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最落魄的宋词之作,词牌名还选择了「 ”醉落魄”

苏轼的这一生可谓是经历了漂泊之苦。虽然他的人生不至于和杜甫那样,为了生计到处漂泊,到处奔走。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代,苏轼就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了祖国的东南。他的漂泊完全是因为仕途,一贬再贬,越走越远。但即便如此,也比杜甫要幸运很多,至少他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这样困苦的生活,让苏轼的内心性情都得到了相应的磨炼。使得他对于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

人生如梦,何曾梦觉|说说苏轼的梦意识

苏轼虽然有「”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志,然而他太富于诗人气质。总是有感而发,不平则鸣。他的才气冠绝一时,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他两度遭贬,从三十五岁开始颠沛流离,在一地的居住从来不满三年。他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无休止地向新的谪居地进发。乌台诗案,是苏轼仕途的第一次重大打击。经乌台诗案,苏轼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后被贬居黄州。苏轼这种人生如梦的观念也并不是一开始就

《朝中措》:文坛领袖的复杂心绪

范仲淹形象范仲淹推出十条改革措施,遭到公卿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其中一名诬告者竟是欧阳修的外甥女张氏。根据宋律,这个罪名一旦坐实,欧阳修需服刑三年。于是当场填《朝中措》一阙,送给刘敞:平山栏槛倚晴空。平山栏槛倚晴空此时,欧阳修文学上的地位冉冉上升,一副文坛领袖的气度。这种带有禅意玄思的人生感喟,正来自其师欧阳修"行乐直须年少"的感慨,算是对《朝中措》一词的发挥。

这位宋代的江西才子,为何让历史铭记了千年?

1公元11世纪的中国,文化圈最牛的,其实就两拨人:一拨是四川眉山苏轼他们家,另一拨是江西人。1045年,江西分宁(今修水)。黄氏家族迎来了一个男娃。尽管是家中的第二个男娃,父亲黄庶仍旧十分欣喜。

暮年隐士王安石

一个矍铄老者独立帆船,迎对江风,默然不语。他不是第一次往来江上。少时读书,青年成家出仕,第一次罢相退守,都在这里。他熟悉这里的方言、乃至一草一木。江宁,得意和失意交替之地,对王安石有特殊的意义。

人品风流:王安石与苏轼的故事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罗强烈一宋神宗元丰七年七月,公元1084年,有一种史料记载是七月七日,骄阳似火,四野蒸腾,长江从天际流至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苏东坡的官船终于顺江而来,靠近江宁码头。

他作为宋朝和尚,既能喝酒又能破色,在俗世和佛门中自由出入

在宋朝,有一个出了名的和尚,不,他是最不像和尚的一个和尚。人们尊称他为仲殊大师,他是个非常有文采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浪荡的人。他在杭州的宝悦寺认识了诗人苏轼,苏轼那个时候是当地的一个长官,两个人非常聊得来,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每当喝到兴头上,仲殊大师就会悄悄地告诉苏轼当地哪个青楼的姑娘好。

一份宋仁宗时代的牛人名单,闪闪发光

宋朝第四任君主宋仁宗赵祯,可以说是一个存在感相当低的皇帝,不奇怪,他没有秦皇汉武的丰功伟业,没有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也缺乏正德皇帝那样的鲜明个性、乾隆下江南那样的戏剧性经历。然而,正是在这位庸常的君主在位期间,中国历史涌现了非常之多的杰出人物。我以前讲过宋仁宗时代的人才:,讲后觉得意犹未尽,所以今天再专门讲一讲。