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阳明学当代意义 阳明学与中国文化复兴

作为陆王心学集大成者、儒家代表人物,王阳明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龙场悟道所悟何道?阳明心学对当下有何可资借鉴的思想价值?如何认识阳明学与中国文化复兴的关系?记者就此专访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何善蒙。构建“心即理”的基础体系当代贵州:龙场悟道是中国思...

阳明学对日本的影响是什么?

阳明学。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因王守仁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王守仁的主张为其学生所继承并发扬光...

吴震:王阳明的心学命题及其当代意义

吴震,1957年6月生于上海,江苏丹阳人。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联理事暨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朱子学会常任理事、日本源了圆国际学会理事。曾任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

读阳明学有感 【勤耕三省】读《与王纯甫书》有感

(导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思想是永恒的。企业要想拥有无限的生命力,就必须建立起一套与企业生存相适应的文化体系,把我们企业里每个人的思想紧密相连,息息相通,使我们每个人的行为相互协调,才智相互融汇,使企业迈向灿烂的明天。回顾康菱的发展,是一部成长史,更是一部不断学习...

王守仁的历史影响与评价――创立心学的唯心思想家

由于王守仁的这种历史作用,故后人把他和陆九渊的学说并称为“陆王心学”。“心即理”是王守仁的“立言宗旨”,这一命题是针对朱熹“即物穷理”的思想提出来的。王守仁认为,程朱“析心与理而为二”,正是造成这种流弊的根源。王守仁把这种“致良知”的功夫称为“格物致知”,并做了与传统儒学迥然不同的解释。王守仁如此重视“致良知”,乃是想借助道德教化的力量,加强对人心的控制,以挽救明王朝的社会危机。

明代的儒学:王阳明的理论概说

>>在的心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王阳明,他的学说就被称为“王学”或“阳明学”。王阳明的理论是建立在批评程朱理学的基础上的。>>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在宋明儒学中形成了陆王的学术流派,在明中后期风靡一时,学徒遍及天下,一度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地位,而且传入日本后,在历史发展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张岱年

张岱年  人物简介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署宇同。1909年5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献县。父亲张濂,光绪(1903年)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长兄张嵩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对张岱年的学术道路选择产生了直接影响。1928年,张岱...

思想家王阳明究竟有何能力可以和孔圣人比肩?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曾国藩只能算半个。王阳明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和孔圣人比肩,又如何能让这么多的中国牛人俯首膜拜呢?可以说,实践精神才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这时候,有人报告王阳明,在城外有南昌军的一只千余人的伏兵。而王阳明总揽军政大权之后,上下官场少了掣肘,效率大大提高。所以,王阳明对弟子看杂书,鬼神志怪之类的书籍从来不加以纠正。

王阳明到底有多厉害?解密明代奇人王阳明

说到王阳明,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会很陌生了,明代奇人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非但精通儒释道,而且还非常善于统兵作战,可以说王阳明是个文武双全之人。经常可以听到各种学者夸赞明代奇人王阳明有多牛有多牛,那么这个王阳明到底有多牛呢?王阳明终于明白:“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带兵平定江西为患数十年的盗贼,江西山贼数万都被消灭。遗憾的是,思田告捷后,王阳明便一病不起。

千古奇人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

阳明学派针对这种流弊而生。>>王守仁曾筑室阳明洞,研讨学问,人称阳明先生。他的学说被称为阳明学说,包括下列两个主题:>1、致良知>2、知行合一>致,即实行。良知,即心理上的自觉。王守仁的要求是,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可是阳明学派思想比理学学派更近一步的接近佛教神秘主义的禅机,阳明学派的“良知”,不是靠科学...获得,而是跟得道的高僧一样,完全靠领悟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