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图片转自网络很多同学看了一些各大历史网站标题党的文章,就认为明朝清朝人口的暴增是因为地瓜玉米的传入。类似这种文章太多了,以至于忽略了一个正常历史阅读应该具备的常识——土地丰收增产的前提是水利基础设施的大手笔建设和维护。以太湖流域而言,整个清朝两百多年统治期间在这里进行频繁的水利建设。据统计,清朝立国267年中,在全中国,以疏河为主的施工多达2000次以上。清朝对太湖流域的一些主要泄水道,如吴淞江、
图片转自网络 很多同学看了一些各大历史网站标题党的文章,就认为明朝清朝人口的暴增是因为地瓜玉米的传入。类似这种文章太多了,以至于忽略了一个正常历史阅读应该具备的常识——土地丰收增产的前提是水利基础设施的大手笔建设和维护。以太湖流域而言,整个清朝两百多年统治期间在这里进行频繁的水利建设。据统计,清朝立国267年中,在全中国,以疏河为主的施工多达2000次以上。
清朝对太湖流域的一些主要泄水道,如吴淞江、黄浦江、浏河、白茆河、孟渎等,一再加以治理,尤其是吴淞江和浏河,先后疏浚一二十次之多。有些工程规模也很大,如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三次疏浚吴淞江河道,长度都在10000丈(150丈为一里)以上。清朝的治水工程乃是全国开花的,而最花钱的当然是治理黄河。清朝治理黄河的科技水平并没有提高太高,多次治理黄河的方案也不是很好,但是花钱猛,自然也收到实效。
由此,清朝统治期间,黄河固然也常爆发洪水之灾,但比起前代已然改善太多了。由此得以活下来的人口也就更多了。正常情况下,清朝的税收大量的白银,但凡有盈余,都花在水利工程。清人留下来的笔记小说中最常见的贪官正是这些个大大小小的河工。
正因为清王朝两百多年对于水利工程疯狂的投入,而不是用来修建无聊的宫殿和长城,才让中国人口得以暴增。为什么明王朝人口比不上清王朝呢? 很大原因也在于明王朝对于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不是很重视。举个例子,嘉靖帝在财政无比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修建宫殿,差点把国家搞崩溃,所以海瑞才说他家家皆净。满人固然也修圆明园,也建避暑山庄,但是没有明王朝那么变态。
从这点来说,满清皇帝真的比明朝皇帝尽责的多,也把天下老百姓更当回事。明王朝虽然是 ... 政权,但是根本不重视人权,国亡之时,留下的是一个半奴隶制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太多人民属于奴隶,那么也会自然的抑制了人口的增长。而清王朝到了雍正皇帝,普行废奴国策,才让明王朝沿革下来各种奇葩奴隶人口彻底而完全的解放出来。
当然,这些历史,除非是认真研究明清两朝历史的人才有真切的概念。很多人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明王朝是 ... 王朝, ... 治理 ... 会更宽仁,其实这都是想当然了。事实并不如此。今天的清宫戏确实过度美化了满清历任皇帝,但是就水利工程建设而言,大清还真的是把驯化江河为天下苍生所用当成基本国策了。
我读史的个人看法—— 治理中国最好的封建王朝,就重视民生的角度,宋朝第一,清朝可以排第二。而对明朝,说实在,有这么一句评语虽然偏激,但也算是局部接近真实——明朝有周之封建,秦之重役,汉之列侯,魏晋六朝之清流,唐之边镇,宋之重税,元之人殉,清之八旗。完全把清朝人口暴增归功于地瓜玉米的传入,这是把历史当成了童话。没有一个良好有效的管理的 ... ,宽松的赋税政策,地瓜玉米不可能经由全国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就能种遍了天下。
免责:本文转自网络,非小编原创,如有冒犯,请联系小编,小编立马删除。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