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展馆] 雕景入画情景交融 清代玉山精品欣赏 [网上展馆]雕景入画情景交融清代玉山精品欣赏清乾隆青玉罗汉山子高19.1厘米,宽13.1厘米。清十八世纪白玉山子高15.2cm清乾隆青玉小香雪山子高10厘米,宽34厘米。乾隆皇帝称其为玉图书。清代特别是自乾隆朝开始,由于玉材来源充足,玉山子体积较大,有的甚至用上万斤的玉石琢成。雕景入画,情景交融,缩微造型,全景收入是玉山的主要艺术特征。
[名家名品] 赵之谦的书、画、篆刻艺术欣赏 [名家名品]赵之谦的书、画、篆刻艺术欣赏清赵之谦印蜕阳文清赵之谦八言楷书书对联清赵之谦八言行书对联清赵之谦背临高懿侯碑轴纵115厘米、横62.5厘米。赵之谦先于"上海画派",其画风对"海派"画家影响颇大。赵之谦的篆刻,讲究文学的布局和刀法的变化,结构谨严,浑朴秀劲而又善于汲取古代碑体入印。赵之谦的书、画、篆刻对后世有着一家的影响,与任伯年、吴昌硕交称为清末三大家。
[名家名品] 李苦禅的绘画艺术 “与天同契”乃是他在艺坛首创的观点,他认为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这是李苦禅画师的名言。他一向认为,中国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西方绘画是画出来的。李苦禅画师本人的作品后面,正是那博大深厚的国学知识修养与同西方艺术一贯持比较态度的治学精神,在滋育驱动着他的艺术生命。
[网上展馆] "饶 玉" 之 美 [网上展馆]"饶玉"之美北宋湖田窑印梅花纹碗高5.2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3.6厘米。北宋湖田窑瓜棱形盖罐高12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5.5厘米。自此之后,我们的陶瓷典籍中,"饶玉"之说一直沿用,有口皆碑,成为定论。"此处"浮梁"即"景德镇","琼玖"即为美玉。"为让广大藏友更多地感受宋代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的精美,我们特举办这期青白瓷网上展馆,希望广大藏友浏览后能印象难忘。
[名家名品] 质朴无华、真力弥漫——董作宾的甲骨文联 似只有“彦堂”董作宾以研究甲骨文而闻名于世。“四堂”中,除王国维外,另三人均有书名,但将甲骨文研究与书法创作相结合且达到较高成就的,只有罗振玉与董作宾两人。从1928年至1937年进行的十五次发掘中,董作宾参加或主持了前七次及第九次的发掘工作。然而在董作宾书写的甲骨文楹联中,这种模拟锲刻的痕迹变的弱化了,代之以书写意味,如这幅“不教春雨侵人老,亦见东风使我知”便是。
[名家名品] 黄慎《骑驴踏雪图》 [名家名品]黄慎《骑驴踏雪图》清黄慎骑驴踏雪图纵166.5厘米、横95厘米。钤朱文“黄慎”、白文“龚寿”印。《骑驴踏雪图》描绘隆冬雪景,几棵老树依山而立,枝干上压满了积雪,几根老藤挂满了冰霜,从树枝下垂,几与骑驴老者相齐。《骑驴踏雪图》人物的衣纹均施淡墨,衣纹勾勒清晰、生动活泼,突出了他以草书入画的特点。其父早年过世,家境贫苦,不久弟妹也相继去世,黄慎与母亲相依为命。就这样,为了谋生,黄慎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名家名品] 程正揆造妙入神的绘画 [名家名品]程正揆造妙入神的绘画清程正揆江山卧游图(部分)纵26厘米横305厘米清程正揆山水图册(之一)清程正揆山水图册(之二)清程正揆山水轴程正揆初名葵,字端伯,号鞠陵,别号青谿道人,歙县人,侨居孝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在程正揆的生活征途上,历尽艰辛,坎坷不平。在绘画创作实践中,程正揆博采众长,我师我化,依法而不泥法,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画家。这类作品在程正揆绘画中最多,也最为常见。
[网上展馆] 东莞市博-明代官窑瓷器精品展 景德镇制陶始于汉,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元、明始设御窑,确定了中国瓷都的地位,客观上引领了当时中国陶瓷创新与发展的潮流。该展览有别于一般古陶瓷展览:其一,展览的文物均为明官窑遗址中发掘、修复成的瓷器,因是科学的发掘,其年代相对可靠,具有断代的权威性;其二,所展器物非常丰富,它与一般传世的孤独瓷器不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种以破碎瓷片复原出来的官窑瓷器,可更真实地再现明代皇家品味。
[名家名品] 林散之 [名家名品]林散之现代草书联纵105厘米、横28厘米。林散之先生的书法,以“散草”名闻于世。林散之书法的特殊性意义何在?生年不晚而“出世”稍晚的林散之,无愧为回归帖学的巨擘。如果说沈氏诸家发轫于前,不妨说林散之成功于后。及时序至于林散之,八十而草书名天下,却不仅仅可以以一人之成名视之。在古来不多的笔墨精熟而能返生的大家中,应该记上林散之的名字。是因为触及到如何评价林散之草书的问题。
[名家名品] 方士庶的绘画艺术 [名家名品]方士庶的绘画艺术清方士庶仿董源山水图轴纵132.5厘米,横57厘米清方士庶江山佳胜图(1)纵25.3厘米横264.5厘米清方士庶山水方士庶字循远,号环山、研云,别号小狮道人,歙县人,寓于扬州,是清代著名画家与诗人。这就是说,方士庶是把绘画看成为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思、卖弄笔墨趣味的东西。尽管方士庶在绘画思想上有其片面甚至错误的方面,但他的山水画作品,造诣还是深的,仍不失为我国绘画史上一位杰出的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