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说起“人面桃花”,恐怕只要是读书人大都知道这个成语典故。古代有许多的诗词中都使用过这个成语。譬如北宋词人柳永的《满朝欢》:“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再如南宋诗人范成大《满江红》:“天气新晴,寻昨梦,池塘春早。雨过湔裙,水上柳丝风袅。却忆去年今日,桃花人面依前好。”当然,人们最为熟知的应该是唐朝诗人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难想见,从唐朝崔护“人面桃花”一语的问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过去却经常有人用“人面桃花”来形容女人的美丽。这无疑是对“人面桃花”这一成语的曲解和误读。

据中国古代诗论著作《本事诗·情感》记载,博陵人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飘逸不群。清明节这一天,春光明媚,他独自一人到南郊踏青。信步来到一座庄院门前,里面绿树成荫,桃花盛开。因口渴就叩门想要水喝。一位姑娘应声出来,问:你是谁?崔护说:我是崔护,寻春独行,口渴求饮。姑娘开门让他进去坐下,送上一杯清茶。然后就斜依在一棵桃树下,悄悄地打量着眼前这位不速之客。

这姑娘长得十分秀丽,风姿绰约,亭亭玉立。在灼灼桃花的映衬下,更加美艳动人。崔护怦然心动,就以言语挑逗她。姑娘不说话,只是含情脉脉的注视着他。崔护喝完茶起身告辞,姑娘送他出门,显得有些依依不舍。崔护也怅惘而去。姑娘的倩影深深留在崔护的脑海里。姑娘也暗暗思念著崔护。

第二年清明节,崔护再也抑制不住思念之情,就径直往城南寻访那位姑娘。只见庄院依然,门墙如故,但是大门却已经上了锁。眼看桃花依旧,去年的那个美人儿却不见踪影。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崔护失望之余,不禁感慨万千,便在庄院左边一扇门扉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也是那首《题都城南庄》千古绝句的来历。

后来,人们将男女一见钟情分离两地,男子追怀往事,称为“人面桃花之感”;也常借以表达爱情失意的情怀;或泛指爱慕而不能相见的女子,以及由此产生的怅惘心情。如明代文学家梅鼎祚《玉合记·言祖》:“蝉联岁华,怕游丝到处将春挂,闷孤眠帐额芙蓉,可重逢人面桃花。”“人面桃花”也称“桃花人面”。如元朝散曲家刘时中《嘲天子》:“杨柳宫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缘。”

当然,也有人用“人去楼空”来形容思念故人的心情,但是,“人面桃花”和“人去楼空”除了都可以用来形容思念故人的心情的相同点之外,还有两个不同点:一是“人面桃花”主要是用于男人回忆思念女人方面;而“人去楼空”泛指回忆思念朋友或亲人;不论男女都可以使用这个成语;二是“人去楼空”包含有一种凄凉之感;而“人面桃花”并没有此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成语典故_人面桃花的意思 人面桃花并非形容女人美丽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一首诗一佳缘,崔护却因「 ”迟来的告白”差点错失美好佳缘

    我国的岭南地区自唐代开始崛起后,有位著名的唐代诗人曾担任过广南节度使,然而他在岭南具体都干了些啥却鲜有记载,让他尽人皆知的,却是因一首诗、和一段令人神往的爱情故事!唐代诗人应该是这样的形象诗人身份及其爱情故事掩盖下的唐代节度使广南节度使相当于什么?

  2. 小崔呀,“桃花依旧笑春风”就是一出骗婚!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提到桃花,父老乡亲们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就是这首《题都城南庄》了。“孤洁寡合”,那是一个高冷男神啊。深谙人性的父女两,知道崔护失意而归,肯定会再来,于是俩人联手上演了一出大戏。老爹表示,她闺女一直不肯嫁,就是为了等崔护啊。堂堂博陵崔氏高富帅,就这样被“心机婊”骗婚!

  3. 中国历史上十大最彪悍的情人历史名人

    下面历史网小编将为大家盘点历史上十大最彪悍的情人。NO.9打破醋坛子的河东狮柳氏与陈慥彪悍理由:吃醋的女人让爱情变得可怕。从中可以看出陈慥的无奈。此事《明史》有载。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明皇不顾人伦之理,将儿媳妇据为己有。夫妻二人都当过皇帝的在历史上绝无仅有。溥仪不愿闹上法院,遂经双方律师交涉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秀5.5万元赡养费。

  4. 人面桃花成语故事_成语“人面桃花”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人面桃花rénmiàntáohuā 【释义】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近义词】人去楼空 【反义词】长相厮守 【主人公】崔护 【...

  5. 成语典故_人面桃花的意思 人面桃花并非形容女人美丽

    说起“人面桃花”,恐怕只要是读书人大都知道这个成语典故。古代有许多的诗词中都使用过这个成语。譬如北宋词人柳永的《满朝欢》:“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再如南宋诗人范成大《满江红》:“天气新晴,寻昨梦,池塘春早。雨过湔裙,水上柳...

  6. 敢和皇帝离婚:中国古代十大最彪悍的情人

    敢和皇帝离婚:中国古代十大最彪悍的情人  如今的野蛮女友越来越多,但其实这个传统古已有之,这些猛女,演绎着各种惊世骇俗人生,一起来盘点一下吧  1、敢和皇帝离婚的文秀与溥仪  彪悍理由:敢与皇帝离婚,古今第一人也。  1931年文秀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上法...

随机推荐

  1. 追根溯源臭名昭著的占卜板

    占卜板(也称为灵板或谈话板)是一种通常被认为能让使用者与灵界交流的板.占卜板上通常刻有字母表的字母,数字0-9,以及“是”、“否”和“再见”等词.除了棋盘本身之外,每一个欧雅都包括一个小刨子,一个三条腿的泪滴状装置.刨子通常由木头或塑料制成,中间通常有一个孔或一种指针.要想让占卜者动手术,两个或更多的人应该坐在棋盘周围,指尖放在刨子上.一个问题接着被问到,这把小刨子显然看到了它自己的移动,从而提供

  2. 怀孕梦见蚂蚁

    周公解梦怀孕梦见蚂蚁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怀孕梦到蚂蚁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蜈蚣和千足虫:腿多,有什么区别?

    千足虫的腿是向下的,它们通常不会在受到惊吓时逃跑,而是蜷缩起来或一动不动。蜈蚣和千足虫属于节肢动物的亚门,称为肉豆蔻。另一方面,千足虫吃腐烂的植物。栖息地蜈蚣和千足虫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与蜈蚣的近亲不同,千足虫的外骨骼上没有一层有助于保持水分的蜡质层。大小的蜈蚣和千足虫的相对大小范围很大。但并非所有的千足虫分泌物对人类都是不愉快的。千足虫有着鲜艳的黄色、蓝色和紫色。

  4. 梦见老公抛弃我

    周公解梦梦见老公抛弃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老公抛弃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关于清明节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到一年安放思念的日子。 今天22时17分,清明至。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在仲春、暮春之交,这一天是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日子。清明习俗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插柳等。这...

  6. 经典的情话 不要问我爱你有多深

    暗恋你的我,只是一直不敢对你说。不要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真的说不出来,只知道你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不可或缺的习惯,每天每天,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无法不想你……上帝托梦说我的罐子最大,因为我承载了你的所有忧伤!漫天的笑语,纷乱在耳际,静静的我想起了你。你是我喝水时的杯子吻你;你是我睡觉时的枕头爱(挨)你。明知会失去自由,明知这是一生一世的合约,为了得到对方,为了令对方快乐,也甘愿作出承诺。

  7. 罪夜无间陈一鸣和蒋涵知恩怨介绍 蒋涵知 ... 父之仇是怎么回事?

    《罪夜无间》是把剧情分成了多个小案件,不过最终的对局还是发生在男主陈一鸣和蒋涵知身上。之前陈一鸣从来没有怀疑过蒋涵知,但蒋涵知才是真正的幕后boss,他为了报...父之仇已经计划很久了,他们二人之间究竟是有怎样的恩怨呢?所幸陈一鸣还有小说家蒋涵知作伴,日子也算聊有生趣。蒋涵知公开身份是小说家,素来有“绅士作家”之称。蒋涵知是非常复杂的人物,他谋划这一切都是为了报早年的...父之仇。

  8. 照片:牙齿显示人类在7.3万年前抵达东南亚

    好奇的化石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重新评估了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利达阿杰洞穴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以显示解剖上的现代人大约在20岁左右出现在东南亚,这项研究证实,在6.3万至7.3万年前,苏门答腊岛西部的高原雨林中,现代人类就出现在这个洞穴里。古人类学家今天承认爪哇人是早期人类物种直立人的一员,大约生活在100万年前。

  9. 七兄弟(法国)

    每天晚上,七兄弟从地里工作回来,走进农舍以前,先要去看看纺车是不是在纺纱,听听麦枷是不是在打麦。>七兄弟看见这个小女孩生得又和气又漂亮,他们很快活,就对她说:>“你跟我们在一块儿吧。你给我们烧饭,洗衣服。我们给你买些棉花,买一部纺车,你给我们纺纱。但是你要好好当心邻居人家:那是勃鲁狼呀。>不要让你的火熄灭,如果你的火熄灭了,你就得去请教他,那么你要付出很重的代价。”

  10.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在藏地,有许许多多的修行人,身体特别健康,心态也特别乐观。就是源于藏传佛教的滋润。藏传佛教,是佛教三大支系[1]之一,自8世纪从印度传入藏地,此后99%的藏族人从童年开始就信仰藏传佛教,并由此带来了身心安乐。可见,藏密对人类的健康长寿确实有显著作用。所以,藏传佛教第一个养生之法,就是要调心。就是因为佛教的慈悲遍于一切众生。所以,如今的国际社会已扭转了以往很多观念,对有钱、有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