡得太晚,不符合人体生物钟,也会对人造成伤害。建议在夏季多吃沙参、玉竹、枸杞子、麦冬、银耳、马蹄、莲藕、山药等食物。

  10. 自由自在造句_自由自在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自由自在zìyóuzìzài自由自在的意思和解释: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自由自在造句自由自在造句相关由两个主谓结构并列而成,即“主Ⅱ谓·主Ⅱ谓”。两个谓语既在字面上各述其主,又隐含着互述另一个主语的意思,其解释形式为“主·主Ⅱ谓·谓”。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