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德宗贞元五年所表彰的凌烟阁功臣中,有一位名叫马燧的大将。此人是唐德宗时期天下三大名将之一。功绩卓著。但是同时也是唐德宗所忌讳猜忌的一个人。他自身的复杂性也超过了其他人。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事迹。马燧祖籍右扶风。也就是今天陕西兴平。扶风马氏是名门望族,以出将才而著称。据说其家族远祖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他的一部分后人以先祖封号为姓,迁居到扶风。这一门当中出了很多名将,有名的有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马援曾有句名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马援传》)这就是成语“马革裹尸”的出处。三国时期还有个著名大将马超,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的所谓五虎上将之一嘛。也是这个家族的。马燧也是这个家族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父亲很懂兵法,也担任过军职,这可能对马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燧青少年时按部就班读儒家经典,那时年轻人不读这个没前途嘛。但是有一天他读着读着忽然间扔下书卷叹口气说:“天下将有事矣,丈夫当建功于代,以济四海,安能矻矻(ku ku)为一儒哉!”(《旧唐书·马燧传》)天下马上不太平了,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怎么能当一个儒生呢?请大家注意他说这段话的时间,正是唐玄宗时期,盛唐,天下太平,你怎么就预言要出事呢?其实唐玄宗时期,尤其是他统治后期,虽然唐朝国力达到了一个鼎盛阶段,经济、文化全面繁荣,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边将实力膨胀、奸臣当权、贪污盛行、社会奢靡日渐严重等诸多弊端。

正是这些弊端最后将唐朝推向了深渊。而年轻的马燧已经预见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有如此的感慨。从此以后他专心致志于兵法研究。此人沉默寡言,身材高大,身高六尺二寸,这是唐尺,折合下来相当于1米86以上。那时中国人身高1米7的都不多,他这身材绝对是伟岸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您猜马燧在哪里?他就在叛军大本营范阳。他在安禄山一个部下贾循手下。那么按理说马燧也算叛军一员。但是马燧可不愿同流合污。贾循被安禄山委派镇守范阳。马燧劝说贾循反正,他说您别看安禄山打下了洛阳,可是现在他们打不下潼关,正在两头为难,假如您杀了他留在范阳的守将,然后归顺朝廷,那么安禄山就是丧家犬,您就立了大功了。贾循听了连说不错,不错,但就是不敢实施。结果此事被安禄山眼线知道了。安禄山派人回到范阳,借口要与贾循商议事情,将其勒死。马燧得知事情败露,连忙逃跑了。回归唐朝的马燧在大将李抱玉手下当官。很快有件事展现了马燧的才干。当时李抱玉的地盘上经常有回纥兵马路过。回纥人仗着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有功,所以经常有劫掠、欺压唐朝人的现象。尤其是官方驿站苦不堪言。有时就因为什么物资没有及时供应,回纥人就拔刀杀人。因此没人敢去驿站当官。马燧却是个知难而上的汉子,他主动向李抱玉请缨,去驿站!结果他还真的有办法,每逢回纥部队路过,他就先贿赂回纥将领,拉近关系,回纥将领一高兴就称兄道弟,然后给他一面旗子,插在驿站上,哪个回纥士兵敢胡作非为马燧就有权将其斩首。

马燧还用一个死囚冒充自己的仆役,稍有过犯立即斩首,回纥士兵看见了无不胆寒,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在马燧地盘上闹事。随后马燧仕途比较顺利。不论担任什么职务,马燧都能胜任,文武全才。此人练兵很有一套,经他训练的部队都成了劲旅。此人心细,他的部队武器装备都很精细,比如铠甲,以前的铠甲都是一个型号,个子特别高或者特别矮的士兵很不方便。马燧命令打造铠甲都要大中小三个型号,士兵各取所需。又制造了很多战车,描绘上猛兽的形象。平时行军可以用来装载器械物资,一旦半路遇敌袭击可以迅速把战车排列成一道临时城墙,抵御进攻。史籍说他的部队“器械无不犀利”(《旧唐书·马燧传》)每当他驻扎某地,总要开辟出一块广场,不是为了散步,而是训练部队练习阵型。所以马燧打仗胜率高就是因为训练得当。他一生打仗很多,他的战绩主要是在唐代宗、德宗时期取得的,换句话说他是唐朝安史之乱后的一颗将星,与李晟、浑缄并称为当时三大名将。我给他总结了三大功:第一功:大败李灵曜:李灵曜是唐朝汴州守将。此人于大历十一年谋反。这个对唐王朝来说很要命,因为汴州地理位置很重要,它就是今天河南开封。此处控制着通往东方和南方的交通要道,所以是个战略要地。皇帝下诏命令马燧和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一起去讨伐他。

按理说李灵曜的部队不是马燧等人的对手,但是人家会抱大腿,抱谁的大腿呢?抱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大腿。田承嗣原本是安禄山旧将。安史之乱失败之后他被迫投降了唐朝。唐朝委任他为魏博节度使。但此人和朝廷从来是离心离德,搞的实际上是独立王国,藩镇割据。此番李灵曜向他求援,他很高兴,因为汴州地理位置重要,他觊觎已久了。于是他派遣自己的侄子田悦率军来援。李忠臣看到敌人援军来到,吓得魂飞魄散,就想把驻地一把火烧了让后向西撤退。马燧制止了他:干嘛呀,至于吗?还没交手就吓成这德行?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嘛。于是马燧率军首先击败了田悦,然后进逼汴州。李灵曜手下有八千精锐,号称“饿狼军”,名头很酷吧?结果一开门迎敌,被马燧打成了土狗,四散奔逃。田承嗣还不甘心,他又给了田悦几万兵马,大张旗鼓而来,沿途的官军都无法抵抗。马燧将兵锋转向田悦,以四千兵马大败敌军。田悦逃跑,李灵曜一看彻底没了指望,于是放弃汴州,他也跑了。第二功:遏制田悦:要说田悦,那跟马燧打交道可不是一次两次。田承嗣死了之后,田悦按照藩镇惯例接任节度使。开始时他担心自己立足未稳,唐王朝来讨伐他,所以使劲和朝廷套近乎,以示忠诚。马燧当时就指出这小子的动机,而且预言他肯定还要做乱。

结果果不其然,没多久田悦就发兵攻打忠于唐王朝的其他节度使。马燧受朝廷委派,再度走上战场。此番他率领步骑兵二万人与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行营兵马使李晟一起讨伐田悦。军队行军一路都是险要地形,马燧担心田悦半途截击,于是派遣使者去和田悦谈判。这就是缓兵之计,麻痹他的。那意思就是你别看我们大军前来,但是呢,咱们还有得谈,有得谈。田悦也不愿意和马燧死磕啊,吃过亏的。所以他也想和马燧谈判。一来二去军队走出险要地形来到了平原上,马燧立即变脸,杀死了田悦派来的使者。等于是下了战书了。马燧与田悦接连几次大战,田悦总是手下败将,丢盔弃甲狼狈不堪。为了激励将士,马燧在战前宣布拿出所有家产,分给士兵们。唐德宗听说了之后非常感动。他命令从国库里拿出五万贯奖赏将士,将马燧的家产还给了马燧。田悦不甘心失败,又从其它割据藩镇那里借来了兵马,整军再战,一时间论兵力总数还超过了唐军。敌我两军一时间相持不下,战局有向长期化发展的趋势。这正合了田悦的心思。为什么呢?唐军远来,粮食也少,持久战有利于他。所以他就想等着唐军粮尽退兵。所以坚守不出。马燧命令军队带上十天的干粮深入敌境。李抱真等大惑不解:军粮原本就少,你带这点粮食深入敌境不是给人家送货上门吗?马燧说:是的,我方粮少,必须速战。

我这样做其实就是逼他们出战。“兵法所谓攻其必救,彼固当战也,燧为诸军合而破之。”(《旧唐书·马燧传》)想逼敌人出战,必须攻打其要害,兵法上所谓“攻其必救”就是这个道理。您等着瞧吧。他让人在河上架了三座浮桥,然后率军渡河,绕过田悦据守的城池直趋魏州。魏州是田悦的老巢啊,打那里算得上是攻其必救了,田悦非出来不可。他故意留下了那三座浮桥。而且派遣一百余人潜伏在桥附近。而且都带着火种。田悦眼见马燧绕过他直趋魏州,急眼了,这下子一定要出战了。他带着四万大军,从马燧搭建的浮桥上冲过河去,在后面紧紧追赶马燧。快追上的时候,老天帮忙,刮起了大风,而且风势有利于田悦。于是他命令顺风放火,火势借助风势,沿着草地、树林席卷而来。没想到马燧早有计划,他已经摆好阵型,而且命人把本方阵地前一百步以内的杂草、荆棘都铲除了。大火来到唐军阵前偃旗息鼓了。敌人看到这个情形,颇有些丧气。马燧趁机派出最彪悍的五千名士兵做前锋,猛烈突击,大败敌军。敌军溃逃,掉头往回跑。跑到河边才发现,马燧留下的那一百多人已经把三座浮桥全部烧掉了。敌人这才发现是上了大当,你当时过桥的时候人家马燧没向你收过桥费,你以为是占便宜啊?人家这才要你补交呢。

这过桥费可贵了去了,一半的部队被歼灭,被俘者多达三千,一批高级将领阵亡。死者尸体遍布二十多里地。田悦率领残兵败将绕道回到了魏州。马燧因功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此时河北军阀朱滔、王武俊联兵五万来救魏州。此时局势非常混乱,天下正处于安史之乱后最混乱的时期,朱滔自称冀王,田悦自称魏王,王武俊自称赵王:李纳自称齐王。还有个淮西李希烈号称天下兵马元帅、太尉、建兴王,唐德宗焦头烂额,这就是不是马燧一人可以扭转的了,“两河鼎沸,寇盗横行;燧等虽志在勤王,竟莫能驱攘患难。”(《旧唐书·马燧传》)此时他空有雄心壮志也无力回天。不久,泾原兵变,德宗出逃。马燧不得不撤军保卫太原。并派遣五千兵马去奉天救援。第三功:平李怀光奉天之难,全靠李怀光的朔方军救援唐德宗才逃得一命。但是不久李怀光也叛乱了。征讨李怀光的战斗非常艰苦,李怀光所率领的是郭子仪留下的老部队朔方军,天下第一号功勋部队,战斗力很强。加上此时战乱频仍,而且又遭遇蝗灾。古代的蝗灾不得了,一来就是铺天盖地,遮天蔽日,能同时席卷几个州县。一切绿色的东西都被吃光,甚至于人身上的衣服它们饿极了都吃。所以唐朝财政捉襟见肘,有人建议暂时宽恕李怀光,招安他。

马燧刚开始也有这个想法。但是这件事却引发或者说暴露了他与两个人的矛盾,谁呢?皇帝和李晟。我们先看看此事中唐德宗的态度。当时马燧求见皇帝,要求安抚李怀光。没想到皇帝张嘴来了这样一句特别噎人的话:“惟卿不合雪人。”(《唐国史补》)谁来说情为李怀光昭雪都可以,就您不合适。为啥呢?估计是因为以前在对田悦的战斗中马燧曾和李怀光并肩作战,私人关系应该不错。德宗怀疑他徇私情。另外,奉天之难中马燧救援奉天的力度可能也令德宗不满,你还不如李怀光呢。李怀光好歹还率全军五万人来救奉天,你只派五千人,而且还是副将带队。这话让马燧十分难受。再来看李晟的态度。李晟是和马燧并驾齐驱的名将,后来也是凌烟阁功臣。他和马燧不是一个派系的。安史之乱后即便是效忠朝廷的部队里也是派系林立。李晟对李怀光的态度是坚决镇压,不惜代价,“请全军自备资粮,以讨凶逆。由此李、马不叶”(《唐国史补》)李晟主动请缨去讨伐李怀光,这样在皇帝面前等于表现自己压了马燧一头,所以马燧心中不满,两人产生了矛盾。其实马燧是很忠于朝廷的,大概急于为自己正名,避免他人闲话,所以马燧再次求见皇帝,这次他提出自己去打李怀光,而且态度很坚决:“愿更得一月粮,必为陛下平之。

”(《资治通鉴》卷231)国家不是缺粮吗?没关系,您给我一个月的粮,我就可以把这事儿搞定。皇帝高兴,准许了。马燧率军出征。这一仗贵在神速。他首先要去收降李怀光部下徐廷光六千兵马。而且这一仗攻心为上。马燧充分抓住了朔方军将士的心态。朔方军这么一支功勋部队,将士们都为之自豪。忽然间就因为主帅与朝廷的私人恩怨就变成了叛军,将士们都很惶惑。马燧来到城下,冲着徐廷光大喊说:我从朝廷来,你可向西敬拜。徐廷光向西拜了又拜。这个动作说明他还是心向朝廷的。马燧一看心里有底了。他继续说:你们朔方军将士,四十余年来为国征战,功劳天下第一,为何自愿做贼,为天下所唾弃?置自己于满门抄斩的境地?还是投降我吧。我愿保你们平安无事。城头上士兵林立,但是听了这话没人吭声,一片寂静。马燧知道这是说到心坎里了。他向前一步大声喊道:如果你们觉得我没有诚意,那么就一箭射死我吧。他挺立在城下,一把撕开了自己的衣服,露出胸膛。徐廷光忍不住了,嚎啕大哭,主帅都哭了,士兵们跟着也是哭成一片。徐廷光下令打开城门投降!马燧为了让朔方军放心,只带了几个骑兵入城,吃住都和徐廷光他们在一起,以示信任。士兵们欢呼雀跃,都说:“吾辈复得为王人矣!”(《旧唐书·马燧传》)我们从今天开始重新是官军啦。

徐廷光的投降起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沿途李怀光部纷纷投降。唐军一路直奔李怀光老巢。李怀光部下将李怀光杀死,将他的首级献给马燧。马燧只杀了几个元凶,其余人一概不问。李怀光叛乱被彻底平息。掐指一算,从马燧请缨到剿灭李怀光,一共耗时二十七天,比他承诺的一个月还节省了三天。德宗非常高兴,赐马燧《宸扆》、《台衡》二铭以示嘉奖。大将浑瑊十分钦佩,他私下对部将说:我一直觉得马燧的军事素养比我高不到哪里去,但是他能接二连三击败田悦,我很奇怪。今天看他平定李怀光,我才知道我远远不如他啊。以上是马燧的三大功。但是他这一生还有两大过。三功两过构成了马燧复杂的一生。老实说,两过中有马燧的失误,也有他的无奈,这是一个时代的无奈。第一过:私愤导致田悦咸鱼翻身这还是当年打田悦时候的事情。跟马燧一起打田悦的是大将李抱真。李抱真是马燧老上级李抱玉的堂弟。虽然有这层关系,但是两人关系很不好。要说这矛盾,其实也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矛盾,但积累多了也足以闹崩,坏事。李抱真曾想杀怀州刺史杨鉥,杨鉥投奔马燧,马燧向皇帝上书,说杨无罪,把杨保下来了,李抱真为此非常恼怒。缴获了敌人的粮库,马燧先取,给自己部队补充完毕,才把剩下的一点儿给了李抱真。

李抱真又怒了。所以后来在战场上,有一次田悦骑兵突袭马燧,形势一度比较危急,其余诸军都去救援,就李抱真不去。这次又轮到马燧生气了。马燧也想缓和一下双方关系,攻城时候请求将李抱真的部队和自己的部队混编在一起,这样两军可以平分功劳。没想到李抱真一口回绝,说自己要独当一面。结果导致城打不下来。皇帝几次派使者来调解,想缓和两人关系。但是没什么成效。不久,当河北军阀四处攻城略地的时候,李抱真担心自己地盘的安危,从前线分出两千人马回去戍守。马燧恼了,他说:“抱真以兵还守其地,我能独战死邪?”(《新唐书·马燧传》)李抱真分兵去守他的地盘,难道让我独自一人战死沙场?于是他不干了,要引兵回去。李晟劝了好久这才平息下去。但是不管怎么样说,田悦后来能够咸鱼翻身,与官军内部的矛盾密切相关。当时的舆论对此有评价。“然议者咎燧私忿交恶,卒不成大功。” (《新唐书·马燧传》)人们都认为是马燧他们因为私愤交恶,导致大功不成。换句话说他们把私人恩怨放在国家利益之上了。这个事我觉得需要简单分析两句:我认为:过错在君不在臣。田悦能够咸鱼翻身,根本原因不在于马燧和李抱真。这两人对朝廷的忠心是可以信赖的。虽然有矛盾,但是李抱真并未把主力撤离战场,马燧也没有真的撒手不管,李晟把他劝说住了。

真正导致两人没法打下去的是河北军阀来援和泾原兵变。而这两件事情都是唐德宗的责任,他是个性格急躁、急于求成、猜忌心重、能力一般的君主,安史之乱后皇帝原本就缺乏权威,他的一系列处置不当导致削藩战役无果而终,泾原兵变消息传来时马、李不得不撤离战场,所以说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德宗。那么舆论为什么那样说,估计还是派系斗争的结果,马燧得罪的人不少,三大名将中李晟、浑瑊和他都有矛盾。李抱真刚才说过了,他和马燧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总之,我怀疑把责任归到马燧一人身上,是维护皇帝尊严的需要,也是派系斗争的结果。第二过:误信吐蕃,导致平凉劫盟安史之乱后吐蕃趁着唐朝边防军大量内调勤王占据了河西陇右大片地盘。但是对他们来说有三个人是障碍,必须铲除。谁呢?李晟,浑瑊、马燧。当时吐蕃权臣尚结赞曾说:“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瑊而已,当以计去之。”(《资治通鉴》卷232)唐朝仰仗的就是这三人,我要想个计谋除掉他们。说实话在战场上吐蕃吃这三人的亏不少。所以尚结赞这次使出的是阴招。吐蕃两万军队入侵,一直打到关中境内。但是奇怪的是,与以往不同。此番吐蕃秋毫无犯。走了这么一遭还装作奇怪地在 *** 面前说:李晟将军招我们前来的,怎么不见出来犒劳我们啊?他就是想用这个办法搞离间计,让朝廷怀疑李晟。

为什么秋毫无犯?那就做出一副应邀而来的假象,我们是应邀而来,不是入侵。就这个意思。在李、马、浑三人的攻击之下,吐蕃觉得有些支持不住,于是又想到了一招。他们向皇帝屡次提出和谈。但是唐德宗都不允许。这次他们找到了马燧。屡次派使者找马燧,请他代为向皇帝恳请和谈。而且提出可以归还上次盟誓之后侵占的地盘。马燧觉得这是好事儿啊。于是暂缓对吐蕃的进攻,然后代为向皇帝恳请。说实话以吐蕃的实力而言,安史之乱后大出血的唐朝还真的难以与之全面抗衡。内部有藩镇割据,外边再和吐蕃抗衡,两线作战不是个办法。所以马燧的意愿是良好的。但是他不知道,人家之所以找上他,实际上暗含阴谋。马燧陪同吐蕃使者入朝。究竟和吐蕃搞不搞盟誓,朝臣争论很厉害。李晟坚决反对,认为不可信。对方正是占优势的时候,为何平白无故向我方示好?而马燧、张延赏等支持和吐蕃和解,而这两人刚好和李晟都有矛盾。所以后来历史学家评价此事,认为是党派之争影响了朝廷决策。马燧等人以私怨误国。但是不管臣下怎么争论,最终拍板权在唐德宗手里啊。刚好,唐德宗这人极端厌恶回纥,正想借助吐蕃之力牵制回纥。因此最终决定与吐蕃和谈,举行盟约仪式。双方商定仪式在平凉举行。平凉在今天甘肃境内。

盟誓这一天,吐蕃方面主要代表是尚结赞,唐朝这边派出的是浑瑊,这也是吐蕃要求的。这是他们阴谋的第二步。双方约定,筑一座高坛举行仪式,可以各带甲士三千人,但是只能排列在坛之东西,双方使者可以带穿常服者四百人到坛下。为了让对方放心,吐蕃还提出可以各派出数十个骑兵到对方阵营中巡视,看看对方有无违约。浑瑊答应了。实际上吐蕃布置了数万精锐骑兵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等着发信号。盟誓为假,劫盟为真。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唐朝主使浑瑊。刚刚进入帐内,双方换了礼服,忽然之间吐蕃擂起战鼓,伏兵四起。在击鼓之前,派在吐蕃阵营中巡视的那几十个唐朝骑兵已经被人家悄悄干掉了,由于视线被阻隔,唐朝这边还浑然不觉。伏兵冲进来,对着手无寸铁的唐朝人大肆砍杀,浑瑊机智,从帐篷后面钻出,刚好天不绝浑瑊,也不知是谁的马刚好拴在那里,浑瑊骑上马狂奔逃命,吐蕃人的箭从他身边嗖嗖飞过。好在都没射中。这番唐朝损失惨重,使团几百人被杀,上千人被俘。就在同时,唐德宗正在上朝听政。他欣慰地对大臣们说:今日与吐蕃和好,真是社稷之福。马燧还附和德宗。但是李晟、柳浑等人依旧认为盟誓有诈,今天吉凶未卜。唐德宗听了十分恼怒,还骂了柳浑几句。并且宣布罢朝。不欢而散。

当天夜间,快马传递情报:吐蕃劫盟!唐德宗大惊失色。吐蕃的如意算盘就是诈称入侵是接受李晟邀请,这是想除掉李晟。通过马燧向朝廷提出和谈盟誓,然后再劫盟,这是想除掉马燧。要求浑瑊当大使,这是想在劫盟时抓住浑瑊。这就叫一石三鸟啊。就这还不算完,离间计还要继续使,这次是针对马燧的。被俘的唐朝使团人员中有马燧的侄子马弇(yan),尚结赞特地对他说:前一阵子我们在河曲的时候,春草未生,马匹瘦弱,岌岌可危。所以才向侍中提出和谈(侍中就是马燧)。假如那时侍中对我们发动进攻,我们就完蛋了。好在侍中帮忙,唐军没有进攻。侍中对我们有恩。我怎么能拘押他的子弟呢?于是他命令释放马弇。要命的是,他是在被俘的宦官俱文珍、浑瑊部将马宁面前说这个话的,而且将他们三人一起放归唐朝。尚结赞清楚,刚才那番话,俱文珍会学给德宗听,马宁会学给浑瑊听,这下离间计成功几率就很大了。果然,德宗皇帝听了俱文珍的话气不打一出来。这人原本就是心胸狭窄、好胜好面子的人,平凉盟誓是他拍板的,遭遇劫盟正羞愧地无地自容呢,就想找个台阶下,俱文珍的话让他一下子把火力对准了马燧,吐蕃使者是你带来的,盟誓是你主张的,现在你的侄子跑回来了,据说是因为吐蕃感你的恩,不对你开火对谁开火?但是马燧功劳盖世,还不能因为这个就一撸到底,于是德宗采取了一个明升暗降的手段,以马燧为司徒兼侍中,罢其副元帅、节度使之职。

一言以蔽之,剥夺军权了。贞元五年,唐德宗新增凌烟阁功臣中,马燧名列其中。而此时的马燧已经没了任何实权,完全是一个养老的富贵翁而已。此时进入凌烟阁,只能说是皇帝对他的安慰罢了,毕竟马燧的功劳放在那里不容抹杀。他所犯的错误,有他自己的责任,也有时代的无奈。贞元十一年八月,马燧病逝,享年七十。我们用《旧唐书》史官的一段话来总结马燧,他首先指出,马燧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勇武有力,善于鼓动士气,战场上几乎没有重大失利。但是,“然力能擒田悦而不取,纳蕃帅之伪款而保其必盟;平凉之会,大臣几陷,关畿摇动,此谓才有余而心不至,议者惜而恨之。”(《旧唐书·马燧传》)我们阅读史书,也真的感觉“惜而恨之”啊。

平凉劫盟大将马燧与唐朝外交史上的奇耻大辱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秋天落叶

    秋天落叶感悟精选一:秋天落叶叶子的凋零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群里有人说“叶子的凋零,是自身的原因”,其实不然——秋天落叶,其实很无奈!有人认为秋天的落叶毫无价值,其实不然,正因叶儿知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只是正因“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让它无法挽留,只能眼睁睁看着叶儿的离开。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2. 这锅王振背了570年,明英宗要是走紫荆关,能避免土木堡惨败吗?

    到了这时候,明英宗才知道自己仓促出兵是多么的鲁莽。《明实录》称王振害怕大军踩坏其家乡蔚州的庄稼,才阻止大军由紫荆关回师。但《宣府镇志》显示王振建议明英宗从紫荆关回师,并没有提到自己家乡的庄稼,那么选择从居庸关回师应当是明英宗自己的决定,甩锅给王振属于为尊者讳。在这种情况下,明英宗感到走山地丘陵较多,不利于蒙古铁骑冲击驰射的宣府一带,入居庸关返回京师,会较为安全。

  3. 剖心泣血是什么意思?

    【拼音】pōuxīnqìxuè【解释】形容非常悲伤。同“剖肝泣血”。【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剖心泣血”

  4. 梦见签字_周公解梦梦到签字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签字好不好

    做梦梦见签字好不好?梦见签字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签字的详细解说吧。所以在梦中,签字代表财物方面的损失。梦见让别人在件上签字,则意味着既有物质上的收获,又有名誉上的成功,名利双收。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签字主破财。

  5. 情侣之间温馨的话 在梦中与你相遇

    躺在床上想你,在梦中与你相遇!梦中想着你,我就对你说:我爱你!

  6. 梦见将狗 ... 死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将狗...死是什么征兆?梦见将狗打死了,意味着你将会背叛朋友,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情。学生梦见将狗打死了,对于许多需要学...地方不肯花心思去学习,学习成绩会因为最近的懒惰而有所下降。病人梦见将狗打死了,最近很容易因为病痛的原因导致诸事不顺,因此很容易惹怒别人,带来一些皮外伤。孕妇梦见将狗打死了,生产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时刻保持在一个良好状态。梦见野兽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7. 一借再借打一字

    一借再借打一字谜底:欢解析:一借再借就是又欠别人的,“又”和“欠”就组成了“欢”字。

  8. 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实验

    在33年前的今天,1984年2月7日,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实验。网络配图1984年2月7日,两名美国宇航员,当他们从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中自由飞出后,首次成为两颗人体卫星。这一由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利斯和罗伯特-L-斯图尔特创造的奇迹,是对一种可保证人类在太空中随意工作的装置的试验。麦坎德利斯首次解开系绳在太空行走了170米。

  9. 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六岁的小杰有着一对又大又亮的眼睛,白晰的脸蛋衬着鲜红的小嘴,任谁见了都会忍不住赞叹一声:“好可爱哦!”然后,为我们介绍:“这位是我们医院的艺术治疗师─吕小姐,这是小杰的舅舅--白先生。还有,这就是小杰。”于是,小杰被我带到医院的“艺术治疗工作室”,里面五颜六色的作品和画材立刻吸引了小杰,柔和的灯光与音乐使得工作室中充满一片温馨。

  10. 梦见雷

    周公解梦梦见雷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雷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