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佛陀時代有一位普達王,每逢六齋日便奉持八關齋戒,並至高台遙向佛陀所在的方向頂禮。眾人雖然議論紛紛,卻無人敢當面向普達王提起。一日國王到城中巡視,見到遠處一位比丘,便向他頂禮供養。這位比丘是一位大阿羅漢,觀察國王宿世的因緣後,便提到先王旁執幡蓋的侍童,正是現在的普達王!因為生前奉行正法、清淨守意不犯諸惡,以持受八關齋戒的功德福報,投生為一國的國王。

佛陀時代有一位普達王,每逢六齋日便奉持八關齋戒,並至高台遙向佛陀所在的方向頂禮。但他的臣子們從未聽過八關齋戒,更不知有聖者佛陀的存在,對於國王這樣的舉動,感到非常怪異,私底下議論紛紛。 眾人雖然議論紛紛,卻無人敢當面向普達王提起。一日國王到城中巡視,見到遠處一位比丘,便向他頂禮供養。這位比丘是一位大阿羅漢,觀察國王宿世的因緣後,便提到先王旁執幡蓋的侍童,正是現在的普達王!因為生前奉行正法、清淨守意不犯諸惡,以持受八關齋戒的功德福報,投生為一國的國王。眾人聽聞比丘的開示,對佛法升起了信心,希望比丘能為他們受八關齋戒。 比丘回答:「我的師父是三界至尊的佛陀,有大威德,你們應該依止他才對!」就在此時,佛陀以神足力現在眾人面前。大眾見到佛陀的相好威儀,歡喜攝受,皆五體投地至誠頂禮,求受八關齋戒。佛陀慈悲為大眾授戒後,並宣說佛法,自此全國百姓皆信受佛法,受持齋戒及五戒十善,過著清淨安樂的生活。
省思 《優婆塞戒經》云:「若有人以四大寶藏滿中七寶持布施,人所得功德不如有人一日一夜受持八戒,除五逆罪,餘一切罪皆悉消滅,是則得無量果報至無上樂。彌勒出時,百年受齋,不如今日五濁世時一日一夜。」 修行要在因中努力,持戒便是清淨的因地,捨離五欲垢染,最後因緣成熟必能菩提花開,明心見性。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释迦牟尼文化佛法佛教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