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先锋:塞人在东亚大陆留下的痕迹 在此同时,另一支塞人顺锡尔河而下,迁往咸海和里海沿岸,被称为奄蔡。而留在锡尔河北岸的塞人被称为康居。历史上,塞族人因大月氏的迁移所逼迫。但是根据古代语音还原,还是能看到塞人在西域地区活动的痕迹。出土文献上的于阗语就是塞人语的一种方言于阗画派也在东方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于阗的塞人绘画艺术也影响了整个东亚
东亚的「 ”女王时代”:男权统治突然衰落,接连出现5位女皇帝 东亚的「”女王时代”:男权统治突然衰落,接连出现5位女皇帝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一直都很低,男权统治一直维持了长达几千年。似乎「”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过,尤其体现在统治者的性别上。然而历史上的东亚,大约在我国的唐朝时期,却迎来了「”女王时代”。这一时期男权突然衰落,在东亚接连出现了五位女性统治者,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呢?首先在提到女王的时候,很多读者首先想到
我的大历史观②——(欧洲眼中的「 ”世界”中国眼中的「 ”世界”) 看待中国历史我们总在感叹老祖宗没有和世界接轨,没有和世界其他的文明区域有了联系,事实上,古典中央之国的祖先已经把他们能够了解的「”世界”全部走完了,无论是东南西北那个方向上的区域,都已经到达了一个极限之地。而这个「”世界”在古典时期已经是以自己中心的人们心中全部的世界了。中央之国的局限性让古典时期的中国都在独立自主的发展自己的文明,并没有和其他地缘板块的文明发生硬性的冲突,只是通经济上的贸易往来完
「 ”定远来啦!”制霸东亚近十年的北洋舰队,是怎样退出历史舞台的 本月2日,一则另广大军迷振奋的新闻登上头条:"定远"号找到了!这是继去年9月"经远"舰被找到后的又一大发现,而在"经远"舰之前被发现的是"致远"舰,当时是2014年,距离甲午战争爆发过去了120年,整整两个甲子,刚好又是一个甲午年。这次发现的"定远"舰,是当年北洋舰队的旗舰,与姊妹舰"镇远"并列北洋"八大远"之首,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东亚洋面上的头号巨舰,而与之相关的很多真相,到今天为止,依旧鲜为人知。
欧洲挖到东亚「 ”枣核型”头骨,中国曾出土一模一样变形颅骨 最近,考古学们在克罗地亚东部城市奥西耶克(Osijek)发现了三个「”枣核型”的颅骨,它们看上去就像外星人的头骨,经过年代测定,三具骨骼的年代为公元415年到公元560年,这是克罗地亚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颅骨变形个例。这些头骨看上去为什么像外星人呢?考古学家解释,首先,这些头骨肯定不属于外星人。它们都存在被挤压,竖直向上或者向斜上方生长的痕迹,因此,颅骨变形是人为的,很可能与族群的文化背景相关,古人
山海关一战:决定了整个东亚的日后走势 由于对清军入关助战缺乏准备,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败涂地,精锐尽失,整个中国乃至东亚的局势由此开始骤然巨变。李自成战败之后,从此一蹶不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遭到重创,彻底沦为满清的鹰犬。东亚的政治格局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究其根源的的确确就在山海关这一战。
冯立君:唐朝与东亚构成了大唐时代的半部全球史 但在真实的历史之中,唐朝与整个东亚地区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与今天的...半岛、日本列岛等,在当时的古代社会,又会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交流?对于大唐来说,它又如何与东亚世界发生联系?与亚洲一样,东亚是一种来自于外部建构的概念。
朱罗帝国:影响古代东亚海军数百年的南印度海权势力 1000多年后的朱罗,将以前所未有的强势,称霸整个科摩林角以东海域。在当时,来自地中海的希腊-腓尼基商人,已经逐步开始沿着印度洋海岸东进。不早于公元2世纪的朱罗古船结构复原同时代地中海世界的各类船只到了孙权尝试开展海运的三国时代,许多次大陆的商品、文化也已经伴随南印度商船抵达整个东南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