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朝战留在中国的美军战俘:有人去东欧后监视中国使馆

  朝鲜战争结束后,21名美军战俘没有接受遣返,留在了亚洲。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后,他们中的多数返回了家乡,但仍有4人在异国度过余生,遭遇各不相同。

  前不久,多年来行踪成谜的一名美军下士的个人档案在捷克重见天日;早已埋骨他乡的他,为美国《纽约客》杂志报道“并未返回故土的朝战战俘”的故事提供了线索。

  斯洛伐克中部城市日利纳的市中心,坐落着一片看上去有些年头的公墓,美国陆军下士约翰·邓恩长眠于此。这座坟茔乍看起来不算起眼——按照习俗,战士们会在阵亡处就地安葬,历史上,共有超过10万名阵亡美军士兵安息于欧陆各国。

  然而,邓恩曾经战斗的地方并非这个前社会主义国家,而是距日利纳5000英里的朝鲜半岛;时隔60载,他始终未能魂归故土,原因在于他曾是“流浪”的战俘。

  21个美国兵奔赴中国

  1953年7月26日,历时两年的朝鲜停战谈判尘埃落定,冷战后东西方阵营的第一次交锋宣告结束。然而,双方互换战俘期间,23名美军公开拒绝回国。这些人大多签署了 *** 书、写过报告、发表过演说,谴责美国卷入战争;有些人的举止更加激烈:批判狱友的“反动思想”、参加各种宣传活动、甚至穿上了中国军人的制服。

  美国军方为此感到难堪,进而愤怒不已。在他们看来,这些战俘的行为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叛国罪——一项可以判处死刑的罪责;何况,他们声称将去中国开始新生活。

  1953年秋,在全世界面前,战俘们衣冠齐整,面对摄影机镜头发表演讲,描述他们在回国后可能受到的虐待,抨击种族主义、资本主义和在美国日趋抬头的麦卡锡主义。当画外音问他们“你们中有谁想回家吗”时,这些美国军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这群特立独行的人,并未立刻前往中国。根据停战协议,他们先被转移至中朝边境的中立营地停留4个月,如果在此期间改变主意,仍有机会遣返。“看守们一直告诉我,任何时候想回家,都可以走。”当年的战俘之一大卫·霍金斯告诉英国广播公司。

  最终,23人中的两名——爱德华·迪肯森和克劳德·巴彻勒在“过渡期”改变了主意,选择返美。回国后的最初几天,两人一改之前的口径,在美国媒体的镜头前大表忏悔和忠心,犹如迷途知返的羔羊。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被以“通敌”罪投入了监牢。

  剩下的人,在某个早晨突然发现看守营地的印度士兵走了个精光,中国军人则带着裁缝找上门来,为他们添置新衣。据美国《西雅图时报》报道,1954年2月24日凌晨4点,21个美国人登上了开往北方的列车,跨过鸭绿江前往中国。之后,战俘中有些学识的被送往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汉语并继续深造,其余的则被分配到工厂和集体农庄劳动。

  消失在“铁幕”彼方

  就这样,在美国同胞疑惑的目光下,21名战俘开始了崭新的人生。此后数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日益加剧,他们也在公众视野中隐去了行踪。

  不过,据美联社跟踪调查,因为思乡之情日盛以及无法适应海外生活,此后数年间,其中17人还是“落叶归根”,一个接一个地偷偷返回了美国,隐姓埋名地生活下去——彼时,针对他们的指控已被撤销。

  约翰·邓恩下士不在这17人的行列中。美方从来自冷战帷幕另一侧的只言词组中获悉,在中国学习一段时间后,他在北京一所大学教了几年书,在那里与一名捷克女外交官相识、成婚。1959年前后,他和妻子一起前往捷克,从此音讯全无。

  邓恩为何将漂泊异乡作为最终选择?《纽约客》称,真实答案恐怕永远无法揭开了。按理说,离开中国的他最可能在布拉格定居;冷战时期,在捷克首都常住的美国公民寥寥无几,然而,即便在这座微弱的流言也有可能回荡几十年的城市,还是没人听到过邓恩的消息。

  2005年,华裔加拿大导演王永波推出纪录片《他们选择了中国》,几乎囊括了所有拒绝接受遣返的战俘以及他们的归宿,此片同样未曾提及邓恩的下落。“我们拍摄影片时,几乎找不到他的任何信息,”王永波说,“没人知道他前往东欧后发生了什么。”

  直到去年,历史研究人员因为偶然的机会,才在捷克前政权警察机构的庞大数据库中,发现了约翰·邓恩之名。他的档案所在地是今斯洛伐克中部城市班斯卡——比斯特里察。

  档案里的人生碎片

  带着对这位失踪军人的浓厚兴趣,《纽约客》杂志详述了对邓恩个人的档案的研究成果——尽管相关资料缺少足够细节,依然可以借此大致梳理出他离开中国后的遭遇。

  事实上,邓恩之妻艾米利亚并非外界传言的外交官,而是比邓恩小4岁的学生。人们猜测,她的家庭在捷克 *** 内有一定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她会被派往北京学习。

  彼时,在苏东国家,与一个美国公民结为伴侣,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种种迹象显示,即便声称已和过去一刀两断,邓恩依旧得不到信任,甚至影响了妻子的前程。

  因为自己带来的美国丈夫,艾米利亚回国后,惟一能找到的工作是助教;邓恩不会讲捷克语,一度无事可做。他们的生活十分困苦,即便有了4个孩子,全家只能挤在一间宿舍。1964年,邓恩被分配到砖瓦厂工作,虽然有了稳定收入,还得持续生活在当局监视下。

  或许是由于通晓汉语,邓恩的人生此后又与“涉华事务”有过短暂的交错。上世纪70年代中期,邓恩夫妇被捷克情报机关的分支招募,去往布拉格。相关档案并未提及两人的具体工作内容,只知道他们的任务之一是监视中国大使馆,为此获得了几百克朗的“辛苦费”。

  某种意义上,邓恩又是幸运的——当年那21名脱离美国的战俘中,他成了惟一能够近距离目睹“铁幕”轰然倒塌的人,因此在晚年获得了宝贵却短暂的自由。1996年元旦,在东欧政治和经济改革的纷乱中,约翰·邓恩悄然辞世;整个后半生,他再未踏上故土半步。

  和邓恩经历相似的还有战俘阿尔伯特,他母亲是比利时人。因此,按照历史学家亚当·兹威贝克的说法,阿尔伯特离开中国后去了比利时,之后的行踪无人知晓。

  只有一人有机会开口

  相比消逝于“铁幕”彼方的约翰·邓恩,他曾经的狱友、选择留在中国的詹姆斯·温瑞斯无疑有着更幸福的晚年——至少有机会亲口将自己在异乡的经历告诉世人。

  1976年,阔别故土26载后首次返回大洋彼岸的温瑞斯,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强调:“我一直是美国公民。”但他又表示,自己只是回老家转转,还是更习惯住在中国。

  当时54岁的温瑞斯,将自己拒绝接受遣返的原因归咎于以狂热 *** 著称的乔·麦卡锡。“他欺骗了大家,”温瑞斯以坚定的口吻说,“特别是在被遣返后,将面临怎样的对待,我们对此非常担心。(中国人)没有对我们洗脑,我们的选择是顺应内心的。”

  中国军人的友好也是温瑞斯选择中国的原因。“对方问我投不投降,我回答‘投降’,他们就递给我一根烟。”他还补充道,“做战俘期间,我们与战俘营看守关系融洽。”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援引温瑞斯的话称,虽然有人说中国军队是残忍无情的,但他亲眼看到中国士兵将仅有的钱交给朝鲜村民买食物,确信这些陌生人不会欺侮他。“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借此机会到中国看看呢?”

  据考证,和温瑞斯一同定居中国的另一位美国军人名叫鲁弗斯·道格拉斯,在山东德州生活了不久就病故了。孑然一身的温瑞斯则被分配到济南一家造纸厂工作,给自己起了个“老温”的中文名,很快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女孩像秀兰·邓波儿般可爱”。

  “我比尼克松早了22年”

  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温瑞斯之所以情愿在中国终老,是因为他觉得这里非常自由。“如果有任何压抑感,你觉得我会待在那里吗?我不是 *** 的一员,依然是个美国人,身上有美国人的特质,就像一只橡皮球,要是心怀任何不满,都会朝上反弹的。”

  话虽如此,“老温”在中国的生活方式其实相当朴素。他首先是个书籍爱好者,花了10年时间掌握汉语,闲暇时也会听收音机或看看电视。每到假期,他喜欢去这个东方大国的四面八方旅行;他与在美国的亲朋好友也保持着联系,经常与母亲和姐妹通信。

  这名老兵对棒球、吐司、巧克力、冰激凌乃至意面的喜爱终生未变,当然,这不妨碍他视中国为第二故乡。“我很喜欢那里。死后,我希望将骨灰洒进黄河,因为黄河流入太平洋,再流入墨西哥湾,最后与密西西比河交织在一起,这意味着友谊,就像我的人生哲学。”

  终其一生,詹姆斯·温瑞斯对扎根中国不觉得后悔。“我只是做了尼克松所做的事情,还比他早了22年。”2001年,即去世3年前,他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坦言,“尽管某些人不愿承认,他们迟早会向往中国。如果让我重新来过,我会毫不犹豫地再次选择中国。”

 

  本文摘自:《青年参考》2014年02月19日13版,作者:温莎,原题为:《拒绝返美的战俘:朝战三八线成人生分水岭》

朝战留在中国的美军战俘:有人去东欧后监视中国使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伤亡小只因技术好?为何美国天天在打仗伤亡率却一直非常低?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最擅长的操作就是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以此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尽管美国参与的战争频率始终居高不下,但美国的伤亡率却始终微乎其微。难道是美国大兵们在战场上临阵脱逃才降低的伤亡吗?在静夜史看来,美国之所以战争伤亡率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技术先进技术上的碾压优势,是美国在历次战争中伤亡较小的根本原因。

  2. 日军发动最大规模「 ”万岁冲锋”试图刺刀战,美军:我不怕人多

    二战初期日军的...素养完全挑不出毛病,有八路军战士回忆,日本老兵两枪就可以判定射击的位置,第三枪还没打出去,日军的...就已经打过来了。

  3. 挽救西路军!我军少有主动讲和,花钱救部队,救回一批开国将帅

    对于西路军如何作战,这里不再赘述,主要说一下...如何挽救西路军以及一批将领。马步青他答应尽量说服马步芳,让他不要伤害被俘红军;他自己管辖范围内,可以保证不伤害被俘的西路军指战员。张文彬到兰州后,得知东郊的拱星墩关押着西路军被俘将士1300多人,其中士兵队1200多人,军官队130多人。便宜,一角钱10个。

  4. 德军一天6支,美军一周7包,苏军万物皆可,香烟对士兵真的重要吗

    相较于食品、武器,香烟在战争中也是战备物资的一种,虽然人们早就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香烟在战场上的作用依旧不可替代,和平时期我们是无法理解战争中士兵对香烟的感情的,大多数的新兵都是在进入军队后才开始学会抽烟,每天处在艰苦、紧张的环境下,减缓恐惧、缓解紧张唯一有效的...就是香烟了,就像一战时期为协约国效力的比利时士兵一样:「”给我再糟糕的食物都无所谓,但请给我们烟草”。烟草在军队中是一直留存的,明

  5. 日本人疯狂起来真可怕:镇国之宝大和号战列舰也去 ... 攻击

    大和将带领残余舰艇在7日凌晨拔锚,走丰后水道直扑冲绳,海上护卫司令部下辖舰艇会在对空和反潜方面为大和扫讨航路。同时,航空兵将会密切配合大和的特攻舰队,为大和护航和辅助大和攻击冲绳海面上的美军舰艇。4月6日,日本海军为大和东拼西凑了4000吨燃油,这是日本海军最后的家底了。在日本海军高层看来,大和必须要轰轰烈烈打的沉没。6日16时45分,大和海上特攻舰队出击。

  6. 步兵战术图解,著名的《兄弟连》夺炮之战和中国不出名的夺炮之战

    在我看来,美军这个战例简直普通得再普通了,机枪压制,勇猛冲锋,近战歼敌,加上对方只是些没什么战斗力的二线炮兵,还有错误的部署成就了这个经典,不过这种战例随手在我们战史中找出一大把,如三个人干掉印军一个炮兵营,布雷库尔夺炮之战之所以被西点军校奉为经典只是因为美军实在找不出比他更好的战例了,就像西方古代电影,明明只是村和村打架,也能拍出史诗般壮丽场面,这点我们还没学到。

  7. 出身日本军校,抗战时中国重要的智囊,多次看穿日军动向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8. 他的老婆是日本人,但他始终为中国做事,靠破译密电打败日本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天才还是日本培养出来的。池步洲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转身加入中国军队。与斯大林一样将信将疑的还有罗斯福,他一开始对中国传来的情报嗤之以鼻,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人在挑拨离间,结果对中国的不信任酿成了珍珠港的惨剧,这样罗斯福才开始懊悔,并对中国的密码破译能力十分惊讶。

  9. 美军医护兵被送 ... 法庭,只因为他 ... 了几个小鬼子,你怎么看?

    但德军在战争中后期的士兵素质明显下降,尤其是党卫军的大量增加,导致暴行不断激增,其中攻击非战斗人员甚至是平民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日军在二战中则视日内瓦公约为空文,肆无忌惮的虐...战俘、...妇女、屠...无辜,当然也不放过敌方的医疗船,其实日本并未在日内瓦公约上签字。

  10. 屡战屡败,张学良断送了中国第一支装甲部队

    1919年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革命,法国军队曾经派出自产的雷诺FT-17坦克一同参战。后来法军把撤离时剩下的雷诺坦克交到了白俄卫军手中,以增强白卫军的力量。1922年白卫军溃败,不少白俄散兵进入中国境内被张作霖收容,其中包括这些坦克一起归到了张作霖门下。1922年掌握...的张作霖野心膨胀,想通过武力一统全国。武器采购成为第一要务。张作霖一方面将已装备的雷诺坦克机枪护盾进行了加强。

随机推荐

  1. 成龙原名是什么

    成龙原名是什么?成龙原名是什么成龙原名房仕龙:成龙,娱乐圈泰斗,大哥级演员。那么成龙原名是什么呢?据香港戏剧档案显示,成龙原名陈港生,后来,又追宗认祖房氏,因此原名房仕龙。据相关资料显示,成龙1954年4月7日生于香港中西区,1960年进入中国戏剧学校学习戏曲,以武师身份进身电影圈。1970年自戏校毕业,因为自幼在影片中跑过龙套,所以成龙希望往电影界发展。1978年吴思远邀成龙拍《蛇形刁手》和《醉

  2. 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感人的情话

    我用午后阳光般的灵魂未曾温暖你的分毫,于是,我仿佛那只被冰封于山顶的幼狮,无人知道来路与归途。

  3. 致敬海南建省30周年海南画坛30家:卢向玲

    2018年,庆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致敬海南画坛,由「艺周刊」提议,倾力“协助”画家们推出“致敬海南建省30周年海南画坛30家”。2019年,“海南画坛30家”在等候中将一一颁发,进展能更多地呈现海南画坛的多元与索求。

  4. 乡壁虚造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xiāngbìxūzào【解释】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例子】【相关】百度“乡壁虚造”

  5. 梦见竖笛

    周公解梦梦见竖笛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竖笛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赵武灵王为什么退位 赵武灵王为什么被饿死

    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赵雍是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惠文王的父亲,晚年传位儿子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对于赵武灵王为何退位,世人猜测纷纷,大多数认为是为了赵国,然而最终赵武灵王被自己的儿子围困饿死宫中。赵武灵王为什么退位>当时他正直盛年,将王位传与其子赵何,即赵惠文王。由于军队人数的差距,局势很快被赵武灵王一方控制。

  7. 82年某农民称帝纳6村姑为妃 “御驾亲征”途中被捕

    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王牌太史,1982年一农民称帝,纳了6名村姑为妃,结果“御驾亲征”途中被捕有个名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应该是比较出名的,那就张清安。谁料张清安为了鼓舞士气,还做了一个非常奇葩的决定,那就是御驾亲征攻打县城!

  8. 吴三桂生平简介与历史评价及典故

    随着吴襄官复原职,吴三桂也在当年任游击,时年20岁。春天,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抵御第五次迂道入塞的清军。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而多尔衮却在接到吴三桂的二次求援信后,经过一昼夜的强行军,于二十一日抵达关门十五里之外。在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联合清军击溃李自成。

  9. 【澫澫】的意思是什么?【澫澫】是什么意思?

    【澫澫】的意思是什么?【澫澫】是什么意思? 【澫澫】的意思是:澫澫漫漫。水广大无际貌。★「澫澫」在《汉语大词典》第8107页 第6卷 124澫澫漫漫。水广大无际貌。 澫澫是什么意思 澫澫 漫漫。水广大无际貌。 ★「澫澫」在《汉语大词典》第8107页 第6...

  10. 史上最会敛财的皇帝,乾隆皇帝为儿子留亿两白银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皇帝在这十三年的时间里为大清王朝攒下了五千万两白银,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乾隆皇帝吃喝玩乐用了两招就攒下了上亿两白银,那么乾隆皇帝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