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上的螭

两汉及魏晋时期玉器上的螭汉代是螭纹最鼎盛期,数量多,在许多玉器上都能见到。同上述一墓出土的另一件有螭纹的玉器为玉剑首,其正面的外缘浮雕两只形式相同的螭纹。南越王墓所出的另一件螭纹玉器名玉剑珌,其上螭纹是用浮雕法琢制。宋元时期玉器上的螭纹唐、五代玉器上很少见到螭纹,有些传世品,曾定为唐物者,似有疑问,因此,其特点不甚清楚。

龙凤图腾崇拜及其民俗纵横谈

龙凤图腾崇拜及其民俗纵横谈在我国商周时期,有两种图腾备受崇拜:一种是商氏族所崇拜的凤图腾;另一种是周氏族所崇拜的龙图腾。种种迹象表明,这便是龙图腾的原型。到了《易经》定型的年代,龙图腾崇拜已达到高峰。龙凤图腾,首先进入庙堂,龙成为帝王形象的化身。民间一向将龙当作民族的象征,并将其作为图腾神异物予以崇拜,畏之以凤,则认为倍加祥瑞。

唐三彩饰釉工艺溯源

唐三彩饰釉工艺溯源2003年10月,第二届陕西民间收藏精品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东展厅举行,展览盛况空间,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前往观看。这两件釉陶壶外施褐黄色釉,肩部两侧贴塑铺首衔环并涂饰有绿釉斑块,褐绿相映。不少藏友第一次见到这种汉代双色釉陶,都惊异唐三彩盛行的多色釉装饰手法在汉代釉陶中已见雏形。

历代瓷器龙纹浅议

历代瓷器龙纹浅议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瓷器龙纹概说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亦即成了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尤为重要的是,明清两代龙纹的上颌部位出现了双须。而五爪龙纹则被官方垄断,并贯穿了明清两朝。龙纹的分期纵观瓷器龙纹,其造型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总体而言,三代龙纹的外观可概括为元秀、明狞、清庄。

鉴别青白瓷要“四看”

鉴别青白瓷要“四看”青白瓷,俗称影青,又名隐青、映青,因其地釉的外观白中微微闪青而得名,是我国宋代窑场分布较广、产量很大、工艺精湛的一个瓷器品种,在众多的产地中,景德镇的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窑口所产青白瓷最佳,被世人称之为“假玉器”,备受青睐。比如宋代青白瓷的胎壁,普遍比元代的要薄,佳器几近脱胎。

普通的锡器非凡的价值

普通的锡器非凡的价值人们对老锡器,多半既熟悉又陌生。青铜器受重视,历代皆然,锡器受冷落,则应当成为过去。目前考古发掘的证据表明锡器的历史略晚于青铜器,但锡器却比青铜器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由于锡器容易产生锡疫的缘故,只可惜历史上许多有价值的古锡器未被存留下来。这或许是古锡器考古发现极少的缘故。到了宋代,文献中关于锡器的记载增多,文献内容则表明社会普遍使用锡器的时代已经到来。

宋代玉器的鉴定

宋代玉器的鉴定宋代玉器的鉴定是古玉器鉴定的难题之一。因为宋玉是十分珍贵的,宋玉鲜明的时代风格既是它的价值所在,也是鉴定宋玉的主要依据。接下就是分出唐、宋、元甚至辽金等时代和地域的玉器以及对其进一步认识,比如这些玉器具体的用处等问题了。在流散世间古旧玉器中一定还有许多宋玉,希望引起大家对其价值的认识,收集保护并借鉴其优秀的艺术传统。

河南巩义黄冶窑唐三彩的外销

河南巩义黄冶窑唐三彩的外销唐三彩是驰名中外的艺术陶瓷珍品。国外沿海各国或地区发现的黄冶窑唐三彩制品唐青花瓷和巩县窑的青瓷、白瓷等遗物,为我们了解黄冶窑外销产品航线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据。唐三彩技术的传播及其对外影响黄冶窑唐三彩制品作为中国陶瓷一个重要品种出现于亚洲各国是从7世纪中叶开始的。使人更感兴趣的是黄冶窑唐三彩制品给输入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漫谈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境界

漫谈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境界浏览中国山水画史,你会发现历史上每个朝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对山川景物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受,对于形与神各自有着不同的体验与感悟。中国山水画里所表现的心灵最深处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中国山水画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

原始彩陶识真

原始彩陶识真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在距今六七千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社会,先民就生活繁衍在黄河流域这片广袤的原野上。虽无法断定哪一种说法更贴近事实,但这无疑是当时人们原始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彩陶盆上除了夸张的人面纹以外就是鲜活的鱼和用于织网的鱼梭。仰韶文化的彩陶是我国原始时期的艺术珍品,现代人对彩陶艺术内涵丰厚的纯朴抽象之美有了初步认识以后,也开始收藏彩陶,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