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从“生死冤家”到“抛却前嫌”,孙传芳如何和张作霖、张宗昌共挽颓局?

孙传芳和张作霖、张宗昌之间长期存在仇隙,不久前还是生死冤家。王占元南行的任务是动员孙传芳与张作霖抛却前嫌,合作援吴。8日,孙传芳致电张作霖,表示“备悉我公恳恳关垂之意”,“今赤焰枭张,势将燎原”,“愿追随左右,共挽颓局”。9月19日,张作霖派人赴宁答谢,携带共同出兵计划及解决内阁方案,征求孙传芳意见。同日,杨文恺等赴济,代表孙传芳和张宗昌交换了兰谱。

乱世枭雄张作霖早期拜把子七兄弟 都授过啥军衔

被称“乱世枭雄”的张作霖,留下许多传奇故事让人瞩目。那么早期与他一同起事、结拜过的七位兄弟,在乱世辉煌时都被授过什么军衔。结拜时按照年龄顺序,马龙潭最大,张作相最小,张作霖排行第七。吴俊升不受任命,坚决支持张作霖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东三省独立。六月四日清晨在皇姑屯与张作霖同时被炸,吴俊升当场殒命。张作霖被任27师师长、冯德麟任第28师师长,两人同时获授陆军中将军衔。张作霖想尽一切办法使其获释。

从清军哨长草莽绿林到安国军大帅 张作霖共有过多少官衔

清军兵败甲午,张作霖离队回乡重当兽医、干杂活,因赶车送货遭抢劫无法交差,他经冯德麟介绍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得此消息,徐世昌喜出望外,立刻上报清廷为张作霖请奖。从张作霖认过许多义父表明,他是个很知感恩的人。张作霖由此声名大振。因此,张作霖不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得到夸奖。

甲午战争之前清 ... 如何看待日本的?一战可把日本灭国!

由于历史观念的影响,天朝上国这一观念被植入大多数封建士人脑中,加之在长期的交往中,中国总是处于领先地位,在他们眼中日本不过是一个东夷小国。在国门打开二十多年后,晚清的人们在看待日本的时候,内心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保持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天朝上国这一理念仍旧存在。更有甚者认为日本与俄国有矛盾,中国可以联合俄国,以日本国内的华人作为内应一举攻陷日本。

以中国为师到侵略中国,甲午战争前日本对中国观念是如何转变的?

1854年花旗舰队敲开了日本的国门,随后日本看到了英法给中国带来了更沉重的的灾难,在风雨飘摇中日本不得不考虑自己未来的出路。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日本国内不断蔓延。连强大的中国都无法抵抗西方的进攻,日本又该何去何从呢?在审视中国的灾难后,为避免走向同样的道路,日本走向了王政维新的道路,在国内进行一系列改革,全面向西方学学习,这一过程被人们称明治维新。

张作霖结拜二哥冯德麟处处与他作对 违令被查跑到帅府大喊什么

特别是作为结拜三哥的冯德麟,依仗比张作霖资格老、当年又曾有恩于张作霖。张作霖当上督军,冯德麟只被任了个“帮办”,他拒绝到职。结果张勋复辟失败,冯德麟在天津被段祺瑞...通缉逮捕。颁布了法令,张作霖要求宪兵严格检查,对违令者严惩不怠。张作霖率其他结拜兄弟和官员把这事当作奉天的大事,在北镇给冯德麟举办了七七四十九天葬礼。

张作霖批公文能不写就不写,还是留下这三件罕见笔迹

张作霖势力逐步壮大,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张作霖办公的手迹简直是罕见。辽宁省档案馆藏有3件张作霖批公文的手迹。张作霖在当东三省巡阅使期间写下的公文批示只有一个字“中”,而不是“同意”或是“可以”。此件转张作霖审阅时,张作霖认为此事为县知事管理之过,财政厅长批文并无处罚之意,便批示:“改批,计大过一次。”

袁世凯称帝封王赏爵一百多人 看看其中有名的几位受封后啥反应

发生在民国初期的袁世凯称帝事件,是一出逆历史潮流的政治闹剧。在这出闹剧中的袁世凯封王赏爵,更是闹剧中的滑稽闹剧。按照公侯伯子男爵位顺序,册封民国政要一百多位。这里面最醒目的,是袁世凯还封了三位王爵。其中亲王一名,郡王两名。又是率先拥护袁世凯登基称帝的地方势力,所以袁世凯登基后给他封了公爵同时加了郡王衔。但由于袁世凯的葬礼过于奢华,最后结算时入不敷出。

前线捉了几百学生兵俘虏 张作霖为何兴奋下令全送到沈阳来

张宗昌报告,在前线捉了几百学生兵俘虏,请示怎么处置。立即命令张宗昌派人把这批俘虏系数押送到沈阳来。这次在战场上被奉系部队抓获的学生兵俘虏,遵照张作霖之命很快全被押送至沈阳,集中关在太清宫古寺中。过了几天,看押的官兵告诉学生兵俘虏,大帅张作霖将要设宴招待他们。正在学生兵俘虏们坐在酒席上不知所终时,有人大声宣布,大帅张作霖亲临酒宴并登台讲话。

郭松龄如果讨伐张作霖成功,会让张学良主政东北吗

郭松龄比张学良大了17岁,在东北讲武堂时,郭松龄是老师,张学良是炮兵科学生。然而郭松龄也承认并且公开讲过,我得到的一切都是张学良给的。郭松龄为张学良整军练兵,情同手足。当时,日方误把郭松龄当做张作霖派来的签字代表。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率兵7万倒戈讨伐张作霖,事前他并没有跟张学良商量。那么如果郭松龄真的反奉成功,他会还给张学良主政吗?郭松龄明确提出,让张氏父子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