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杨贵妃的诗写得好不好?

  家一起读唐诗之八  石云涛

  杨贵妃是才女,多才多艺,史书说她“能诗文,善歌舞,通音律,长于击磬、弹琵琶”。唐代是诗的国度,举国喜欢诗歌。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在那样的环境里,好像会写诗是很正常的,不会写诗反而是不正常的了。杨贵妃也不例外,她能诗,留传下来的诗有《赠张云容舞》一首: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这首诗收入《全唐诗》第5卷。诗写得如何呢?按前人的评价,不算好,也不算差。清代诗论家陆昶评这首诗,曰:“诗不为佳,却字字形容舞态,出语波俏,亦足见其风致可喜”(陆昶《历代名媛诗词》卷4)。他首先是给这首诗一个定位,认为属于不好的诗。评价一首诗,笼统的说好或者不好,没有意义。这位陆先生论诗,喜欢这样做。他的《历代名媛诗词》一书影响还比较大,有线装清代刻本传世。在这本书里,他评论李清照的诗词,也说:“清照诗不甚佳,而善于词,隽雅可诵。”从对李清照诗的评价上,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位陆先生评诗是颇为苛刻的。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下叠字,用语的大胆创新历来受到好评,他却说:“此却不是难处”。我认为,他对杨贵妃的诗这个定位也有点苛刻。是的,如果跟李白、杜甫等大家相比,和唐代那些传世名篇相比,杨贵妃这首诗可能称不上太好。但如果想到作为一位女性,又不是以诗词作专业的皇妃,能写出这样一首诗,已经很难得了。当然这不是赞扬她的诗的理由,更重要地是我们吟赏一下这首诗,还是可以说这首诗是写得很精彩的。陆先生也认为有优点,但只是“出语波俏”,就是语言比较俏皮,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语言活泼。从语言活泼中可以知道杨氏“风致可喜”,就是她的性格讨人喜爱。我觉得这个特点是有的,但这个肯定是不够的。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咏舞姿的诗,写来赠人的。“张云容”是贵妃的侍儿,就是宫中的丫环仆女,善歌舞。这首诗就是赠送给她的。有一次,杨贵妃随唐玄宗幸临绣岭宫,命侍儿张云容献舞。歌舞方面,张云容是杨贵妃的学生,这也是杨贵妃向玄宗的汇报演出,让玄宗了解自己培养演员的成绩。事后杨贵妃写了这首诗,咏张云容舞姿,并赠送给她。就像你跳舞时我给你拍了照片,然后冲洗出来送给你作纪念。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曲折有致地写出了一场乐舞场面,刻划了舞者的生动舞姿,虚实相生,曲折有致,刻划传神。四句诗只有第一句是实写,从罗袖写起。乐声响起,舞者张云容伴随着音乐,轻抖罗袖,开始了她妙曼动人的舞蹈。所以诗人首先凝神注目于她的罗袖,诗便从罗袖写起。这一句妙在一个“动”字,这是炼字的结果。“动”本来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为什么在这一句里却不同寻常呢?因为它动的是“香”,香气。当罗袖抖动、飘逸和挥舞时,一阵香气随之弥漫开来。唐代宫中妇女化妆使用香料,服装衣料都是用香料熏染的。诗句还重叠了一个“香”字,起了强调的作用,进一步加深了读者的感觉和印象。又用了一个补语“不已”,那香气不是一阵风刮过,而是久久地弥漫在舞场的空气里,于是整个乐舞场面便有声有色又有味了。接下来诗从罗袖的特写进入到舞者身体整体的描写。一句诗怎么能把舞者全身的姿态动态表现出来呢?实写肯定做不到的,诗立刻转入虚写,诗人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张云容的舞姿。“红蕖”即红色的荷花。“袅袅”形容舞者婀娜多姿的动态,让人想到她亭亭玉立的身段。因为身影飘飘渺渺,观众无从看清舞者衣着的细节,便产生一种朦胧之美,所以说那一枝红荷就像在“秋烟”里摆动摇曳。舞蹈跟其他艺术一样,进入 *** 总要先有铺垫,经过那一阵秋风中红荷迎风般的轻歌曼舞之后,音乐和舞蹈忽然进入昂扬激烈的阶段。诗仍然出于虚写,用轻云疾风形容舞者的强烈的动感。“摇风”,扶摇风,暴风。南朝梁江淹《恨赋》云:“摇风忽起,白日西匿。”岭上高处风力当更猛,所以把风卷轻云放到岭上来写。“乍”字形容来得突然。后来南唐李后主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名句,李清照用“乍暖还寒”咏秋。乐舞进入 *** ,舞者疯狂地舞起来,就像岭上风卷云飞,令人目不暇接,心潮澎湃。 *** 过后,这场乐舞并不是嘎然而止,而是再经过一阵舒缓的音乐和舞蹈才终止。这煞尾的部分,便像池塘边上那依依青柳轻拂水面,渐拂渐缓,终于随着音乐停下来。这一句的“嫩”字特有味道,给人新鲜感。诗用柳写人,又用“嫩”形容柳的青翠可爱,用柳条轻拂池水形容舞姿。“嫩”也让我们想像到张云容小姑娘青春年少的鲜嫩俊俏。诗把柳树欲动不动,随着风停而终于停止了摆动的样态细致地刻划出来,让人想像着张云容是怎样慢慢地结束了自己的表演。

  唐诗中有一部分描写乐舞的诗,这首诗应该算是较为精彩的一首。这样的描写除了一定的语言功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诗人实际的观感。杨贵妃写这首诗时,可能并没有像我分析的这样去进行刻意的安排,只是把她实际的感受写下来而已。当然,杨贵妃的艺术感觉决非寻常人可比,因为她精通音律,擅歌舞,对舞蹈的欣赏和吟咏属行家里手,她把自己的审美感觉生动地传达出来,让我们好像观看了一场乐舞表演。欣赏者如果没有深入诗的意境中去体会,便感到有平铺直叙之感。当读者把四句诗看成并列的关系,便觉得诗人只是简单铺叙舞蹈的姿态,没有曲折变化,所以算不得好诗。杨贵妃知道用一连串的比喻去形容实写不容易表现的事物和意境,说明她一定读过不少的诗赋作品,对前人的创作经验有所借鉴。我的猜想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像这样完全用比喻形容人的姿态之美,曹植的《洛神赋》是最著名的一篇。我想,杨贵妃一定读过《洛神赋》,从中学到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和比喻的技巧,所以她这首诗通过三个精彩的比喻写舞姿,诉诸于读者的想像,整个舞蹈过程和乐舞场面以及那艺术表演的美妙,都让读者去想像。这三个比喻还有一个妙处,就是诗人没有简单地用红蕖、轻云和嫩柳三种事物作比,而是把它们分别放在清水秋烟、疾风冈上和春池岸边这样的环境中,因此造成三种意境,让读者的想像进入这不同的意境中驰骋,想像着那乐舞的曲折变化,从而在四句诗仅仅28个字里包含了味之不尽的意蕴。

 

  本文在《文史知识》2012年第10期发表,题为《杨贵妃咏乐舞的诗》

杨贵妃的诗写得好不好?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匈奴一首诗歌道出悲凉

    可以说刘彻想要...匈奴,那霍去病就是他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伤效果也是让所有人都瞪目结舌。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看看当时匈奴人留下的一首诗歌里,包含着怎样的血和泪,就明白了。然而这时候的霍去病,却撂下一句硬气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2.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3. 想爱而不能爱,林徽因病中写下这首凄美情词,如一曲清泉流过心间

    对于林徽因来说,写诗完全是出于兴趣,而那个让她爱上诗的男人是徐志摩。林徽因和徐志摩相识时才16岁,对方的一首首情诗将她带入了一个个美妙的诗境中。虽然两人的爱情以失败告终,但林徽因余生都没有放下过诗歌。让我们来品一品:作为一首现代诗,林徽因这首诗的工整度是相当高的,充满了古诗的韵味。关门的波斯菊花海诗中描写的是一种想爱而不能的情绪,有人觉得林徽因写的就是她和徐志摩的爱情,但作者从来没有这样表示过。

  4.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5.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6. 唐朝诗人众多,为什么只有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诗真能预言未来么

    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无数伟大诗人,如屈原、杜甫、苏轼,能吟诗作赋的亦不在少数,但被奉为「”诗仙”的唯有李白一人。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凭的不只是他留传于世的诗词佳作,还有他那扑朔迷离的身世和颇具传奇的人生经历。他的诗词优美自然,诗句如行云流水,清新俊雅,且大气磅礴。「”李白斗酒诗百篇”。但李白在朝为官并非靠的金榜题名,只因识得番邦文字被贺知章推荐给了唐玄宗,玄宗赐其进士及第并做了翰林学士,虽无

  7.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欧阳修与北宋诗文改革1(备考10月自考)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又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他对梅尧臣与苏舜钦的推崇、对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的褒扬提携,有力地推动了北宋文学的发展,使宋文、宋诗能够自具面目而独

  8. 《赠张云容舞》真的是杨贵妃创作的诗词吗?

    所以,有不少人拿这首诗来夸张杨贵妃的文采。然而,这首诗其实并不一定出自杨贵妃的手笔。因为张云容这个人物并不见于正史。《太平广记》里关于张云容的故事,本来的记载就特别的神叨。《太平广记》作者李昉直接把张云容的故事在《女仙》篇。那个美人自言叫张云容,本是杨贵妃手下的侍女,特别善长跳舞。杨贵妃也很欣赏她的舞姿。

  9. 杨贵妃是缢死于马嵬驿下,还是东逃日本,我宁愿相信后者

    正史与野史有不同记载。虽然至今尚无确切史料证实,但人们宁愿相信是后者。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

  10. 中国文学史上的八大才子,最后一个你认识吗?

    苏轼被后人称为「”诗神”、「”词圣”,诗、书、画、散文等均有很高成就,其中,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书法上为「”宋四家”之一,可见,苏轼是百年难遇的全才。李煜被文学家称作「”千古词帝”,史学家称其为「”南唐后主”,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随机推荐

  1. kb什么意思

    KB,大多是英文和汉语拼音的缩写,最常见的是计算机中存储容量的大小单位“千字节”。它不是最小的计算机容量单位,在它下面还有byte(b),也就是字节。容易与Kib混淆,按照IEC命名。计算机存储单位一般用B,KB,MB,GB,TB,PB,EB,ZB,YB,BB来表示。容量单位KB容易与Kib混淆,按照IEC命名标准二进制的标准命名是kib,mib等,目前linux和macosx已经采用十进制的标准

  2. 从谯城到亳州(2)·曹操地下运兵道

    兵行诡道·曹操地下运兵道除了募兵屯田、恢复经济之外,曹操还在亳州修筑了巧妙坚固的防御工事。适逢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亳州作为曹操第一个根据地也得到了细心经营,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地下运兵道。

  3. 切格瓦拉简介,切格瓦拉怎么死的?

    切·格瓦拉死后,切·格瓦拉的肖像已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10月8日,当格瓦拉在拉伊格拉附近带领巡逻,特种部队包围了营地并且捉住了他。14日,格瓦拉遗骨移送圣克拉拉。当天,哈瓦那通往圣克拉拉的公路实行管制,任何闲杂车辆不得通行。格瓦拉的遗骨被安放在格瓦拉广场中,同时被安葬的还有6名游击队员的遗骨。

  4. 四至八道的意思及近义词 | 成语大全

    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5. 因果怪病:树人(图文)

    最后妻子离开了他,他为了养育小孩,参加一场场的「奇人秀(畸形秀)」。判断为基因缺陷,缺乏某种免疫力,而遭受人类乳突病毒感染。现在,医生估计,迪迪每年都要接受至少2次的手术,切除新生长的疣。因果律存在每个人的身边,并非佛教才会用这个词。否认因果的存在,也是否认所有一切万物。疾病的病因,最根本为因果业力而起。

  6. 杨洪简介_三国时期蜀汉大臣_夷陵之战杨洪_诸葛亮杨洪

    刘备称帝后,便出兵征讨东吴,发动夷陵之战,但最终被击败,退到永安。议论者从诸葛亮的批评中知道杨洪并没有私心。

  7. 四之气:都在说秋燥,今天我们聊聊「 ”秋伤于湿”

    从大暑开始,至白露结束,是一年中四之气的阶段。四之气的主气是太阴湿土,说明这段时间湿气是一年中最重的。

  8. 第09则 自此分别

    自此分别,自此分别,他终于转过身去,不能再多看她一眼,他不知道,这将是他与她最后一次相见。他们说一刹那是一秒钟的360分之一,那么就是一刹那吧,由生至死。那堵墙轰然倒下,想她,成为永远。>>此刻,六月年轻的陽光在他们头上,操场上熙熙攘攘,全是准备挥别大学时光,各奔前程的毕业生们。今天是个毕业天,毕业天是个分别天。每一个人都以为,这只不过是年少时节的一次分别罢了。

  9. 孕妇梦见豆类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豆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豆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小黄瓜

    周公解梦梦见小黄瓜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小黄瓜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