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十竹斋”,原为胡正言在天启初年寓居南京时开设的一爿文物商店的名称。由于胡正言生活在徽派刻书事业的发祥地,自己通晓书画,精于篆刻,谙知奏刀规律,为创制水印木刻打下了良好基础。除了刻艺的精绝外,胡正言巧妙地运用饾版、拱花二法,则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伟大的鲁迅先生对这两部作品的印行极为重视,给予很高评价。《笺谱》的复活刊行,是鲁迅先生继承、发扬我国民族美术传统作出的杰出贡献。
[名家名品] 胡正言的篆刻艺术
明胡正言 “笔禅墨韵”印
明胡正言 “玄赏堂印”印
明胡正言 “千花律师”印
明胡正言 “栖神静乐”印
明胡正言 “朴庵”印
明胡正言 “墨庄老农”印
明胡正言 “家在镜山深处”印
明胡正言 “还遂草堂”印
明胡正言 “骨董”印
明胡正言 “概独在予”印
明胡正言 “浮烟楼”印
胡正言(公元1584——1674年)字曰从,号士竹,官至中翰,休宁县人,寓居南京,是明代著名印人、画家。胡正言留心于理学,旁通绘事,以篆籀名世,所摹历代篆贴文、法帖、画谱、印存,不下数百卷,作有《印存》两集。
在明代中叶,由于城市手工业兴盛,形成了以北京、南京、徽州、苏州、湖州、建阳为代表的出版中心,出现了戏剧、小说的木刻插图。一些著名画家,如唐伯虎、仇英,曾分别为《西厢记》、《列女传》的木刻插图起稿。明末刻印的五十幅精致的《名山图》,也大都出自当时的名画家之手。木刻插图的兴起和盛行,推动了木刻版画 ... 技术的发展,诞生了以“十竹斋”为代表的水印木刻。
“十竹斋”,原为胡正言在天启初年寓居南京时开设的一爿文物商店的名称。相传胡正言酷爱竹子,遂在书房窗前栽种十数竿竹子终日相伴,“十竹斋”因此得名。由于胡正言生活在徽派刻书事业的发祥地,自己通晓书画,精于篆刻,谙知奏刀规律,为创制水印木刻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主持“十竹斋”选辑工作中,悉心总结了前人经验,与以典雅工整、毫发石爽著称的徽州著名刻印工精诚合作,朝夕共计,经过了二十七个春秋的艺术磨砺,先后创造了饾版、拱花等制版法,印成了《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被世人称为绝技,誉满海内。
《笺谱》和《画谱》这两部作品,构思缜密,神韵天然,形神兼备,生动有致,切刀涩刀,交替使用,凝顿钩斫,遒劲浑论,轻捷犀利,运转流畅,画面立体感强,富有层次变化,即给人以粗犷沉雄、苍劲古拙的感觉,又与人以细腻明快、挺劲秀丽的印象。这两部作品为什么能不失原画神意,再现原作笔墨韵味呢?除了刻艺的精绝外,胡正言巧妙地运用饾版、拱花二法,则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饾版,就是将彩色画稿分别各种颜色钩摹下来,每块刻成数小块木板,然后逐色套印,印时依据画稿笔墨韵味,施加彩墨,同时还要掌握干湿、浓淡、轻重的变化,使画面阴阳向背、浓淡深浅的效果,栩栩如生表现出来。拱花,就是水彩木刻中用凹凸版,印时将版画需要凸的部分加以拓压,使画上的白云、流水、翎毛、花朵的轮廓,一一凸现出来,呈现浮雕效果。
饾版、拱花二法的诞生,将徽派版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奠定了我国民族版画创作的基础。尤以始创凸凹印法,更为世所珍。《笺谱》和《画谱》,也是明代彩色套印版画的最精本,成了我国的艺术瑰宝。伟大的鲁迅先生对这两部作品的印行极为重视,给予很高评价。1934年,还与郑振铎聚钱复制《笺谱》。在见到复制品时,鲁迅先生赞不绝口:“我虽未见过原品,但看翻刻成绩的确不错,清朝已少有此种套版佳书,将来怕也未必再有此刻工和印手”。“《笺谱》刻得很好,大张的山水及近乎于写意的花卉尤佳”。《笺谱》的复活刊行,是鲁迅先生继承、发扬我国民族美术传统作出的杰出贡献。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