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 大夏,同名条目,分别指:胡夏,十六国之一。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所建。为别于三代的夏朝,故史称“大夏”,又其建国者为匈奴人,乌弋山离又称“胡夏”。大夏,居民可能是塞种之一支。公元前140年左右,包括Tochari在内的塞种诸部自锡尔河南下,灭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籍将主要由塞种诸部控制的巴克特里亚地区称为大夏。
罽宾 罽宾,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名。古希腊人称喀布尔河为Kophen,罽宾为其音译。中国自汉代至唐代,罽宾均指卡菲里斯坦至喀布尔河中下游之间的河谷平原而言,某些时期可能包括克什米尔西部。此即汉代之罽宾。中国与罽宾建立关系始于汉武帝。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派副使至罽宾。至乾元元年,罽宾仍遣使朝贡于唐,此后遂绝。罽宾一词亦不再出现于中国史籍。
身毒 张骞认为大夏在汉西南,而身毒在大夏东南,罽宾则身毒应距中国蜀郡不远。汉武帝听信此言,从蜀郡四道出使,企图从中国的西南地区经身毒通往大夏,但因当地少数民族的阻拦没有成功。据《后汉书·西域传》所载,中国在2世纪时对身毒的地理、物产、宗教、政治情况已有初步了解;且知当时身毒许多地区皆属月氏,即早期贵霜帝国。
大秦 大秦,中国汉代时西域古地名、国名。身毒《后汉书》说,汉和帝永元九年,西域都护班超遣甘英西使大秦。安帝永宁元年掸国王遣使来献幻人(魔术师),自言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来贡献。古大秦相当于何地,学界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谓指罗马帝国东部,一谓指罗马帝国,一谓指黎轩即亚历山大城。大秦与中国海陆直接间接交往,在汉代亘300余年。
法显 法显,中国东晋僧人。3岁出家,20岁受大戒。为求取佛律,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自长安出发,西渡流沙,越葱岭至天竺求法,先后于北、西、中、东天竺获《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祗部律》、《萨婆多部钞律》、《杂阿毗昙心论》、《摩诃僧祗阿毗昙》等梵本;于狮子国获《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经》、《杂藏经》等梵本;并由海路经耶婆提国,于义熙八年抵青州长广郡牢山。历时14年,大秦游历29国,历尽艰险。
宋云 宋云,中国北魏时西行求法者。宋云等谒见哒王之后,法显于神龟二年入乌场国。此后,宋云、惠生在天竺广礼佛迹,访问乾陀罗等地。《旧唐书·经籍志》地理类、《新唐书·艺文志》地理类均著录有宋云撰《魏国以西十一国事》一卷,当是宋云西行之见闻录,惜此书与《惠生行传》一卷均已亡佚。今赖547年前后成书的《洛阳伽蓝记》引述的宋云《家纪》、惠生《行记》、《道荣传》等得知宋云等人的西行梗概。
遣隋使 当时圣德太子摄政,600年、607年、608年、614年共4次遣使入隋。前两次使节为小野妹子。隋也曾派使臣裴世清赴日。圣德太子的意图是求取佛经,促进佛教的流通,吸取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所以使臣之外,有学生和僧人随同前来。被选派的多为归化...的后裔,宋云以有利于学习。他们留居中国往往长达30余年,如南渊请安、高向玄理、僧旻等,回国以后,对646年的大化改新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遣唐使 遣唐使,中国唐代时,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继续派出遣唐使。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正仓院所藏大量唐代文物,是遣唐使输入的中国物质文化。唐朝僧人也有随遣唐使赴日的,最有名的是东渡传授戒律的鉴真。日本派遣唐使,由于负担沉重和航行艰险,在9世纪停止,但中日文化交流仍在继续。
扶南 旧说扶南乃中国命名,意为扶掖南方。他登上扶南王位之后,“复改制度,用天竺法”。扶南地扼东西方海上交通要冲,海外贸易和航海业相当发达。扶南大舶频繁来往于中国、印度和地中海沿岸之间。扶南人把来自印度的文化同本国的传统相结合,形成了扶南文化。225年,扶南首次遣使访问中国的孙吴政权。504年,梁武帝授扶南国王憍陈如·阇耶跋摩以安南将军、扶南王之号。扶南乐在三国时传入中国,隋代和唐初被列为九部乐之一。
真腊 真腊原是扶南北部的一个属邦。8世纪初,遂分裂为陆真腊和水真腊两个国家。后来水真腊因宗族互争雄长,分崩离析。8世纪末,一个流亡在爪哇的王子回到了真腊本土,驱逐爪哇势力。真腊同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中国唐代时期,陆真腊王子和副王先后来长安,赠送驯象给中国。13世纪末,周达观随元使至真腊,所撰《真腊风土记》一书,为研究柬埔寨历史的珍贵史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