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基础-佛陀 佛陀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示现于人类历史上之佛陀,唯有释迦牟尼。如过去有燃灯佛等诸佛,未来则有弥勒佛等诸佛示现。十方,例如着名之东方阿■佛、西方之阿弥陀佛等。又摄大乘论释卷十五有诸佛同一法身,三世十方诸佛亦即一大法身佛之说。自此嵩山少室,更以禅法驰誉。[续高僧传卷十六、魏书释老志]《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术语)又作佛驮。《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简称佛,是觉者的意思。
佛学的因果原理 先是说明佛学依于“缘起法”对“存在”的看法,进而探寻时间、空间及因果关系,成立所谓“八不缘起”接着总述缘起法根本上与自生、他生、自他共生之不同,即简要提出“自性与空性”的杯葛。后半部依于世俗所流行的“三世因果轮回”排除一般世俗所歪曲的部份,极力说明此中问题之所在,偏重于架构此一论述之合理性,表达其仍旧依循八不缘起的根本大地而建立。
从科学与佛学看因果观(王守益) 从科学与佛学看因果观王守益《佛教文摘》引言为了解因果究竟是什么,我们将在下面作广泛的探讨。在科学时代的今天,我们也要从科学的观点,去看因果的含义。就学佛的人而言,佛法是十分注重因果律的。佛家最注重因果。辟支佛修证的十二因缘法,可说是因果律中最深入内心的一种理念。有“因”无“缘”,仍不能成“果”。如“缘”十分复杂,这种因果关系可以是几率性的。一定的因,会导致一定的果,表示因果关系是决定性的。
入佛因缘(1) 入佛因缘目录前言1、我的学佛因缘……卢红迦5、我步入佛门的因缘……他在和同道的通信中,将各人的信佛因缘、学习心得、修持感应等等亲身经历的事迹,汇编了一册《自我介绍》。原书名《自我介绍》比较笼统,今改为《入佛因缘》使人易于理解,也可以促使读者将自己信佛后的心得体会,作个自我介绍和大家交流,丰富弘法内容。
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是佛学的前提 佛学的基本是建立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上。但是据我几十年的经验所知,学佛学道的人,没有几个人真正相信六道轮回,更没有人相信三世因果,至少没有绝对的相信,这并不是迷信,至少在理论上搞得清楚的人没有,至于事实上求证到的更是没有。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反省的地方。因为你不相信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所以你学禅也好,学密宗也好,学净土也好,根本基础是错误的。等于想在沙滩上建房子一样,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佛学角度品读《红楼梦》中的因果论 从佛学角度品读《红楼梦》中的因果论龙巧灵佛学自汉代传入我国,几经变迁,后成为我国一大宗派,对我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教强调,事物种的因果规律普遍存在。那《红楼梦》的最后,宝玉果真跟着道士远去。《红楼梦》中的宁荣二公昔日浴血奋战,为子孙积攒下了一份庞大的家业,为整个家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便是他二位种下的善业。
虚云老和尚首重因果的佛学深义 虚云老和尚首重因果的佛学深义□高永顺近代禅门大德虚云老和尚在《参禅法要》中讲办道的先决条件,第一条就是"深信因果"。"①因果报应是佛教用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业的活动和因果关系相结合,会形成产生不同结果的力量,即是"业力"。生命是生灭相续、生死相续、因果相续的不断延续过程。四轮回与因果佛教轮回说是在因果报应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生命转化学说,是佛教因果报应论的重要内容和解脱论的必要前提。
佛学智慧:凡事皆有因果 “现在,你们不难知道我受伤的理由了吧?如你们说,佛陀还会受伤吗?应该知道,不会受伤的,那是佛陀的法身和报身。佛陀的应身和众生一样,有生老病死。佛陀的神通法力虽然不可思议,但敌不过业力。种如是因,就应承受如是果,佛陀也不能违背因果法则。”大家听佛陀这么一说,才了解业力因果最胜的道理。
佛学浅释 (苏行三博士编释) 佛学浅释苏行三博士编释小引第一章‘佛’义及佛陀略史第二章佛学第三章佛学与其他学说第四章佛学的目的第五章佛学的学理第六章世间法第七章出世间法第八章宗派第九章三皈依第十章结论佛法太高深,古典的术语太艰涩,不容易为备有近代知识的人们所信解。苏博士的佛学浅释,可说是最好的读物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佛,是指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当时人们尊敬他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