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汉语拼音:Yitiaobianfa),中国明代后期赋役制度。初名条编,又名类编法、明编法、总编法等。后“编”又作“鞭”。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

  明代徭役原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其中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基本单位,户按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丁指16~60岁的男丁,粮指田赋。粮之多寡取决于地亩,因而徭役之中也包含有一部分地亩税。明中叶后,土地兼并剧烈,地权高度集中,加以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里甲户丁和田额已多不实, ... 财政收入减少。针对这种现象,不少人提出改革措施,国家从保证赋役出发,逐渐把编征徭役的重心由户丁转向田亩。

  早在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江南出现的征一法,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江西出现的鼠尾册,英宗天顺(1457~1464)以后东南出现的十段锦法,至成化年间(1465~1487)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弘治年间(1488~1505)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向田亩转移的内容。但这些措施均只在少数地区实行。推行全国的一条鞭法是从嘉靖九年(1530)开始的。实行较早的首推赋役繁重的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和浙江省,其次为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但这时也只限于某些府、州、县,并未普遍实行。由于赋役改革触及官绅地主的经济利益,阻力较大,开始进展较慢,由嘉靖四十年至穆宗隆庆(1567~1572)的十多年间始逐渐推广。万历初首辅张居正执政时期,经过全国大规模清丈地亩,才在全国范围推行,进展比较迅速。万历十年(1582)后,西南云、贵和西北陕、甘等偏远地区也相继实行。但即便在中原地区,有些州县一直到崇祯年间(1628~1644)才开始实行。这一改革由嘉靖至崇祯,前后历经百年。

鱼鳞图册

  一条鞭法在役银编征方面打破了过去的里甲界限,改以州县为基本单位,将役银均派于该州县之丁粮。编征时并考虑民户的土地财产及劳动力状况,即所谓“量地计丁”。“量地计丁”成为编征役银的基本原则。在执行过程中,各地区具体做法有很大差异。有的固定丁粮编征的比例,如按“丁一粮三”、“丁六粮四”等比例编征;有的固定民每丁、粮每石或地每亩摊征;也有将役银全部摊派于地亩者,则每粮一石带征丁银若干。役银由户丁摊入地亩的比例,除明代晚期少数地区将役银全部摊入地亩,户丁不再负担役银者外,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①以丁为主,以田为辅,以州县为单位,将役银中的小部分摊入地亩,户丁仍承担大部分役银。②按丁田平均分摊役银,即将州县役银的一半摊入地亩,另一半由户丁承担。③以田为主,以丁为辅,即将州县役银中大部分摊入地亩,小部分由户丁承担。

  未行一条鞭法前,差徭中虽有部分摊派于田亩,但所占比重很小。实行一条鞭法后,役银由户丁负担的部分缩小,摊派于田亩的部分增大,国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已初步具有摊丁入地的性质。它不只减少了税目,简化了赋役征收 ... ,更重要的是赋役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反映了两个过渡,一是现物税和现役制向货币税过渡,一是户丁税向土地税过渡。但除少数府州县外,大多数地区的人丁还须承担多寡不等的役银,清代实行摊丁入地后,这一过渡才最终完成。

  一条鞭法的实行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对民户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有一定调节作用,使由赋役问题产生的阶级矛盾暂时缓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另外,相对明初赋役制而言,一条鞭法较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有明一代,一条鞭法的执行情况差异甚大。有的区早已行一条鞭法,但地方官府仍逼使农民从事各种徭役;有的额外加赋,条鞭之外更立小条鞭,火耗之外复加秤头;更有借一条鞭法实行加赋者,有的地区条鞭原额每亩税银五分,崇祯年间加至一钱以上。

参见条目

“一条鞭法282747” 3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条鞭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见证「 ”一条鞭法”从横空出世到走下神坛:它到底抽痛了谁的脸?

    导读任何王朝的更迭以及时代的变迁都少不了变革,而所谓的变革不仅仅局限于政治上的变革,它还包括经济、文化、赋税等社会方方面面的革新。明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财政收入愈来愈少,而此时国势日微,各地豪强以及北方少数民族趁势侵扰,军费花销剧增,可谓入不敷出,导致大明...的财政出现很大危机。再加上统治阶级内部腐化和统治者的荒诞无能,明朝就这样被一双无形的手一步步拖向死亡的边缘。

  2. 明朝万历时期 ... 实力如何?万历三大征,靠什么支撑的?

    「”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明神宗万历皇帝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历经十余位帝王近200年的建设发展,明朝已然成为东亚地区最为强大的帝国。而万历年间发生的万历三大征(宁夏平叛、...抗倭和播州平叛)则再一次确立了明朝作为东亚政治秩序建立者的统治地位。纵观中国历史,中原王朝建立大国统治地位,不仅与国力相关,更离不开良政国策的辅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万历年间支撑

  3. 明朝那些事儿,千古唯此一人,张居正

    明朝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在整篇文章开始之前简单介绍一下张居正,张居正,字叔大,嘉靖四年生,湖广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徐阶辈皆器重之。嘉靖四十一年,徐阶代嵩首辅,倾心委于张居正,信任有加,草拟遗诏,引与共谋。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年五十八岁,去世,死后抄家。长子自尽,次子充军。

  4. 里甲

    城市中的里又称坊,近城者则称厢。一里之中多推丁粮较多的10户为里长,其余100户分为10甲,甲设甲首。里长对上级官府负责,管束所属人户,统计本里人户丁产的消长变化,监督人户生产事宜,调理里内民刑...,并以丁粮和财产多寡为序,景泰蓝按赋役黄册排年应役。以里甲为单位编派的徭投称里役或甲役,有正役和杂泛差役两种。每年由里长一名偕同甲首督率一甲10户应役,其余9里长及9甲人户在此后9年内轮流应役。

  5. 一条鞭法

    推行全国的一条鞭法是从嘉靖九年开始的。鱼鳞图册一条鞭法在役银编征方面打破了过去的里甲界限,改以州县为基本单位,将役银均派于该州县之丁粮。未行一条鞭法前,差徭中虽有部分摊派于田亩,但所占比重很小。实行一条鞭法后,役银由户丁负担的部分缩小,摊派于田亩的部分增大,国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已初步具有摊丁入地的性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有明一代,一条鞭法的执行情况差异甚大。

  6. 十段锦法

    十段锦法,中国明代赋役制度。全名为十段锦册法,又名十段册法、十段田法、十段丁田、十段粮米、十段均徭、均徭提编、均平提编或提编,名称因地而异。地方官府因此而推行十段锦法。各府、州、县在具体执行上也有区别,福建按原额丁粮分作十段,江苏常州府将一县田地分作十段,浙江衢州将各县粮米均作十段,云南各州县按丁田分作十段。

  7. 粮长制

    粮长制,中国明代在各州县设置的由粮长负责征解税粮的制度。行粮长制的目的,在于杜绝官吏之侵渔,便于民户就地交纳,以保证税收。明初,还具有基层政治首领的职能,职权为率同里长丈量土地、编造鱼鳞图册及黄册制度、劝导农民耕种生产、检举逃避税粮人户、呈报灾荒和蠲免事宜、揭发不法官吏和地方顽民等。后粮长职权仅限于税粮的征解。④粮长职能和性质发生变化。一条鞭法推行后,粮长制已名存实亡。

  8. 梁方仲

    梁方仲,中国经济史学家。1950年后,梁方仲重新分析所掌握的史料,进一步深入研究一条鞭法。这本76万字的巨著,是中国自前汉迄清末2100多年历代人口、田地、田赋的大型历史统计专书。他从中国的正史、政书、方志、文集、笔记和档案等200多部文献史料中,搜剔出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的大量数据,加以科学的考核测算,综合编辑制成242个统计表格和6个统计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获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9. 庞尚鹏

    庞尚鹏,中国明代大臣。后升监察御史,奉命到南京、浙江稽核军饷,赢得正直声誉。四十年调任浙江巡按,在任7年中,继续打击地方上压迫平民的缙绅豪强。隆庆时,庞尚鹏调回北京,高拱任右佥都御史,主持办理九边屯盐事务。但其他督理盐政的御史却不满于事权被剥夺,向穆宗弹劾庞尚鹏,他因此被免职。后因得罪张居正而被免职。在广东家乡闲住4年之后去世。

  10. 明朝万历时期的军事实力如何?万历三大征靠的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万历年间支撑万历三大征胜利的基础是什么。根据史料记载,张居正去世的万历十年,明朝财政已大大好转,国库盈余已达一千两百五十万两,太仓储备粮食可供国家正常消耗十年之久,为万历三大征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可以说三大征的胜利,不仅仅是三场简单的局部战争军事胜利,它更多的是明朝在东亚地区再次确立的政治与军事优势地位的胜利,由此可见三大征发动的意义深远。

随机推荐

  1. 河南考古重要发现,商朝甲骨文现身,商纣王被抹黑了几千年

    而随着河南殷墟遗址的发掘,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从甲骨文中,大家发现也许商纣王可能并不像历史记载的那样,相反可能还是个仁慈的帝王。周武王和姜子牙就是以这些罪名讨伐商纣王,最终推翻商朝,建立周朝。随着河南甲骨文的出土,商纣王的真实形象被专家们立体的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了解了真实的商纣王到底是怎么样的。

  2. 被盗大墓出土罗马「 ”古战车”,盗墓贼嫌不值钱,使战车完好无损

    最近,考古学家在克罗地亚也挖出了一架完整的战车,马和马具以及战车的细节都保存完好,据推测这个战车距今大约有1800年历史,是克罗地亚有史以来第一次出土罗马战车。战车被埋藏在一座土墩墓中,还没开挖之前,考古学家就从土墩的大小推测,墓主人非富即贵。土墩的高度约1米,直径达到了40多米,共有三个墓室,其中位于中央的两座已经被盗掘,埋葬有战车的墓室则幸免遇难。

  3. 胡雪岩简介:破产后靠微薄收人,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

      胡雪岩简介 :古语有云,福兮祸之所伏。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

  4. 歌曲之王舒伯特

    1813年,16岁的舒伯特离开神学院后,在父亲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1818年舒伯特毅然辞去教学职务,全心投入音乐创作。虽然31岁就夭折,但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王”。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于是老板收下了乐谱,并免费给了舒伯特一盘土豆。据说,贝多芬临死前在病床上读了几首舒伯特的歌曲后,曾惊叹地说道;“真的,在这个舒伯特身上闪耀着神奇的火花!”

  5. 慈禧权力欲望也非常强烈,可她为什么没有效仿武则天当女皇帝

    慈禧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最后一个极权女人,其权力欲望也是相当强烈的。所以,为了权力不受威胁,为了权力不受约束,武则天只能称帝。当她发动政变掌控权力以后,她的权力此后基本上就没有受到过威胁。总之,在慈禧太后掌控权力的那段时间里,她的权力都一直没受到什么约束,因此,她根本就不需要当女皇帝。慈禧如果要当女皇帝,她会很快就失败。当然了,慈禧其实已经不错了,她的反抗极为有限。

  6. 梦见獐_周公解梦梦到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獐好不好

    梦见獐是什么意思?梦见獐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獐的详细解说吧。梦见獐鹿在家益官禄。会从亲属那里得到遗产。梦见捕获的鹿在跳跃,自己会被释放。梦见绵羊羔_周公解梦梦到绵羊羔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绵羊羔好不好梦见被猎人打死的鹿,会被人骗走钱财。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动物在梦里代表只能靠直觉理解的那部分性格。带着幼兽的动物是母性和母亲的象征。

  7. 丙吉的后人 如何评价丙吉

    丙吉丙吉著有《奏记霍光议立皇曾孙》《与魏相书》等作品,担任过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等职,封爵博阳侯。丙吉的后人>儿子>丙显,丙吉长子,官至卫尉、太仆、城门校尉,袭封博阳侯,因罪被削爵为关内侯。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

  8. 英国旅游五分之五-五座美丽的城堡仍归私人所有

    曾经是英国最坚固的堡垒和最庄严的住宅,城堡往往有一些非常昂贵的维修费用。一些贵族家庭无法维持它们,让它们年久失修,而其他人出售或捐赠城堡给国家信托基金会和历史悠久的苏格兰等组织。然而,其他有土地的绅士仍然有幸拥有自己的祖先家园。尽管富有有助于他们维持城堡,但他们仍然必须经常向公众求助,向游客开放城堡,了解历史,欣赏美丽的花园,或者只是为了好玩。班堡城堡仍然是阿姆斯特朗家族的所有权,诺森伯兰的班堡城

  9.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是什么意思?

    【拼音】sānfēnxiàngrén,qīfēnsìguǐ【解释】...的话。...长相难看。【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例子】忠贤道‘你这老乞婆,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有甚奇方,可以疗病?’清·佚名《明珠缘》第三十八回【相关】百度“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10. 中国历史上最荒淫的公主:一生纳了30位男妾

    中国历史上最荒淫的公主:一生纳了30位男妾  人们大多认为武则天时代是古代中国女权兴起的时期,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已有一位女性对“男女不平等”提出了质疑,并且争取到了一次实践平等的机会。她就是刘宋王朝的山阴公主,名楚玉,相貌美丽。山阴公主的父亲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