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中期 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 [专家点评]清中期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清中期文竹嵌石双圈式三层盒,清宫旧藏通高6厘米,底长9.8厘米,宽5.4厘米。盒作双连两撞式,三层,均以子母口扣合,盒内外包镶文竹为饰。外壁光素的竹簧层上又镶贴阳文纹样。立面以对撞中线为界,左右分别为云蝠纹和缠枝蕃莲纹。此器器形玲珑,装饰清雅,特别是文竹所饰的地纹、阳文、阴刻三层显花的手法与其它材质的镶嵌工艺配合得恰到好处,充分显示了清中期文竹工艺成熟时期的发展水平。
[专家点评] 清中期 朱漆雕填描金花卉纹架格 [专家点评]清中期朱漆雕填描金花卉纹架格清中期朱漆雕填描金花卉纹架格,清宫旧藏高166厘米,横94.5厘米,纵48.5厘米。“架格”亦称书格,其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4足,取横板将架之空间分隔成若干层,层板左右或设栏杆,或安券口,有的后面设背板,有的在中间安设抽屉,其式样多变,不拘一格。此架格设计奇特精巧,装饰繁缛丰富,充分体现了清代家具“工精料细、苛求华美”的风格特点。
[专家点评] 清 文竹方笔筒 [专家点评]清文竹方笔筒清文竹方笔筒,清宫旧藏高15厘米,口、足边长12厘米。笔筒近似立方体,壁稍厚,浅方足,内外均贴饰浅色竹簧,作并排竹竿纹。此笔筒竹簧片粘贴紧密,拼接细致,过渡圆融,色泽温润,有类牙、玉,尽显独特韵味。在清中期宫廷工艺追求繁缛富丽的风潮中,能出现这种技艺精湛、以简驭繁、风格清新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
[专家点评] 商 鱼纹短胡直内青铜戈 [专家点评]商鱼纹短胡直内青铜戈此器为商代鱼纹短胡直内青铜戈,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通长26.5厘米,援宽5厘米,重160克。长援,短胡,三角锋。援体两面凹下的血槽外形呈鱼形几何纹,以阳线勾勒,槽的前半包含一小的鱼形几何纹,后半又勾勒成一简略的完整鱼形。内上有内扁圆环、外半圆的凹下的浅槽,原嵌绿松石片全部脱落。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商 长条形玉饰 [专家点评]商长条形玉饰此件为商代长条形玉饰,长17.6厘米,宽1.5厘米,厚0.9厘米。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透闪石质,淡绿色,蜡状光泽,微透明,有绵纹。长条形扁体,横截面呈椭圆形,两端较细且带扁薄榫,一端饰两周阴刻浅弦纹,榫部呈方形,上有一圆穿。
[专家点评] 明陈洪绶 苏武牧羊图 [专家点评]明陈洪绶苏武牧羊图此为明陈洪绶的“苏武牧羊图”。纸本,立轴,纵168厘米,横82厘米。此图为陈洪绶于明亡之年精品大作,且以苏武牧羊为题,足见老莲遗民气节。予为之赞也,画面人物生动,构图、设色、笔发、构思等手法多变,浓淡相成。几只小羊或卧或立,自由自在,栩栩如生。题跋摆布恰到好处,如一轮红日,把整个画面照活,老莲面貌多方,此又一格,焉予定为真本无庸置疑!
[专家点评] 隋唐孙过庭 画谱之一 [专家点评]隋唐孙过庭画谱之一此为孙过庭的《画谱》,草书,纸本。《画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因撰《画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画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画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冰梅纹盖罐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冰梅纹盖罐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冰梅纹盖罐(底足)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冰梅纹盖罐(盖)此件青花冰梅纹盖罐,通高21.1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2.2厘米。肩、腹部满绘青花地冰梅纹。盖方唇,平沿,直口,口部刮釉露胎,直壁,平顶,盖外满釉,内素胎。顶、壁转接处一周酱釉色,盖顶面青花单圈弦纹内及外壁面均青花地冰梅纹。此器是2005年东海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出水器。
[专家点评] 商 叶槽菱形长骹青铜矛 [专家点评]商叶槽菱形长骹青铜矛此器为商代叶槽菱形长骹青铜矛,通长30.5厘米,骹宽2.7厘米,重270克。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体近柳叶,叶边刃微弧,后刃圆弧。胶约与叶等长,截面菱形。正中隆脊,叶后有柳叶形浅槽。
[专家点评] 商 长管形玉饰 [专家点评]商长管形玉饰此件为商代长管形玉饰,长17厘米,一端直径2.8X4.4厘米,另一端直径3.5X4.1厘米。透闪石质,青灰色,带雪花斑,局部泛白,油脂光泽,微透明。器体形似擀面杖,中腰稍粗,上下两端收束。两端面平齐,有卜穿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