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显然,在当时,“绿帽子”的概念还不是这个意思,绿色也并没有被赋予其他的引申义。此外,关于绿帽子,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典故:说的是有一家人,男的经常外出做生意,女的独守空房寂寞难耐,渐渐与街市上一个卖布的好上了。于是每次丈夫一戴着绿帽子出门,卖布的便大摇大摆来到其家中,与其妻子混在一起,渐渐地,绿帽子的故事就这么传开了。
导语:“绿帽子”的历史由来是什么?原来典故这么有趣
现如今,“绿帽子”成了嘲讽婚姻不忠人士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夫妻双方,有一方出轨,那么另一方就是被戴了绿帽子。
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唐宋之前,似乎并没有关于绿帽子的歧视,比如《三国演义》的描写:“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
又有《诗经》中的说法:“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显然,在当时,“绿帽子”的概念还不是这个意思,绿色也并没有被赋予其他的引申义。
但是到了元明两代,“绿帽子”渐渐就称为了特指家中另一位出轨的词了。
据说在元代,绿头巾正式成为官方对某类人的鄙视的标志,《元典章》规定:“至元五年中枢省札,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也就是说,从元朝开始,娼妓之家、家长和亲属男子都要裹绿头巾。而到了明代,依然使用这一习俗,规定专业乐户,也就是歌舞的贱民群体,需要佩戴绿头巾作为标志,以此形成对乐户的侮辱。
随着这一制度在民间的推广,当时的江南地区,只要有男子的妻子出轨,便可用绿头巾来侮辱。
而清朝时代,随着小说创作潮流的到来,大量文人在小说的写作中也使用了当今的绿头巾、绿帽子的说法,也就形成了普遍意义的“绿帽子”。
此外,关于绿帽子,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典故:
说的是有一家人,男的经常外出做生意,女的独守空房寂寞难耐,渐渐与街市上一个卖布的好上了。于是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两人就经常厮混在一起。
直到有一次,丈夫突然提前回来,差点抓个现成。于是妻子想了个办法,问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给丈夫做了一顶帽子,每次丈夫要出远门便让其带上并对他说:“外面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头发,而且你这样看上去特别俊。”
丈夫听了非常高兴,便照做了。于是每次丈夫一戴着绿帽子出门,卖布的便大摇大摆来到其家中,与其妻子混在一起,渐渐地,绿帽子的故事就这么传开了。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