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璋”与“弄瓦”

“弄璋”与“弄瓦”“弄璋”、“弄瓦”,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已作为生男生女的代称。后世惯以“弄璋之喜”、“弄瓦之喜”庆贺亲友家喜获龙凤,成了旧时广为流传的一种祝辞,至今还偶见沿用。很显然,所谓“弄璋”、“弄瓦”,完全符合当时历史背景下人们的一般心态,无可非议。“弄璋”、“弄瓦”,见似文雅,实非称道之辞。再以“弄璋”为例。“弄璋”写成“弄麞”,前者为贵器,后者为兽物,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明代德化窑极品“孩儿红”

明代德化窑极品“孩儿红”德化窑以生产白瓷著称于世,其品质精良是古代其它窑口所不能比拟的,其产品备受世人喜爱,而被称为“中国白(BlancdeChina)。明代是德化窑白瓷生产的又一个高峰期,产品以其品质的绝对优势占领国际市场而大量外销。由于原材料配方的不同,使德化窑白瓷产品的质地和釉面色泽效果也不同。在民间叫法和学术上,明代德窑白瓷被分为“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鹅绒白”等,

漫话历代鸟食罐

漫话历代鸟食罐以养鸟为观赏、娱乐之由来已久,《李义山杂纂》中说:“至汉而养鹦鹉者纷纷矣。”元代龙泉窑继续烧制鸟食罐类器物。明代鸟食罐有了进一步发展。其中的鸟食罐制品,成为清代文玩器物中的重要品类。清代晚期的同治、光绪年间,鸟食罐的形式更为多样。可以说,各种形式、各种色彩、釉色及各种纹饰的鸟食罐,至此时已非常齐备了。养鸟之风亦随之偃息,瓷质鸟食罐无论在胎、釉纹饰及制做工艺诸方面,也一失往日光彩了。

从文物修复的角度辨铜器真伪

青铜器的鉴定专家,一般是从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地子与锈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形成了一套鉴定的...,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从文物修复的角度辨其真伪,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准确的。各种颜色的地子是历经千余年腐蚀生成的,因此很结实,就是地子掉皮后,铜器表面为麻沙地。遇上这种锈,可以从多方面去观察,如造型、地子、纹饰等也不难辨出真伪。

雍正官窑单色釉祭器

雍正官窑单色釉祭器清雍正官窑单色釉祭器简释(节录)中国古代历来有敬天尊祖国的传统,清代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使这一传统更加规范和制度化,清世祖顺治十年谕:“国家典祀,首重祭祀,每斋戒日期必捡束身心、竭诚至敬、不梢放逸”。在多彩多姿的雍正朝单色釉品种中,只有青、黄、白、红、兰为主色的单色釉,可以用做祭器。综上所述,雍正朝官窑祭器的烧制,件件精工细作,釉水纯正无暇,柔润莹亮。

汀溪窑赏析

汀溪窑赏析厦门同安汀溪窑,曾称“同安窑”,以烧造“珠光青瓷”而闻名于世。当然,汀溪窑装饰艺术最大表现力是刻划卷草篦梳、篦点纹,刀法犀利,线条活泼流畅,至两宋中、晚期臻于完善,形成了自已的艺术风格。

崇祯青花器的装饰特色

崇祯青花器的装饰特色崇祯青花器的装饰特色(节录)作者郭学雷概括起来有九个方面的特点:1、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2、在笔筒、莲子罐、筒瓶等琢器的近口沿或肩部一周和近足际一周装饰釉下暗刻花纹,有的仅为简单的旋纹,系崇祯青花瓷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崇祯、顺治之际,社会动荡,百姓苦于战乱天灾,故此时瓷器常以麒麟为装饰,籍此企求吉祥平安。

南宋官窑与中国礼乐文化

笔者试图从南宋官窑的色泽和礼器造型两个方面去探讨南宋官窑的文化内涵。玉,包涵了中国礼乐文化的最高境界。南宋文人倡导的南宋官窑青瓷之釉色、造型是中国礼文化的再现与定格,这也正是南宋官窑数百年来魅力之所在。南宋官窑烧制的青瓷礼器,是专供皇帝祭礼或陈设用瓷。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

清雍正官窑粉彩瓷器粉彩是我国瓷器釉上彩绘的一种独特装饰...,也是景德镇传统彩绘瓷品种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清雍正德化窑白釉粉彩双耳炉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雍正粉彩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于汝窑与柴窑问题的讨论

关于汝窑与柴窑问题的讨论新世纪开篇伊始,关于“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从三户农家的房基下被揭开和陕西耀县中学附近地层揭露的“五代黄堡窑”出土青瓷标本与柴窑关系的两组系列报道及专论,便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说明北宋汝窑、官窑、汝官窑等问题的解决尚待时日。一下子将柴窑的问题敲定,回笔又指出汝瓷无民窑。于是,这两大名窑的问题讨论,一时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