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西漢夏侯嬰後代,曹魏開國元勛。少以勇氣聞名,歷任折沖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在諸夏侯、曹氏中,夏侯惇最受曹操敬重和禮遇。但是,夏侯惇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常敗將軍,幾乎逢戰必敗。一、常敗將軍夏侯惇公元194年,張邈、陳宮叛迎呂布,夏侯惇戰敗,丟了濮陽。呂布將領假裝投降,又趁機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幸虧有韓浩救場,才挽回局面。公元198年,夏侯惇受命出兵幫助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西漢夏侯嬰後代,曹魏開國元勛。 少以勇氣聞名,歷任折沖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
在諸夏侯、曹氏中,夏侯惇最受曹操敬重和禮遇。但是,夏侯惇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常敗將軍,幾乎逢戰必敗。
一、常敗將軍夏侯惇
公元194年,張邈、陳宮叛迎呂布,夏侯惇戰敗,丟了濮陽。呂布將領假裝投降,又趁機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幸虧有韓浩救場,才挽回局面。
公元198年,夏侯惇受命出兵幫助被劉備,抵御呂布部下高順、張遼二人,但敗北而回。
公元202年,劉表派劉備向北進攻,到達葉縣。夏侯惇受命前去抵擋,雙方於博望坡對峙,劉備火燒自營退卻,夏侯惇不聽李典所勸,與於禁追擊劉備,留李典守後。最後,夏侯惇被劉備伏兵所敗,幸而李典來救,劉備才撤退。
公元204年,袁家鄴城破後,受任為伏波將軍,與田疇為好友,曾勸田疇再次投降曹操,但不成功。
綜上可知,夏侯惇打了三次戰,結果卻都是戰敗。既然當不成名將,便又想跨界去當說客,結果又慘遭拒絕。真可謂是命途多舛,一事難成功。
二、夏侯惇深受禮遇的原因
夏侯惇雖常打敗仗,但在曹操時的身份、地位確實無人可比,這是為何呢?
(一)資格最老
曹操手下的將領,多是在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時,投到曹操麾下的,連曹仁、曹洪等都是如此。但夏侯惇卻不是如此,曹操舉兵討伐黃巾軍時,夏侯惇就已跟隨曹操征討,擔任裨將。如此資歷,絕對是曹操眾將中的第一人。
(二)勞苦功高
俗話說:沒有功勞有苦勞。這句話形容夏侯惇正合適。
夏侯惇復領陳留、濟陰太守、任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當時大旱,蝗災,夏侯惇截水為池,親自擔土,率領士兵種稻耕田,避過了缺糧的危險,百姓皆受益。
(三)史料不清
在諸夏侯、曹傳中,夏侯惇最為關鍵,但關於夏侯惇的記載卻最少,這無疑是司馬氏有意淡化曹氏的結果。
段默曾說伏波與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司馬炎也說夏侯惇是魏之元功,勛書竹帛。
王歆說的就更明白:夏侯惇當時雄將,可惜傳記記載不詳,五之一而雲劫質事,顯韓浩也,五之一而雲楙。武則掃盪丑類、綏靖地方,文則勸課農桑、並為軍屯,足為一代名將。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