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苏洵为何给儿子取名苏轼苏辙?古代极重取名,作为一代文豪的苏洵,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自然也花了不少心思。苏洵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这中间又有什么讲究?

  苏洵年少无行,到二十七岁方发奋读书,二十九岁生下苏轼,三十一岁生下苏辙。在苏洵年近四十的时候,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名二子说》,明确提到自己为两个儿子命名的原因。
  两兄弟的名,都和古代马车有关。
  对长子苏轼,苏洵写道:“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轼”是古代车前用作乘车人扶手的横木。和车轮、车辐(支撑轮圈的细条)、车盖、车轸(车底的横木)相比,轼仿佛没什么作用。可是,如果一辆马车没有车上扶手的横木,又总让人觉得不完整。于是,这个没有实际作用的“轼”,就只剩下装饰的作用了。苏洵说,我儿苏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外在的装饰啊。苏洵希望苏轼能够察言观色,掩饰真心,遇事不要冲动,对人不能过于坦诚。
  对次子苏辙,苏洵写道:“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辙”就是马车行走留下的印迹。苏洵说,天下的马车行走都遵循前车的印迹行走,可说起马车的功劳,大家根本不会提到车辙。虽然车辙无功,但一旦车翻了马死了,出了祸事了,车辙也不会受到牵连。苏洵的意思说,如果苏辙能够甘心做一个车辙,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可以免于灾祸。
  作为一个父亲,本应当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说光宗耀祖富贵终生,至少也该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吧。可堂堂“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为何希望儿子学会掩饰真心,甘心平凡呢?
  这就要说到苏洵坎坷的求官的经历了。
  后人提起“三苏”,多称道“一门三进士”,甚至有人认为三苏是同时考中进士,其实不然。《宋史》记载:“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苏洵二十七岁立志读书,二十八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又参加茂才异等的考试,但是都没有考中。此后苏洵还考了十多年,但都没有考取进士。在嘉祐二年,父子三人一起来到京师,在那一科中,苏轼和苏辙兄弟高中,而苏洵则没有提及。或许是苏洵不屑于和儿子同科考试。当两个儿子一考即中之后,苏洵不无感伤的写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一晃,苏洵参加科举已经二十余年,依然是一无所成。进士功名对于儿子来说,如此轻而易举,对于苏洵来说,却是那么可望不可即。
  那么,以苏洵之大才,为什么二十年科举不中呢?
  除却宋代进士一科选拔名额较少,一般一科就是二三十人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源自苏洵倔强傲岸、无所顾忌的性格了。
  在三十岁左右,苏洵的文章其实就已经写得非常不错,可名声却不出蜀中。当时天下文风以诘屈聱牙,讲究典故铺陈的“太学体”为主,而苏洵文章往往陈诉时弊,矛头直接指向当时的国家大政。苏洵又不屑于拜望结交地方官员,就算是和家族当中有功名的亲属也刻意划分界限,保持自身的高洁。地方那些庸碌的官员根本就不想惹事,自然不会把苏洵的名字上报。
  多年之后,为了儿子的前程,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走出书中,直接到京城参加科举。到了京城之后,苏洵把自己所做的一些文章献给文坛宗师欧阳修。欧阳修一看大为赞赏,又把苏洵推荐给朝中大臣,一时之间京城文学之士纷纷颂扬苏洵之文。
  有如此大好形势,苏洵本该平步青云,展开美好的仕宦之图。可是,现实却非如此。因为苏洵的傲骨,不知不觉当中得罪了好些人,其中就有知制诰王安石和宰相富弼。欧阳修召开文会,遍邀京城名士。席上,欧阳修请苏洵发言,苏洵大谈朝廷局势。当时李元昊(西夏开国之君)在西方起兵,当时宰臣多主张用金钱换和平,对于这种行为,苏洵很不以为然。苏洵认为,对待西夏,只有用战争取胜,而不能走贿赂路线。在《六国论》中,苏洵说“苟以天下自大,而从六国破亡子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就差没有直接说执政者是卖国求荣了。那些中下级官员和普通百姓,对于苏洵的观点都极力赞扬,可执政的宰臣却很是生气。
  王安石和苏洵政见不同,批评苏洵是书生之见,见识短浅。苏洵就写了一篇文章《辨奸论》,斥责王安石之流为朝廷奸邪。王安石大怒,当欧阳修举荐苏洵时,王安石也不遗余力的进行攻击。宰相富弼一开始对苏洵也有所期待,可看到苏洵如此不识时务,屡次公开批评自己制定的国策,对苏洵也变得反感起来。当宋仁宗暗示想提拔苏洵的时候,富弼表态:“苏洵专门劝人用杀戮来确立威信,想要当官未免太急切了。”富弼对苏洵主战的政策不予置评,而攻击苏洵热衷功名求官心切,操守问题严重。宋仁宗听后,也就放弃了提拔的念头。
  在两个儿子考中进士之后,苏洵就绝意科举,专心著述,希望以立言一道,留名后世了。之后,宋仁宗曾经亲自下诏,邀请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这本是天大的恩赐,可苏洵却认为,以自己的名声,根本就不需要再进行考试。苏洵推托有病,竟然没有 *** 。总算宋仁宗大度,没有计较。数年之后,宰相韩琦推荐苏洵出仕,担任了一个从八品秘书省校书郎,死后也不过追赠为正八品的光禄寺丞。这并非宋仁宗薄情,而是苏洵并非科举正道出身,又没有实际的政绩,自然不能授予过高的品阶。
  苏洵晚年虽然彻悟,对于功名不大在意,可看到两个儿子少年成名,前途远大,苏洵心中又是欢心又是担忧。相对而言,长子苏轼才华横溢却又锋芒太露,待人真诚却又心无城府,见识卓绝却又不屑韬晦,许多方面和苏洵很像。正是看待了长子苏轼这个性格特征,苏洵才说“吾惧汝之不外饰也!”次子苏辙虽然才学略逊兄长,可性格沉稳许多,颇像端庄宽仁的夫人程氏,反倒让苏洵放心。
  益州知州张方平向来有慧眼识才的名声,苏洵特意带上两个儿子前去拜访。张方平和苏轼聊天之后认为苏轼乃是奇才,于是写了六个题目,让苏轼兄弟当场作文。苏轼拿到考题之后,立刻开始下笔,可苏辙看着考题却犹豫不决。苏辙拉拉苏轼的袖子,问第五个题目出自哪里,苏轼没说话,只是用毛笔敲了敲桌子。苏辙立刻明白了,考题出自《管子注》。一会儿苏辙又用眼光询问第六题出处,苏轼起身,到苏辙桌前,径直将这道题目划去。很快,苏轼把写好的五篇文章上交,过了好一会儿,苏辙也交上自己写的五篇文章。张方平看后大喜。他出的六个题目都很偏,不是博学者根本不知道出处,而第六题则是他个人杜撰,并无出处。苏洵请张方平评价下两个孩子。张方平说:“两个孩子都是天才。长子聪敏过人,让人赞叹;次子谨慎厚重,他日的功业或许超过哥哥呢。”
  后来,苏轼因直言己见,在新旧两党的争斗中秉持自身的原则,不同流俗,结果新党执政时遭遇“乌台诗案”,黄州之贬,新党上台是又被贬海南,饱受飘零之苦。而苏辙虽然一度受到兄长苏轼的牵连,却能够三缄其口,懂得明哲保身,是以苏辙名声虽然不如兄长,可元佑年间却官至门下侍郎,拜相执政。一切正如苏洵所料。
  后来,苏轼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洵对儿子的期望与此相同,用心可谓良苦。

苏洵为何给儿子取名苏轼苏辙?苏轼苏辙名字由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2.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3. 赵匡胤攻打南唐之前,曾给过李煜3次体面投降的机会,都被拒绝

    961年,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史称南唐后主。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只能是南唐,这一点南唐后主李煜,即使再无能也看的很明白。于是,他与赵匡胤之间,玩了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段历史细讲起来,颇有意思。其目的很明显,这就是给李煜准备的居所。赵匡胤让李从善给李煜写信,让李煜来汴京做礼贤斋的主人,并许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太祖虑其难制,令从善谕旨于煜,使来朝,煜但奉方物为贡。

  4. 南宋.开禧通宝背「 ”利”折十铁母(极罕见)

    直径:40.5mm,美品南宋宁宗赵扩开禧年间所铸。开禧改元后,宁宗任用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兼国用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权位之高在左右丞相之上。

  5. 杨延平的妻子儿女是谁?如何评价杨延平?他厉害吗?

    但杨延平作为长子,所承担的责任,所担负的家族重任远远比作为六子的杨延昭多的多。在小说演义中,大郎杨延平有两位妻子。杨延平正妻,名为花解语,花家之女。而因为杨延平为杨家长子,所以花解语实际山也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首领。上文所说周氏,是杨延平的次妻,原为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关于杨延平的儿子,在《金枪传》有个人物,为杨宗显。杨延平是杨家将中的人物,具备杨家将的典型特征。有人问大郎厉害吗?

  6.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错就错,误当赤壁又何妨?苏轼转而想到了曹操,想到了周瑜,想到了他们之间发生的那场大战,于是借题发挥,即兴填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好在苏轼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一位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8. 岳家军二号人物,一生只服岳飞,生擒杨再兴,因拒绝陷害岳飞而死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站在武将顶峰的一颗将星,其一生不仅光彩夺目,更令人惋惜的是岳飞悲惨的结局。岳家军的二号人物张宪,虽然无法与岳飞相比,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绝对算得上顶级名将。然而杨再兴却不是张宪的对手,一番对阵杨再兴不仅败给张宪,还被张宪生擒。岳家军北伐之前,张宪由于战功赫赫,已经正式成为岳飞帐下头号武将,岳家军中公认的二号人物。

  9. 从赵普的三策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制度上根除藩镇割据隐患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诸如汉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因此汉朝有着强汉之称。还有明朝的「”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加之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有着刚明之称。而每个朝代也着自己的尴尬的一面,诸如汉之和亲、宋之岁币、唐之藩镇割据、明之太监乱政等等。在这些朝代之中,唐朝应该是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已经开始崩溃,而皇

  10. 她是「 ”狸猫换太子”中恶毒皇后,可多少人知道她的真实故事?

    在民间,不少的地方都流传着「”狸猫换太子”的经典戏剧版本,有小说,有戏曲等不同的形式。不过,这里面的内容却相差不大。但历史的真实记载并非如此,可真是冤枉了刘皇后。狸猫换太子历史还原根据历史记载,一代贤君宋仁宗确实非刘后所生,而是宫人李氏所生。而这位李氏是跟随刘娥入宫,并为刘娥侍女。当时真宗非常宠爱美貌大方又懂得礼数的刘娥,想立她为皇后,可毕竟刘娥出身卑微,也无子嗣,就想出了「”借腹生子”的...,

随机推荐

  1. 梦见鹌鹑:鹌鹑唱歌发大财_周公解梦梦到鹌鹑:鹌鹑唱歌发大财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鹌鹑:鹌鹑唱歌发大财好不好

    鹌鹑鸣唱,主发财;鹌鹑死,主贫寒至。比如梦见鹌鹑在唱歌,说明近期财运好,会发一笔大财;梦见鹌鹑静静地,一声不发,意味着最近生意不太好,但经过努力,最后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利润,梦见鸭鹑已经死去,会发生不幸的事情,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贫寒,梦见鹌鹑从树上飞走,预示着眼下幸福的生活将成为过去,不幸的命运会慢慢来临,未婚的人梦见鹌鹑,会经常与恋人约会,已婚的女子梦见鹎鹑,会和丈夫重逢。

  2. 梦见神 梦见神什么意思

    梦见神是什么意思?梦见神预示成功或财富,或是代表得到朋友的帮助。梦见神的手里握著剑,预示敌人会被消灭。梦见神把自己抱进怀里,或是和神拥抱,表示你生活幸福,寿比南山。《周公解梦》梦拜神,主得财利,吉。《断梦秘书》梦城隍神。《断梦秘书》梦风母。《断梦秘书》梦见福神,主寿命延长。《断梦秘书》梦见吉神,获福;见凶神,有殃。《梦林玄解》梦见解神者,不成事。《敦煌本梦书》梦见神厕,大富贵。

  3. 梦见求婚:未婚则吉,已婚则凶_周公解梦梦到求婚:未婚则吉,已婚则凶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求婚:未婚则吉,已婚则凶好不好

    在梦中,求婚象征心仪已久的恋情。解梦典故梦见和恋人骑马:已婚则吉,未婚则凶_周公解梦梦到和恋人骑马:已婚则吉,未婚则凶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和恋人骑马:已婚则吉,未婚则凶好不好据《幽明录》记载,晋代,广平的太守冯孝将有一个儿子叫马子。等到了第二天,马子就掘开坟墓,果然那个女子还活着。

  4. 庄周梦蝶是什么意思?

    【拼音】zhuāngzhōumèngdié【解释】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出处】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例子】死离生别,一似庄周梦蝶。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匈奴困超〉》【相关】百度“庄周梦蝶”

  5. ... 明知武则天野心勃勃,却不敢先 ... 她,原因其实很简单!

    中国古代是一个男权时代,倚赖于男性,武则天在如许的社会之中可以成为中国古代的第一位女皇实属不易。...在位时代,武则天进宫封号才人,现在看来在众妃嫔的称号之中,才人的位份的确很低。...驾崩之后,没有子嗣的武则天被迫削发为尼,...之子李治接回武则天封爵昭仪,然后一步步封爵,最终成为皇后,达到最终的女皇之位。对于皇权的争斗,无非起原于两个方面:朝廷与后宫。...在位时代,武则天的政治才能便已经充裕

  6.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建安四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刘备出征,诸葛亮常镇守成都,稳定后方,保证供给。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后,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223年,刘备病危,在白帝城把辅佐幼主的重任托付给了诸葛亮。在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的同时,诸葛亮加强战备,随时准备北上伐魏,从而完成统一大业。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

  7. 破浪乘风是什么意思?

    【拼音】pòlàngchéngfēng【解释】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同“乘风破浪”【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破浪乘风”

  8. 梦见跟死人吵架

    周公解梦梦见跟死人吵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跟死人吵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给自己留言的句子伤感-感人的情话

    爱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两个人的努力,两个人的共同创造。一颗被深深伤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明白。与其在风雨中逃避,不如在雷电中舞蹈,即便淋得透湿,那也是领略生命的快意。也许你很幸福,因为找到另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悲伤只有自己知道。

  10. 梦见足底按摩

    周公解梦梦见足底按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足底按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