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珍贵瓷片小记 收藏珍贵瓷片小记对某一种认知或爱好,人有时是非常痴迷执着的,其苦苦追求而不悔的意向,就是累死九头壮牛也难以拉回来。“嗬!你真有见解。先把这好东西收起来,看上去你也挺重视瓷片的。”现在这块珍贵的瓷片已摆放在我简陋的书桌上,伸手可得,我已经反反复复不知欣赏多少次了。巧合的是正是嘉靖45年的十二月,嘉靖皇帝因食用道士精炼的仙丹过量而中毒身亡,做完了他长生不老的美梦。
黄士陵之篆刻艺术 黄士陵之篆刻艺术士陵字牧甫,一作穆父、穆甫,晚年别署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先後又有蜗篆居、延清芬室、旧德邻屋、古槐邻屋等斋号。大致以一八八七年进入广雅书局校书堂为契机,黄士陵的印艺发生了很大的飞跃。这是黄士陵超越前人的独到之处。在黄士陵的艺术生涯中,篆刻的成就较之书画来说更为显著,数量亦丰。
唐三彩辨伪新知 唐三彩辨伪新知一件三彩器物上手后,究意应该怎样来鉴定呢?从出土情况看,河南洛阳巩县窑三彩真品多为白色陶胎,胎质较细腻、疏松、白中泛红,属藕粉胎。用放大镜观察真品的伤残处可看到,胎质中含有少量黑色杂质沙粒,如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呈现中度粉红状。真品的表面及内部经过几百年水土的浸蚀后,三彩器物内部露胎处,会出现很多针尖大的铁红色斑点,整齐有序。
论出土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一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文物极为丰富的文化大国。中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历史长达千百万年,其出土文物数量之大,品类之多,简直不可数计。出土文物不论归于国家,还是散存民间,应一律加以保护、利用,不得随便弃置、糟蹋。中国有许多地下文物不见典籍,无人知晓。为中国的古代文明和效益巨大的无烟工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华安东溪窑和漳瓷 华安东溪窑和漳瓷宋元时期的福建、由于中原经济文化的南移、社会的相对稳定、海上交通贸易的兴起等有利因素、沿海地区的陶瓷业迅速的发展、这种繁荣局面支了元末因乱受到沉重的打击、但福建沿海地区特定的有利条件、注定陶瓷业还有很的生产能力和销售市场。1986年底文物普查,省考古队栗建安同志在华安高安乡与南靖交界处的东溪头找到了一烧造青花瓷的大窑场,虽没有找到漳瓷的标本,但提出了漳窑在东溪头的猜测。
"四绝"--漫话潘天寿先生艺术 "四绝"--漫话潘天寿先生艺术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在艺术上主张“诗书画印”四者要有机结合,即提倡“四全”说,他自己正是这样实践的,且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堪称“四绝”。黄宾虹先生曾称潘天寿笔力能扛鼎,但略少韵味,吴茀之先生认为这可能是指潘先生少用淡墨渲染之故。正因为潘先生强调骨线,略少墨染成分,这正构成了他的艺术语言。今年6月是潘天寿先生诞辰105周年,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成就卓著的中国画艺术大师。
福建漳浦赤土窑的装饰艺术成就和黑釉瓷器 福建漳浦赤土窑的装饰艺术成就和黑釉瓷器赤土窑位于漳浦县中部的赤土乡...东北二公里,属赤土乡下宫村田仔坪自然村,窑址处于一个小山丘的南坡下、复盖着郁郁葱葱的相思树林、遗物分布面积东西约四百米、南北约二百米,有九座窑床的堆积保存得极为完整,从开凿的渠道断面上甚至可以找到窑场的工场遗址。本文将着重对赤土窑产品的釉色和纹饰等方面的装饰艺术进行浅析。此外、赤土窑的装饰手段更为丰富、常常是刻、划、印、贴花并存。
清代雍正年窑蓝釉瓷水注 清代雍正年窑蓝釉瓷水注清代雍正一朝,为时仅十三年,但是由于雍正皇帝特别喜爱瓷器,使制造瓷器的工艺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雍正四年,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兼任景德镇御窑厂...,史称“年窑”。年窑的釉色也丰富多彩,达到极高的水平。在《年窑墨注彩》史料中就有“国陶器美无匹。迩年来窑称第一。”圈足内有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刀刻款。,上述诸点均与清代雍正瓷器特征相一致,该水注应为雍正年窑蓝釉的作品之一。
四十年师生缘 四十年师生缘我考上师大美术系后,因未分到宿舍,老师让我住进灵沤馆,从此结四十年师生之缘。老师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生活哲理方面。虽然这些书对我来说,读得非常坚苦,经常是在习艺之余,利用深夜研读,十数年点滴积致,也略有心得。姑不论书中大道理,或纪传表志,而死生顺逆,因时代不同,环境转变,生活中处处可得其消息,因此建立生活哲理,将可安身立命。因此这几年的创作,皆承老师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