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轩瓷考 下 古月轩瓷考下古月轩瓷考(下)五寸中碗蓝地画设色牵牛花、西番菊。无题句,上下印章。碗底“雍正年制”蓝料款,无方圆边线。七寸大盘白地画设色玉兰、牡丹、月季、苔石。盘底“大清雍正年制”蓝料款,双圆圈,外粗内细。
古月轩瓷考 上 余独无似,记古月轩瓷并加考正焉。凡例一、古月轩除陈公浏之《陶雅》及《海王村游记》、许君之衡之《饮流斋说瓷》外,前无瓷书道及,故征引者亦止此三种,反复考证而举世之讹传始定。与其呼为古月轩瓷,而古月轩无稽,毋宁呼为端凝殿瓷,或承乾隆宫瓷,尚有历史之可征。则自陈公说古月轩已误,许君乃踵误之。又据《说瓷》云,乾隆以古月轩声价为最巨。
瓷史 下 瓷史下瓷史卷下满清瓷器至满清则无美不备矣。近乘骏《古瓷研究编》称:广窑乾隆末有葛明祥者,独出心裁制造瓷器,不识才辄误码为窑变,实则窑变有眼,而此无之;窑变常为长纹下垂,此则全为点染。《古瓷研究编》称:瓷至康熙尽善尽美,釉备而画工,质佳而色耀。青花瓷土坯设蓝色,后敷釉烧之。
瓷史 中 瓷史中瓷史卷中大明有明一代,供奉之器尤以瓷为尚。《明史·食货志》称,永乐时于南城特置瓷器库,谓之外库,即此一端,可想见其贮畜之富。《博物要览》称,均州瓷近年新烧者,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裂,亦有佳者,但不耐用。《古瓷评》称其以象牙白著于世。据此则明瓷之可宝抑甚矣。永乐始置瓷库于南京,其初器品质厚。宣德、成化之间有正统窑,世不甚称,《续通考》载,正统元年,浮梁民进瓷器五万余,命赏以钞。
瓷史 上 瓷史上瓷史卷上弁言我国瓷业其来最古,其艺亦最精,惜无专书为之记载,故浅见者只知有宋瓷,无道及汉唐者。按《卮言》称,史系天监五年,丹阳山南得瓦物,高五尺,围四尺,上锐下平,如盒,沈约曰:此罨盂也,乃当时名,不知何品,盖即虞夏之瓦棺堲周也。釉之料半属玻璃,瓷之精者为药玉,则周之瓬器其精可想。
“火照”探微 “火照”探微在数千年的瓷窑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发明了许多烧造瓷器的先进工艺技术与科学...。“火照”的创造和使用是其中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一般窑工凭借“火照”也能主持烧窑事宜。唐宋时期,我国瓷业出现新局面,可以说是与“火照”的出现和使用有密切关系的。每烧一窑瓷器需要检测“火照”多欠。“火照”虽小,作用甚大,如今,它已完成其使命而退出陶瓷工业的历史舞台。
试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外销 试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外销陶瓷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到了元代我国瓷器已有青花瓷器。至今在伊朗、土耳其等国家的博物馆中,还保存有元代的青花瓷器。如元代初期青花碗的残片。在内沙布尔遗址的调查发掘中,也发现有元代青花瓷等。
古陶瓷鉴定要诀 下 古陶瓷鉴定要诀下陈万里先生和《中国的磁器》所提出的看法,是新的提法,他们不同意清代文献关于钧窑始于宋制的看法。这种新的意见,对国内外陶瓷研究者有一定的影响。钧窑的胎和釉宋代钧窑的器物属于瓷质胎,经高温煅烧而成,以灰色胎为主。钧釉,属于我国传统的青瓷体系,它的主要设色剂为氧化亚铁。经高温还原而成。到目前发现仅有“奉华”、“省符”和从“一”至“十”的汉字号码。
古陶瓷鉴定要诀 上 古陶瓷鉴定要诀上一、古陶瓷鉴定四大要决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但是,鉴定时这几方面都不要偏废,如果仅重视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就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三)从各朝代陶瓷的造型去判断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
福州地区发现的薄胎酱褐釉器 福州地区发现的薄胎酱褐釉器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此,我们将最近几年在福州市区及周郊区县所发现和出土的这类酱褐釉器中较典型的标本作一介绍,并试分析于下。此外,我们在连江县博物馆的陈列品中发现3件薄胎酱褐釉器,均完整,分别为瓜棱小罐1、小罐1、小水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