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们现在能吃饱饭,除了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还得感谢这两个人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永远都是天大的问题,吃不饱肚子,一切的梦想都不会实现。古代人口为什么没有出现井喷式的大爆炸?最基本的就是粮食限制了,没有多余的粮来养活过多的人口,所以每到一个时间段,就会因为造反爆发大规模的战争,造成人口锐减,这是相当长时间里的一个社会模式,凡是出现战乱,很有可能就是社会负担不起人口压力了。感谢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让我们国家人口数量成倍增长,而不会成为社会负担,因为我们能吃饱肚子了,就会使社会稳定。在感谢袁隆平老爷子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这几个人在人口和粮食平衡中的巨大作用,没有他们,杂交水稻不一定能长得那么好,粮食总产量不会增加多少。 前面说了,古代人吃不饱饭有一个奇怪的魔咒,当社会稳定,人人安居乐业一段时间后,总会来一场战争,把人口减下来,到新的王朝建立,又会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展,然后又要爆发战争,如此循环往复。那么为什么会爆发战争?除了有能力的人争权夺位,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吃饭问题,当相当一部分人吃不饱饭了,他们就开始怀疑掌权者的能力,把责任都推给他们,认为是他们领导不力,赋税太重,应该换人了。而不知道其中原因就是粮食的供应问题,在那个环境下,没有人能够让天下人都能吃饱,更何况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靠天吃饭绝对没人能够做得到。所以说很多朝代的覆灭不是因为领导们没尽心,而是粮食不增产导致的。因为社会越好人就越容易多生孩子,阴形增加人口,地还是那些地,收成还是那些收成,人口悄悄的增加了,瓜分了资源,若是遇到天灾,直接导致饿殍遍野,出现暴乱。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除了砍伐森林开荒种地,别无他法。 来一组数据说明问题,《管子·轻重甲》里记载了春秋时期的粮食产量,以稻谷为例,「 ”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钟”。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30亩地总共收了1600公斤水稻,平均一亩地53公斤,这就是春秋时期的粮食(水稻)平均亩产水平。到汉朝《汉书·食货志》记载,换算成现在的也就是63公斤,比春秋年代多了10公斤的亩产,这已经是不小的进步。再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亩产90公斤,唐朝亩产130多公斤,宋朝亩产230多公斤,明朝330多公斤,清朝由于开始了双季稻的种植,折合达到了470多公斤,这是近代以前的中国水稻最高亩产水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所以说粮食产量是直接影响一个朝代人口的主要原因,宋朝以前人口是不可能过亿的,因为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吃不饱了,就要否定当朝的领导能力,就要造反,不管能不能成功,反正战争是要死人的,要大规模大数量的死人,然后又够吃了,人们就觉得是新朝代的功劳。 粮食产量不仅限于在中国影响人口数量,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这也是阻碍人口发展的瓶颈。我们知道中国的人口快速增长在清朝 ... 战争时期,突破4亿大关。再一个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不得不施行计划生育政策来卡住人口过快的增长。如果说后面的增长是因为杂交水稻的功劳,那么清朝末期的增长和水稻杂交没有关系,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时候全世界都在人口猛增,西方列强开始向全世界扩张地盘,一个原因是列强们四处征伐,把粮食品种带到世界各地,其中薯类作物和玉米的广泛推广种植,极大的增加的地域的粮食收成,也导致了人口数量的增加。 我们知道,土地数量变化不大,即使是开荒,也不会是太大面积的,那么要想粮食产量提高,只有两个条件,一是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也就是品种的合理分布,南方水田种水稻,北方旱地种小麦,这里面就包括后来的优良品种的提取,也包括杂交手法,另一个要点就是提高肥力,让土地额外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也就是施重肥,很显然,过去的农家肥已经到了极限,只能让化学来帮忙。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最重要的就是靠物理和化学的功劳。虽然中国古代有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但现代社会靠的还是西方国家的现代技术,化学合成是最功不可没的。当我们大清朝还在包小脚梳辫子吃满汉全席玩蛐蛐的时候,人家西方已经捣鼓出了灯泡火车蒸汽机,我们在放烟花看风水的时候,人家已经扛着 ... 枪驾着战船到处掠夺了,清朝的自我陶醉和西方成了两个世界。同样是对于吃不饱的问题,我们除了开荒增加耕地面积而破坏森林,老外却是在想着增加肥力,在原有的土地面积上怎样种出更多的粮食。李比希和哈伯发明了化肥,让农业走进了现代化。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对农业似乎很感兴趣,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农作物产量和土壤中的化学元素有很大关系,虽然农作物所需要的东西土壤里也有,但含量很低,直接限制了作物的产量增加。其实这个我过古代也注意到了,但是受科学技术的限制,无法进一步研究,我国古代发现草木灰能增加粮食产量,其实就是给庄稼补充氮磷钾元素,但庄稼在草木灰里吸收有难度,提产是远远不够的。李比希摸清了氮对农作物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合成了氮肥。 另外一个人就是德国化学家哈伯,合成氨的发明者。哈伯和李比希一样,认为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随着作物的吸收,消耗了土壤里的所必需的矿物成分,从而限制了作物的正常生长,要想提高产量,就必须补充这些东西。由于李比希错误的认为作物吸收氮是吸收的空气中的氮,只是需要铁和钼这些催化剂,所以他的化肥配料单中没有氮化物。哈伯在当时的化学家门提出的「 ”考虑将来的粮食问题,为了使子孙后代免于饥饿,必须实现大气固氮,把氮以氮化物的形式固定下来”的难题,哈伯决定合成氨的研究。用氮和氢来合成氨是化学工业的难题,从提出理论到最终实现产品,经历了150年之久。以前的化学家们都是在高温高压下来实验,结果都失败了,虽然当时已经认识到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因为实验的难度和氧气的参入,实验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哈伯通过不断实验,两年做了六千多次实验,试用了两千多种配方,终于攻克难题,制造出了合成氨,这就是哈伯法合成氨。 还有英国化学家劳斯用 ... 处理磷矿石,只要了磷肥。李比希又发明了钾肥,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复合肥。化肥的问世,使原本的土地面积不变,产量大大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世界人口随之增长。就拿我国来看,每年需求的化肥量是非常大的,现在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在5000万吨以上,氮肥和磷肥能够保证自给,钾肥需要进口40%,这样才能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研究表明,化肥是粮食提产的最大功臣,占提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以上,没有化肥的使用,再好的品质都收到限制,提产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可能保证像杂交水稻这样的优良品质明显增产。毕竟中原和西北地区主要还是吃小麦玉米和高粱土豆,大米只是少数,这些地方也不种稻谷,这些作物的杂交和高产量品种还是很有限的,只能通过化肥和农药来实现增产。 回到原题,我们不能否认袁隆平院士的功劳,在农作物的品种上突破,杂交出了优质高产的品种,但是假想一下,如果没有化肥的功劳,到底能增产多少?还是当初化学家的话,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含量的一定的,作物要想长的更好,就需要更多的吸收养分,假如氮磷钾含量不够,杂交水稻还能不能增产?任何地方都是能量守恒的,要想增产,就需要土地增加肥力,别无他法(不考虑天气因素的影响)。老一辈的人都是深有体会的,大集体那个年代,化肥的供应严重不足,基本上都是用的农家肥,就是用树叶和秸秆剁碎浇上人畜粪尿发酵,另外就是焚烧草木灰。那个时候的产量是低的吓人的,玉米棒子才两三寸长,颗粒干瘪,小麦尺把高,都不用剪刀收割,直接用手拔,豆类还强一点,因为豆类根系能合成氨,太肥的地反而种不出好豆子。粮食产量低,人吃不饱,都不敢养鸡,养的猪都是几十斤就 ... 了,四五十斤的猪现在只是个猪仔,在那时就算大的了。农村八九十年代才大量使用化肥的,最早只有尿素,后来才有二氨和臭肥(磷肥),地越种越少,粮食却多的吃不完,说真的,现在一个菜园子的地种粮食都够吃了,大片的地都退耕还林了。 即使用了新品种,不用化肥一样白搭。我记得96年家里做房子,从头一年的冬天开始挖地基,到做瓦,再到夯土墙,盖屋顶,忙了大半年。地里的庄稼没有用心照顾,也没怎么用化肥,草是锄了好几遍,但收成那叫一个惨,玉米棒子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都不到,都是软的,麦子好多空壳,基本只够种子的量。老年人都是说地变懒了,不给肥料就不长了。那一年都是用的好品种,麦子是刚引过来的超大穗,玉米是农大12号,事实证明,没有化肥,新品种就是摆设,没有多大意义。 当然了,袁隆平院士的功劳不可否认,即使上了超量的化肥,没有好品种也不能有太大的增产,产量是由品种和化肥相辅相成的。在感谢袁隆平院士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李比希和哈伯、劳斯这样的人,是他们共同提的产量,共同改变了那个因为粮食而战乱不休的法则,为世界和平做出来重要贡献。

我们现在能吃饱饭,除了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还得感谢这两个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蝗虫肆虐印度:扒一扒中国历史上的蝗灾防治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经济效益。掌握病虫害的征兆和发生特点,尽早发现并采取...进行治理,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方面尤为重要。

  2. 从吃肉来推测古代中国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人均耕地面积,农业劳动的生产效率,畜牧业的发展水平,这三项是决定古代农民能不能吃上肉和吃多少肉的关键因素。此外,畜牧业作为肉类的主要来源,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和耕地,在...的大部分地区都早早的被放弃了。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古代中国的农民,想吃上肉,肯定是相当困难的。

  3. AI+农业:智能农业系统让中国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同时,农业也是人与自然不断斗争进步的产物,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谁能率先采用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克服自然条件,谁就能在政权竞争中取得先一步的优势,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几乎都是在围绕着农业在演化变迁。

  4. 民国种了多少 ... ?只有两个省禁止种植

    ...,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含有20多种生物碱,可分为菲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如...和可待因,后者如罂粟碱。...属初级毒品,因产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其气味强烈,有氨味或陈旧尿味。一般经烧煮和发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并被制成了条块状或饼状,此时它呈棕色或金黄色,吸时会有香甜气味。

  5. 汉朝碾压匈奴的背后,是一场领先欧洲千年的「 ”科技革命”在支撑

    总之这一时期,大汉的军旗高高飘扬在苍凉大漠,正是这一时期的强势表现,为日后匈奴的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打下了基础。

  6. 古代中国为何总是北患重于南患?

    南轻北重▼▲校/二氧化碳画/一条人文主义狗图/地缘谷古代中国往往北患重于南患,匈奴远比越南等国有侵略性。在古代,罗马帝国因为气候和地缘形成的莱茵河-多瑙河一线,除了河流之外,无险可守,但中国得天独厚,拥有众多山脉可以作为北方和西方的屏障。东北平原▼因此无论是蒙古高原还是青藏高原,对于关陇地区都有居高临下之势,入侵有很大的优势。

  7.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降水和气温对意大利农业的影响

    意大利农作物分布气候冲击对于农业产出有怎样的影响?相关研究发现,干旱和高温等气候对于农业生产力有负面影响。本文所采用的因变量来自1900~2014年意大利7个省的两种粮食的年度数据,以单位面积的产出重量作为衡量农业生产力的指标。横轴为时间,从上到下分别代表米兰、罗马、巴勒莫。图二意大利不同地区的温度。而且农业生产遭到负面冲击之后,回复的速度相当之慢。高降雨量和低温对农业生产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8. 透过古代粮食短缺,看一看袁隆平教授的贡献,究竟有多大?

    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推动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简简单单两个字:吃饱。而能够使人吃饱,首先需要的就是粮食,众所周知,优秀的粮食作物,可以大力促进人口的增长,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的体质强弱。如小麦这类划时代的农作物,以人人皆宜的口感与稳定优秀的产量,成为农民种植的首选,当小麦在古代中国开始大面积种植后,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秩序双双稳定的环境中,人口曾几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9. 桑树一生可分为几个阶段?有什么生长特征?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桑树的幼龄期也可以称之为幼树期,这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生长非常快,枝条的发根能力特别强,容易扦插成活生根。因此,在桑树整个生长期内,又可以分为发芽期、旺盛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三个阶段。当桑树进入到9月之后,开始进入缓慢生长期阶段,新稍每天平均生长不超过0.5厘米。

  10. 侯杨方:美洲作物的神话不宜夸大

    作者:侯杨方(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清朝人口空前的增长与数量,甚至经济发展,都主要归因于美洲作物,甚至称所谓的「”康乾盛世”为「”番薯盛世”,这完全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臆断。实际上,直至1957年,玉米和薯类的种植面积也不到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20%。——侯杨方随着人口总数的不断增长,从18世纪中叶起,清朝的人口压力已经越来越大。早在20世纪50年代,何炳棣就认为18世纪的「”最

随机推荐

  1. 慧远故事之咒裂石

    而慧远法师仅用几句咒语,就叫巨石裂开,这不是一件神奇的事吗?>慧远一听,很觉有理。这时慧远法师立即呼弟弟再念九百遍,自己即速领众人到山隈偏僻处躲藏起来,他然后来到弟弟面前说:“可以启咒。”把这块巨石叫“咒裂石”。现在在石壁上还刻有当年慧持法师咒裂此石的记载。而咒裂石则为后人提供了旅游的方便之门。

  2. 【迈越】的意思是什么?【迈越】是什么意思?

    【迈越】的意思是什么?【迈越】是什么意思? 【迈越】的意思是:迈越mài yuè超越;超过。  ●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阁下挺拔英气,迈越常流,独契圣谟,以昌鸿业。」★「迈越」在《汉语大词典》第15137页 第10卷 117...

  3. 甘蔗施羅漢生天

    舍衛國中,一位已證得羅漢聖果的比丘,徐步到一戶販賣甘蔗的尋常人家托缽。這戶人家的媳婦,發清淨歡喜心,將家裡最肥美、多汁的一截甘蔗,恭敬地放入比丘缽中。無情的木杖陣陣飛落,兒媳婦閃躲不及,不幸當場身亡。兒媳婦方脫離凡軀,即刻化生至忉利天,成為天女,所住的宮殿皆是由甘蔗裝飾而成。這位初初化生的甘蔗天女,隨眾天人一起聚集到善法堂。

  4. 释海灯一指禅_海灯法师真正打过谁_真实的海灯法师_海灯法师有真功夫吗

    中国著名武术家、禅宗上师。接智光老法师传临济正宗法。海灯是禅宗沩仰宗第九代祖师宣明。先后任七曲山大庙住持、云居山真如禅寺住持,苏州吴县石公寺住持、观雾山极乐寺住持等。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出版有《少林气功精要》《少林云水诗集》《宝光寺杂咏十首》受到广大爱好者的乐捧。海灯法师以武术而闻名,为一代宗师。1989年1月10日亥时因癌症在成都圆寂,终年八十七岁。“身与名俱空,流传中国功”。

  5. 大明与后金的战争:为何说后金是最恐怖的骑兵?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后金领袖努尔哈赤大举进攻明朝辽东重镇沈阳。  沈阳作为辽东重镇,辽阳的藩蔽,防御十分的完备坚固:沈阳城外层层匝匝地挖了十多道深沟,沟壑间纵横交叉,深一人许,堑底插尖木,鼠兽难行。就算清除了这些尖木,而深沟内一箭之地,又有一道深壕,壕内...

  6. 梦见皮肤变白 梦见皮肤变白什么意思

    梦见皮肤变白是什么意思?梦见皮肤变白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皮肤变白的详细解说吧。女子梦见皮肤变白,将会遭遇一段爱情,如果是已婚女子的话小心有婚外情。男子梦见皮肤变白,小心因为自己的娘娘腔阻碍自己事业和前途。梦见皮肤变白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我梦见我在发廊理发,这时,一位女孩走了进来,她的皮肤白白的,嫩嫩的,细腻而富有光泽,让我羨慕极了。

  7. 梦见白昼、白天

    周公解梦梦见白昼、白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白昼、白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把塔伊诺人带回历史

    在1492年之后,没有一个展览真正涉及加勒比土著民族的话题。以其物质文化的持久元素为代表的土著民族,在前殖民时期就被藏在博物馆里。设计一个强调这些土著人民生存和当代活力的展览是一项令人畏惧的任务。但这就是即将到来的“塔伊诺:加勒比海地区的土著遗产和身份”,目前正在为史密森国家印第安人博物馆(Smithsonian'sNationalMuseumoftheAmericanIndian)纽约市古斯塔夫

  9. 借火

    ★借火这是表姐讲的,她舍友的故事。男人和女人谁胆子更大。>尤其在谈恋爱的时候,哪恐怖她们往哪溜达。这位舍友姐姐也不例外。>他们大学在市郊,外面有一座小林子。有一次他们正溜得好,远处走来一个男人。中等身材,低着头。走到他们面前,对她男朋友说:“兄弟,借个火。”她男朋友随口回答:“对不起,我不抽烟。”那个男人一笑,拍了他男朋友一下就走过去。学校里都传,那个男人借的是:人活命必须的陽火。

  10. 刿鉥肝肾的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guìshùgānshèn。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