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陶瓷绘画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陶瓷绘画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瓷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陶瓷绘画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瓷器发明后,中国陶瓷绘画艺术便...迭起,我们景德镇海纳百川,集全国陶瓷绘画艺术之精华,注重在继承中创新,涌现出大量的优秀陶艺家和陶瓷艺术作品,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世人仰慕的瓷都。

我国古代民窑瓷器中元曲题材的由来及文化

我国古代民窑瓷器中元曲题材的由来及文化元杂剧是元代兴盛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古代民窑瓷器是供应市场需求的产物,与元杂剧同属于民间艺术体系。在出土和保存到今的我国古代民窑瓷器上反映的有关无代散曲的题材,多是采用短小精悍的元散曲小令,这可能因为在器皿上表现元曲,其空间有限,元散曲小令短小精悍,为人民熟悉又便于表现的原故。民间广泛流传是我国古代民窑瓷器选取内容的重要标准。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及色彩体系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及色彩体系一、青花瓷的艺术特色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是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艺术品种,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珍贵的传统艺术。l979年景德镇青花瓷曾荣获国家金质奖章。青花瓷在元代迅速发展是大家公认的历史事实。元代青花瓷流行的原因,与元代蒙古族统治者崇尚青色和白色有着直接的关系。

清代、民国时期的刻瓷艺术

清代、民国时期的刻瓷艺术刻瓷作为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技法之一,采用钻石等硬质工具在瓷器上镌刻出山水、花乌、动物、人物、书法等纹饰,根据画面需要再填以墨彩。清末从事刻瓷艺术的艺人逐渐形成了一个行业。中国陶瓷馆(淄博)所收藏的清代、民国时期的46件刻瓷作品中有44件源于民国时期。

方介堪与张大千的金石缘

方介堪与张大千的金石缘提起张大千这个名字,已是如雷贯耳,妇孺皆知;而说起方介堪,圈外人恐怕就知者不多了。次年2月,方介堪与张大千、于非闇在北平中山公园先后举办了两次金石书画联展,募集到一大笔资金,捐给了黄河泛滥地区的灾民,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1937年3月,方介堪和大千被邀赴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的评审工作。

高剑父与简又文:艺术家及其赞助人(下)

高剑父与简又文:艺术家及其赞助人(下)斑园藏品斑园是简又文的宅名,据简又文成书于1973年的自传《西北从军记》,简又文提到“廿三年春我与杨玉仙女士结婚。她是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干事,并在沪西自构‘斑园’。以‘斑’名园者,先室名‘玉仙’、长女名‘华玉’双玉之间有‘文’在焉也。”从斑园藏品的高氏款识中,我们可知至少出于祝寿等各种原因,高剑父明确标明赠送给简又文的作品计有13件,其他未标明是赠送的估计亦不在少数。

清代德化民窑青花瓷装饰的意境美

清代德化民窑青花瓷装饰的意境美清代中期德化民窑中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因为没有了官窑所必须受到的约束,清代德化民窑体现出了瓷工们的丰富想象力。没有了官方要求,德化青花瓷装饰体现出豪放洒脱、笔触浓厚而有力。正因为这两种装饰形式把中国绘画、书法、诗歌三位合为一体,使得清代德化民窑青花无处不显露出中国艺术的意境美。

晚明景德镇民窑瓷器的艺术特征

晚明景德镇民窑瓷器的艺术特征与晚明王朝国势日蹙的景象不同,景德镇民窑瓷器产业在此阶段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而景瓷的民窑风格也与明代中前期雍容端庄的面貌不尽相同,表现出世俗化和文人化的艺术倾向。明晚期景德镇民窑的国内、国外市场都非常广阔。

浅析唐代花釉瓷器对钧瓷艺术的影响

考察唐代花釉瓷的历史以及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会对钧瓷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花釉瓷器无规则的自然窑变不仅对钧瓷的釉色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还为钧瓷奠定了“创意”和“技术”的基石。

陶瓷器中龙纹装饰的演变

陶瓷器中龙纹装饰的演变整个史前时代是艺术的萌芽时代和审美意识发生的时代,原始陶器的出现便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时代的标志在原始社会出现了龙纹,由于信仰崇拜等观念,龙以超自然力量出现,有兽体形和蛇体形两大类,以蛇型为主,在纹饰上表现为大多数原始社会龙纹都不长角,纹样可怖、粗犷、狰狞,形象被赋予一种神秘感。平面类陶艺主要是指在三维形态的陶艺中,以平面龙纹作装饰,也包括少数在二维形式陶艺中表达龙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