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60年代真实的大寨村,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大寨村之所以名闻天下,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村里出了个陈永贵。在他的领导下,大寨村民自力更生、战天斗地、艰苦创业,重新安排家乡的山河面貌,从而引起了世人的景仰。而在陈永贵之前,大寨几乎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印记。
中国农村土地将何去何从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开始的改革就是从农村的土地开始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我们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向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转变。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发展的艰难岁月和它即将何去何从。撂荒土地将何去何从土地费力丧失。农村土地耕作者的后续力量不足。
面积仅中国一个省大,人口却近亿,越南为何还能大量出口大米? 越南人口非常多,国土面积却只有33万平方公里,和我国的云南省差不多大,却有将近一亿的人口。中国人吃大米的历史相当悠久。而越南作为占城稻的故乡,能够每年出口大米也就不足为奇了。目前,越南大米的年产量大约为4500万吨,其中10%用来出口,每年能够为越南带来约20亿美元的收入。
珍贵老照片:农村老物件,无比怀念 农村的土坯房已经不在农村老物件,城里人的世界看不懂,其实慢慢的很多农村人也看不懂了。犁与牛在一起,就叫牛耕。牛耕从西汉开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从中国这片土地上慢慢消失,延续了2000多年的历史。簸箕,农村人常用的老物件。铡刀,农村用来铡草喂牛,现在它已经进入博物馆了,因为农村已经不需要牛了。
生活资料与人口梯级:试论古代人口增长隐含的供给瓶颈及结构矛盾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众所周知,我国人口总数目前已经接近14亿,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人口强国。事实上,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医疗条件的极大改善、农业粮食得到保障以及国家号召民众生育政策的实行,促使了人口数量骤增,短短数十年间,就从建国初统计的5.42亿增长到如今的14亿。
我们现在能吃饱饭,除了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还得感谢这两个人 感谢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让我们国家人口数量成倍增长,而不会成为社会负担,因为我们能吃饱肚子了,就会使社会稳定。在感谢袁隆平老爷子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这几个人在人口和粮食平衡中的巨大作用,没有他们,杂交水稻不一定能长得那么好,粮食总产量不会增加多少。
光山东湾村,淮河流域的古树村落 东湾村是个自然村,位于大别山北麓光山县寨河镇东南6公里处,隶属光山县寨河乡大塘村,地处淮河南岸的一个平畈地带。东湾村原本是个不出名的边远的小村落,自从这些古木对外暴露后,前来观光的人们络绎不绝。这些古树都是板栗树,村前村后上百棵的板栗树,大多有上千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