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唐长沙窑 贴花钮壶 [专家点评]唐长沙窑贴花钮壶此壶为筒行口,外卷沿,筒行深腹,假圈足,薄胎。楞边短流,三轮状系钮,侧视作“7”字行三轮状器柄。流下模印椰枣纹图形,生动灵活,素胎上施底粉。模印贴花处饰斑块状褐釉,外罩青黄色透明薄釉。该壶显示了长沙窑胎体轻薄、图形生动多姿和灵活精巧的神韵。
[专家点评] 清 圆形石渠砚 [专家点评]清圆形石渠砚清端石圆形石渠砚(底足)该砚乃日本友人收藏之精品,为宋坑石,色淡紫如鹅肝,砚心有松木纹,石质细润。受墨处中间如鼓微凹,四周刻地为渠以存墨。砚缘雕琢螭龙,侧雕九龙飞云。覆手中间刻阳文“永福禄寿”四字,外刻九如,衬以沙地纹,雕琢工艺高超,为清乾、嘉年间...。无独有偶,本网站另藏有一件存于国内的相同砚台,但有残破。砚身直径较小,砚侧亦只雕五龙飞天。个中有何奥妙,大家可作一对比。
[专家点评] 清雍正 粉彩人物纹笔筒 [专家点评]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另面)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底足)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口沿)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细部)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细部)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细部)清雍正粉彩人物纹笔筒(细部)笔筒这种器型出现较晚,明代中晚期开始流行,但型无定制,多由粗细不等的筒状器型组成。雍正民窑彩笔筒很常见,但大多粗陋,象这只笔筒画工精细,人物刻画生动的还相当少见。
[专家点评] 陈侯簋 [专家点评]陈侯簋铭文该簋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为西周晚期之物。呈侈口、折沿、浅腹略鼓,口沿下饰火纹,有浮雕的兽首居中,腹饰波曲纹,两端饰有对称之龙型耳。器底铸有铭文3行15字。记为姬夫人作此簋。此种形制的簋在周朝十分常见,并相沿至汉唐。宋代此种器型为瓷器借鉴,两宋官窑用器多见此型。明代清代均有类似形制的铜香炉,可以说是历经三千年而不衰了。
[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有束腰鼓腿彭牙炕桌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有束腰鼓腿彭牙炕桌炕几,和炕桌、炕案都属于同一范畴的家具。炕几和炕案只是形制不同,长短大小则相差无几,多呈长条形,主要用于坐时靠倚,有时也有用于放置器物。概括起来说,炕桌是一种近似方形的长方桌,它的长宽之比差距不大。炕几也叫靠几,长和宽的比例外也较大,有别于炕桌。明代时,炕几、炕桌和炕案的使用很普遍,而且非常讲究。
[专家点评] 曾侯乙长枚甬钟 [专家点评]曾侯乙长枚甬钟铭文细部这是一件为全国人民所熟悉的青铜器,属于战国早期铜编钟,1978年在湖北隋州擂鼓墩1号墓出土。当时出土时曾侯乙编钟中长枚甬钟共计有22件,形制相同,大小有别,个别部位纹饰略有差异。篆及鼓部饰蟠龙纹,钲两侧各有长枚9个,正面钲间有错金铭文。奇怪的是在这一时期有的墓葬里出土了陶制甬钟。浙江省博物馆就藏有一件原始青瓷甬钟,本网数据库内也有一件这样的甬钟。
[专家点评] 明 倪元璐 草书书法尺牍 [专家点评]明倪元璐草书书法尺牍在明人的行草书法中,倪元璐以其纵恣奇崛的面目,达到了快心畅神的境界,从而饮誉书坛。倪元璐的尺牍,更是自然挥洒,出自性灵,格调高雅,逸趣横生,与元、明时盛行的姿媚书风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该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倪书的运笔,中、侧锋互用,藏锋、露锋之妙,不可捉摸。整幅作品写得生辣朴茂,遒劲爽健,节奏轻重急徐对比鲜明,于传统中能出新意,可谓达到了逸宕奇变得美妙境界。
[专家点评] 清 张廷济鹅砚 [专家点评]清张廷济鹅砚清端石张廷济鹅砚(底图)清端石张廷济鹅砚(拓片)该砚以端溪大西洞砚材琢制而成,石色红紫如嫩肝,石质细密柔润。砚头巧雕一鹅,鹅尾翅起,鹅头作回首曲颈啄尾羽状,巧妙地湾成墨池。鹅身为砚堂,一活眼为鹅眼,炯炯有神,雕制古雅,生动自然。砚背刻七言绝句一首,落有张廷济铭,为道光庚子年时物。张廷济乃浙江嘉兴人士。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清嘉庆三年解元。
[专家点评] 清光绪 竹刻隶书笔筒 [专家点评]清光绪竹刻隶书笔筒竹刻隶书笔筒(底部)竹刻隶书笔筒(口沿)竹刻隶书笔筒(款印)竹刻隶书笔筒(细部)该笔筒以苍劲有力的刀法刻隶书六.四骈文一节曰:“砥节厉行,直道匹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遂考览六经,探宗图纬,周流华夏,随集帝学。收文武之将坠,拯徵言之未绝。”
[专家点评] 芦雁 [专家点评]芦雁款印边寿民原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淮安府志·人物》本传称其书法钟太傅,画入逸品,尤以芦雁著称。又称“泼墨芦雁创前古所未有”。并把边寿民的作品列为神品。可见边寿民的作品在当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芦雁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芦雁飞、鸣、食、宿的作品。边氏芦雁图形象生动,造型极为准确,摆脱了前人繁细的表现手法,删繁就简,形神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