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让

妙绝!一砖头打出来的旷代宗师

他用一块砖头塑造出一个旷代的宗师——马祖。所以也一心一意在找要经他手造就出来的得意弟子。因此拿了一块砖头,当着他打坐的地方,天天去磨砖。这一棒,打醒了年轻马祖的迷梦。怀让大师这一作为,只是点醒他当头棒喝的开始。还是一个极大的问题。马祖的出家学佛,也是从学习禅静而求佛道,那是正常的风规,一点没错。

怀让和尚嗣六祖

初生之时,有六道白气应于上像。于三子中其应瑞生者,年近五岁,炳然殊异,心怀恩让,不与竞。父母号之名为让。至嵩山安和尚处,坦然问西来意话,坦然便悟,事安和尚。师乃往曹溪而依六祖。在于左右一十二载,至景云二年礼辞祖师。马和尚在一处坐,让和尚将砖去面前石上磨。

还我犀牛来

还我犀牛来盐官齐安国师,出生之时瑞光笼罩,长大以后身现异像。齐安国师想起了自己那个做皇帝的弟子所赠的那把犀牛扇子。犀牛,在中国传说中是一种灵兽。因此,用犀牛角作扇骨的扇子珍贵异常。而唐宣宗所赠的这把纸扇上又有著名画家的犀牛望月图,更是珍品中的极品。齐安却把一只大手伸到侍者面前,十分严肃,格外认真地说:“扇子既然破了,把犀牛角还给我!”

一代传奇 道一禅师如何开悟

禅定唐代开元年间,道一禅师来到南岳山中,经常修习禅定。怀让禅师知道他是一个法器,于是前往他打坐之地点化他。怀让禅师于是拿来一块砖头,在庵前一块石头上使劲地磨。道一禅师非常好奇,质问:“磨砖岂得成镜?”道一禅师一时无言以对。

磨砖不能成镜

磨砖不能成镜语言文字都无法道出禅的真正含义,苦思冥想也无法真正体悟禅的真谛。磨砖不能成镜,参禅求道,主要在感悟真心本性,把握这一点,才能进入禅的世界。

你知道铁杵可以磨成针,那你知道磨砖成什么吗?

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道一沉默,没有回答。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

马祖道一悟道故事:磨砖作镜子

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道一四川成都人,俗姓马,在佛教僧侣中,以俗姓称祖的,可能就是他了。怀让就拿起一块砖,在马祖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马祖听了怀让的启示教诲,就好象饮了醍醐一样清醒。从此,马祖才真正悟了道,便跟随怀让整整十年。马祖离别怀让后,便到江西去作方丈,在怀让的六位入室弟子当中,只有他得到了心传。

机锋无限:怀让禅师度马祖禅师 磨砖只为成镜子

当时南岳山般若寺的怀让禅师,看到马祖禅师总是关起门来坐禅,闭门不出,不知道他的功夫是否正确。有一天他去敲马祖禅师的门,敲得使人振耳欲聋,于是马祖禅师就出来开门。怀让禅师一见马祖禅师就问:“大师为何天天坐禅?一味枯坐,如果不修止观功夫,那是不能成功的。”怀让禅理恐怕马祖禅师坐禅走了错路,所以就想了一个方便办法,引他出来,再进一步开导他。

禅宗公案:磨砖作镜

不着相是一种境界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道一沉默,没有回答。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

坐禅不能成佛

禅一样讲究成佛,因为佛是一种真谛,是大彻大悟后的心境。无论是参禅,还是追求佛家真如都不能死死地抓住具体的外物和形式因素,那样只能是背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